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实相-生命的真相-意识的本源
《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本篇不探讨道德的属性,亦不谈人格的趣向,抛开对世间之我见,专谈”我”的属性~我是谁?
行者唯有参透了<我是谁>,烦恼则自然地趋向于正知(菩提)。
所谓的难信,亦是难闻,试着阅读,亦可笃信。
一:"我"的生命体征(自然属性)
生命的体征是物质与能量的因缘际会之和合。广义地说,即是一堆粒子在特定的时空点上,无为地表达出来的短暂的物态。佛所说法,缘起论、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 …
二:"我"的意识形态(社会属性)
依父精母血为我体,以先天之炁为法则,依社会关系为附属,以后天意识见谛为认知,此等意义均是建立在以小我为中心的前提下。迷与觉时,"我"的定义存在着天壤之差别。故佛说法,因果论、有为法 …
三:"我"的精神特质(法界属性)
我乃"我"义,此义为“意识到”。99.99%以上的"我"都是天赋潜能地"意识到",虽说先天本有,但均未认知到"缘起·性空"的魅力(精神力)。六祖说,本自具足,本自清净,能生万法 …
就"我"之意识而言,均是在短暂的时空里,依<自然·社会>属性昙花一现,此为互为性、生灭性,缘起性。
但凡常人明白到这层以后,自然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孤寂、压抑感,由此所表达出来的人生画卷,均依我知我见,怒放出<缺乏意义>的时空连续片段。说无意义,实则非常有意义,其中更深层的交流,有缘可待!
四:"我"的真实意义(圆顿教义)
依上述三种阐述,我乃"我"义。能明确地、坚定地、毫不打折扣的,内外一致地、从始至终地坚信<我乃"我"义>是谓一大“觉醒”。彻底理解了”我”义之后、还须明白一个"我"之真实、永恒的意义是什么?这首先得解决”我”从那里来,”我”到那里去。有相当一部分真行~实践者,在契入四禅八定之言外、契合佛之三界,法之九界。自然不在话下。
"我"从那里来?
在”我”的认知里,先离开<自然·社会>属性之”我”见,亦不怀疑与否定<自然·社会>属性之”我”体。由此展开一个全新的观念。
但凡常人明白到这层以后,自然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孤寂、压抑感,由此所表达出来的人生画卷,均依我知我见,怒放出<缺乏意义>的时空连续片段。说无意义,实则非常有意义,其中更深层的交流,有缘可待!
四:"我"的真实意义(圆顿教义)
依上述三种阐述,我乃"我"义。能明确地、坚定地、毫不打折扣的,内外一致地、从始至终地坚信<我乃"我"义>是谓一大“觉醒”。彻底理解了”我”义之后、还须明白一个"我"之真实、永恒的意义是什么?这首先得解决”我”从那里来,”我”到那里去。有相当一部分真行~实践者,在契入四禅八定之言外、契合佛之三界,法之九界。自然不在话下。
"我"从那里来?
在”我”的认知里,先离开<自然·社会>属性之”我”见,亦不怀疑与否定<自然·社会>属性之”我”体。由此展开一个全新的观念。
法界属性之(大我)
时空属性之(真我)
虚空属性之(本我)
时空属性之(真我)
虚空属性之(本我)
常忆人生苦短,生命不真实,活着没意义。非佛陀本意。此篇略过经典论据。佛陀是觉者,他把[意识到],觉悟到的认知(摩诃般若波罗蜜)留给了后来人。
十二缘起法中,佛陀无比肯定地告诉了世人,”缘”依无明起,无明缘行...
无明即是明,表广大处、虚空处。这个可知不可信(真实不虚)的七大之背景,是眼界与意识界的”我”在作崇(分别)。
我们均来自(无明)虚空不空之空不空。佛陀唯恐后人误以为是有一个实体,以一个有的地方而来去,故说四果相。此真实即是如来。如来就是没有去与来。方便说去来,是人们还死执“我”念无法放下。实际情况与状态就是,”我”并不孤单,”我”既在此生,也在彼岸。非经验与理念相融合者不能建立多重视角(心境)... 广大心量与证量不在此篇论述多。如果听得模糊,也是暂时的,确是因缘未到。
十二缘起法中,佛陀无比肯定地告诉了世人,”缘”依无明起,无明缘行...
无明即是明,表广大处、虚空处。这个可知不可信(真实不虚)的七大之背景,是眼界与意识界的”我”在作崇(分别)。
我们均来自(无明)虚空不空之空不空。佛陀唯恐后人误以为是有一个实体,以一个有的地方而来去,故说四果相。此真实即是如来。如来就是没有去与来。方便说去来,是人们还死执“我”念无法放下。实际情况与状态就是,”我”并不孤单,”我”既在此生,也在彼岸。非经验与理念相融合者不能建立多重视角(心境)... 广大心量与证量不在此篇论述多。如果听得模糊,也是暂时的,确是因缘未到。
《性在彼岸-命在此身》谓之性.命
“我”于下列三种状态中,缺一不可!
1、安身立命之《所》不空如来藏
2、根尘互缘之《能》空如来藏
3、恒常存在之《性》空不空如来藏
“我”的意义是存在,因广大虚空而存在
于三种关系状态中,缺一不可!
“我”于下列三种状态中,缺一不可!
1、安身立命之《所》不空如来藏
2、根尘互缘之《能》空如来藏
3、恒常存在之《性》空不空如来藏
“我”的意义是存在,因广大虚空而存在
于三种关系状态中,缺一不可!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我从虚空来,带着牟尼珠
我从虚空来,带着牟尼珠
以小“我”倚假为实,依幻为真者,六道轮回不休。
以小见大,明其幻,离我相~谓之入流(一果-须陀洹)
以大见小,知其义,应我法~谓之一来(二果-斯陀含)
广狭同在,明其觉,离我义~谓之无还(三果-阿那含)
广狭自在,知其性,离我见~谓之无生(四果-阿罗汉)
提示:底层逻辑是[相法义理]~[大小虚实]~[广狭知见]
上述<四果>法理中,已然是辩证关系。
此时,如果您还是缘影了色境与人文。就没有必要再看下去,只能期待将来契入机缘!
人生与生命的意义!
[先有人身,而后有人生],色身乃四大的假合,”我”是根尘触法之意识到,色身是真实存在,人生是心意识的经验与理念的结合”体”,此”体”是生灭的幻相,这就是真相、这就是实相。
此时,如果您还是缘影了色境与人文。就没有必要再看下去,只能期待将来契入机缘!
人生与生命的意义!
[先有人身,而后有人生],色身乃四大的假合,”我”是根尘触法之意识到,色身是真实存在,人生是心意识的经验与理念的结合”体”,此”体”是生灭的幻相,这就是真相、这就是实相。
生命的意义是陪护人生见证《真空生妙有》的”奇迹”
生命是由一个叫<关系>的轨则控制并呈现的生灭幻相。
人生是由一个叫<法则>的规则集控并哲呈的世态浮沉。
行门与心法,是佛陀的教义,他用亲证的经历,讲述了如来藏理论~三心不可觅,不可得,但可知,可觉,可明。心经有云:菩提萨埵、三世诸佛,皆是依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是也 !是以《清净意根》故!此觉<意根>为妙为净,依智力而通达者为证得!缘于佛在法华会上所宣。
深入经藏,自测弦妙,依经教义,顺着它的法义牵引,真我在大道上守候,明心见性为呈大我之气象。这就是真理。
深入经藏,自测弦妙,依经教义,顺着它的法义牵引,真我在大道上守候,明心见性为呈大我之气象。这就是真理。
坚定不移,信心加倍,笃定践行,超越小我,成就人生。
这就是小我存在的真实意义,以横向超越而直达母港。佛所说的真理是人类独特而唯一的<希望>。刻不容缓,切记切记切记 ...!
这就是小我存在的真实意义,以横向超越而直达母港。佛所说的真理是人类独特而唯一的<希望>。刻不容缓,切记切记切记 ...!
欲得离苦法,须得离苦见
但得离苦见,便是离苦时
此是离苦法,大小本一如
本是三合一,只因存边见
但得离苦见,便是离苦时
此是离苦法,大小本一如
本是三合一,只因存边见
佛陀的伟大,是他已经把法界含藏之法属、义理、性相之关系,以法之花,以三界之时空,以九法界之维度,以寓言、具像化的故事形式,神化色彩,天衣无缝地注入了经典。使得众生在经教故事中听出了虚空的如来藏谛义。无论众生的根基如何,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与定位。
《维摩诘经》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众生于“从意生形”中轮回 ... ...
这就是《佛经》,一个至今无不令人着迷,而须倾听一生的最伟大的故事集。佛陀穷其一生所宣讲的法,就是让真相浮于表面,使领悟之人,可以升起千百倍的信心,以顽强的求生欲自救,冲破枷锁,逃离苦海~牢笼。谁率先放弃妄想,谁就一定有希望。
【行人若不生妙有,白卷显空循往复】

下一篇:《佛说大乘稻芉经》之五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