前言:
大家注意一个现象!这就是:【<三自性论>的译稿是一九四九年在重庆译出的。一九五一年来北京后,听说金克木先生已有译本,但未暇对照。】也就是说刚刚解放,中国人就已经有了二个译本存在! ... 这个事实很重好!(七十多年过去了)!
再看!【金克木(著名学者)播报 编辑 讨论4 上传视频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男,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如此风光,显赫之人物,怎么会埋没了半个多世纪呢?! ... 难道他生前没有讲过自己译述的<三自性论>吗?! ... 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 ... 2000年8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 之后的二十多年内,也没有再谈起过<三自性论>! ... 真是可惜了!
<三性论>世亲菩萨造 刘孝兰译 敬礼世间⾃在婆伽梵!
1. 遍计同依他,及与圆成实,许此三自性,智者深所知。
(注:遍计所执自性与依他起自性,以及圆成实自性,这三种自性之间的关系,唯有智者,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与把握。)
2. 由缘自在转,及唯分别事,所现即依他,似现为遍计。
(注:由于缘起业力的自在无碍之转变故,其中只有分别之事的显现。而这其中的一切缘起,都是依它而起的。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于是表现为似现真实的【带质有覆】的遍计所执自性。)
3. 所现之似现,常恒无所有,此无变异故,即圆成自性。
(注:这里表现出来的【似现~真实】,恒审思量而毕竟空无所有 ... 而这种空无所有的本质,却是始终不曾变异的 ... 这就是圆成实自性。)
4. 遍计彼所现,有此二似现,彼中无有此,彼即无二法。
(注:遍计所执之自性,所能够显现出来的一切法,呈现出二种[似现~真实]。即遍计似现真实,与依他起似现真实。(笔者认为:似现本身就是真实!在似现之外,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真实。)在那种彼此对立的显现中,如果没有了此(二元对立),那么,彼处也不再有二法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早期辩证的萌芽。)
5. 云何彼中无?谓无能遍计,及其所计义,说心名分别。
(注:为什么说那些三种自性中本无实有呢?这就是:没有一个实有的遍计所执自性存在,也没有一个实有的依他起自性存在,更没有一个实有的圆成实在! ... 一切法皆不实有!本无自性!本无所有!毕竟空,究竟觉! ... 所以说:没有一个实有的遍计所执自相,以及其所以计着之法义,一切皆是以所说之【心~如来藏】,是名世界之分别 ... 。<经>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6. 由因果性故,许心有二种,谓阿赖耶识,及与七种转。
(注:以上皆由因果业力使然之。允许【心】可分为二种表现形式:一者,世间阿赖耶识集起。二者,前七种转识。)
7. 初由染种习,积集故名心,二由于种种,行相转故名。
(注:以上所言之【心~集成】,最初是由染种习气之业力,逢缘积集诸业故名为【心】 ... 接下来,心聚种种缘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等等 ... 由此行与相展转为名相。这就是<金刚经>中的【是名世界】。)
8.彼彼虚妄分别,许亦分三种,异熟与执我,以及了别他。
(注:那种名相之间的虚妄不实的分别幻相,恰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之时!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教下允许它分解为三个部分:一者,异熟识。二者,我执。三者,当下了别 ... 也就是当下遍计所执,如是如是之[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这里的【了别它】,就是<解深密经>中的[如如执着] ... 正所谓:如来者,诸法如义也!)
9. 初异熟自体,彼即根本识,余者名转识,由能所见转。
(注:这里最初的异熟自体,即<法华经>中的清净意根之阿陀那识自体! ... 那个肉眼不见的甚深甚细甚密之阿陀那识,就是一切有情之根本识! ... 其它的皆是转依识!由于其皆是能所见到之色相之转 ... 只有这个最初根本识,异熟之自体,阿陀那识之【清净意根识】,方才是觉悟之根本!)
10. 以有无二一,杂染清净相,分别诸自性,许此为甚深。
(注:以上有无为二,实乃为一,何以故?不二是对二说的!释迦所言的【不二】是唯一的实相法门 ... 其中包含着一切杂染与清净之相 ... 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也! ... 修行者,如果能够以此[原则]来分别诸自性,即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话,诸佛菩萨就允许此称为:最深密,最细腻,最真实的缘起!)
11. 凡所分别有,彼即毕竟无,故于遍计性,许有有无相。
(注:凡是世俗中分别之有的,就是出世间的毕竟无者。二者一如,不二法门! ... 由此可见:人类恰恰是在遍计所执自性中,方才能够顺利【安立】有无之性相。)
12. 错乱体性有,似现体全无,故许依他性,亦有有无相。
(注:人类在错乱的,无规则的认知中,以为有一个实有的体性存在。或者,似现出体性的全部没有。这二种实有与实无,皆不可取! ... 所以,诸佛理论上,才允许其依他起自性的存在。即世界上所谓的【有~无】之相,都是依对方条件而成立的! ... 没有了对方也就没有了自己! ... 一句话:有依无而在,无依有而存。二者一如,不二法门。)
13. 若二毕竟无,无二即是有,故于圆成性,许有有无相。
(注:遍计与依他法义虽二,但其有与无的体相是唯一的。即相互依存的! ... 凡夫愚痴,以遍计所执自相为实有,允许其【二分说法】,为其实有一个自性!)
14. 遍计义虽二,有无体一故,愚夫遍计性,许二一自性。
(注:遍计所执之性,虽然义理为二。即有为当下即是无为! ... 有为无为,二而不二 ... 即:不二是对二说的!所以,有无之体,原本是一! ... 凡夫愚痴,以其遍计所执性,允许其于【二分说法】中,选择了我执我有我得之唯一自性! ...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本体论的变种。)
15. 所现有二分,唯乱体一故,爰于依他性,亦许二一性。
(注:一切万物所能够显示出来的皆是二分之相现。其中唯一需要自我修证的,就是不要让其二分之表相,欺骗惑乱了你的【不二】之一心之体! ... 一切皆源于依他起性,同时也允许依他与遍计[二种]之一性。即不二法门之性。)
16. 二体之自性,即一无二故,亦许圆成性,有二一自性。
(注:二体之自性,即依他起之自性与遍计执之自性 ...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本身就是:一如不二的! ... 正是因为以上道理,方才允许你成就圆成实性!由此方才建立起:不二之一如自性!)
17. 遍计及依他,杂染相所知,唯于圆成性,许为清净相。
(注:由此可知,遍计与依他,人类当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演绎出来的杂染之相中当知!这就是所谓的【如染不择】之功德无量相! ... 然而,人类一但意识于缘起之时,也就是说【以意识再现真实】之时,此时唯有圆成实性,即此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存在的只有[以无住本立一切法]之不二法门,这唯一的自性!)
18. 二不谛实性,即无事自性,故离遍计性,无别圆成实。
(注:不二之谛就是实性!也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本来无一【物~事】之自性! ... 所以说:遍计所执自性,无异于圆成实自性!)
19. 无二之自性,即二无自性,故离圆成实,无别遍计性。
(注:这种无二之自性,也就是:遍计所执与依他起,二者皆无自性!即无所有,毕竟空! ... 所以可说:离开了圆成实性,就没有单独的遍计所执性! ... 同理!离开了遍计所执性,也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圆成实性!)
20. 非实唯似现,如是无自性,故离依他起,无别圆成实。
(注:并不是只有【似现】存在,即使是如此[非实有]本身也是无有自性的! ... 圣义谛亦无自性! ... 所以,离开了依他起,没有另外一个圆成实独立存在!)
21. 非实二自性,似现体全无,故离圆成实,无别依他起。
(注:这里的依他起与圆成实,二者依然是【本无自性】的 ... 其中缘起之时的[似现]之体,也不可以说是【完全没有】! ... 这一点,非常重要!后世法相唯识宗的[什么都没有],就是对这里的曲解! ... 是故!离开了圆成实自性,也就是没有了依他起自性! ... 同理!离开了依他起自性,也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圆成实性。)
22. 已观待名言,分别诸自性;依彼增上力,如次证当说。
(注:这里,已然观待了这些【名~言】,并且分别阐述了诸法的自性! ... 由此依其诸佛法理法义之加持与增上之力,行者,应当依次[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依次亲证后,即可演说三种自性!)
23. 遍计名言性,唯余增益性;故离言自性,亦当许为余。
(注:凡遍计者,即是名言之性! ... <经>曰:是名世界! ... 亦是真如法性! ... 其余的加持,就是增益性!缘起必增益! ... 所以说【离言自性】,也应当属于[唯余增益]的范畴! ... 注意!这里是全部三种自性之难点与重点! ... 也是<三种自性论>之核心!)
24. 先于二我无,入故入依他,二性全非有,唯是遍计故。
(注:修行者,先于二种无我中,即人无我及法无我中,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随其缘起故,契入依他起性中,人类于此时,依他与圆成二性皆不实有! ... 圣义亦无自性! ... 此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只有一个遍计所执自性!)
25. 次于二无性,证入圆成实;即此证入时,亦说有与无。
(注:其次,二种对立双方皆无自性上,即依他起与遍计执中,当下证入圆成实自性。。。这就是<解深密经>中,最深层面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注意!即使在这二无自性的当下,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亲证】者,也还是要【见山还是山】,见有说有,见无说无的。。。这就是向上一路[千圣不传]之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只可理会,不可相传!)
26. 此三自性者︰无所缘无二,极无如是无,即无事自性。
(注:此三种自性者,其全部都是无所缘之无自性之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其缘起,恰恰是【不二是对二说的】!。。。终极的空无,就是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之毕竟无自性之空!。。。即一切】事~法】毕竟空无自性!)
27. 咒力幻作故,有象身现起,许唯显现相,象实全非有。
(注:一切咒力加持者,当以<心经>中之色空不二之大般若智慧为大明咒,无上等等咒!。。。这种大般若空性之中,本然一切有相之色身缘起之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允许其唯一显现出来的皆是当下一念之现量之相!。。。这一点,尤其重要!看不懂这一点的,不要与其谈论三种自性!。。。一切法象上的实际意义,皆在当下现量的流动当中,全部都是不实有的!。。。换个角度说:一切都是般若之咒力与业力之幻化的,一如不二的显现!)
28. 遍计性如象,依他犹象相,于彼无象事,圆成许似此。
(注:此种遍计所执之如如之法象,依他起就是一切法象之显现之相。。。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行者于那些没有法象之事物的【聚~合】之中,圆成实之不二法门,允许它缘起似如此也!。。。这就是典型的【是名世界】!)
29. 从彼根本识,计不实二我,二性极无故,唯有彼行相。
(注:从遍计执这一根本阿陀那识中,计著思量不实有之二我,即人我执,法我执。。。其中二种我执的终极皆是无所有,毕竟空。。。当下缘起之一念【无明缘行】,只有那些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缘起演绎之行为法相。。。亦如屏幕上演绎的影片!)
30. 根本识如咒,真如许似木,分别似象相,二性则如象。
(注:这个清净意根上的阿陀那识,即根本识,本身就如同般若之咒,其中真如也只是一个[木人],抽拉全由大般若智慧来加持,其分别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一个似法象的显相而已!。。。如第二月!真月是不可见的!只可理悟之!。。。其中的依他起与遍计执之二性,即是一切法象的生源。。。而此法象,当下就是如是如是的圆成实相。)
31. 若了此真义,能如次顿知︰遍知及永断、所证三种相。
(注:行者若能够了知此种如此深刻的真实法义,又能够依次的顿知,即显现之当下,刹那顿知,刹那顿灭!。。。根尘迥异!如是如是!。。。并于遍知一切法,及永断一切法相的辩证【关系~性】中,透彻一切法,从中亲证三种自性相。。。这就是<解深密经>的终极目的。)
32.遍知无所缘,净所现为断;无二为所缘,则亦现作证。
(注:遍计所执性者,本非因缘,无须再觅生缘!。。。其中清净意根上的影幻,当下即为相灭相断!。。。没有一个实有的有为与无为的生缘!。。。一切皆是轨则的安排!缘起当下一念现量之显现,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作证!)
33.象所缘既无,彼行相即灭,所得唯木材,幻化事如尔。
(注:一切法象所缘的对相,本身就是空无自性的缘起之显现。。。那些【无明缘行】之相显,随显随灭,当下寂灭!。。。一切有情众生所能够得到的唯有【木材~真如】!。。。一切法缘,皆是幻化之如来法尔!)
34.如是二叵得,二现相亦灭,灭时即证彼,圆成无二事。
(注:如是二者皆不可得!二种显现之相,随显随灭,刹那刹那,根尘迥异!。。。此种寂灭之时,即可亲证那个【真如~木人】!。。。修行最大的圆成实性中没有二分之事!)
35.相违识变故、心见无境故、三智随转故、无功解脱故。
(注:相上违背之意识,犹如辩证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犹如交芦,缺一不可!。。。其心集成之见,是没有固定之境的!。。。注意!这就是【唯识无境】的源头!。。。三种智慧随其三种自性,生死轮转着。。。其中,无功用之德,就是解脱之密义。)
36.若能触唯心,所知即叵得;所知义无故,心亦不可得。
(注:如果能够做到,所触唯心的话,那么,其中所【知】的,就是不可以[得]到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其中,所知之义,无所得故,其心也是不可得的!)
37.二都无得故,即缘于法界;由缘法界故,即证圆满德。
(注:由于以上二种无所得的原故,当下一切缘起,皆来源于法界之中。又由于法界包容一切缘起的原故,所以,行者可以,在缘起之当下,即可亲证圆成实之大圆满之功德!)
38.由证圆满德,即能得无上,三身菩提智,成就自他利。
(注:由于可以亲证大圆满之功德,所以,也就可以亲证无上正等正觉智,以及三身四智之菩提智慧,同时,也就是成就了菩萨自利利他之功德!)
西蜀•净然 白话译
2022-06-15
2022-06-15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