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实相-生命的真相-意识的本源
【品茶 (参意根) 之形而下】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甲:请坐!
甲:请品茶!
甲:茶,如何?
乙:茶不错!
甲:哦!怎么知道的?
乙:心知道,依觉知。
甲:能完整地表达一下吗?
乙:这个 … 有点复杂,但我又好像明白。
甲:心明白,就是说不出来?
乙:对。我今天来,就是想了解它,(合十)请您我开解!
甲:(回向),明白是一回事,若真明白,一定能陈于述当下。但我还是想,请您先谈一下自己的见地。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探讨。
乙:好吧!
甲:请!
乙:茶呢,真的不错,茶是色界之物,法性是尘。是五官把“茶”的“浮尘”输送到了我的意识里。是我的意识心分别出了它的色相、名相、以<受蕴>了知这个味道,以<想蕴>判别出了一个优劣好歹,以<识蕴>保存在我的阿赖耶识中。
甲:哦!怎么知道的?
乙:心知道,依觉知。
甲:能完整地表达一下吗?
乙:这个 … 有点复杂,但我又好像明白。
甲:心明白,就是说不出来?
乙:对。我今天来,就是想了解它,(合十)请您我开解!
甲:(回向),明白是一回事,若真明白,一定能陈于述当下。但我还是想,请您先谈一下自己的见地。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探讨。
乙:好吧!
甲:请!
乙:茶呢,真的不错,茶是色界之物,法性是尘。是五官把“茶”的“浮尘”输送到了我的意识里。是我的意识心分别出了它的色相、名相、以<受蕴>了知这个味道,以<想蕴>判别出了一个优劣好歹,以<识蕴>保存在我的阿赖耶识中。
甲:很好,过程谈得很细致。可是,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乙:请为我开示!(合十)
甲:(回向)!一切众生,皆依五根所缘外尘。这句能理解吗?
乙:就是说,我们都是依五官与外界的法尘接缘。
甲:是的,但还有一根,你没提起它。
乙:那一根,是什么?
甲: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得分三个层次,才能完全讲清楚。
乙:好!
甲:我先从<机制与结构>谈起。
第一层《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甲:接下来,我就以器世间的物质与意识的法理机制来说。
乙:好!
甲:我们使用的电脑,刚买来时,里面什么信息也没有,是空白的,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File文件,都是从键盘、U盘、网络输入进去的。
乙:是的。
甲:这里有两个过程。
一、是把信息存储到磁盘中。
二、是从磁盘中提取信息。
请问这些”信息”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乙:全部是二进制,“信息”都是由电路中的“1010”组成的信息流。
甲:五根所摄受的外尘,经<末那>,于六识处缘影。
所知所见,皆是<有机地>经<七识>存于(记忆体)。
一切意念皆是<有机地>从记忆中提取,经<意根>于六识处缘影。
请问,这里所指的外尘,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乙:是《心经》中所说的<色·声·香·味·触·法>。
甲:对。
乙:您上面所说的<有机地>是什么意思呢?
甲:<有机地>即是鉴,鉴而不拣,照而不择。白话说,即是<印钞运钞而不用钞>。
乙:哦,只管送到。
甲:对。请问”信息”在电脑中,“1010”的性质有没有改变过?
乙:没有。
甲:在众生心中,外尘内尘,本质有没有改变过?
乙:应该也没有吧!
甲:你在犹豫,还不敢肯定。那好! 我简单地为你描述一下大脑的思维机制。
乙:谢谢!
甲:<色·声·香·味·触·法>被传输到大脑中的基础物质是什么?
乙:这个,我真不知道!
甲:我们知道,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可传入大脑的是物质的第四态~离子或离子态。
乙:什么是离子态?
甲:我先用两分钟时间与您科普一下。
离子呢,是一个电离过程,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
乙:请为我开示!(合十)
甲:(回向)!一切众生,皆依五根所缘外尘。这句能理解吗?
乙:就是说,我们都是依五官与外界的法尘接缘。
甲:是的,但还有一根,你没提起它。
乙:那一根,是什么?
甲: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得分三个层次,才能完全讲清楚。
乙:好!
甲:我先从<机制与结构>谈起。

第一层《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甲:接下来,我就以器世间的物质与意识的法理机制来说。
乙:好!
甲:我们使用的电脑,刚买来时,里面什么信息也没有,是空白的,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File文件,都是从键盘、U盘、网络输入进去的。
乙:是的。
甲:这里有两个过程。
一、是把信息存储到磁盘中。
二、是从磁盘中提取信息。
请问这些”信息”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乙:全部是二进制,“信息”都是由电路中的“1010”组成的信息流。
甲:五根所摄受的外尘,经<末那>,于六识处缘影。
所知所见,皆是<有机地>经<七识>存于(记忆体)。
一切意念皆是<有机地>从记忆中提取,经<意根>于六识处缘影。
请问,这里所指的外尘,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乙:是《心经》中所说的<色·声·香·味·触·法>。
甲:对。
乙:您上面所说的<有机地>是什么意思呢?
甲:<有机地>即是鉴,鉴而不拣,照而不择。白话说,即是<印钞运钞而不用钞>。
乙:哦,只管送到。
甲:对。请问”信息”在电脑中,“1010”的性质有没有改变过?
乙:没有。
甲:在众生心中,外尘内尘,本质有没有改变过?
乙:应该也没有吧!
甲:你在犹豫,还不敢肯定。那好! 我简单地为你描述一下大脑的思维机制。
乙:谢谢!
甲:<色·声·香·味·触·法>被传输到大脑中的基础物质是什么?
乙:这个,我真不知道!
甲:我们知道,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可传入大脑的是物质的第四态~离子或离子态。
乙:什么是离子态?
甲:我先用两分钟时间与您科普一下。
离子呢,是一个电离过程,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
原子由于高温而抛掉外围的电子,产生电离化现象,这种电离化的"气体"称做等离子态。
我再给您按照科学的认知,来分析一下:
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蛋白质组成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氨基酸是由多分子态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不带电的中子+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这个或缺了电子的原子,就是自由的亦或不带电的离子。
另,宇宙刚开始时,构成物质的正·负电子是由光子在极高温下湮灭(制造)出【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相遇时,同样会发生湮灭,并释放出两个光子。
这里有两个极其隐蔽的事实,极少有人知晓。容我日后再叙。
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蛋白质组成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氨基酸是由多分子态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不带电的中子+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这个或缺了电子的原子,就是自由的亦或不带电的离子。
另,宇宙刚开始时,构成物质的正·负电子是由光子在极高温下湮灭(制造)出【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相遇时,同样会发生湮灭,并释放出两个光子。
这里有两个极其隐蔽的事实,极少有人知晓。容我日后再叙。
乙:好的,请继续!
甲:湮灭即是置换,转换的过程即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能量是(看不见的物质),此能量,即是光量子。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
光子被宇宙间的电磁力作用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光。
你看,光子不带电,湮灭后的一对电子却有了正负的。
离子态物质,在宇宙中的占比,在99.9999%以上。
乙:哦 …!由此来说,我们的大脑一直都在进行着物理反映。
甲:不对,是化合反映,离子有阴阳离子之分。即正负极电性,详细的理论(原理),你得花时间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欠缺。
乙:好的!
甲:正因为宇宙中99.99%以上都是离子态物质,所以我们说<色·声·香·味·触·法>均是离子态的集合。详细的学术权威论,请参考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理论。
乙:不对呀,难道说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离子态吗,眼睛所能看到的光谱是有范围的?
乙:哦 …!由此来说,我们的大脑一直都在进行着物理反映。
甲:不对,是化合反映,离子有阴阳离子之分。即正负极电性,详细的理论(原理),你得花时间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欠缺。
乙:好的!
甲:正因为宇宙中99.99%以上都是离子态物质,所以我们说<色·声·香·味·触·法>均是离子态的集合。详细的学术权威论,请参考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理论。
乙:不对呀,难道说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离子态吗,眼睛所能看到的光谱是有范围的?
甲:是啊,您只说对了一半啊,眼睛对光的摄取范围是很窄,眼睛也看不见离子态,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光,全部是物体对光的反射呀。
不同的物体所反射出来的光谱,有两个条件,一是它吸收不了的频率,二是它自身固有的振频会反射出相对应的色彩来。
乙:哦,原来如此啊!
甲:现在我问你,<色·声·香·味·触·法>被传输到大脑中的物质形态是什么?
乙:是物质的第四态,即离子态。
甲:对。离子态还是物质,法属粒子~光量子。量子的种性是光子,无量光即无量寿,即万德洪名的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尊法相庄严的佛,表达的就是<光化身佛>。
离子不断地挣脱与被原子核束缚。不断地逆向构成了原子(元素)、分子、氨基酸、蛋白质、细胞、生命。请问,此时的它,有没有形状呢?是不是佛法中说的色呢?
乙:我的天啦,原来《心经》中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这么个原理呀。佛陀太伟大了,那么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甲:说来也简单啊!
乙:(合十)请您为我继续开解!
甲:(回向)请问,我们大脑中的思想意识,它的物质基础是不是与宇宙中的物质无二无别?
乙:是啊,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啊!
甲:请问,118个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唯独没有光呢?
乙:这个,我也没想过!
甲:因为“光子”是宇宙中的最小单元,是构成元素的基础。光没有静止质量,却能在动量、能量、角动量中守恒。且能万变,因为万物都含有它。万物也能生起它。光是光子组成的,光同时具有二种性状,即波与粒子。
乙:就是现代物理科学中所说的,光的波粒二相性?
甲:是的。光子一直在互旋(缠绕),恒动着。这个恒动不变。是法尘的本性,永不坏灭,永远不会动摇。故称它<如如不动>,是谓光子之性(现代学科称·场)。
请问,大脑中的意识运动是不是物质运动,是不是离子态中的光子呢?
乙:是的,不会有一个非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甲:非常好,正思维即是正知见!佛陀当年也是依正知正见,觉悟到这里。
请问:色界的法尘,经五官摄受后,转化为离子态进入到大脑前,是不是经过了<末那>?
乙:是的。
甲:请问: <末那>传输给皮层各中枢区的信息,是不是离子态?
乙:是的。
甲: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乙:这个,我不能肯定。
甲:在这里,质与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还没有进行信息加工,就是皮层对它还未进行信息(分别)处理!
乙:对,是这样的!
甲:请问: <第六识>分别后,把信息储存在记忆中,离子态有没有变化?
乙:这个时候已经变了,是这样的吗!
甲:此时,没有变化,还是离子态物质。质未变,量也未变。但编码规则发生了变化。(全部建立在神经元结构与层次上,更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在树突上的层次与结构上)
乙:对,因为意识分别后的本质没变,是结构编码变了。
甲:说得太好啦!
乙:谢谢!
甲:现在重点来啦,请问,信息被加工(编码)前,在<末那>的通道里。
那么,信息被加工后在哪个通道里呢?
乙:在<七识>的通道里,您上面已经讲过了。
甲:非常好,请问,一念起,或是梦中忆,信息从记忆库中(阿赖耶识)提取时,信息在哪个通道里呢?
乙:啊…
甲:再想想看?
乙:难道有三个通道吗? 是不是在<末那~意根>的通道?
甲:猜对了。哈哈哈…
乙:啊…哈哈哈…
甲:这个<七识>通道啊,是所谓的第三通道,实际上还是<末那>的存储通道,之所以称之为<意根>,是此时的信息结构与编码方式与<七识>不同啊。
乙:为什么呢?
甲:你看啊,<七识>存储的是<第六识>分别后的编码结构,此时的特征是{我以为}。
而提取时的结构,是散式的零乱的“素材”。“素材”是无规则的编码集。以信息论而言,它是原生态的{真如·本体}。它是纯粹无为的,清净无染的。至于提取到<六识>中再次进行分别后,存储下来的结论,又成了妄想后的偏方。就像咱们电脑中的一个记事本文件,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后,已经不再是新建文件时的内容啦。但是,存储在磁盘中的信息本体,永远是“1010”啊!
乙:哦!原来如此,感恩!
甲:请记住,尘~无关于内外,它是清净无染的。这只是讲到了物质的第四态。后面还有第五态,第六态。咱们一边品茶一边探讨!
乙:谢谢!请问,大脑的左右脑与六七识是什么关系?
甲:没有直接关系,左右脑是负责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的,主要是指挥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六·七·八识,在皮层各中枢一体化运作。这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唯一特征与性状。
乙:原来是这样!(合十)阿弥陀佛!
乙:我的天啦,原来《心经》中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这么个原理呀。佛陀太伟大了,那么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甲:说来也简单啊!
乙:(合十)请您为我继续开解!
甲:(回向)请问,我们大脑中的思想意识,它的物质基础是不是与宇宙中的物质无二无别?
乙:是啊,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啊!
甲:请问,118个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唯独没有光呢?
乙:这个,我也没想过!
甲:因为“光子”是宇宙中的最小单元,是构成元素的基础。光没有静止质量,却能在动量、能量、角动量中守恒。且能万变,因为万物都含有它。万物也能生起它。光是光子组成的,光同时具有二种性状,即波与粒子。
乙:就是现代物理科学中所说的,光的波粒二相性?
甲:是的。光子一直在互旋(缠绕),恒动着。这个恒动不变。是法尘的本性,永不坏灭,永远不会动摇。故称它<如如不动>,是谓光子之性(现代学科称·场)。
请问,大脑中的意识运动是不是物质运动,是不是离子态中的光子呢?
乙:是的,不会有一个非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甲:非常好,正思维即是正知见!佛陀当年也是依正知正见,觉悟到这里。
请问:色界的法尘,经五官摄受后,转化为离子态进入到大脑前,是不是经过了<末那>?
乙:是的。
甲:请问: <末那>传输给皮层各中枢区的信息,是不是离子态?
乙:是的。
甲: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乙:这个,我不能肯定。
甲:在这里,质与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还没有进行信息加工,就是皮层对它还未进行信息(分别)处理!
乙:对,是这样的!
甲:请问: <第六识>分别后,把信息储存在记忆中,离子态有没有变化?
乙:这个时候已经变了,是这样的吗!
甲:此时,没有变化,还是离子态物质。质未变,量也未变。但编码规则发生了变化。(全部建立在神经元结构与层次上,更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在树突上的层次与结构上)
乙:对,因为意识分别后的本质没变,是结构编码变了。
甲:说得太好啦!
乙:谢谢!
甲:现在重点来啦,请问,信息被加工(编码)前,在<末那>的通道里。
那么,信息被加工后在哪个通道里呢?
乙:在<七识>的通道里,您上面已经讲过了。
甲:非常好,请问,一念起,或是梦中忆,信息从记忆库中(阿赖耶识)提取时,信息在哪个通道里呢?
乙:啊…
甲:再想想看?
乙:难道有三个通道吗? 是不是在<末那~意根>的通道?
甲:猜对了。哈哈哈…
乙:啊…哈哈哈…
甲:这个<七识>通道啊,是所谓的第三通道,实际上还是<末那>的存储通道,之所以称之为<意根>,是此时的信息结构与编码方式与<七识>不同啊。
乙:为什么呢?
甲:你看啊,<七识>存储的是<第六识>分别后的编码结构,此时的特征是{我以为}。
而提取时的结构,是散式的零乱的“素材”。“素材”是无规则的编码集。以信息论而言,它是原生态的{真如·本体}。它是纯粹无为的,清净无染的。至于提取到<六识>中再次进行分别后,存储下来的结论,又成了妄想后的偏方。就像咱们电脑中的一个记事本文件,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后,已经不再是新建文件时的内容啦。但是,存储在磁盘中的信息本体,永远是“1010”啊!
乙:哦!原来如此,感恩!
甲:请记住,尘~无关于内外,它是清净无染的。这只是讲到了物质的第四态。后面还有第五态,第六态。咱们一边品茶一边探讨!
乙:谢谢!请问,大脑的左右脑与六七识是什么关系?
甲:没有直接关系,左右脑是负责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的,主要是指挥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六·七·八识,在皮层各中枢一体化运作。这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唯一特征与性状。
乙:原来是这样!(合十)阿弥陀佛!
《栖石精舍· 栖潭·君》
千经万论无涯 键盘代码雪花
两件难事占全 不图啥
2022.08.0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15篇【品茶对话参意根】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