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授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原文】示众云。阇提割肉供亲。不入孝子传。调达推山压佛。岂怕忽雷鸣。过得荆棘林。斫倒栴檀树。直待年穷岁尽。依旧盂春犹寒。佛法身在甚么处也。
[解]:老人示众曰:阇提割肉供亲。不入孝子传。调达推山压佛。岂怕忽雷鸣。〔此乃业力所为〕过得荆棘林。斫倒栴檀树。直待年穷岁尽。依旧盂春犹寒。〔千古未变的是轨则〕佛法身在甚么处也。〔缘起可见〕
【原文】举。僧问清源。如何是佛法大意(小官多念律)源云。卢陵米作么价(老将不论兵)。
[解]:公案例举。
僧问清源。如何是佛法大意(小官多念律)?~~佛法的本质是什么?
源云。卢陵米作么价(老将不论兵)。~~随行论市!〔水浮舟颠〕
【原文】师云。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初参六祖便问。当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祖云。汝曾作甚么来。源云。圣谛亦不为。祖云。落何阶级。源云。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会下学徒虽众。师居首焉。亦犹二祖不言。少林谓之得髓矣。据这僧问佛法大意。也是本色乍入丛林底人。要随文殊游铁围山。清源是圣谛亦不为底人。却只作寻常相见顾问道。卢陵米作么价。有者道。卢陵米价不许商量。殊不知。已入斛斗行铺了也。要得不入这保社。问取天童。
[解]:禅师开示曰: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初参六祖便问。当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怎样作,才可能不落在【次第~拣择】当中呢?〕
祖云。汝曾作甚么来。~~〔你曾作过些什么阶级呢?〕
源云。圣谛亦不为。~~〔我是圣谛亦不为。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祖云。落何阶级。~~〔你落何阶级了呢?〕
源云。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我连圣谛皆没有,哪里来的阶级呢?!〕
祖深器之。~~〔认可〕
(注:笔者读此公案有个疑问:既然【圣谛亦不为】了,那还问什么[如何不落阶级]呢?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下禅群里到处都是这种[不落阶级]傲慢执边者。人生是业力的显现,有来有去,必落阶级。到了这里,若无辩证思维的话,想不落阶级,都是不可能的事!)
会下学徒虽众。师居首焉。亦犹二祖不言。少林谓之得髓矣。〔如此得髓,难免失足矣!〕
据这僧问佛法大意。也是本色乍入丛林底人。〔老参无此问〕
要随文殊游铁围山。清源是圣谛亦不为底人。却只作寻常相见顾问道。〔觉者为大众请问〕卢陵米作么价。有者道。卢陵米价不许商量。〔商量亦不得,市场轨则。〕殊不知。已入斛斗行铺了也。〔滴水入海,随浪颠簸。〕要得不入这保社。问取天童。〔听觉者言〕
【原文】颂云。
太平治业无象(旄头星现也未)
野老家风至淳(争如我这里种田博饭吃)
只管村歌社饮(穷鬼子快活不彻也)
那知舜德尧仁(始成忠孝)
野老家风至淳(争如我这里种田博饭吃)
只管村歌社饮(穷鬼子快活不彻也)
那知舜德尧仁(始成忠孝)
[解]:颂曰:
太平治业无象(旄头星现也未)~大智若愚。
野老家风至淳(争如我这里种田博饭吃)~了无争讼者。
只管村歌社饮(穷鬼子快活不彻也)~淡然如常
那知舜德尧仁(始成忠孝)~~赤子不闻家规
(注:笔者认为:公案最宜直解,切忌花里胡哨!)
【原文】师云。唐文宗太和六年时。牛僧孺为相。上曰。天下何时太平。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致交侵。百姓不致离散。虽非至治。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所及。退而累表请罢。出为淮南节度使。万松道。已是起模画样。所以野老家风。击壤讴歌。礼乐文章。翻成特地。卢陵米价。可晒深玄。舜德尧仁。淳风自化。村歌社饮。得其所哉。月白风清。各安其分。还会么。逐便归堂。
[解]: 万松老人开示曰:唐文宗太和六年时。牛僧孺为相。
上曰。天下何时太平。〔你有什么办法,让天下人都与我一个想法呢?〕
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致交侵。百姓不致离散。虽非至治。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所及。退而累表请罢。出为淮南节度使。〔伴君如伴虎!岂可别求太平耶?!〕
万松道。已是起模画样。所以野老家风。击壤讴歌。礼乐文章。翻成特地。〔人为不如无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卢陵米价。可晒深玄。〔起浮随缘〕舜德尧仁。淳风自化。〔轨则自在〕村歌社饮。得其所哉。〔顺其自然〕月白风清。各安其分。〔意根清净〕还会么。〔如染不择,哪管会与不会?!〕
逐便归堂。〔恰好自省〕

【西蜀法义研究】2023-03-03
西蜀·净然 ~ 直解
《 回 向 偈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 从容录·第四则《世尊指地》
下一篇:● 从容录·第六则《马祖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