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实相-生命的真相-意识的本源
【品茶 (参意根) 之形而上】
《意识与精神的关系》
甲:请,咱们继续品茶。
乙:您上午所讲,我是受益非浅啊(合十)感恩。
甲:茶,如何?
乙:茶不错,好喝!
甲:哈哈哈 … …
乙:哈哈哈 … …
乙:您上午所讲,我是受益非浅啊(合十)感恩。
甲:茶,如何?
乙:茶不错,好喝!
甲:哈哈哈 … …
乙:哈哈哈 … …
甲:接下来,我们用佛法来剖析,精神领域的活动轨则。
乙:轨则?什么是轨则呢?
甲:诸法如义,义者轨则也。轨则是恒常,就是《心经》中的十二字。
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甲:对。上午咱们谈的,是《心经》的十六字。
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法法相连,经经互通啊!
甲:是啊,“无有一法,不见一法”,这是双关联的用语,即表达出法理可思可悟不可见。
“法法平等,无自性空”,此句表达的是,法尘于色·空之间的“光子”本质。由于“光子”所具二相性,色与空的自性,就是基本粒子(光量子)的本质本性。
但“空”字,在佛法上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它既摄藏于物质,又包含于意识,更引向于精神。此三层,仅凭一个世间理,或法界义,在佛法的描述上,还是不圆融的。
乙:佛法太伟大了,哲学都没有这种高度与深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呢?
甲:是啊,如何表达呢?佛因缘施教,应机说法,对能听懂法义的,就说圆教。
对能听懂法理的,就说别教。对能听懂法趣的,就讲通教。对三不懂的,就说六道。
乙:哈哈哈…
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只能依个人所知,逐一分解来说。正因为法法相通,在表法上就必须从基础起,逐一向上递进。假如听众现在一楼,是没办法听到三楼人所讲的故事内容。
乙:的确如此…
甲:从现在起,咱们离相说义。一切作性解!你得时时处处关切心之所住,念之所向。请用意根作镜鉴觉照。
乙:(合十)
甲:上午我们用器世间的法理讲了意根即是(末那~七识)的合称。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意根>的法理是尘义,亦或称尘的通道义,本质是“光子”,机制是一合运作。也就是说,一切法尘,一切法理,一切法义,它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因为“光子”的特性就是如此。故六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乙:对!(合十)
甲:自性光明无间,意识是法尘互旋的,故佛说“世间阿赖耶,清净如来藏”。
乙:这就是绝对义,决定义(合十)
甲:是的,因何佛说“一心三藏”?
乙: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甲:一是法界,二是世界,三是什么呢?
乙:三是万物,三是局部,三是差别,三是真相。于性上言,与“一”一如不二。
甲:对,更准确的表达是,三是实相。因为“真相”一词,佛把它用在“心”这个法相上。从现在起,凡是能立在“三”上观、照、觉,即是名离相了。
乙:阿弥陀佛(合十)
甲:(回向),一心三观,一心三藏,妙真如性。若以此心观经读诵,是名远离颠倒,久而久之,妄心则缺乏原先之力,正念在前。即正知正见,当下即现…妙明真心!
乙:佛法是心法(合十)
甲:如是,如是!请问,<意根>为何是清净的呢?
乙:您在法理与机制上,已经剖析得至真至极了,已经无可反驳了。就是在六识与七识这层上,我还是有点透不过。
甲:六识是识,七识是意。比如有一部电影,存在U盘上,经过视频播放程序,把U盘上的数据读出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原来是一个恐怖片,故事里面的人性,贪婪、自私、格斗、复仇 …,历来不鲜。
试问,屏幕上的图像与U盘上的数据是什么关系?
乙:动静关系,隐显关系,一如关系。
甲:对。再请问(合十)
U盘的数据是在U盘上显示出来的吗? 那个电影是在U盘上播放出来的吗?
乙:是在显示器的液晶屏上显示出来的。
甲:屏幕上如果没有U盘的数据,它能显示吗?
乙:不能!
甲:好,我再问你,U盘是插到屏幕上的吗?
乙:不是,是插在电脑的主机上的。
甲:这期间有两个过程,一是播放软件,二是数据通道!都被我们忽略了。
乙:哦!
甲:请问,播放器会把U盘上的电影文件,当作文档文件打开吗?
乙:不会。播放器会忠实地按原有的数据格式来执行。
甲:再请问,文档文件能播放出音视频来吗?
乙:不能,因为文档文件的属性决定了它只能显示出图文,而不能显示出视频。
甲:非常正确。
乙:请问数据通道与意根是什么关系?
甲: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问到点子上了。通道里是“1010”的数据,播放器是不是读取了“1010”,尔后使用了“1010”?
乙:对呀!
甲:【播放器即是通道】,刚才你说了,它是忠于实际,依本显原的。
乙:是啊!
甲:由上推理,我们可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意根>忠于实相,不造假?
乙:它没有造假的机制啊!
甲:太对了。<意根>只鉴不择。
乙:我想想,<意根>非有为,那么它就是无为的法性了。
甲:对。意根不做分别,只忠于原著,故祖师大德常言,驴来驴现,马来马现。意根就象一面镜子,它从不走样。
乙:啊,原来如此啊!
甲:由此,你现在可以认真地说一句,意根是清净的吗?
乙:是的,意根是清净无梁的,佛陀在法华会上宣讲的,哪能错得了。
甲:【七识如染·只鉴不择】听说过吗?
乙:没有,为什么说七识如染呢? 为何称其如染呢,难道七识是染污的吗?
甲:非也,染字的词性有三,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这里“染”是动词。相互作用之意。
“如”是指恒常的、互旋的法尘。是“光子”的本质。说“染”,是因为数据在不断地变化,数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如”性不变,看似染着,实则是互旋的动态,而非数据发生了质变,它永恒地都是“1010”,如染非杂染。
乙: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只鉴不择>,是吧?
甲:对。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质从未改变过。量变的是第六识的分别(归类)。
导师《西蜀·净然》的【七识如染·只鉴不择】是已经载入[寺志]的。
乙:轨则?什么是轨则呢?
甲:诸法如义,义者轨则也。轨则是恒常,就是《心经》中的十二字。
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甲:对。上午咱们谈的,是《心经》的十六字。
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法法相连,经经互通啊!
甲:是啊,“无有一法,不见一法”,这是双关联的用语,即表达出法理可思可悟不可见。
“法法平等,无自性空”,此句表达的是,法尘于色·空之间的“光子”本质。由于“光子”所具二相性,色与空的自性,就是基本粒子(光量子)的本质本性。
但“空”字,在佛法上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它既摄藏于物质,又包含于意识,更引向于精神。此三层,仅凭一个世间理,或法界义,在佛法的描述上,还是不圆融的。
乙:佛法太伟大了,哲学都没有这种高度与深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呢?
甲:是啊,如何表达呢?佛因缘施教,应机说法,对能听懂法义的,就说圆教。
对能听懂法理的,就说别教。对能听懂法趣的,就讲通教。对三不懂的,就说六道。
乙:哈哈哈…
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只能依个人所知,逐一分解来说。正因为法法相通,在表法上就必须从基础起,逐一向上递进。假如听众现在一楼,是没办法听到三楼人所讲的故事内容。
乙:的确如此…
甲:从现在起,咱们离相说义。一切作性解!你得时时处处关切心之所住,念之所向。请用意根作镜鉴觉照。
乙:(合十)
甲:上午我们用器世间的法理讲了意根即是(末那~七识)的合称。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意根>的法理是尘义,亦或称尘的通道义,本质是“光子”,机制是一合运作。也就是说,一切法尘,一切法理,一切法义,它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因为“光子”的特性就是如此。故六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乙:对!(合十)
甲:自性光明无间,意识是法尘互旋的,故佛说“世间阿赖耶,清净如来藏”。
乙:这就是绝对义,决定义(合十)
甲:是的,因何佛说“一心三藏”?
乙: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甲:一是法界,二是世界,三是什么呢?
乙:三是万物,三是局部,三是差别,三是真相。于性上言,与“一”一如不二。
甲:对,更准确的表达是,三是实相。因为“真相”一词,佛把它用在“心”这个法相上。从现在起,凡是能立在“三”上观、照、觉,即是名离相了。
乙:阿弥陀佛(合十)
甲:(回向),一心三观,一心三藏,妙真如性。若以此心观经读诵,是名远离颠倒,久而久之,妄心则缺乏原先之力,正念在前。即正知正见,当下即现…妙明真心!
乙:佛法是心法(合十)
甲:如是,如是!请问,<意根>为何是清净的呢?
乙:您在法理与机制上,已经剖析得至真至极了,已经无可反驳了。就是在六识与七识这层上,我还是有点透不过。
甲:六识是识,七识是意。比如有一部电影,存在U盘上,经过视频播放程序,把U盘上的数据读出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原来是一个恐怖片,故事里面的人性,贪婪、自私、格斗、复仇 …,历来不鲜。
试问,屏幕上的图像与U盘上的数据是什么关系?
乙:动静关系,隐显关系,一如关系。
甲:对。再请问(合十)
U盘的数据是在U盘上显示出来的吗? 那个电影是在U盘上播放出来的吗?
乙:是在显示器的液晶屏上显示出来的。
甲:屏幕上如果没有U盘的数据,它能显示吗?
乙:不能!
甲:好,我再问你,U盘是插到屏幕上的吗?
乙:不是,是插在电脑的主机上的。
甲:这期间有两个过程,一是播放软件,二是数据通道!都被我们忽略了。
乙:哦!
甲:请问,播放器会把U盘上的电影文件,当作文档文件打开吗?
乙:不会。播放器会忠实地按原有的数据格式来执行。
甲:再请问,文档文件能播放出音视频来吗?
乙:不能,因为文档文件的属性决定了它只能显示出图文,而不能显示出视频。
甲:非常正确。
乙:请问数据通道与意根是什么关系?
甲: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问到点子上了。通道里是“1010”的数据,播放器是不是读取了“1010”,尔后使用了“1010”?
乙:对呀!
甲:【播放器即是通道】,刚才你说了,它是忠于实际,依本显原的。
乙:是啊!
甲:由上推理,我们可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意根>忠于实相,不造假?
乙:它没有造假的机制啊!
甲:太对了。<意根>只鉴不择。
乙:我想想,<意根>非有为,那么它就是无为的法性了。
甲:对。意根不做分别,只忠于原著,故祖师大德常言,驴来驴现,马来马现。意根就象一面镜子,它从不走样。
乙:啊,原来如此啊!
甲:由此,你现在可以认真地说一句,意根是清净的吗?
乙:是的,意根是清净无梁的,佛陀在法华会上宣讲的,哪能错得了。
甲:【七识如染·只鉴不择】听说过吗?
乙:没有,为什么说七识如染呢? 为何称其如染呢,难道七识是染污的吗?
甲:非也,染字的词性有三,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这里“染”是动词。相互作用之意。
“如”是指恒常的、互旋的法尘。是“光子”的本质。说“染”,是因为数据在不断地变化,数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如”性不变,看似染着,实则是互旋的动态,而非数据发生了质变,它永恒地都是“1010”,如染非杂染。
乙: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只鉴不择>,是吧?
甲:对。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质从未改变过。量变的是第六识的分别(归类)。
导师《西蜀·净然》的【七识如染·只鉴不择】是已经载入[寺志]的。
乙:哦,这句太妙了(合十)。仅仅八个字,既附诸佛妙理,也合能量守恒,更符合现代物理中的粒子运动规律。
甲:如是,如是。
乙:是不是一切经中所言光皆是指光子?比如《无量寿经》…
甲:(回向),那咱们就来看看<无量寿经>是如何描述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量刹土,没有任何障碍”。意思就是说,无限的宇宙间,唯有光量子没有任何障碍,我们所看见的自然光,遇到任何物体都会反射或折射回去,而光量子则能直接穿透星球。光子是最小单位。明白了吧。
乙:明白了(合十)
甲:于佛法而言,此为形而下之器(理法物解)。于形而上之道析(精神),即是,智慧可以"引领"愚痴...
阿弥陀佛的无量光,穿透黑暗的地狱,是没有问题的。为何经中说,一切世间有情无情都是<阿弥陀佛>的孩子?我们来推导一下。
有情:光子·夸克·中子·质子·电子·原子·分子·细胞膜·神经元细胞~生命~意识(空·见·识)。
无情:光子·夸克·中子·质子·电子·原子·元素·细胞壁~叶绿体~(地水火风)。
由上格式中可知,有情是(软体)细胞膜,无情是(硬体)细胞壁。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均以光量子为基。
重申一遍,光子无静止质量,光可见,是因为电磁的频谱范围恰好与眼"见"相应。而光子不可见,它是空性的缘(源)。
乙:(合十)阿弥陀佛,这下更清晰了。
甲: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光子也是可以湮灭的,但它须要在60亿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故经中说,阿弥陀佛也有“涅槃”时。
目前只是在理论中计算得出,两个光子会“湮灭”成一对正·负电子。由于咱们的宇宙自形成以来,很难达到这个条件。鉴于光子也能转换成电子,由此佛陀所言,并无开始,也无结束,一切都在轮转。就是这个原因啊!
乙:明白了。
甲:现在让你再看经文,看到<毕竟空>,<空性>等…能明白是指什么吗?
乙:明白,是指那个肉眼看不见的光量子。
甲:恭喜你,到达这层时,你已经明白了宇宙的本源了。关于生命的本源,意识的本源我们晚上探讨吧。
乙:好,再请问一个问题,刚才您说的这个鉴,可还有其它意义?
甲:看来你是一个问题专家,非常精准,你是说,谁在鉴,对吗?
乙:对呀,我如理思维也只是在六识上,意根是第七末那识,那么这个鉴应该有个主人翁!
甲:这个问题,我们晚饭后来解析,到时别忘记问我。因为要讲清楚这个主人翁,你就必须要明白两个最大的法义。
乙:哦,是什么法义?
甲:何谓空性,何谓缘起!
乙:哇,有点头大哦!
甲:别急,咱们由浅入深,踩着楼梯一步步<向上 - - - 走>。
乙:(合十)阿弥陀佛!
千经万论无涯 键盘代码雪花
两件难事占全 不图啥
2022.08.02
上一篇:★第14篇【品茶对话参意根】之一
下一篇:★第16篇【品茶对话参意根】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