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二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稿(2014.03.18)
唐三藏法师玄奘譯
經文翻譯 解釋 西蜀·净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稿(2014.03.18)
唐三藏法师玄奘譯
經文翻譯 解釋 西蜀·净然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生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你这个意识界,本身也是人类创造出一个意识界,包括佛法,佛法是人法,你可以批判,只有人类才创造出的佛法,你问蚂蚁,你说佛法你懂吗?你看它回答你吗?我们不要离开了人类去谈,那些是人类创造的东西。不过,上帝也是人类创造起的名字,但是我不接触,我不去谈。佛法。是释迦太子,报化身。法身为什么不谈?你想离开,离不开。法报化一身。实际是,释迦太子是报身,他的因缘成熟了。就像牛顿的因缘成熟了,所以才发现了万有引力。佛法是二千五百年前,在释迦太子这个报身上,这个果实该成熟了。可是他成熟了,我们到现在二千五百年后,我们还混沌呢。这就是因缘。不是法身。法身不动。刚才说。当你证明,是明心见性,或叫开悟。当你真达到终极的时候,那个境界是五眼不见的。刚才已经念了。为什么?无色故,无妄故。又离相故,离诸行故,离诸识故。所以最准确的一句话,明心见性和开悟,就是圆觉经,这部经就叫圆觉,就是那十六个字,你不可以超越他。我说的非常坚决啊!说你超越了,你师父超越了,那是妄语。知幻即离,这是最高境界。不作方便。方便一作。幻依然还在。什么是觉,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凡有渐次必在幻上。这四句记住了,你真行到,你也就解脱了,人类只能达到这地方。因为这个因缘,咱们将近两个月了,一直讲大乘,所以我有一句话,我一直没讲。这句话今天补上。你们就知道,佛到底讲什么了。这四句我再重复一遍啊!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第五句离幻亦幻。听明白了。底下的问题,你们就自然理解了,但是这第五句是佛陀的原话,不要迟疑,可以批判我,别批判这个,这句话别批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双非。无始劫以来,无明才产生了生命,从单细胞。产生了复杂细胞。这个地球才有生命。由生命产生到复杂,当然你承认不承认,我们是猴子变来的单说,我们也不去讨论它。因为有人类。简洁地说,压缩的说才有的佛法。你本身就是缘起。无始劫,佛在大乘经典里,常常重复这句话。无始劫已来的无明。你作为一个个体。你还不是那个色啊,你不是那个马,你只是马当中的一个白马或者一个小马,你作为一个恒河沙,恒河沙,一粒粒沙子的个体。你在这里修行。我的老师也这么教过,要一步一步断。你把这无明,你怎么断的?你断无名的时候,他在哪里?我这么说能听懂吗?你断无明的时候,你就是无明啊!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尽都没有。我学文的啊,可能有点儿咬文嚼字?一定啊,这个在语法上,是有讲的,无明是一个词。固定词组,无无明,没有无明。再看无明尽了是另外一个词组了。这是动宾词主,无无明尽,也否定了,这是双非,典型的金刚经,心经跟金刚经我一直主张要合着看,互相补充。典型的《金刚经》里边,非法非非法,在这里边没这么说,这个思路和它的主线和它的内涵都是,逻辑上是双非。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再读一遍啊,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底下就是最著名的也是分歧最大的。因为心经给八地菩萨以上讲的,《心经》万经之母。第一个观自在菩萨已经等同佛了。那个境界,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已经得大自在了,所以在这个境界。 说他不在七地以下。不在阿罗汉果以下啊,这个注明一下。在此,所以在这点儿直奔主题,无苦集灭道。四圣帝。这点容易犯忌。讲苦集灭道是对的。但是他在阿罗汉以下,七地以下,这可直讲八地上,有人说他十地。我也不知道,我不懂地,我不管他几地,就是他在阿罗汉以上。因为第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观自在菩萨行身般若波罗密多时,等同于佛了,照见五蕴皆空,不是我们在照,你还有你的相,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你没读懂佛经,你也别曲解佛经,不是你在照,是如来本性在照。度一切苦厄。谁度呢?是那个空在度,不是你在度。但可以否定啊!接着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既不落有,也不要落空,两边不执。不是辩证,是什么?!你可以不叫这个,但你也在运用。无智亦无得。无苦集灭道。没完说,为什么得讲原因?实际这里边有就有一个前后递进和因果关系,因果本身就有逻辑。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为什么无智无得呢?因为他没有可得的东西,依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菩萨,咱们说菩萨简称。一,什么是菩萨呢?菩萨境界,佛非常明确,这就是我说的概念观这个概念要不懂谈了半天,俩人在那争论菩萨,结果是两个菩萨。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的原故,心无挂碍,也就是谁无挂碍呢,你已经达到了菩萨境界,菩萨境界,无四相。相都没有。你挂碍什么呀?我都没有。除了我在挂碍谁还在挂碍啊!心无挂碍没有挂碍。无挂碍故就是你真实做到了就是真实,你得行,解行合一啊,两条腿我一再说两条腿啊,因为咱们没办法,时间很短,咱们只能讲般若。讲文字般若,你们要回去修两条腿。解行合一的时候,才真正能做到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有什么恐怖的?你是不是恐惧。必须知直接回答我,你要恐惧你别学,这个没有实证。没人传,谁能传我这法?但是在经书里全部都有。说谁承认?我这观点,我要拿出来讲之前,我先征求某个人同意,那你就别讲。谁来验证,时间和历史。说你的缘起在哪?我的源泉和原起是同一点。释迦的经书。我不需要师父。因为师父。你找出最大的师父,他读不懂经书,我要跟着学。无有恐怖。因为从无挂碍故的缘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只有在这个状态,你才远离颠倒梦想。不是这个世界是颠倒的。如果这个世界是颠倒的,你这个理论。值得怀疑了?如来法尔,怎么会?怎么读的?这个世界就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佛本身叫世尊叫两足尊,叫世间解。佛有十大名相,你们自己读啊,就跟菩萨的名称,你读都是表法的。所以我们在边见上执着的一个也不准确的,一个观念,去解读佛经。这是历史上形成的非常糟糕的一个现象。所以我说,就一句话,忠实原著。而且当你讲的时候,你一定要心胸,允许批评,因为我们是凡夫,有可能说错,别人批评你是对你好。因为你讲错了,你要讲对了,谁能批评你呀?所以你恐惧什么呀?有什么可怕的?
◆三世诸佛,依般罗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故。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三世诸佛,都是这样的,依般罗波罗蜜多故。都是依大般若空性到彼岸!当你没到的时候,有彼此,有此岸和彼岸,当你到达的时候。彼此已无。能所双亡。我们大家都会说。可是,一真到行的时候,都在找。你能找到的那个不是。禅宗有一句话,上次讲公案说过,“凡从门入者,不是自家珍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我们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最高境界,我再翻过来说啊,怎样得到这个最高境界呢?恰恰是,依般若波罗密多故。离开了这个,离开了般若空性大般若经的核心内容。你达不到究竟,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部经,其实讲到这里,虽然260个字,刚一百七八十字,我没具体数啊!刚三分之二其实已经完了,后头是咒,大家伙儿常念这个,你看啊,我再重复一遍。心无挂碍,这是核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都是叠进,都是都在逻辑上是递进,因为你无挂碍,所以你才不会恐怖。由于你不恐怖了,所以你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就是远离颠倒梦想。进入究竟涅槃,究竟涅槃恰恰不是离开了我们这个世间,另有一个出世间。另有一个涅槃。这个在《楞伽经别析》,出完了以后,你们看,佛答大慧,大慧问什么是涅槃?说您讲的涅槃大慧特知,说佛陀您讲的涅槃怎么跟外道涅槃没有什么区别,极为相似。结果佛没有直答他,佛却举了这二十二种外道涅槃,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他是递进没有前一个你后头出不来。这在法义上就是逻辑。承认不承认它内在的含义,法义已经显示了。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的缘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最高境界。故知,所以,因为以上这个缘故。什么缘故呢?以上这个缘故,我再加一下,这主语就我说的法义三关。主语就是般若波罗密多故,也就是心经再往回翻,心经的第一句话,你要反复出现。观自在菩萨,自在菩萨在什么境界里呢?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恰恰是反复出现,中间也有。所以一定要会读,不是文字就远离文字,他不离文字,刚才已经讲了,不在意识心,不离心意识。昨天已经讲了。心是八识如来藏,这不是我讲,这是常识啊,读大般若经都知道,意是意根七识末那。识是意识。第六识。不在心意识,就是不在八七六识,我们习惯于顺着说六七八,就是我说六七八识。所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要断灭。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故。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主语都是这个啊!主语都是,又重复一遍,般若波罗蜜多。是他是大神咒。不是我的,不是你在这念你又感应了,你照,照出一大神来不是。那个不对,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就不要再说了,再说等等等等很多,所以佛说到这结束了。一切咒都来源于大般若空性。大般若空性。不是没有,不是玩空。里边充满了辫证思维逻辑。承认不承认是你的问题,存在不存在是现实的问题。与我无关。外面树有风了在动,你看不见,我说风来了,你说我不同意。你说风没来,树来了一样,当年六祖,不就这么出世了吗?风动还是幡动了争来争去。不争就没有缘起了,一争把六祖争不出来嘛,很好,所以任何一个缘起,他好与坏是我们的心里。今日,也是一个缘起。也就照着随缘了业。我在这里也是了业。空性,大般若,空性是大神咒,这是方便说。般若空性里边哪有神呐。我犯忌了啊,你们就一听。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你还要什么咒!这些都是方便,你就知道,一个大般若空性。还没完,底下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谁是主语呢,还是主语关?是大般若空性。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那个可以。这就是。你读懂没读懂,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经解义,三世佛冤。他下一句话,离经一字,视同魔说。所以我讲,今天你们看离经没离经。也许我没依经解义依文解义,我是依义不依语。观点可能另类,大家伙可以批判。这句话反复重复,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反复强调这260个字,她在这反复在说,就跟《金刚经》我一再说”那三段论“在五千多字上1/3强,一再强调,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阿罗汉,即非阿罗汉,是名阿罗汉,同理。在这里虽说大神咒。既非大神咒。是名大神咒,只是方便说,你在咒上咒来咒去。最后就把自己给?即说咒日。最后《心经》以咒来结束,所以不要反对咒。就是你读懂了没有?即说咒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个。一般遇到咒都不翻译。但是今天咱们直讲。我瞎翻译下,你们就一听作参考。因为咒本身也都明白了,大般若空性。它哪里还神咒?那我把最后这个咒啊,翻译就跟顺口溜一样,其实很简单。其实有用意的,在印度人说话就是表达一个对佛陀的那种心情,但是我们这中土一传过来,好像都神秘了,把每个字摘出来单解释。要解释说解释出很多。实际上,揭谛!揭谛!就是快快赶快就动作,大家起来。波罗揭谛就是快快到彼岸。我们要到达彼岸!波罗僧揭谛就是平等智慧到彼岸,这句话非常关键。我再念一遍啊!平等智慧到彼岸。这个主语是平等智慧,也就是平等智。是他到彼岸。当平等了你真到彼岸了,有一个问题,大家伙自己思考,此岸跟彼岸!平等吗?平等智到彼岸!当真平等了,当你真悟了,真实那时候,此地就是彼岸!菩提萨婆诃实际结论了,佛不打妄语啊!人人皆是大菩萨。我翻译不对,你们被判。为什么这么说?回过头来看,第一个。观自在菩萨。这个观。指观者,人人也。谁观谁是修行者?就指你,你修行到什么境界呢?你修行到自在菩萨。等同于佛,行身般若波罗蜜多时。那时候他的境界是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完成了整个一句递进。全部逻辑内涵你都了知,你就把它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我们说的解行合一,也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定慧等持。这时候,佛说不打妄语。人人皆可是大菩萨。当然还有一句话,你都没做到,连文字般若都不过的话,你不是菩萨。你也不是佛。心经很短,讲多了反到枝枝节节的,我就这么讲,也就讲了这么多。
☀但是我还想补充一下。补充几个概念,我就单拿出来,跟大家说一说,我一念,你就一听啊。菩提萨垛啊,他这个我们现在翻译出来,这个你们大家伙,现在会电脑一点,点击这里出来,它实际就是觉有情,为什么强调这个?菩萨的境界和罗汉境界区别,罗汉是七地菩萨是八地,区别就在罗汉,咱们都知道自了汉,但罗汉已经解脱了,在解脱上是对的。佛没反对,我们不要去反对它,它是对的,但他没往前走。菩萨往前走,菩萨的觉有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乘愿再来,但是乘愿再来这句话是不是很准确?但实际严格说他也没走,但是为了表达心情,说乘愿再来可以,就是菩萨跟罗汉上,罗汉为自了,菩萨乘愿再来,他觉有情,再换一种说法叫利乐有情,在经典里对菩萨,其实菩萨很难下定义,它的范围非常广,就像佛是十大名相。一,佛 那个菩萨的名相叫佛祖,也叫法王子,有的地方,他是法义之子,就是佛陀他最能代表。就是我们的父子的关系,就说佛的真实弟子,法义之子,就是菩萨,因为菩萨是在利乐有情,显示他叫他。又叫大士。又叫无思义。这个名字我们听着可能是生疏, 我特意给他摘下来,叫无思义及菩萨境界。他不在六识上,我说六七八,他不在六识上,无思义,但是她这就辫证。菩萨利乐有情时,依然是六七八一合运作。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菩萨的境界恰恰是禅宗的第三个境界。凡夫是看山是山,那是没觉。正道的人,包括尤其是打坐的人,进入空的境界,其实他们不知道就是看山不是山。他们看山有可能是瑞象,有可能是放光,有可能他们也有叫法流,有可能叫什么?实际都是严格的说,你只到七识的一个定。昨晚跟杜老师也交流过这个,今天你们都回去,盘坐的时候加一思维,你就知道到当你这一盘的时候。六识已经没了。暂断。六识断了,前面已经去了。八识还没来呢,八识不调,八识是种子,你不调去。前念已去。后念未生,因为你不调他不生,可是你一下坐一调动的才生,有的人,像我这上坐瞎呆,一上坐都生都调,所以这中间这一定。把这个定无限的拉长,你这个定本身就在七识上,可是你不知道他叫七识。你六识前念,已经你给他休息,你说认为消掉,其实你们消,暂时给它封闭了,我们更形象说叫冬眠了,就像那动物冬眠了。他开春他还会活,他没死,他是冬眠了,不是打死完了,八识那种子,你调出来后,前面已去后面还没生呢,他没来,你定在这。你定了这个,其实严格说就是七识,只不过你不承认,你不叫这名称,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非常麻烦,你出定不出定啊!你出定的时候,你还是。所以大多数人都挺奇怪,就见我如温疫一样,就觉得好像要远离你,就你怎么那么怪,其实我只是跟你表达的,都不一样,但是你觉得你究竟了。其实到这境界,没有究竟,远远没有。这个禅宗讲悟后方修,何况你这还是伪悟,你就是真悟了,悟后还没完,才刚刚起步,所以必须得回入社会,这就叫乘愿再来也叫利乐友情,这就是菩萨境界。你要不然你就是罗汉,你就是自了汉,所以无思义一定要本身也出了辩证啊,他就让你这个结果不可思议。实际辩证的东西,你不可思议。你思议到左边了,你又到右边,可是知道辩证的时候,恰恰又不离义,思义,我不知这句话懂了没有啊?再回来,读这部经。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是佛祖原经啊,大般若波罗蜜经,在心意识非心意识,他反复的重复。在心意识,非心意识,接着隔了两句就又说了,不在心意识。他是从这角度来说,就跟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来回说,但都表达一个中心,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这个啊。而且菩萨还有一个叫佛持持。就是那个主持的持,方丈那主持,佛持,就实际在寺院里,主持佛法。大士,这是我们常叫的,他一个就刚才我讲的大自在。
☀其实。北京地卧佛寺那就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菩萨境界,其实等同了,对于我为什么要这么讲啊,我讲话不是没根据的,是有根据的,所以我主张忠实原著。我自己不能自己创造 ,最典型的一个好理解,就是法王子,文殊师利就是法王子,他等同于佛,他跟佛在演戏,上卷他,经不是分上下卷吗?上卷是佛唱主角。下半部呢?文殊师利做主角,佛在底下成了提问者了,文殊师利答。那他俩互换角色等于法义上是等同的,所以。文殊师利也叫法王子。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圣。再有一个就比较就直直白了。最圣真子。其实我更喜欢最后这个名字就叫最后身,就是修到菩萨的境界已经是最高。再往上就直接是佛。实际等同。就你不要有佛想。你一有佛想,你已经以离佛远去啦!有一个证法身,说断烦恼,得六神通,断烦恼得六神通者。法身。大师们,在那里神神叨叨,在那点又灌袋子又那什么。佛说八十种好,金刚经读过,即非八十种好,是名八十种好,佛说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佛的伟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靠法义。法义是一种光芒。不是我们肉眼见的。这点跟别人不一样, 但是我不想反对别人啊,你们愿意放,放你们的,再一个我告诉你们,法义光芒。再这点我再重,刚才已经读了《宝积经》,你们可以去查去。什么是佛见,我再从开头读。法身,法义的光芒,体现在,法身体现就体现的法义是光芒。所以法身不可以见闻觉知求。非肉眼见, 以无色故。你那个这相那相我不反对啊!不是都是色相吗?非天眼所见,以无妄故,你还有一个妄想贪求执着。不是。非慧眼所见,以离相故。你见的那个有形有相的不是?非法眼所见,以离诸行故。非佛眼。第五个更厉害非佛眼,以离诸识故,我问你,不管你在定中 ,在什么,当你看到的所有境界,我不反对,好,那个好的境界。他离了意识心吗?所以以上五见,“若不作如是见“,就是不做以上这五见。什么见?肉眼见,天眼见,慧眼见,法眼见和佛眼见,不作这五见,是名佛见。这是原经啊,经文反复的说这个。所以真得六通,真观 ,穿墙越壁了。不是这报身。你们愿意信,那是你们的事。很多宗教。不光是佛教任何宗教。都恐惧科学。你再穿墙越壁,科学家拿仪器在那一架就没了,他们说是因为你干扰了不灵,这是一种解释的方法。佛三藏十二部,不展现这个,中国的佛法核心在禅宗。别人承认不承认 ,我也不管,这历史已经做证明了。核心在禅宗,禅师一律不谈神通。有人说,某个禅师有神通就有一个大师。兄弟俩修行非常高,我们讲的坐脱立亡,达到这种程度,自己把握时间。兄长走了,问别人问师兄说这个世界上。离尸。千奇百怪。舍利也有很多。说我的修行境界,随心所欲。那什么没有呢,想了半天前代古人该有的那个就是所谓殊胜的啊,瑞相,都占全了都有人。他想了半天,好,这世界 上还没有倒地方。这是真功夫。他一下。双手支地,咱们倒立,咱们就知道杂技演员,他就倒立在那立脱了。到了说杂技演员,我倒相 信说咱这立脱了,但这绝对是真的我不是不建议要听你们,我让你们去,由你们的思维来想。很厉害。古人不象现在。这一个,一个村庄 ,一个那什么的,那就这是大事情,传说很多人都在。好,这师父了不得啊!他能倒立,倒立不是说活着在这倒立表演,他是立脱。别人 都恭敬代赞。他妹来了,那兄妹俩都了不得,就跟庞居士一家人,一家,包括她女儿,非常厉害。跟他爸争着,争那把椅子,看谁立脱的快。 结果他妹妹一来,就说了一句话,说你生前就作怪说你死后还这样,轻轻的一摸,就一抹垮落就瘫了。这说明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原本就杠,真读懂了这部经,你当下就知道了,别被他蒙,用禅宗的说,别被老和尚的舌头给蛮了。你说,我信他,你就信,是你的姻缘。那我用大师的话,在这一时空点上,我就该讲这故事,你就该信,那可能张三就不该信,既然大家伙都知道。万法都是因缘,就按着因缘走, 可是我问一个问题,你觉了吗?别把这件事给忘了,人类达到的终极就是解脱。就是圆觉经。你说我要成什么,我要证到什么?那是自欺欺人。法师可以这么讲,大师也可以这么讲,上万人大会上。用几个小时讲,讲证知,证真如那是他们的本事。但实际上,我们能否这么做,我们能否证到。都是多年的老菩萨,学大乘经典。这部经里边反复的强调一个,今天我就强调一个就咱们就结束。无有恐怖,如果 你有恐怖。离这个法越远越好。你学不了,何必耽误自己?不是这个法有什么不好,忠实于原著,就在佛经里,但佛本身在心经里之说 。你要想远离颠倒梦想,你要走向解脱,你在恐怖和挂碍当中。无有是处,你要走向解脱,你在恐怖和挂碍当中。无有是处,你要走向 解脱,你在恐怖和挂碍当中。无有是处,不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所得故,菩提萨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生揭谛,菩提萨婆诃。
.png)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生揭谛,菩提萨婆诃。
.pn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心经》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