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西蜀·净然-直译
西蜀·净然-直译
(注:此颂为龙树菩萨亲造。宋时,三藏法师施护奉皇帝之诏,汉译之。)
归命三世寂默主,宣说缘生正法语
(注:把法身慧命皈依于三世〔过去,未来,当下〕中的寂默不动的主人公。这就是【主语】,此关不过,下文莫看!看也是瞎看!笔者认为,正是这个[主语~如来法趣],它在演说一切【缘生】之法语。这就是一切有情皆有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正知正见。也就是[五法]之中的【正智~如如】。)
若了诸法离缘生,所作法行如是离
(注:如果你真的懂得了一切法皆是远离【固定~实有】之缘生的话,那么,你将所作所为之一切法行都将是如是远离一切固法所生的。)
离有无二边,智者无所依
(注:这就是远离有无二边的固定实有,真正的智者,从根本上讲,毕竟空无自性,本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缘生义成立
(注:正是这种甚深至甚深的了无所缘依之处,恰恰是一切法【缘生】之义的建立。这就是龙树菩萨的辩证中观,最殊胜的特质:不落二边,中道圆融。)
若谓法无性,即生诸过失
(注:如果一切法皆无世俗自性的话,将要生发出许多的过失。)
智者应如理,伺察法有性
(注:真正的智者,应当如理如事的思维,仔细伺察一切法,皆是有他世俗中固有的认知范畴与自性的。)
若有性实得,如愚者分别
(注:但是,如果认为有一世俗之性是实有可得的话,那么,他将象愚痴者一样分别来分别去。)
无性即无因,解脱义何立
(注:没有自性,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生因,即【本非因缘】,那么,解脱之义,将从哪里安立呢?)
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
(注:所以,最终结果是:不可定说有自性,也不可定言无自性。)
了知性无性,大智如理说
(注:真正的觉者,了知这里的性与无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凡有大智慧之人,都将是如理如法而说。)
涅盘与生死,勿观别异性
(注:其实,涅槃与生死无二无别,切勿观想为不同的二种事物。<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者是也。)
非涅槃生死,二性有差别
(注:不是说涅槃与生死,二性有什么差别。)
生死及涅槃,二俱无所有
(注:事实却是:生死与涅槃,二者在本质上,全部都是【无所有】,毕竟空的。)
若了知生死,此即是涅槃
(注:当行者真正意义上了知生死的本质后,当下,也就是涅槃境界。)
破彼生有性,分别灭亦然
(注:破除一切生发出来的实有性,所谓的分别取舍,也就自然的灭除掉了。)
如幻所作事,灭现前无实
(注:一切如幻,永恒的动态,这就是成所作事。一切生灭现前的当下,皆是本非实有的。)
若灭有所坏,知彼是有为
(注:如果你面前的消灭,有其所坏的实有去处的话,当知那个所谓的【灭坏】,一定是有为认知的。)
现法尚无得,复何知坏法
(注:现实当中的法,况且不可得,又怎么能够知晓那个已然【坏灭】的法它到哪里去呢?!)
彼诸蕴不灭,染尽即涅槃
(注:那些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不灭的,如果其中的染污消尽的话,本身就是涅槃的状态。涅槃不是死寂,而是死后重生,永无断灭。)
若了知灭性,彼即得解脱
(注:如果真正了知了所谓的【灭】的本质特性,那种状态与境界本身就是解脱。禅师有言:谁缚汝了?!)
若生法灭法,二俱不可得
(注:如果行者真正做到了生法与灭法,二分对峙皆不可得的话。。。)
正智所观察,从无明缘生
(注:那么,正智如如必然生起,其中正智的观察,是从无明缘生处开始的。注意!无明缘生,即是缘行,本身就是轨则的产物。无对无错,无凡无圣,不可头上安头,再做二分取舍。)
若见法寂静,诸所作亦然
(注:如果见到了法⺈寂静状态,其中的一切所作,皆是轨则使然。即依他起而遍计执,当下圆成实。)
知此最胜法,获法智无边
(注:当汝知晓此种境界为最殊胜状态时,汝将获取一切法智的无边功德。)
缘生性可见,是义非无见
(注:一切缘生之性皆是可见的,这样的法理法趣,不是不可以见到的。这就是【见性】。见缘起之关系性。)
此中微妙性,非缘生分别
(注:这当中的微妙之缘起的【关系~性】,不是缘生时的[分别~拣择]之有为作意的。)
佛正觉所说,有说非无因
(注:一切诸佛所正觉演说者,明确在言:不是没有因缘。)
若尽烦恼源,即破轮回相
(注:如果欲尽除烦恼之源,也就破坏了轮回之相。轮回灭尽,生命不在,觉者何为?!)
诸法决定行,见有作有取
(注:一切法是决定要【无明缘行】的,但,如果汝见其有〔存在〕,就执着取舍为实有的话。。。)
前后际云何,从缘所安立
(注:那么,前后相续,就无法生发了。其实,这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之现象,皆是有情众生无量劫以來的【共业】所渐渐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当知:人类所能够认知的一切,皆是【安立】之幻化影像罢了。这里孕含着佛法甚深的缘起法趣。)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
(注:为什么说前面已然出生了,其后,又发展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其他〔别样〕的转变幻化呢?)
故前后边际,如世幻所见
(注:正是因为前与后之间,产生了边际〔分化〕,所以,世人才能够得以见到一切有形有相的物相。否则,人类将无法认知任何一个事物。)
云何幻可生,云何有所著
(注:为什么幻化是可以出生的呢?为什么这些幻化是有所【住~持】的呢?)
痴者于幻中,求幻而为实
(注:愚痴的人于此幻化当中,总是希望从中寻找出一个【真实】来。殊不知永恒的幻化本身就是【真实】的!)
前际非后际,执见故不舍
(注:于前际之见,定与后际之现,实有为二。并坚持这种观点而不肯放手。)
智观性无性,如幻焰影像
(注:圣者观察【性与无性】之关系,深知如幻如梦,不可著实。)
若谓生非灭,是有为分别
(注:如果只讲生而非灭的话,将是一种有为的分别取舍。)
而彼缘生轮,随转无所现
(注:而事实上,彼彼缘生之事,皆是生灭轮回之现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不存在一个单独的生,也不存在一个单独的灭。其中深奥的法理法趣〔法~轮〕,即缘生之轮,是不可以于【相】上得见的!这就是[随转无所现]!)
若已生未生,彼自性无生
(注:不管是已经出生,还是未曾出生,那个能够出生的【自性】,是不曾出生的。)
若自性无生,生名云何得
(注:如果自性本自无生,亦不会显现,那么,哪里来的【生发】之幻相呢?)
因寂即法尽,此尽不可得
(注:因为,如果寂灭了,法也就清失尽了。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此种灭尽之相,是不可以产生的。否则,将是断灭现象。)
若自性无尽,尽名云何立
(注:如果自性本身是无尽的,那么,尽除之名又为什么要安立呢?)
无少法可生,无少法可灭
(注:没有一个法是生发出来的,也没有一个法是可以灭掉的。)
彼生灭二道,随事随义现
(注:那些有关生与灭的二种道理,应当是随事与随义之呈现罢了。)
知生即知灭,知灭知无常
(注:知道了生的因缘,也就是知道了灭的因缘。知道灭的因缘,也就是知道了【无常】的轨则性。)
无常性若知,不得诸法底
(注:无常之性,如果知道了以后,就不会再去追逐一切法的究竟根底了。)
诸法从缘生,虽生即离灭
(注:一切法皆从缘起而生,虽然是缘生的,但当下即远离了【灭】的因缘。)
如到彼岸者,即见大海事
(注:如果你已然到达了彼岸,那么,你所见到的本身就是【大海】之事了。这就是禅宗讲的[见山还是山]。即彼岸即此岸。)
若自心不了,异生执我性
(注:如果你自己的心里还未能了脱的话,那么,他时【异生身】处,必然是执着于我性在。)
性无性颠倒,即生诸过失
(注:性与无性间,颠倒〔回互〕即是为【旋】。若有诸[执实],即是[生诸过失]。)
诸法是无常,苦空及无我
(注:一切法皆旡自胜,本身就是【无常】的,既然无常,本不实有,哪里来的实有的【苦空及无我】呢?)
此中见法离,智观性无性
(注:此中的见法远离一切【住相】,行者于此,当观照[性与无性]不二一如之关系。正所谓:真觉者【如染不择】也!这就是不二法门中道观。)
无住无所缘,无根亦不立
(注:人若【以无住本立一切法】,也就是[无所缘]处,此时的遍计所执自性,必然是[无根亦不立]的境界。注意!此处无根者,恰恰是清净意根之境界。这一点,前人不讲,我们讲。)
从无明种生,离初中后际
(注:人类从【无明】之如来藏种生开始,递次渐进渐离:初,中,后三际。归于本元之清净。此清净就是意根。)
痴闇大恶城,如芭蕉不实
(注:一切愚痴与昏暗之大恶坚如城邦,但却又如芭蕉叶一样,一层层的分离〔二分〕开来,所以是不真实的。)
如乾闼婆城,皆世幻所见
(注:就犹乾闼婆城一样,皆是不实有的虚幻所成就于众生之见的。)
此界梵王初,佛如实正说
(注:此种境界在印度佛教的大梵天王之初,佛曾经如实的【譬喻~化身】演说过。)
后诸圣无妄,说亦无差别
(注:从此以后,有关一切[诸圣]之言说,其中的法理法趣,本身就就是没有是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的。由此当知:[诸圣无妄]!)
世间痴所闇,爱相续流转
(注:世间之人愚痴而昏暗,贪爱相续流转不停。)
智者了诸爱,而平等善说
(注:智者〔觉了〕一切所爱之幻化不实,所以,方能于平等性智的【清净意根】上而善说。)
初说诸法有,于有求实性
(注:觉者〔释迦〕初说一切法有,并于有中寻得真实〔认知〕之性。)
后求性亦无,即无著性离
(注:接下来,进一步继续寻求【性】亦无所有,毕竟空。即一切无著之性远离一切相染。)
若不知离义,随闻即有着
(注:如果你不知道【离幻】之义的话,其逢缘遇事,就会有所【执着】的。)
而所作福业,凡愚者自破
(注:真如此,你所已作的福报之业,由于凡夫自己的愚痴不觉,自毁自破掉了。)
如先平等说,彼诸业真实
(注:如同前面所说的【平等性智】,凡是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不走样],本身就是【如來者,诸法如义】也!一切皆真实。)
自性若了知,此说即无生
(注:行者对【自性】二字,如果真正的了知后,此处所说的清净意根上的[无生法忍],本身就是没有生处的。)
我如是所说,皆依佛言教
(注:我这里如是演说的法义,全部都是依照佛陀的【圣言量】而施教的。)
如其所宣扬,即蕴处界法
(注:如此宣传的所有法义,皆是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法义。正所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大种等及识,所说皆平等
(注:如来藏之大种性,以及诸识等等,凡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如来法义,皆是平等性智的。)
彼智现证时,无妄无分别
(注:等到那些智慧真正的亲证之时,必然是【无智亦无得】的无分别之般若大智。)
此一若如实,佛说为涅槃
(注:此等一乘大法如果能够如实发挥的话,诸佛所言:这就是大涅槃。)
此最胜无妄,无智即分别
(注:此境界最为殊胜而远离妄想与执着,其中无智无得,本然就在【分别】当中。此等分别将是正智如如的前提条件。)
若心有散乱,与诸魔作便
(注:如果你心中自己不平衡,处于散乱状态中,那么,必将与魔鬼们提供方便。)
若如实离过,此即无所生
(注:如果能够如实的远离过患,这就是【无所生】。即没有一个实有的生处。)
如是无明缘,佛为世间说
(注:如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等等,这就是佛为世间凡夫俗子们,所说的十二因缘法。)
若世无分别,此云何无生
(注:如果世间之人,不再分别的话,这里又何必一定要【无生】呢?)
若无明可灭,灭已即非生
(注:如果无明是可以【灭除】的话,灭掉了过后,就是[无生]了。)
生灭名乖违,无智起分别
(注:生与灭,二者对称,相乖相违。如果没有智慧的话,就必然要引起分别取舍的弊端的。)
有因即有生,无缘即无住
(注:凡有因的,必然有生在,凡无缘,必然是【无住】之状态。)
离缘若有性,此有亦何得
(注:离开了缘起,如果还是有【性】在的话,那么,此种有性又是从哪里得证呢?)
若有性可取,即说有生住
(注:如果有一个【自性】是可取的话,也就是说:有一个[生]字,住在了【执着】当中!笔者认为:执着了生,或执着了灭,同样是落在了边见之中。大乘般若中观,本身就是【不二法门】,所以,自性也不可取。)
此中疑复多,谓有法可住
(注:此中疑惑不解的地方很多,所以,称之为【有为可住】者。若是无住,自当无疑。有疑必有住,大疑大悟!大乘佛法,处处皆是辩证。)
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
(注:如果菩提可证的话,那么,将会是处处常语者即是。)
若住性可取,此说还有生
(注:如果【住性】可外取的话,那么,这种观点还是有生灭的。)
若谓法有实,无智作是说
(注:如果认为法是【实有】的话,那么,一切没有智慧的言说文字皆是。)
若谓法有处,取亦不可得
(注:如果认为法有住处〔法住法位〕的话,那么,持取它却是不可得实的。法本无住,无生,无固相。)
法无生无我,智悟入实性
(注:一切法本然无生,无我,无住处,这就是智者悟入实性的地方。禅宗有言:入手处。)
常无常等相,皆由心起见
(注:常与无常等等相染,皆是从【心】中生发的。)
若成立多性,即成欲实性
(注:如果施设〔安立〕出多性,即会成就出贪欲之实有之性。)
彼云何非此,常得生过失
(注:上面所言的【彼~业力】,为什么会否定[此]呢?这就是历史上产生过失的缘因。殊不知: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二者一如,不二法门。)
若成立一性,所欲如水月
(注:如果只成立〔施设〕一性的话,那么,世俗所见的一切,将是[水月~道场]一样,真假一如,不二法门。)
非实非无实,皆由心起见
(注:即非实亦非不实。一切由【心】起。心无美丑,好坏,亦无凡圣。正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贪嗔法极重,由是生见执
(注:人类凡愚中贪嗔之法,严重至极。皆是心中的执着【实见】造成的。若无实见,贪嗔自散。)
诤论故安立,离性而执实
(注:一切〔唯识方便〕的诤论由此安立〔假设〕了出来,从此以假为实,远离【一性】,而诤论执有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二分说法之【多性~多识】论。如真一性,何必再诤?!全部唯识宗理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诤论]史!)
彼因起诸见,见故生烦恼
(注:正是由于生发出来了诸多不同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不相同,争论不休,徒增烦恼。)
若此正了知,见烦恼俱尽
(注:如果汝能正确的了知这里的法理法趣,当下,即可见到一切烦恼皆无自性,本然自散。象乌云一样,风吹自散。不由人为可得。)
当知法无常,从缘生故现
(注:这一切皆是因为【法本无常】,亦无自性。一切皆由缘生而出,随缘显现的。所以说:佛法是缘起法,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
缘生亦无生,此最上实语
(注:缘生本身就是【无生】,所谓的[无生法忍],就是要堪忍【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之涅槃境界。此乃为最上[实语~圣言量]。)
众生邪妄智,无实谓实想
(注:众生贪婪执着邪见妄智,于无实之处妄言实想。)
于他诤论兴,自行颠倒转
(注:喜欢与他人诤论胜负成败,自己陷身于颠倒之见中,而不自知。)
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
(注:其中,个体的【自证分】都不可立为实有,其他[见分,相分],怎么会实有呢?!)
自他分俱无,智了无诤论
(注:自他二分皆无实性,智者,恰恰于此走向无诤论证的结果。)
有少法可依,烦恼如毒蛇
(注:如果汝还存有少法可以依赖为实的话,烦恼就会象毒蛇一样缠绕着你。)
若无寂无动,心即无所依
(注:如果你做到了无寂无动,即不是寂寞,也不是动摇的话,其【心】自然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无有所依之处。此种境界,也就是[如如执着,如是如是]的遍计所执自性。)
烦恼如毒蛇,生极重过失
(注:烦恼就如同毒蛇一样,生发出无量的过失。)
烦恼毒所覆,云何见诸心
(注:在烦恼毒素的覆盖下,又怎么可能见到所有的心呢?!【心】一但被遮挡,就已然是不【真实】了。)
如愚见影像,彼妄生实想
(注:如愚痴之人,见其影像,就会从哪里生发出【实有】之臆想。)
世间缚亦然,慧为痴所网
(注:世间上的一切束缚全部都是这样的。由此,智慧反被愚痴网络与束缚住了。)
性喻如影像,非智眼境界
(注:一切诸佛法性之显现,全都喻如影像之中,并不是凡夫俗子们世智辩聪所能够见到的境界。)
大智本不生,微细境界想
(注:真正的圣义之智,是没有一个根本的出生处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一切皆从微细世界的【缘起~意识】中生发出来的。这就是缘起法甚深之甚深。)
着色谓凡夫,离贪即小圣
(注:如果于【色~相】上着眼,你就是凡夫俗子。如果你能够做到远离贪婪愚痴的话,那么,你就是小圣之人了。)
了知色自性,是为最上智
(注:了知一切色相之自性,这才是最上最高的智慧。所以说:佛法不坏世间法。)
若着诸善法,如离贪颠倒
(注:如果能够承担一切善法〔符合逻辑轨则之法〕,就犹如远离了贪婪与颠倒。)
犹见幻人已,离所作求体
(注:这就犹如见到幻人〔变戏法者〕后,离开了所变的【戏法】,去观察它内部的本体。)
知此义为失,不观性无性
(注:知道了解其中的义理,终将会减损遗失的。不必在意观察其中的【自性与非自性】,哪一个是究竟。)
烦恼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注:烦恼如幻,本不可得。只有【法性】的光芒才能够破除邪智之见。)
智离染清净,亦无净可依
(注:真正的般若之智,是离染清净的,这个清净,就是【意根】之清净。此种屏幕上的清净,恰恰是【无净】可依的真实之净。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如染不择。)
有依即有染,彼净还生过
(注:如果是有所【依赖】的话,那么,就会有染污,局限的。那个所谓的【净】,事后还会生发出过失的。)
极恶烦恼法,若见自性离
(注:其中极度恶劣的烦恼,恰恰是看到【自性】的离弃。<经>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即心无动乱,得渡生死海
(注:只要心在缘起之时,逢缘无动乱,也就可以达到【得渡生死海】的境界。心不随境转,如染不择,如如执着,如是如是。生死自渡,彼岸即此岸。)
此善法甘露,从大悲所生
(注:这就是善法之甘露,皆是从大悲心中生发出来的。)
依如来言宣,无分限分别
(注:此乃依如来法义而言宣者,本身就是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如来者,诸法如义】也。此如来法义,平等性智,无量,无分别,无有任何界限之束缚。)
此中如是难可说,随智者见即成就
(注:这其中的法理法趣【如是如是】,实在难以言说。随其智者的出现,如果当下[悟见]者,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智者随观随顺门,如是皆从大悲转
(注:一切智者〔觉者〕,皆是随观即随顺觉性之法门,真如此,一切缘起,当全部都是大悲心起的结果。)
一切法中真实性,智者随应如理观
(注:一切法义中的真实之性,智慧的觉者,皆应随顺其如理观之。)
所向由是信得生,拔彼众生离诸苦
(注:以上一切皆由信仰中得以生发,从而拔出众生之痛苦,使其远离痛苦之根源。)
此义甚深复广大,我为胜利故赞说
(注:此种法义甚深而且广大无界,我为一切有情众生之殊胜〔胜利〕而欢呼称赞。)
如大智言今已宣,自他痴闇皆能破
(注:如此广大的智慧之言,今日已然宣说,从此以后,自他愚昧昏暗之邪知邪见,皆可破除!)
破彼痴闇烦恼已,如如所作离魔障
(注:破除了那些昏暗愚痴的烦恼后,如如执着,如是如是之随缘所作,将远离一切魔障。)
由是能开善趣门,诸解脱事而何失
(注:由此打开了至善的智慧之门,从此以后,一切解脱方便之事,不再会漏掉遗失。)
持净戒者得生天,此即决定真实句
(注:持这种不二法门之净戒者,最终得生形而上之天上。此种境界,就是真正意义上【决定~陈述】的真实句。)
设破戒者住正心,虽坏戒而不坏见
(注:假设破戒者,能够住在正知正见之心上,虽然一时破坏了戒律,但他也不会破坏掉【见谛】之性。)
种子生长非无义,见义利故广施作
(注:一切种子的生长,发育,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正是因为见到了【利益】,方才广做施设的。)
不以大悲为正因,智者何能生法欲
(注:人类如果不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正确之因】的话,智者觉悟之后,怎样才能生发出[法布施]欲望之喜呢?答案是明确的:无我本是佛,有我又趋魔。若识无生曲,觉圆已渡河。)
归命三世寂默主,宣说缘生正法语
(注:把法身慧命皈依于三世〔过去,未来,当下〕中的寂默不动的主人公。这就是【主语】,此关不过,下文莫看!看也是瞎看!笔者认为,正是这个[主语~如来法趣],它在演说一切【缘生】之法语。这就是一切有情皆有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正知正见。也就是[五法]之中的【正智~如如】。)
若了诸法离缘生,所作法行如是离
(注:如果你真的懂得了一切法皆是远离【固定~实有】之缘生的话,那么,你将所作所为之一切法行都将是如是远离一切固法所生的。)
离有无二边,智者无所依
(注:这就是远离有无二边的固定实有,真正的智者,从根本上讲,毕竟空无自性,本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缘生义成立
(注:正是这种甚深至甚深的了无所缘依之处,恰恰是一切法【缘生】之义的建立。这就是龙树菩萨的辩证中观,最殊胜的特质:不落二边,中道圆融。)
若谓法无性,即生诸过失
(注:如果一切法皆无世俗自性的话,将要生发出许多的过失。)
智者应如理,伺察法有性
(注:真正的智者,应当如理如事的思维,仔细伺察一切法,皆是有他世俗中固有的认知范畴与自性的。)
若有性实得,如愚者分别
(注:但是,如果认为有一世俗之性是实有可得的话,那么,他将象愚痴者一样分别来分别去。)
无性即无因,解脱义何立
(注:没有自性,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生因,即【本非因缘】,那么,解脱之义,将从哪里安立呢?)
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
(注:所以,最终结果是:不可定说有自性,也不可定言无自性。)
了知性无性,大智如理说
(注:真正的觉者,了知这里的性与无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凡有大智慧之人,都将是如理如法而说。)
涅盘与生死,勿观别异性
(注:其实,涅槃与生死无二无别,切勿观想为不同的二种事物。<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者是也。)
非涅槃生死,二性有差别
(注:不是说涅槃与生死,二性有什么差别。)
生死及涅槃,二俱无所有
(注:事实却是:生死与涅槃,二者在本质上,全部都是【无所有】,毕竟空的。)
若了知生死,此即是涅槃
(注:当行者真正意义上了知生死的本质后,当下,也就是涅槃境界。)
破彼生有性,分别灭亦然
(注:破除一切生发出来的实有性,所谓的分别取舍,也就自然的灭除掉了。)
如幻所作事,灭现前无实
(注:一切如幻,永恒的动态,这就是成所作事。一切生灭现前的当下,皆是本非实有的。)
若灭有所坏,知彼是有为
(注:如果你面前的消灭,有其所坏的实有去处的话,当知那个所谓的【灭坏】,一定是有为认知的。)
现法尚无得,复何知坏法
(注:现实当中的法,况且不可得,又怎么能够知晓那个已然【坏灭】的法它到哪里去呢?!)
彼诸蕴不灭,染尽即涅槃
(注:那些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不灭的,如果其中的染污消尽的话,本身就是涅槃的状态。涅槃不是死寂,而是死后重生,永无断灭。)
若了知灭性,彼即得解脱
(注:如果真正了知了所谓的【灭】的本质特性,那种状态与境界本身就是解脱。禅师有言:谁缚汝了?!)
若生法灭法,二俱不可得
(注:如果行者真正做到了生法与灭法,二分对峙皆不可得的话。。。)
正智所观察,从无明缘生
(注:那么,正智如如必然生起,其中正智的观察,是从无明缘生处开始的。注意!无明缘生,即是缘行,本身就是轨则的产物。无对无错,无凡无圣,不可头上安头,再做二分取舍。)
若见法寂静,诸所作亦然
(注:如果见到了法⺈寂静状态,其中的一切所作,皆是轨则使然。即依他起而遍计执,当下圆成实。)
知此最胜法,获法智无边
(注:当汝知晓此种境界为最殊胜状态时,汝将获取一切法智的无边功德。)
缘生性可见,是义非无见
(注:一切缘生之性皆是可见的,这样的法理法趣,不是不可以见到的。这就是【见性】。见缘起之关系性。)
此中微妙性,非缘生分别
(注:这当中的微妙之缘起的【关系~性】,不是缘生时的[分别~拣择]之有为作意的。)
佛正觉所说,有说非无因
(注:一切诸佛所正觉演说者,明确在言:不是没有因缘。)
若尽烦恼源,即破轮回相
(注:如果欲尽除烦恼之源,也就破坏了轮回之相。轮回灭尽,生命不在,觉者何为?!)
诸法决定行,见有作有取
(注:一切法是决定要【无明缘行】的,但,如果汝见其有〔存在〕,就执着取舍为实有的话。。。)
前后际云何,从缘所安立
(注:那么,前后相续,就无法生发了。其实,这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之现象,皆是有情众生无量劫以來的【共业】所渐渐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当知:人类所能够认知的一切,皆是【安立】之幻化影像罢了。这里孕含着佛法甚深的缘起法趣。)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
(注:为什么说前面已然出生了,其后,又发展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其他〔别样〕的转变幻化呢?)
故前后边际,如世幻所见
(注:正是因为前与后之间,产生了边际〔分化〕,所以,世人才能够得以见到一切有形有相的物相。否则,人类将无法认知任何一个事物。)
云何幻可生,云何有所著
(注:为什么幻化是可以出生的呢?为什么这些幻化是有所【住~持】的呢?)
痴者于幻中,求幻而为实
(注:愚痴的人于此幻化当中,总是希望从中寻找出一个【真实】来。殊不知永恒的幻化本身就是【真实】的!)
前际非后际,执见故不舍
(注:于前际之见,定与后际之现,实有为二。并坚持这种观点而不肯放手。)
智观性无性,如幻焰影像
(注:圣者观察【性与无性】之关系,深知如幻如梦,不可著实。)
若谓生非灭,是有为分别
(注:如果只讲生而非灭的话,将是一种有为的分别取舍。)
而彼缘生轮,随转无所现
(注:而事实上,彼彼缘生之事,皆是生灭轮回之现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不存在一个单独的生,也不存在一个单独的灭。其中深奥的法理法趣〔法~轮〕,即缘生之轮,是不可以于【相】上得见的!这就是[随转无所现]!)
若已生未生,彼自性无生
(注:不管是已经出生,还是未曾出生,那个能够出生的【自性】,是不曾出生的。)
若自性无生,生名云何得
(注:如果自性本自无生,亦不会显现,那么,哪里来的【生发】之幻相呢?)
因寂即法尽,此尽不可得
(注:因为,如果寂灭了,法也就清失尽了。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此种灭尽之相,是不可以产生的。否则,将是断灭现象。)
若自性无尽,尽名云何立
(注:如果自性本身是无尽的,那么,尽除之名又为什么要安立呢?)
无少法可生,无少法可灭
(注:没有一个法是生发出来的,也没有一个法是可以灭掉的。)
彼生灭二道,随事随义现
(注:那些有关生与灭的二种道理,应当是随事与随义之呈现罢了。)
知生即知灭,知灭知无常
(注:知道了生的因缘,也就是知道了灭的因缘。知道灭的因缘,也就是知道了【无常】的轨则性。)
无常性若知,不得诸法底
(注:无常之性,如果知道了以后,就不会再去追逐一切法的究竟根底了。)
诸法从缘生,虽生即离灭
(注:一切法皆从缘起而生,虽然是缘生的,但当下即远离了【灭】的因缘。)
如到彼岸者,即见大海事
(注:如果你已然到达了彼岸,那么,你所见到的本身就是【大海】之事了。这就是禅宗讲的[见山还是山]。即彼岸即此岸。)
若自心不了,异生执我性
(注:如果你自己的心里还未能了脱的话,那么,他时【异生身】处,必然是执着于我性在。)
性无性颠倒,即生诸过失
(注:性与无性间,颠倒〔回互〕即是为【旋】。若有诸[执实],即是[生诸过失]。)
诸法是无常,苦空及无我
(注:一切法皆旡自胜,本身就是【无常】的,既然无常,本不实有,哪里来的实有的【苦空及无我】呢?)
此中见法离,智观性无性
(注:此中的见法远离一切【住相】,行者于此,当观照[性与无性]不二一如之关系。正所谓:真觉者【如染不择】也!这就是不二法门中道观。)
无住无所缘,无根亦不立
(注:人若【以无住本立一切法】,也就是[无所缘]处,此时的遍计所执自性,必然是[无根亦不立]的境界。注意!此处无根者,恰恰是清净意根之境界。这一点,前人不讲,我们讲。)
从无明种生,离初中后际
(注:人类从【无明】之如来藏种生开始,递次渐进渐离:初,中,后三际。归于本元之清净。此清净就是意根。)
痴闇大恶城,如芭蕉不实
(注:一切愚痴与昏暗之大恶坚如城邦,但却又如芭蕉叶一样,一层层的分离〔二分〕开来,所以是不真实的。)
如乾闼婆城,皆世幻所见
(注:就犹乾闼婆城一样,皆是不实有的虚幻所成就于众生之见的。)
此界梵王初,佛如实正说
(注:此种境界在印度佛教的大梵天王之初,佛曾经如实的【譬喻~化身】演说过。)
后诸圣无妄,说亦无差别
(注:从此以后,有关一切[诸圣]之言说,其中的法理法趣,本身就就是没有是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的。由此当知:[诸圣无妄]!)
世间痴所闇,爱相续流转
(注:世间之人愚痴而昏暗,贪爱相续流转不停。)
智者了诸爱,而平等善说
(注:智者〔觉了〕一切所爱之幻化不实,所以,方能于平等性智的【清净意根】上而善说。)
初说诸法有,于有求实性
(注:觉者〔释迦〕初说一切法有,并于有中寻得真实〔认知〕之性。)
后求性亦无,即无著性离
(注:接下来,进一步继续寻求【性】亦无所有,毕竟空。即一切无著之性远离一切相染。)
若不知离义,随闻即有着
(注:如果你不知道【离幻】之义的话,其逢缘遇事,就会有所【执着】的。)
而所作福业,凡愚者自破
(注:真如此,你所已作的福报之业,由于凡夫自己的愚痴不觉,自毁自破掉了。)
如先平等说,彼诸业真实
(注:如同前面所说的【平等性智】,凡是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不走样],本身就是【如來者,诸法如义】也!一切皆真实。)
自性若了知,此说即无生
(注:行者对【自性】二字,如果真正的了知后,此处所说的清净意根上的[无生法忍],本身就是没有生处的。)
我如是所说,皆依佛言教
(注:我这里如是演说的法义,全部都是依照佛陀的【圣言量】而施教的。)
如其所宣扬,即蕴处界法
(注:如此宣传的所有法义,皆是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法义。正所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大种等及识,所说皆平等
(注:如来藏之大种性,以及诸识等等,凡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如来法义,皆是平等性智的。)
彼智现证时,无妄无分别
(注:等到那些智慧真正的亲证之时,必然是【无智亦无得】的无分别之般若大智。)
此一若如实,佛说为涅槃
(注:此等一乘大法如果能够如实发挥的话,诸佛所言:这就是大涅槃。)
此最胜无妄,无智即分别
(注:此境界最为殊胜而远离妄想与执着,其中无智无得,本然就在【分别】当中。此等分别将是正智如如的前提条件。)
若心有散乱,与诸魔作便
(注:如果你心中自己不平衡,处于散乱状态中,那么,必将与魔鬼们提供方便。)
若如实离过,此即无所生
(注:如果能够如实的远离过患,这就是【无所生】。即没有一个实有的生处。)
如是无明缘,佛为世间说
(注:如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等等,这就是佛为世间凡夫俗子们,所说的十二因缘法。)
若世无分别,此云何无生
(注:如果世间之人,不再分别的话,这里又何必一定要【无生】呢?)
若无明可灭,灭已即非生
(注:如果无明是可以【灭除】的话,灭掉了过后,就是[无生]了。)
生灭名乖违,无智起分别
(注:生与灭,二者对称,相乖相违。如果没有智慧的话,就必然要引起分别取舍的弊端的。)
有因即有生,无缘即无住
(注:凡有因的,必然有生在,凡无缘,必然是【无住】之状态。)
离缘若有性,此有亦何得
(注:离开了缘起,如果还是有【性】在的话,那么,此种有性又是从哪里得证呢?)
若有性可取,即说有生住
(注:如果有一个【自性】是可取的话,也就是说:有一个[生]字,住在了【执着】当中!笔者认为:执着了生,或执着了灭,同样是落在了边见之中。大乘般若中观,本身就是【不二法门】,所以,自性也不可取。)
此中疑复多,谓有法可住
(注:此中疑惑不解的地方很多,所以,称之为【有为可住】者。若是无住,自当无疑。有疑必有住,大疑大悟!大乘佛法,处处皆是辩证。)
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
(注:如果菩提可证的话,那么,将会是处处常语者即是。)
若住性可取,此说还有生
(注:如果【住性】可外取的话,那么,这种观点还是有生灭的。)
若谓法有实,无智作是说
(注:如果认为法是【实有】的话,那么,一切没有智慧的言说文字皆是。)
若谓法有处,取亦不可得
(注:如果认为法有住处〔法住法位〕的话,那么,持取它却是不可得实的。法本无住,无生,无固相。)
法无生无我,智悟入实性
(注:一切法本然无生,无我,无住处,这就是智者悟入实性的地方。禅宗有言:入手处。)
常无常等相,皆由心起见
(注:常与无常等等相染,皆是从【心】中生发的。)
若成立多性,即成欲实性
(注:如果施设〔安立〕出多性,即会成就出贪欲之实有之性。)
彼云何非此,常得生过失
(注:上面所言的【彼~业力】,为什么会否定[此]呢?这就是历史上产生过失的缘因。殊不知: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二者一如,不二法门。)
若成立一性,所欲如水月
(注:如果只成立〔施设〕一性的话,那么,世俗所见的一切,将是[水月~道场]一样,真假一如,不二法门。)
非实非无实,皆由心起见
(注:即非实亦非不实。一切由【心】起。心无美丑,好坏,亦无凡圣。正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贪嗔法极重,由是生见执
(注:人类凡愚中贪嗔之法,严重至极。皆是心中的执着【实见】造成的。若无实见,贪嗔自散。)
诤论故安立,离性而执实
(注:一切〔唯识方便〕的诤论由此安立〔假设〕了出来,从此以假为实,远离【一性】,而诤论执有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二分说法之【多性~多识】论。如真一性,何必再诤?!全部唯识宗理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诤论]史!)
彼因起诸见,见故生烦恼
(注:正是由于生发出来了诸多不同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不相同,争论不休,徒增烦恼。)
若此正了知,见烦恼俱尽
(注:如果汝能正确的了知这里的法理法趣,当下,即可见到一切烦恼皆无自性,本然自散。象乌云一样,风吹自散。不由人为可得。)
当知法无常,从缘生故现
(注:这一切皆是因为【法本无常】,亦无自性。一切皆由缘生而出,随缘显现的。所以说:佛法是缘起法,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
缘生亦无生,此最上实语
(注:缘生本身就是【无生】,所谓的[无生法忍],就是要堪忍【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之涅槃境界。此乃为最上[实语~圣言量]。)
众生邪妄智,无实谓实想
(注:众生贪婪执着邪见妄智,于无实之处妄言实想。)
于他诤论兴,自行颠倒转
(注:喜欢与他人诤论胜负成败,自己陷身于颠倒之见中,而不自知。)
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
(注:其中,个体的【自证分】都不可立为实有,其他[见分,相分],怎么会实有呢?!)
自他分俱无,智了无诤论
(注:自他二分皆无实性,智者,恰恰于此走向无诤论证的结果。)
有少法可依,烦恼如毒蛇
(注:如果汝还存有少法可以依赖为实的话,烦恼就会象毒蛇一样缠绕着你。)
若无寂无动,心即无所依
(注:如果你做到了无寂无动,即不是寂寞,也不是动摇的话,其【心】自然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无有所依之处。此种境界,也就是[如如执着,如是如是]的遍计所执自性。)
烦恼如毒蛇,生极重过失
(注:烦恼就如同毒蛇一样,生发出无量的过失。)
烦恼毒所覆,云何见诸心
(注:在烦恼毒素的覆盖下,又怎么可能见到所有的心呢?!【心】一但被遮挡,就已然是不【真实】了。)
如愚见影像,彼妄生实想
(注:如愚痴之人,见其影像,就会从哪里生发出【实有】之臆想。)
世间缚亦然,慧为痴所网
(注:世间上的一切束缚全部都是这样的。由此,智慧反被愚痴网络与束缚住了。)
性喻如影像,非智眼境界
(注:一切诸佛法性之显现,全都喻如影像之中,并不是凡夫俗子们世智辩聪所能够见到的境界。)
大智本不生,微细境界想
(注:真正的圣义之智,是没有一个根本的出生处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一切皆从微细世界的【缘起~意识】中生发出来的。这就是缘起法甚深之甚深。)
着色谓凡夫,离贪即小圣
(注:如果于【色~相】上着眼,你就是凡夫俗子。如果你能够做到远离贪婪愚痴的话,那么,你就是小圣之人了。)
了知色自性,是为最上智
(注:了知一切色相之自性,这才是最上最高的智慧。所以说:佛法不坏世间法。)
若着诸善法,如离贪颠倒
(注:如果能够承担一切善法〔符合逻辑轨则之法〕,就犹如远离了贪婪与颠倒。)
犹见幻人已,离所作求体
(注:这就犹如见到幻人〔变戏法者〕后,离开了所变的【戏法】,去观察它内部的本体。)
知此义为失,不观性无性
(注:知道了解其中的义理,终将会减损遗失的。不必在意观察其中的【自性与非自性】,哪一个是究竟。)
烦恼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注:烦恼如幻,本不可得。只有【法性】的光芒才能够破除邪智之见。)
智离染清净,亦无净可依
(注:真正的般若之智,是离染清净的,这个清净,就是【意根】之清净。此种屏幕上的清净,恰恰是【无净】可依的真实之净。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如染不择。)
有依即有染,彼净还生过
(注:如果是有所【依赖】的话,那么,就会有染污,局限的。那个所谓的【净】,事后还会生发出过失的。)
极恶烦恼法,若见自性离
(注:其中极度恶劣的烦恼,恰恰是看到【自性】的离弃。<经>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即心无动乱,得渡生死海
(注:只要心在缘起之时,逢缘无动乱,也就可以达到【得渡生死海】的境界。心不随境转,如染不择,如如执着,如是如是。生死自渡,彼岸即此岸。)
此善法甘露,从大悲所生
(注:这就是善法之甘露,皆是从大悲心中生发出来的。)
依如来言宣,无分限分别
(注:此乃依如来法义而言宣者,本身就是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如来者,诸法如义】也。此如来法义,平等性智,无量,无分别,无有任何界限之束缚。)
此中如是难可说,随智者见即成就
(注:这其中的法理法趣【如是如是】,实在难以言说。随其智者的出现,如果当下[悟见]者,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智者随观随顺门,如是皆从大悲转
(注:一切智者〔觉者〕,皆是随观即随顺觉性之法门,真如此,一切缘起,当全部都是大悲心起的结果。)
一切法中真实性,智者随应如理观
(注:一切法义中的真实之性,智慧的觉者,皆应随顺其如理观之。)
所向由是信得生,拔彼众生离诸苦
(注:以上一切皆由信仰中得以生发,从而拔出众生之痛苦,使其远离痛苦之根源。)
此义甚深复广大,我为胜利故赞说
(注:此种法义甚深而且广大无界,我为一切有情众生之殊胜〔胜利〕而欢呼称赞。)
如大智言今已宣,自他痴闇皆能破
(注:如此广大的智慧之言,今日已然宣说,从此以后,自他愚昧昏暗之邪知邪见,皆可破除!)
破彼痴闇烦恼已,如如所作离魔障
(注:破除了那些昏暗愚痴的烦恼后,如如执着,如是如是之随缘所作,将远离一切魔障。)
由是能开善趣门,诸解脱事而何失
(注:由此打开了至善的智慧之门,从此以后,一切解脱方便之事,不再会漏掉遗失。)
持净戒者得生天,此即决定真实句
(注:持这种不二法门之净戒者,最终得生形而上之天上。此种境界,就是真正意义上【决定~陈述】的真实句。)
设破戒者住正心,虽坏戒而不坏见
(注:假设破戒者,能够住在正知正见之心上,虽然一时破坏了戒律,但他也不会破坏掉【见谛】之性。)
种子生长非无义,见义利故广施作
(注:一切种子的生长,发育,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正是因为见到了【利益】,方才广做施设的。)
不以大悲为正因,智者何能生法欲
(注:人类如果不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正确之因】的话,智者觉悟之后,怎样才能生发出[法布施]欲望之喜呢?答案是明确的:无我本是佛,有我又趋魔。若识无生曲,觉圆已渡河。)
西蜀净然 2022年 仲秋 译于 北京
下一篇:《卡拉玛经中三句话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