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实相-生命的真相-意识的本源
【品茶 (参意根) 之上·下一如】
《意识与宇宙的关系》
甲:请,继续品茶。
乙:继续品茶。
甲:茶,如何?
乙:茶不错,好喝!
甲:哈哈哈 … …
乙:哈哈哈 … …

甲:咱们接着下午所讲吧。
乙:好(合十),请问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甲:(回向)对,这是主题,也是核心!
首先我要说,<意识>,它是一种意识到,即动物固有的是条件反射,即动物脑功能。意识是在个体活动后产生的体悟与认知。也就是说,人类刚出生时,只有潜意识(下意识)或无意识。大脑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
乙:哦,是这样啊!
甲:是啊,一个巴掌拍不响。依[信息论]而言,信息是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期间是信息加工。电脑就是采用了这种规则而形成了算法,人脑亦如此。没有独立形成意识的能力,除非结构发生调整与底层逻辑发生变化……我们下午所谈的光量子理论,现在要派上用场了。
乙:哈哈哈。好!
甲:我们的五官向大脑传输的信息,本质是离子,即物质的第四态。信息被处理加工后,还是离子态物质,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乙:那么就是说,意识就是离子态的相互关系啰?
甲:可以这样单边定义,离子态在大脑里,是这样运作的!
当信息以离子态形式传入大脑后,依五官的标记分别传输到对应的皮层中枢区,这一点不会乱。前五识就是在这种法则(基调·模式)下运行的。意识<信息>来源于前五根的信息输入。输入的通道是什么,还记得吗?
乙:“浮尘”传入时,此通道的信息集合称<神经末梢·集群>,意念或保存时,此通道的信息集合称<意根>。
乙:好(合十),请问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甲:(回向)对,这是主题,也是核心!
首先我要说,<意识>,它是一种意识到,即动物固有的是条件反射,即动物脑功能。意识是在个体活动后产生的体悟与认知。也就是说,人类刚出生时,只有潜意识(下意识)或无意识。大脑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
乙:哦,是这样啊!
甲:是啊,一个巴掌拍不响。依[信息论]而言,信息是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期间是信息加工。电脑就是采用了这种规则而形成了算法,人脑亦如此。没有独立形成意识的能力,除非结构发生调整与底层逻辑发生变化……我们下午所谈的光量子理论,现在要派上用场了。
乙:哈哈哈。好!
甲:我们的五官向大脑传输的信息,本质是离子,即物质的第四态。信息被处理加工后,还是离子态物质,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乙:那么就是说,意识就是离子态的相互关系啰?
甲:可以这样单边定义,离子态在大脑里,是这样运作的!
当信息以离子态形式传入大脑后,依五官的标记分别传输到对应的皮层中枢区,这一点不会乱。前五识就是在这种法则(基调·模式)下运行的。意识<信息>来源于前五根的信息输入。输入的通道是什么,还记得吗?
乙:“浮尘”传入时,此通道的信息集合称<神经末梢·集群>,意念或保存时,此通道的信息集合称<意根>。
甲:对,输入的通道是<意根>,请问,离子态在传输通道里,未达<六识>缘影前,<末那>是否成像成影?
乙:没有!
甲:再思考一下,到底有没有?
乙:没有!
甲:那有什么?总不能说,什么都没有吧?
乙:不能,此时只有信息,还未到达<六识>缘影成像呢!
甲:什么都没有吗?
乙:如果说,什么都没有,好像也不对!
甲:第一次接受这种说法,不明白,也正常!怀疑一切是向上的动力源泉。就怕你听了一句,就信了、认了,那就不正常啦。
其实是有的。它就是实相啊!亦或是离实相最近的觉受啊!
我们所说的缘影是<六识>的功能,而<末那>早就开始(自觉)了。只不过,它就像是一面镜子,驴来驴现,马来马现,从不走样,从不分别。只作<性镜二鉴>。<清净意根>于众生而言,就像是一块虚空那么大的屏幕,它所呈现的,最接近于实相。
第六识不能直接对<空·无>缘影,只能是对<末那>的<镜面>里的“素材`法尘·镜像”境,作<取舍·分别>。
乙:啊~~~哇噻!原来如此啊!
甲:是的,《七识如染·只鉴不择》,是导师<西蜀·净然>所提出来的,他白话直译经典几十部,文章过千啊!名词名相都做了最新最全的注释。所译经文都是直接送住山中,少在外界流通。是当下最前卫的,也是一般行者很难领悟得到的云门~意门·直指。全面地剖析了千年以来,教下的一些论著中的弊端,因为,有些教职人员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能是依论著而解,却不知道有个<清净意根>是佛陀在法华会上直接宣说的。
众生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因为本具<清净意根>。佛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入。”
乙:哦!当下还有此等大德,这位大德现在何处,我能否拜见到他?
甲:可以呀,不过,你已经见到了。
乙:怎么会呢?
甲:<西蜀·净然>曾经说过:“凡认可<清净意根~七识如染·只鉴不择>者。就是‘见过面的’ 有缘人”。
乙:(合十)阿弥陀佛!今天能听到如此甚深的法义,都是出自<西蜀·净然>导师的教下,真不可思议呀!请您为我继续讲述意识与宇宙的关系。
甲:好啊!你一直都跟得上,我也得以欢喜。修行者的意识只是意识到,有自发意识的人,极少,极少!
乙:为什么这样说呢?
甲:因为,“凡夫”都是被动的,思绪都是被牵引的,自己做不了主啊!说离子态光尘互旋,也只是在意识与法尘上转动而已,仅仅是意识的机理与机制。并非……
乙:哦,原来如此!
甲:为了让你更清楚地明白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还得从生命的结构基础单元,细胞说起。请问,细胞里面具体的有些什么,你知道多少?
乙:细胞里,有很多种蛋白质与胺基酸,还有很多基因等。
甲:是的,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还有核糖核酸(RNA)。这些都是负责遗传与自身免疫功能的智能性极强的结构组织。我现在要说的是,大脑的皮层上,有多少个神经元细胞,你知道吗?
乙:据说好像是有1500亿个吧?
甲:是的,在大脑中,每一个神经元单元,它都是由数以亿计个分子原子单元构成的。可知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少个原子排列,有多少个夸克(量子)构成。
乙:光是一个脑细胞就有数以亿计个计量单位啊?
甲:是啊,别看它如此的规模庞大,实际上它一直遵循着一条最简单最原始的法则在运行。
乙:什么法则呢?
甲:一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二是,高温向低温流动。
三是,高压向低压流动。
四是,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
五是,以多胜少。
六是,以量变向质变逼迫。
七是,以质变向量变牵引。
三是,高压向低压流动。
四是,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
五是,以多胜少。
六是,以量变向质变逼迫。
七是,以质变向量变牵引。
八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乙:这些都是物理化学反映啊。
甲:是啊,大道至简,法道自然,"谁"双曾离开过自然法则呢。
前面您说大脑有150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860亿个是灰质,人们称其中枢,它是负责计算与存储的,离子态就在这里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850亿个细胞是白质(神经纤维~负责传输,电子在这管道里运动,进行着物理反映)。这就是大脑中的化学与物理反映的基础知理论。
乙:这些都是物理化学反映啊。
甲:是啊,大道至简,法道自然,"谁"双曾离开过自然法则呢。
前面您说大脑有150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860亿个是灰质,人们称其中枢,它是负责计算与存储的,离子态就在这里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850亿个细胞是白质(神经纤维~负责传输,电子在这管道里运动,进行着物理反映)。这就是大脑中的化学与物理反映的基础知理论。
乙:您这样讲述,我就更清晰了,请继续(合十)
甲:由信息论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法尘都是依规则而运行,依法则而自行编排,依轨则而结论(定势~积能)。
一个已编排好的离子态,可引发所有编码相同的离子态集合,产生共振。
改成白话讲就是,一个感觉器官所输入的信息,能引起与之相符的信息群体的共振。如果还不明白,就打比方说,你眼睛看到一个西红柿,会同时引起在你的记忆仓库里,所有含有“红色”,“圆形” … … 等信息的共振。
乙:哦,这就是意识的产生啊!
甲:不是,这是感觉过程中的意识到,亦可称之谓[觉知中的所知]。它只发生在右脑皮层上,与神经元中的离子态共振(活跃)。而意识是既包含感觉中的形象,又在意识到的基础上包含了抽象。比如“水果”, “维生素A” ……
这些没有影像,只有符号的信息单元,都在左脑皮层上活跃的过程叫共鸣。共鸣的基础是二次元以上,即平方。亦可称之谓[觉知中的能知]。
乙:有点明白,感觉有些复杂啦!
甲:不急,再白话解说一下给你听。这里得引入电场,磁场,能量的概念了。否则很难听懂那些深层的义理。
乙:哦,请继续!(合十)
甲:离子态经过<末那>通道后,末那通道即是白质(神经元纤维)。
离子态经过<七识>通道后,七识通道即是(神经元树突)。
此两种结构都是脑细胞的结构组织,一个是外尘的通道(依五官向内传输)。
一个是内尘的通道(经信息加工后的存储单元)。
意识层面是离子共振(振荡),精神层面是能量共鸣(激荡)。
离子态共振产生场效应(场即能量),能量叠加又激活更大面积的离子态集合参与共振,此为共鸣,也称共振波峰。若此时还有情绪参与的话,则能量瞬间达到一个量级,足以引发交感神经(直通肾上腺、心率、肺活量……)全面启动。
乙:受教,受教啦,原来意识就是离子态的共振与能量叠加后的共鸣。
甲:是的,这只是机制一说,也称法理。如果要抽象地表达,就是定律与公式,逻辑与归纳了。思维是演绎,纯思维机制是法则,无我的思维是超越自我的,它只依轨则~性。
乙:难怪如来法义,不可言说,甚深微细之处,竟然如此简单。
甲:是啊!佛法是辩证法。接下来要说的是大乘种性问题。
乙:还有啊?
甲:很多吗,这才开始铺垫了一下呀!真正的<清净意根>之密藏还没讲呢。
乙:我的天啦,我以为讲完了,结果还是前言啊,哈哈哈!
甲:明心见性,悟后起修。你现在还只是明了一个理,请问,你见性了吗,在修行的路上会不会还有障碍?
此两种结构都是脑细胞的结构组织,一个是外尘的通道(依五官向内传输)。
一个是内尘的通道(经信息加工后的存储单元)。
意识层面是离子共振(振荡),精神层面是能量共鸣(激荡)。
离子态共振产生场效应(场即能量),能量叠加又激活更大面积的离子态集合参与共振,此为共鸣,也称共振波峰。若此时还有情绪参与的话,则能量瞬间达到一个量级,足以引发交感神经(直通肾上腺、心率、肺活量……)全面启动。
乙:受教,受教啦,原来意识就是离子态的共振与能量叠加后的共鸣。
甲:是的,这只是机制一说,也称法理。如果要抽象地表达,就是定律与公式,逻辑与归纳了。思维是演绎,纯思维机制是法则,无我的思维是超越自我的,它只依轨则~性。
乙:难怪如来法义,不可言说,甚深微细之处,竟然如此简单。
甲:是啊!佛法是辩证法。接下来要说的是大乘种性问题。
乙:还有啊?
甲:很多吗,这才开始铺垫了一下呀!真正的<清净意根>之密藏还没讲呢。
乙:我的天啦,我以为讲完了,结果还是前言啊,哈哈哈!
甲:明心见性,悟后起修。你现在还只是明了一个理,请问,你见性了吗,在修行的路上会不会还有障碍?
乙:这个… (合十)
甲:到现在为止,你还只是明白了<意根>的物理机制与佛法的义理。至于<清净意根>因何如此的重要,佛陀非在讲完般若经之后,于法华会上宣出。是不是巧合,或是不是佛陀有意安排?
乙:有点感觉了。法华会上,为什么会有五千人退席?
甲:难道说,莫非是你现在也想退席吗?
乙:不,不,不!我坚决不退席!
甲:佛法是不二法门,佛法是辩证法,悟道是最高的思维方法。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下的结晶,不明白叫迷,如今,你已经明白了它,现象即本质。若要分开来说,就没有定论,没有终结之时。导师<西蜀·净然>告诉我们时,提出几句相当有深意的话,<不二是对二说的>、<一天知,天下知>... ... 每每读罢不能啊。
乙:因何如此感慨啊?
甲:当下教界,有一主流认识是,意根是染着的,错缪的,颠倒的,恶慧的。说意根是障道的,因此要消灭它。甚至有法师公开说,要打死它。
乙:是啊,我也经常听到这种论调。如此曲解佛义,这是要断众生慧命的呀!
甲:也难怪<西蜀·净然>常说,千年以来,无一觉者。我们都是听着这些法趣,深信不疑,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只因为是“大师”所言啊,[菩萨]之教诲。
乙:同感啊,若不是教授今日细说,我也不知还要困惑多少年,对大师,菩萨的论著,于我们修行人而言,都是顶礼膜拜的。怎敢心生不敬呢?今日才知道,学法要辩证思维。
甲:<清净意根>是佛陀在法华会上直宣:是<西蜀·净然>于十多年前提出来的。经文内容如下,容我与你慢慢讲解!
1、“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
2、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3、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4、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
5、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
6、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乙:从经文面上,我似懂非懂,<清净意根>的具体所指,能解析一下吗?
甲:你刚才所说的”具体所指”,就是<清净意根>的范畴啊。<清净意根>它是人类的意识!请看经文:《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白话说就是,只要是人类的思维,言语,都是佛法。佛所说的<清净意根>的涵盖广不广?宽不宽?
乙:就这么明显吗?
甲:是的,浅得眼珠看不到眼皮。哈哈哈……
乙:哈哈哈……
甲:因为这是有基础的。下午我们已经彻底地探讨了<意根>的法理机制。
光量子的特性,在时空中的占比99.99%以上,就是遍虚空法界,本是清净之质能,以及它能生万法的妙真如性,与我们人类的思想意识,是分不开的。
光量子没有静止质量,一谈到质量,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物质,物质是存在于时空里的一个特性,质量是能量在空间的凝聚。色空一如,非一非异,均依光量子此种特性而开显法义。
3、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4、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
5、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
6、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乙:从经文面上,我似懂非懂,<清净意根>的具体所指,能解析一下吗?
甲:你刚才所说的”具体所指”,就是<清净意根>的范畴啊。<清净意根>它是人类的意识!请看经文:《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白话说就是,只要是人类的思维,言语,都是佛法。佛所说的<清净意根>的涵盖广不广?宽不宽?
乙:就这么明显吗?
甲:是的,浅得眼珠看不到眼皮。哈哈哈……
乙:哈哈哈……
甲:因为这是有基础的。下午我们已经彻底地探讨了<意根>的法理机制。
光量子的特性,在时空中的占比99.99%以上,就是遍虚空法界,本是清净之质能,以及它能生万法的妙真如性,与我们人类的思想意识,是分不开的。
光量子没有静止质量,一谈到质量,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物质,物质是存在于时空里的一个特性,质量是能量在空间的凝聚。色空一如,非一非异,均依光量子此种特性而开显法义。
在<解深密经>中,佛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乙:什么是阿陀那识?
甲:阿陀那识~即是离子态的形象表达,外界的信息通过五官涌入大脑时,就像瀑流一样。佛陀这时,形容<离子态>甚深细,证明在2500年前,佛陀就觉照到了这个等流体。所以说<恐彼分别执为我>,此处的“我”是我义,是在<六识>中分别出来的执念。而<末那·通道>中的等流(离子态)就是法尘在<意根>上,最最真实的”镜鉴“啊!
乙:无量光佛刹,十万亿净土,都是基于法界的遍满虚空的离子态~等流。为什么叫它等流呢?
甲:等流即是无有先后,一切平等,<三身四智>中说,平等性智就是指<意根>的性智。就是这个缘由。
<等流~根本智~如来藏性>,一念是所有识体的整体运作,而非单一某个识。[六七八识·一合运作]。
乙:是的,佛陀为了阐述<如来藏>的机理,才有意分开说的。
甲:是的,你既然理解到了这里,我就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详述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意识与宇宙的关系,依法理与机制,进而最终求证,<清净意根>的唯一性,完整性,并求证明出,缘起性空,三世因果。
乙:好啊,我一想起就要问,要不一会儿又忘记了。佛陀在法华会上,为什么不说意识清净,偏偏要说意根清净呢?
甲:因为意识(观念)层面上,时而波浪滔天,时而雪花飞舞。偶尔宁静一瞬间,刹那刹那相续不断,连睡觉都不曾停止。唯有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意根),它如如不动。
乙:不对呀,刚不是说,一切种子如爆流吗?
甲:这又是一个非常尖锐的好问题呀!
<末那·七识>处,唯有等流(平等),即信息编码与规则都不会改变,<意根>的属性就是这样的,如是如是,如如执着,它执着什么呢? 执着宇宙的物质互旋轨则,光量子之间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每秒互旋10^36-100次方啊。此互旋即是执着在轨则上,在佛法上延伸为攀延,就是量子理论中的纠缠。在微观的物质世界里,振动的量级是我们无法想象与描绘的,故佛说:“不可说,不可思议”。
乙:原来如此,真是不可思议!
甲:意识是由所谓的“一念”,“念念”组成的。
乙:对,大脑只能是意识活动,调整与协调生命的机能。大脑不会长出韭菜,更不会开出油菜花来。
甲:没错,大脑只做大脑的事,不能做大脑以外的事。大脑的本事,就是想象、推理、演绎、思维…。这一切都是形而上的精神范畴,但它又依赖于器世间的物相。可大脑到底是如何产生意识的,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因为它无法测量与证明。已经严重地脱离了科学的实证主义的规范与步骤。
乙:对,确实如此,有人说情理,有人说事理,有人说道理。道即法,是吗?
甲:是的,道即轨则,道即法,法即佛。故<中论>有偈颂:“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如见佛”。
乙:缘起如何解析呢?轨则与法义是什么关系呢?
甲:轨则就是关系,关系就是性(属性~本性)。虚空即真如,真实的如如执着(互旋)。缘起是质能的次第关系,无有始终,缘起性空。
乙:缘起是质能的次第关系,有点不明白,请与我开解!
甲:其实这个问题下午就已经解析完了,只是我没有重点提示。
从光量子到元素,从元素到七大【无情(地水火风)+ 有情(空见识)】
有情~<生老病死>,无情~<成住坏空>。四大分解之后,剩下的还是离子、电子、与光量子。光量子也是会湮灭的,但它须要在60亿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那时,光量子又会转变成一对正负电子,光量子与电子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就是源头。法尘的源头,空性的源头。只是此源头,非静止状态,而是互旋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置换,即是说,没有一个真正的源头。在这个特大,广大的圆上,终点即是起点。
乙:什么是阿陀那识?
甲:阿陀那识~即是离子态的形象表达,外界的信息通过五官涌入大脑时,就像瀑流一样。佛陀这时,形容<离子态>甚深细,证明在2500年前,佛陀就觉照到了这个等流体。所以说<恐彼分别执为我>,此处的“我”是我义,是在<六识>中分别出来的执念。而<末那·通道>中的等流(离子态)就是法尘在<意根>上,最最真实的”镜鉴“啊!
乙:无量光佛刹,十万亿净土,都是基于法界的遍满虚空的离子态~等流。为什么叫它等流呢?
甲:等流即是无有先后,一切平等,<三身四智>中说,平等性智就是指<意根>的性智。就是这个缘由。
<等流~根本智~如来藏性>,一念是所有识体的整体运作,而非单一某个识。[六七八识·一合运作]。
乙:是的,佛陀为了阐述<如来藏>的机理,才有意分开说的。
甲:是的,你既然理解到了这里,我就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详述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意识与宇宙的关系,依法理与机制,进而最终求证,<清净意根>的唯一性,完整性,并求证明出,缘起性空,三世因果。
乙:好啊,我一想起就要问,要不一会儿又忘记了。佛陀在法华会上,为什么不说意识清净,偏偏要说意根清净呢?
甲:因为意识(观念)层面上,时而波浪滔天,时而雪花飞舞。偶尔宁静一瞬间,刹那刹那相续不断,连睡觉都不曾停止。唯有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意根),它如如不动。
乙:不对呀,刚不是说,一切种子如爆流吗?
甲:这又是一个非常尖锐的好问题呀!
<末那·七识>处,唯有等流(平等),即信息编码与规则都不会改变,<意根>的属性就是这样的,如是如是,如如执着,它执着什么呢? 执着宇宙的物质互旋轨则,光量子之间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每秒互旋10^36-100次方啊。此互旋即是执着在轨则上,在佛法上延伸为攀延,就是量子理论中的纠缠。在微观的物质世界里,振动的量级是我们无法想象与描绘的,故佛说:“不可说,不可思议”。
乙:原来如此,真是不可思议!
甲:意识是由所谓的“一念”,“念念”组成的。
乙:对,大脑只能是意识活动,调整与协调生命的机能。大脑不会长出韭菜,更不会开出油菜花来。
甲:没错,大脑只做大脑的事,不能做大脑以外的事。大脑的本事,就是想象、推理、演绎、思维…。这一切都是形而上的精神范畴,但它又依赖于器世间的物相。可大脑到底是如何产生意识的,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因为它无法测量与证明。已经严重地脱离了科学的实证主义的规范与步骤。
乙:对,确实如此,有人说情理,有人说事理,有人说道理。道即法,是吗?
甲:是的,道即轨则,道即法,法即佛。故<中论>有偈颂:“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如见佛”。
乙:缘起如何解析呢?轨则与法义是什么关系呢?
甲:轨则就是关系,关系就是性(属性~本性)。虚空即真如,真实的如如执着(互旋)。缘起是质能的次第关系,无有始终,缘起性空。
乙:缘起是质能的次第关系,有点不明白,请与我开解!
甲:其实这个问题下午就已经解析完了,只是我没有重点提示。
从光量子到元素,从元素到七大【无情(地水火风)+ 有情(空见识)】
有情~<生老病死>,无情~<成住坏空>。四大分解之后,剩下的还是离子、电子、与光量子。光量子也是会湮灭的,但它须要在60亿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那时,光量子又会转变成一对正负电子,光量子与电子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就是源头。法尘的源头,空性的源头。只是此源头,非静止状态,而是互旋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置换,即是说,没有一个真正的源头。在这个特大,广大的圆上,终点即是起点。
当你明白了这个法尘的属性(本性~自性)时,就是明白了缘起于性空,明白了佛所说的空无自性。
乙:见缘起即见法,这个法,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源头。只有相对的缘起,见缘起即见法,见法(性)即见佛。
甲:我于此处所说的源,已经不在事相上,完全超越了意识与精神,源~是直指(光·尘)~(光量子·电子)60亿度高温下,互换的那个状态后的恒态,即是大乘佛法中所说的缘起义,<缘起>恒常不变,皆因<性·空>唯真唯实,此乃第一义。
乙:见缘起即见法,这个法,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源头。只有相对的缘起,见缘起即见法,见法(性)即见佛。
甲:我于此处所说的源,已经不在事相上,完全超越了意识与精神,源~是直指(光·尘)~(光量子·电子)60亿度高温下,互换的那个状态后的恒态,即是大乘佛法中所说的缘起义,<缘起>恒常不变,皆因<性·空>唯真唯实,此乃第一义。
乙:有点像华严经中的<十玄门>,所说的同时具足、广狭自在。
甲:哈哈,应该说是<因陀罗网>的玄门义才对,我感觉比十玄门还要向前些,更简单些吧。因为,直指虚空背景,法义至此,已经无佛无法无天了。
乙:对,无法无天了!
甲:别高兴得太早,我来问你,有经文说,观世音菩萨是法王子。王子是不是接班人,阿弥陀佛也有灭度日。是不是这个意思?
乙:哎~….
甲:怎么啦?
乙:想到<阿弥陀佛>也有要灭度时,原来没有永恒啊?
甲:是的,没有永恒(偷笑),只有恒久,佛说:毕竟空,无所得,以无所得故……
乙:不对呀?
甲:你又怎么啦?
乙:阿弥陀佛灭度后,观世音菩萨是接班人啊,虚空中还是有光中之王啊?
甲:你总算开窍啦。哈哈哈 … …
乙:哈哈哈 …… 原来还有一个更大的轮回……
甲:是回转啊!到过净土宗的寺院没有?
乙:到过!
甲:净土宗的寺院门口都会有一块牌子。
乙:知道!寺院里不光有<阿弥陀佛>的金像,门口的牌子上都会写着<孩子·回家吧>!
甲:现在能理解,它所表达的法义了吧?
乙:今天,真是太爽啦!真的好开心啊,从未有过的心底的轻松与自在。
甲:开心一下就好啦,咱们还是<凡夫>呢!
乙:(合十)阿弥陀佛。谈谈六识呗!
甲:六识有什么好谈的,<西蜀·净然>的一句话就说完了“成也潇何,败也潇何”。
乙:“成也潇何,败也潇何”? 好坏各半吗?
甲:对呀!清净如来藏,世间阿赖耶,真妄一如。修学佛法一定得靠思想,若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这些名句都是<西蜀·净然>的教诲啊!有点晚了,饿了没,要不下碗面条… …
乙:好啊!…… 我下厨去啦!
甲:好,声音轻点,鸡蛋煎老一点哦,如果好吃的话,我给你讲<意根>与<四禅八定>。
乙:知道啦……
千经万论无涯 键盘代码雪花
两件难事占全 不图啥
2022.08.03
上一篇:★第15篇【品茶对话参意根】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