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容录·第十一则《云门两病》
《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授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原文】示众云。无身人患疾。无手人合药。无口人服食。无受人安乐。且道。膏肓之疾。如何调理。
 
  [解]:老人开示曰:无身人患疾。无手人合药。无口人服食。无受人安乐。〔方寸之功〕且道。膏肓之疾。如何调理。〔放下〕
 
  【原文】举。云门大师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还觉口干舌缩么)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白日见鬼莫是眼花)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早是结胸那堪喉闭)又法身亦有两般病(祸不单行)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已见犹存。堕在法身边是一(不唯邪崇更有家亲)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养病丧躯)子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医博未离门又早痫病发)。
 
  [解]:公案例举。
云门大师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还觉口干舌缩么)。~〔二种障碍,光未透脱。〕
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白日见鬼莫是眼花)。~~〔不明缘起,光未透脱。〕
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早是结胸那堪喉闭)。~〔法空物在,不可透脱。〕
又法身亦有两般病(祸不单行)。~〔法身亦二病〕
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已见犹存。堕在法身边是一(不唯邪崇更有家亲)。~〔法执犹在,已见障病。〕
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养病丧躯)子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医博未离门又早痫病发)。~〔虽然透过,但依然执著一个消息在。这就是习气病。〕

  【原文】师云。越州干峰和尚。法嗣洞山悟本。云门遍参曾见师与曹山疏山。此则公案先有来源。干峰示众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是一一透得。更须知有向上一窍。云门出众云。只如庵内人。为甚不知庵外事。峰呵呵大笑。门云。犹是学人疑处。峰云。子是甚么心行。门云。也要和尚相委悉。峰云。直须恁么始得稳坐地。门云。喏喏。干峰道。法身有三种病。云门道。法身有两种病。万松行脚时。诸方商量道。未到走作已到住著。透脱无依。是三种病。今言二种。少未到走作。后二种病显然大同。佛眼和尚道。骑驴觅驴是一。骑驴了不肯下。亦是病。乃前二病少后一种。师家一期应病施方。各垂方便。其二种光。与光不透脱有两般病。无别。且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者。洞山道。分明觌面别无真。争奈迷头还认影。若具把定乾坤眼。绵绵不漏丝毫。方得少分相应。又道。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沩山所谓。无一法可当情。见犹在境。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南院颙道。我当时如灯影里行相似。所以道。亦是光不透脱。洞上宗风。静沈死水。动落今时。名二种病。尔但出不随应。入不居空。外不寻枝。内不住定。自然三病。二光一时透脱。然后透脱不透脱。拈放一边。子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如何得安乐去。更请天童诊候。
 
  [解]:古禅师云。越州干峰和尚。法嗣洞山悟本。云门遍参曾见师与曹山疏山。此则公案先有来源。〔万事有因缘,公案之法理,往往源出于经文之法义。〕干峰示众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是一一透得。更须知有向上一窍。〔向上一路〕云门出众云。只如庵内人。为甚不知庵外事。〔只缘身在此山中〕峰呵呵大笑。门云。犹是学人疑处。峰云。子是甚么心行。〔你怎么看?〕门云。也要和尚相委悉。〔这须和尚自己清楚方好〕峰云。直须恁么始得稳坐地。〔净根直心,如如道场。〕门云。喏喏。〔如是如是〕干峰道。法身有三种病。云门道。法身有两种病。万松行脚时。诸方商量道。未到走作已到住著。透脱无依。是三种病。今言二种。少未到走作。〔少了未到走作之病〕后二种病显然大同。佛眼和尚道。骑驴觅驴是一。骑驴了不肯下。亦是病。乃前二病少后一种。师家一期应病施方。各垂方便。其二种光。与光不透脱有两般病。无别。且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者。〔有物障光者为病〕洞山道。分明觌面别无真。争奈迷头还认影。若具把定乾坤眼。绵绵不漏丝毫。方得少分相应。〔水至清则无鱼〕又道。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空中有物,即被物障。〕沩山所谓。无一法可当情。见犹在境。〔若不在境,何以得见?!〕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断灭本是痴〕南院颙道。我当时如灯影里行相似。所以道。亦是光不透脱。〔灯下黑〕洞上宗风。静沈死水。动落今时。名二种病。尔但出不随应。入不居空。外不寻枝。内不住定。〔远离二边〕自然三病。二光一时透脱。然后透脱不透脱。拈放一边。子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此病尤细,难以自悟,不得自在。〕如何得安乐去。更请天童诊候。〔有病求医,无病勿诊。〕

【原文】颂云。
  森罗万象许峥嵘(听他何碍汝识得不为冤)
  透脱无方碍眼睛(闪捧著榾桗)
  扫彼门庭谁有力(拂迹成痕欲隐弥露)
  隐人胸次自成情(心疑生暗鬼)
  船横野渡涵秋碧(死水浸却)
  桌入芦花照雪明(住岸却迷人)
  串锦老渔怀就市(著本图利)
  飘飘一叶浪头行(随流得妙)
 
[解]:天童颂云。
  森罗万象许峥嵘(听他何碍汝识得不为冤)~万紫千红才是春。
  透脱无方碍眼睛(闪捧著榾桗)~有执则为障。
  扫彼门庭谁有力(拂迹成痕欲隐弥露)~只扫外尘空费力。
  隐人胸次自成情(心疑生暗鬼)~内心无我即如神。
  船横野渡涵秋碧(死水浸却)~落目寒潭影无痕。
  桌入芦花照雪明(住岸却迷人)~根净自然因缘聚。
  串锦老渔怀就市(著本图利)~幕中戏曲呈主编。
  飘飘一叶浪头行(随流得妙)~~角色皆为种子行。

  【原文】师举。法句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一即万万即一。即此物。非他物。一任峥嵘磊落。荒田不拣草。净地却迷人。直饶透脱无方正是碍眼睛处。圆觉经道。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洞山道。灵苗瑞草。野父愁耘。何必扫彼门庭。空一切法。云门道。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不是教尔除幻境灭幻心。别觅透脱处。三祖道。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与圆觉经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便见作止任灭。如金刚与泥人揩背也。又道。隐人胸次自成情。此颂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正是圆觉存我觉我。潜续如命。细四相病。故普觉云。大悲世尊快说禅病。舡横野渡涵秋碧。此颂得到法身。缆舡于澄源湛水。疏山以法身为枯桩。此真系驴橛也。直待拨转舡子。未免桌入芦花照雪明处。到此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转身还堕位。此颂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到此云门道尽。天童颂彻也。然后要见云门意旨天童眼目。这里便是计利害处。如何是云门意旨。不见道。子细点检将来。有什么气息。亦是病。云门但指其病不说治法。如何是天童眼目。述云门治方。云。串锦老渔怀就市。飘飘一叶浪头行。云门大意。在入廛垂手不避风波。可谓自病既除。复愍他疾。净名之心也。还知么。病多谙药性。得效敢传方。
 
  [解]:万松老人开示曰:法句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缘起者,性空可印!〕一即万万即一。即此物。非他物。一任峥嵘磊落。荒田不拣草。净地却迷人。直饶透脱无方正是碍眼睛处。〔未证意根清净处,皆是分别取舍时。〕圆觉经道。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如如执著〕洞山道。灵苗瑞草。野父愁耘。何必扫彼门庭。空一切法。〔法本自空,无须再空。再空者,犹是病!〕云门道。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不是教尔除幻境灭幻心。别觅透脱处。〔幻外求真,求亦为幻。〕三祖道。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如染不择〕与圆觉经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便见作止任灭。如金刚与泥人揩背也。〔刚柔并济〕又道。隐人胸次自成情。此颂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正是圆觉存我觉我。潜续如命。细四相病。〔作任止灭,一无是处。老人如此,辩证昭然。〕故普觉云。大悲世尊快说禅病。舡横野渡涵秋碧。此颂得到法身。缆舡于澄源湛水。疏山以法身为枯桩。此真系驴橛也。〔不懂装懂,驴橛系然。〕直待拨转舡子。未免桌入芦花照雪明处。到此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转身还堕位。〔瞻前顾后总无觉〕此颂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到此云门道尽。〔潇洒清根鉴无明〕天童颂彻也。然后要见云门意旨天童眼目。这里便是计利害处。〔关键之处,得须明眼。〕如何是云门意旨。不见道。子细点检将来。有什么气息。亦是病。〔求真已是病〕云门但指其病不说治法。〔无欲则无病,何言有疗法?!〕如何是天童眼目。述云门治方。云。串锦老渔怀就市。飘飘一叶浪头行。〔随缘觉性即疗法〕云门大意。在入廛垂手不避风波。可谓自病既除。复愍他疾。〔不治本治,了无一疾。〕净名之心也。〔清净意根上的是名世界也!〕还知么。病多谙药性。得效敢传方。〔久病成医,色繁成性。不弃不得,真传无境。〕
 

【西蜀法义研究】2023-03-11
西蜀
·净然 ~ 直解
 
 
《 回  向  偈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 从容录·第十则《台山婆子》

下一篇:● 从容录·第十二则<地藏种田>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