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精典】西蜀·净然
 







 
  

《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解]:辩证思维是人类意识发展的【艺术结晶】,马克思讲: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然发展成熟。恩格斯讲:辩证法来源于佛教。由此,笔者认为: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在人类意识思维的顶峰〔顶层设计〕上,始终是不二一如的。任何人,如果蔑视辩证法时,必将会遭受事实上的无情惩罚,这就是轨则。
 
二、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解]:马恩理念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的终极就是唯物主义。即精神只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的形式,笔者认为,这一点,基本上是与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相吻合的。《心经》中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在说色〔物质〕与空〔精神〕的不二一如的辩证关系。可惜的是,很少有人理解它。这就是历史的局限,也是人类整体业力的悲哀。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澄清它。
 
三、任何一个民族,如果被剥夺了工业,从而沦为单纯是庄稼汉的集合体,那是不能和其他民族在文明上并驾齐驱的。
 
  [解]: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了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包括一切精神生活〕由此可见:人类只有在解决了温饱以后,才有条件讲论【个人修养】。如今,我国已然消灭了〔贫困人口〕,人人有饭吃,于是精神生活的品质要求,就提升到议事日程上了。这是一个有关百年大计的大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人活着不学无术不行,精致的利己主义也不行,空喊政治口号更不行,怎么办?半个多世纪了,若大中国,见不到一个【原创】作品。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四、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解]:个体只有在集体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同理,人类只有在【无我】的状态下,〔滴水入海时〕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是完全吻合的。
 
五、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
 
  [解]:自由与民主是人类的本质需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轨则的呈现。同理,独裁与特权造就了人类的反面〔贪婪与恶劣〕,针对这一点,马恩理念提出来的是【革命~斗争】理论,而佛家强调的是平等与业力的因果关系,这一点,在理论与修养方面,似乎是更进一层,但对人类初期,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的时代,佛家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作用,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反而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来的更简单直接。佛法讲缘起,如今,时代不同了,一切向前看,与时俱进,由此,【个人修养】显现得尤为突出了。纵观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之经验,笔者认为: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不二一如的现点,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知与接受。
 
六、人类征服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解]:大自然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生命】之轨则的呈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精神是物质的最高艺术形态之结晶]人类盲目的改造自然是愚蠢的行为。这一点,在大跃进时代尤其突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七、自然,要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
 
  [解]:人是社会生活结构的组成【分子】,一切有关个体的解放,将与整个时代与集体存在的【共业】,紧密相联。离开了整体利益〔共业〕,盲目的强调【个人修养】的力量,是不现实的。
 
八、辩证法是关于普遍关系科学。
 
  [解]:马恩理念强调的【辩证的普遍关系】,本身就是释迦本怀当中的明心以后的[见性]。所谓的开悟,悟的就是这个【不二法门】的关系性。此种关系性,从始至终,都是辩证的。
 
九、谁要是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解]:马恩理念认为人类是宇宙生命的一粒微尘,在认知宇宙总体〔真相〕时,只能作为无限的接近,而不可能了知全貌。〔也没有这个必要〕这一点与释迦本怀极为一致,释迦本怀认为:世界的全貌就是【一合相】。但一合相是不可知的,然而,凡夫之人,〔不自量力〕认为可知,于是贪著其事。同时,释迦本怀明确的指示:世界本身就是变动的,永恒的【旋】。因此,它是无自性[非本体论]的,不实有的。这也就是马恩理念的:[谁要是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这也就是《楞严经》中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于此可知,世界是永恒的,动态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知全能的。笔者认为:世界本身就是辩证的。对立而统一的不二法门。这就是《金刚经》中的:非法非非法。
 
十、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理论是纲,纲举目张。马恩理念本身就是【人类意识~思想理论】的产物。理论永远都是指导实践的,实践反过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国家要复兴,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理论基石,否则,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站在人类命运的最高峰,即进行【顶层设计】,是不可能的。而当下〔人类社会的节点中〕,唯一符合【中国特色】的路线,就是把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在其【顶峰】之处,二者必然是不二一如的。这一点,在人类的历史中,终将被全世界人民所共许!全世界【无我】者团结起来,共同趋向[滴水入海],最终契入【大同】性海!这就是马恩理念的[大同世界],也就是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亦是中国特色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一、任何宗教教义都不足以支持一个遥遥欲坠的社会。 ——恩格斯
 
  [解]:佛法是教育,是释迦牟尼文佛关于解脱的教育〔开示〕,希望有情众生从此【如是我闻】,悟入其中之性海〔觉性〕。严格意义上讲,佛法不是宗教。犹如中国特色的儒学,也不属于宗教范畴。佛法讲辩证,后世马恩理念的辩证思维方法与释迦本怀是一脉相承的。恩格斯讲:辩证法起源于佛教徒。笔者认为: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是不二一如的。
 
十二、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解]:物极必反,作用与反作用,自然形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最好方法,不是斗争,而是共进!这就是物理现象给哲学家们带来的深刻思考。马恩理念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生命】轨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释迦本怀认为:一切法皆无自性,不二本身就是对二说的。一句话:马恩理念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
 
十三、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
 
  [解]:马恩理念对社会平等提示了明确的定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社会不平等,法律更加不平等的话,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革命,将是必然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明确提出了【世界大同】的目标。由此可知,马恩理念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变革与人民生存条件的改善。释迦本怀不然,它对社会现象的产生,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探索〔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从而建设了一套完善的独立〔超越〕于社会现象的〔因果~业力〕学说,这就是后期出现的唯识宗理论。这个理论着眼的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即意识的层面。唯识就是唯心,即有关心灵的学问。一句话:马恩理念,重点在社会的变革上。释迦本怀,重点在心灵的建设上。二者一内一外,不二法门。
 
十四、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
 
  [解]:马恩理念认为,政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一切政治体现,已然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不能简单以经济基础,以及阶级来划分了。这一点,马恩理念,讲得很清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必须尊从人的社会本质而建设,否则,就必须汲于改革变化。而保证人的本质不受政治干扰的,只有【民主与法制】。当社会普遍意识到教育、文化、人的整体素质的话,马恩理念的[个人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十五、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然雄辩地证明,存在决定了意识。这在释迦本怀中就是有关八识种子的来源【根尘识】。马恩理念明确的指出[存在决定意识],当婴儿认识世界的时候,是因为世界已然存在。当婴儿唤爸爸妈妈之时,是因为爸爸妈妈已然存在。〔这己然是人类共业之常识〕由此可见: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不可能超越于世界的客观存在的状态。如果太阳不在,人类在意识当中是不可能产生此种相应的〔业种~识〕的。婴儿认识了爸爸,不等于婴儿生产了爸爸!〔这是一个诡异的观点,不知道为什么,学佛之人,大多数人都认为意识决定了存在。〕有人甚至说:是意识创造了世界。〔这是一种违反科学常识的愚痴观点,不可取,应远离。〕马恩理念,主张唯物论,但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释迦本怀,本身就是向上一路,直接超越于唯物与唯心的二边〔法执〕,直接陈述为:【不二法门】。既无我执,亦无法执。
 
十六、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
 
  [解]:道德是人类社会〔群居~共业〕的必然的集体意志的升华。马恩理念充分认知与肯定了它。传统的中华文化对道德修养方面是极为重视的。儒家更有一种完整的道德标准。然而在释迦本怀的认知范畴中,道德也就是存在于【集体的行为规范~法执】的范畴之中,佛法是缘起法〔与时俱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德的内涵与外延,本身就是变化的。由此可见:佛法在纵深处,相对于世俗社会的道德标准,将是更上一层楼。〔禅宗所言:向上一路。〕
 
十七、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
 
  [解]:马恩理念是主张发展传统与改变传统的,这个观点,在释迦本怀的范畴中,就是与时俱进。众所周知:佛法是缘起法,缘起是不承认本体存在的。所谓的传统,也必须是与时常新的。这恰恰符合释迦本怀的缘起的本质,就是当下。<经>曰: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
 
十八、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解]:在马恩理念中运动本身就是【性】,它是流动的,时间与空间之关系。这种关系〔运动〕就是性。而显示这种关系〔运动〕的,恰恰是物质在时间中的位移。但释迦本怀在这里理解与陈述的更加深刻,《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典型的不二法门。
 
十九、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解]:马恩理念认为辩证法起源于佛教徒当中,由此可见: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早期出现的释迦本怀更加纯粹的形而上,而后世出现的马恩理念则着眼于具体社会实践的形而下。然而,二者始终是一如不二的。即皆是陈述外境〔色〕,与内尘〔空〕的不二一如之关系的。这一点,在《心经》中表现得最为纯粹。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二十、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解]:人是业力〔因果〕异熟的产物。这在马恩理念中,个体皆是具有独立性的。〔独立行动,独立思考,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即人人平等。〕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这在释迦本怀里体现出来的是[法法平等]。而在《法华经》中明确的指示为【清净意根】的平等性智。亦即法法不相到,任何个体都是独立的〔这个〕。佛法认为:理解与认知了【这个】的缘起之来脉去脉,这就是[明心],而能够通过认知与修行溶化了【这个~小我】的执着后,也就契入了【性海~见性】。正所谓:滴水入海,海咸一味。明心与见性,二者一如,不二法门。

  二十一、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恩格斯
 
  [解]:马恩理念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国家是人类社会的一般性〔必然性〕的产物,根据释迦本怀【缘起性空】的观点,从宏观角度看,它也必然会消亡。然而,这个消亡的过程是非常缓慢〔漫长〕的,由此可见:马恩理念解决的是当下社会〔现实〕中所存在的具体〔具象〕问题,释迦本怀揭示〔研究〕的是宏观的〔历史性的〕问题。二者侧重点不同,施设的方法论也必然不同。毛泽东教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折。中国特色的哲学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这一切精辟的理论依据,都是指导我们未来前行的指路明灯。阶级斗争的时代已然过去,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不二一如时代已然到来,谁看到了这一点,谁就会拥有未来。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二十二、我认为倾向应当是不要特别地说出,而要让它自己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恩格斯
 
  [解]:马恩理念认为一切事物的倾向性,本身就是源于它自身内部的理性〔轨则〕的外露显现。释迦本怀认为,自性就是事物本身的【本来面目】。而能够认识这个本来面目的,就叫作本心〔真心〕,或称【清净心】。六祖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由此当知:马恩理念倾向于客观社会的实践活动,释迦本怀倾向于主观〔内心〕的缘起〔演变〕的过程,二者虽然倾向性不同,但其实质〔本质〕却是不二一如的。
 
  二十三、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解]:马恩理念明确的指示,只有清灭了阶级,阶级对立,以及阶级斗争,人类才能够进入【世界大同】。否则,只是一种空想式的[乌托邦]。然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释迦本怀所强调的【无我】与无执,恰恰吻合了中国特色的[个人修养]之道徳问题。一个没有个人修养〔道德〕的民族,将是没有未来希望的。在这里,释迦本怀明确的强调,不但要去掉[我执],同样,也必须去掉【法执】,只有同样的去掉了我执与法执,人类社会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走向【大同】,走向全体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之道德。这就是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亦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释迦的道德,包容与化解了一切历史上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道德。宇宙生命之轨则,将是人类社会的终极道德。这就是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而违反了这个不二法门者,世尊视之为破戒。由此可见:人类的终极至戒,就是【不二法门】。世尊涅槃前,咐嘱弟子们的[以戒为师],就是专指这个终极的至戒。全部佛法的生命本质,就是不二法门。
 
  二十四、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恩格斯
 
  [解]:马恩理念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解行合一。释迦本怀则明确指示: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马恩理念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释迦本怀主张:一切法皆无自性。性相一如,色空不二。笔者认为: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于【清净意根】之屏幕〔顶层设计〕上,自然本具〔本觉〕,始终是不二一如的。
 
  二十五、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
 
  [解]:马恩理念明确的指出: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之后,并没有权力剥夺其他阶级人员的思想自由的权利,更不可以强治异族人民接受自己的信仰。〔幸福不是他人可以安排的〕这一点,在释迦本怀的法理中,分析与探讨的极为深刻:人的当下的一切现状,皆是因果〔业力〕与道德〔轨则〕的随缘显现罢了。人类〔成员〕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就要努力消业,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加强【个体修养】,而不是鼓动仇恨,增加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更不可以盲目的把〔仇恨〕强加对方阶级的个人头上。
 
  二十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相互关系。
 
  [解]:马恩理念不承认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承认有一个【绝对真理】的存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都被历史所抛弃淘汰掉的,〔譬如阶级斗争以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相互关系。〔当前的改革开放〕革命一但真正意义上成功与成熟了以后,必将会【转识归根】,回头反思〔革自己的命〕,如果只革他人的命,不革自己的命的话,这个革命除了增加人类的仇恨以外,不会给人类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这一点,伟大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演绎得最为深刻。〕
 
  二十七、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恩格斯>
 
  [解]:众所周知,凡是科学,即是有边界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他的一生的贡献,即是研究【资本】的科学。即是科学,也必将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任何[科学]都将是对【轨则】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的[真实揭示]。从释迦本怀的角度看:科学是对本质的揭示。本身就在轨则之中而存在,由此,一切科学,不管它如何发展,道路是多么的曲折,最终都将是【滴水入海】,海咸一味的。释迦本怀认为:离开了轨则〔性海〕,科学〔滴水〕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一句话:马恩理念是关于资本与阶级的【科学】,释迦本怀是揭示轨则〔因果~业力〕的屏幕。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一个是相,一个是性。一个滴水,一个大海。《金刚经》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之谓也。
 
  二十八、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具体到基层工作,唯有扬正气,重实干,在工作中练就既勇于面对矛盾又善于解决矛盾的本领,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在廉洁的前提下,为民造福,其中包括为民作主,主持公正。
 
  [解]:马恩理念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廉洁奉公,为民造福,弘扬正气,主持公正。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天下为公。这种有相有求亦有得的境界,在释迦本怀【性海】中,犹如海洋中的一粒粒明珠,本身就是性海〔因果~业力〕轨则之呈现。一个入世,一个出世。只有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者,〔觉者〕才有可能把握历史的脉膊。〔掌握时代发展的方向〕这是一个呼唤觉者的时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二十九、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解]:马恩理念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而矛盾始终是【对立~统一】的。针对这个事物发展存在的轨则〔事实〕,释迦本怀视之为【不二法门】。而且,全部佛法的核心内涵,就是不二法门。马恩理念认为:这就是运动的本质。释迦本怀认为:一切法皆无自性,缘起本身就是【运动~颠倒~回互】之旋。笔者认为: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始终于顶峰处,必然是不二一如的。〔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十、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解]:马恩理念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个人修养〕,即坚强的意志能力,人类只有经过艰难的斗争,才有可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大同世界〕。释迦本怀,主张人类要彻底的解脱〔自在~达彼岸〕,就必须做到【无我无执】的滴水入海,人类若能滴水入海,当下即可海咸一味。〔此岸即是彼岸〕这种境界〔状态〕也就是佛家所言的:[开悟],或言:明心见性。


  三十一、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解]:马恩理念认为,宗教是有情〔无奈的〕叹息!亦是无情〔轨则〕的感情〔抚慰〕!它是一种没有精神的精神〔神密的体验〕,它是人民〔大众〕的治疗〔逃避〕痛苦的鸦片,起到〔麻痹作用〕。马恩理念认为,宗教最终解决不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力】问题。它只是人类自我麻醉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罢了。只有麻痹的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释迦本怀更加超然,它摆脱了一切外力〔神密〕的束缚,追求自我解脱,自我救度。佛法不承认任何【主宰者】的存在,更不承认造物主。它把一切【心~识】之外的束缚与主宰〔本体〕者,皆视之为:外道。
 
  佛法强调的是人类内心的缘起自恰的轨则,它把人类对这种【缘起~轨则】的自恰与融入,称之为:明心见性!或曰:开悟。严格意义上讲,释迦牟尼法义之本怀,不是宗教〔没有宗教定义的三大元素〕,它是佛陀的教育〔开示〕。《法华经》中,世尊明确的定义:诸佛出世,就是一大因缘:【开~示~悟~入】。
 
  三十二、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解]:马恩理念明确揭示,存在本身就是运动的〔辩证关系〕,离开了运动,没有孤立的物质存在,而人类也只有在【运动】之中,才能够产生认知〔意识〕的活动。这一点,在释迦本怀这里,就是佛法的核心内涵:【一切法皆无自性】,即: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曰: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众所周知:佛法是缘起法。缘起本身就是【运动~动态】的,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运动~动态】是法性。若是人为〔有情众生〕就是觉性。法性与觉性的一如不二,就是佛性。由此,笔者认为: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始终是不二一如的。
 
  三十三、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解]:马恩理念,一再强调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即[社会实践的特质]。也就是人的本质在精神层面,而不在物质的〔肉体〕存在上。这一点,与释迦本怀相吻合。释迦法义是纯粹的形而上学的。释迦牟尼四十九年不在相上讲法,人类真正的解脱〔出世〕,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精神〔意识〕的层面,就象现代科学所讲的〔虫洞现象〕,它是没有时空束缚的。〔这一点,目前还很难懂,但未来会被人们普遍认知的。〕
 
  三十四、哲学已经不再是为了认识而注视着外部世界:它作为一个登上了舞台的人物,可以说与世界的阴谋发生了瓜葛。
 
  [解]:马恩理念认为哲学是指导科学的指南针。科学只有在哲学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够避免少犯错误。通俗一点讲:哲学象是旅游者的地图,科学是旅游者的实践,即具体的旅游体验。释迦本怀则向上一路,跳出了游戏者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与感受,直接揭示出旅游之目的〔本质〕。从而展示出超越旅游本身,即人类从旅游当中提高与升华意识的品质。
 
  三十五、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解]:马恩理念的着眼点,一直都在【社会实践】方面,而哲学研究的是理论上的[指导功能],所以,任何哲学理论的落实,最终都要付诸于实践当中,即马恩理念一再强调的【改变世界】。释迦本怀不然,佛法始终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的。佛法是缘起法,它主张行者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中,当下即可跳出事物的束缚,否则,心随物转,即不为解脱〔不得自在〕。
 
  三十六、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解]:马恩理念认为,平凡而脱俗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者。这与释迦本怀的法法平等,以及清净意根〔虫洞〕之屏幕上的【平等性智~平行宇宙】,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宇宙是全息的〕有关这一点,二千多年里,一直隐身于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之法理法趣中,不被后人所知。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澄清之。正所谓:一人知,天下知。平凡本身就是伟大!毛泽东讲:人民万岁!
朋友!站起来吧!
 
  三十七、宗教是被压仰生物的哀叹,且它同等于没有灵魂状态下的心绪,是无情的世界的感情,也就是民众的鸦片。
 
  [解]:马恩理念认为宗教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其本质是束缚与压仰人类认知世界的潜能〔自由发展〕,即是束缚人类自由认知的麻醉剂〔鸦片〕。世界是物质的〔包含了意识〕,不是神造的。科学的发展,将带给人类以发现【宇宙~生命】终极意义的希望。这一点,与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四无记】,或称[十四不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金刚经》曰: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大说特说〕
 
  三十八、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解]:马恩理念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个人〔个体存在〕必须以社会关系〔共业〕为其基础,才有可能做到完美的〔人格〕发展。当年,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毛泽东提倡[为人民服务],有关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佛教中,释迦本怀升华为【有为与无为】的角度,以及个体与轨则〔整体〕的层面上,直接向上一路,提示了终极思维的角度,即【性相一如,理事不二】的不二法门。
 
  三十九、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解]:马恩理念认为人类的【良心】是与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进步同步而行的。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以及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社会基础】,大谈纯粹的良心,是毫无意义的。这一点,与释迦本怀中的【无我非执】的平等性智是不谋而合的。人类不管是思想道德,还是纯粹的[个人修养],都是逃不过历史发展〔轨则〕之束缚的。纯粹的脱离社会〔共业〕的个人价值,必将是纯粹的自欺欺人。人类〔个体〕是宇宙〔生命〕的产物,不可以游离于宇宙之外而独立。所以说,佛法是缘起法,释迦本怀是与时俱进的。
 
  四十、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决定的。
 
  [解]:马恩理念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点被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所证明。〔人为的忽左忽右都将被历史所无情的惩罚〕。释迦本怀在这里表现得非常超脱,其探索的根源也更加深刻。《法华经》中,世尊明确的揭示出人类〔有情众生〕共有的【清净意根】,本身就是[平等性智]。所谓人类的解放与大同,最终必须无条件的回归人类本质的【元点】处,否则,即不究竟。这就是佛法超脱于其它宗教和学科〔主义〕的关键所在处。


  四十一、恩格斯说,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程度结出来的花朵,人是宇宙的自我意识。
 
  [解]:马恩理念认为,【意识】的出现,本身就是自然界中奇异的花朵。而拥有意识的人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界〕的意识〔花朵〕。释迦本怀则进一步认为:实现人类意识的清净意根之屏幕,本身就是人类意识的【信息~虫洞】,亦即八识如来藏种子。即连接阴阳二个世界〔平行宇宙〕的桥梁。这一点,在科学上,爱因斯坦称之为:时空洞,或时空隧道,或是联通两个黑白【阴阳~平行宇宙】的灰道。
 
  四十二、佛教徒处于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在释迦牟尼时代,辩证法达到成熟。辩证法来源于佛教。——恩格斯
 
  [解]:马恩理念认为【辩证法】来源于佛教徒那里。而佛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二法门]。笔者认为:不二恰恰是对二说的。没有了二,也就不存在不二了。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不二法门,恰恰是: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的不二一如。
 
  四十三、辩证法在佛教中,已经达到很精细的程度。一一马克思
 
  [解]:马恩理念认为【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然成熟到了非常[精细的程度]。换个角度说:辩证法成熟于佛教当中。由此我们可以断言:人类的发展的【顶层设计】的终点,必然是释迦本怀的[不二法门]。这一点,在恩格斯对人类【意识】的来源中,可见端倪。恩格斯言: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程度结出来的花朵,人是宇宙的自我意识。换个角度看:整个宇宙的【意识】,本身就是[人类],再换一个角度说:意识本身就是【宇宙~生命】之轨则,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与制换]。一句话:人类的意识,就是宇宙〔虫洞〕中的信息制换之[果]。佛教理论视其为【因果~轮回】。事实证明,这种因果观在释迦牟尼出世前,就已然产生于印度的原始宗教中。释迦出世,因缘际会,方便择取,利益有情罢了。
 
  四十四、恩格斯说:“……辩证思维……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对于处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要晚得多,通常现代哲学才达到。”
 
  [解]:众所周知【辩证法】是马恩理念的核心内涵,这在释迦本怀的《金刚经》中,就是【非法非非法】的逻辑显现。严格意义上说,佛法本身就是[辩证思维逻辑]的产物。纵观三藏十二部佛法内涵之核心,归纳总结就是四个字【不二法门】。而这不二法门,本身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的终极呈现。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由此可知,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从本质与辩证之关系上看,始终是一如不二的。
 
  四十五、认识存在两个飞跃的过程,先是经过感性实践才能有理性认识,有了理性认识后才能指导感性实践。
 
  [解]:马恩理念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辩证的,螺旋式升华的。即从简单的感性认知,向复杂的理性认知,不断地前进与发展的。同理,释迦本怀的形成与发展,亦是从简单〔感性〕的<阿含>系列,向复杂的【辩证~中观】发展,最终,总结于[不二~唯识]中。这就是教下所说的:三转法轮。
 
  四十六、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解]:马恩理念明确指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必将是空洞的。佛法亦如是,众所周知:佛法的本质就是【缘起法】。一切缘起本身就是实践的,与时俱进的,理事不二,性相一如的。这一点,与中国特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极为吻合。人类的一切先进的[顶层设计]在其至高点上都是相同的。就象是登山,虽然众人登山的路径不同,但在其峰顶,所见到的景色皆是相同的。这就是殊途同归,人类的发展必将是马恩理念与释迦本怀的一如不二。这一点,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显得尤为突出。
 
  四十七、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解]:马恩理念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类对物质的占有权利,决定了社会关系的产生与行成,而这种社会关系的〔经济结构〕,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建设与发展。〔历史已然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马恩理念的着眼点是人类社会〔物质占有结构〕的改造与变革。相过于马恩理念,释迦本怀,则更加关注于人类〔有情众生〕的理性〔意识〕思维的品质性。实践证明:释迦牟尼文佛是个【觉者】。所以,他观察事物的层面是在[轨则]上,而不是仅仅的停留在事相上。由此可见,释迦本怀的着眼点,在人类灵魂〔意识〕的层面上。从而揭示出:人与世界的关系。《金刚经》曰: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四十八、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解]:毛泽东语录【理论是纲,纲举目张】,马恩理念是非常注重理论建设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一例。其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从而揭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斩新的一页。如今,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更加需要明确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导。众所周知: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以往的阶级斗争理论,早已经被淘汰,但新的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的【个人修养】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这是一个在人类理论〔思想〕史上,青黄不接的时代。四十年的开放现实,人们已然失去了【理论】。人类在趋利避害的[一切向钱看]的目标下,根本不需要任何理论。贪婪是人类的〔共业〕,面对贪嗔痴的放大与张狂,任何理论都是多余的。〔这是人类共业的本能〕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提倡的<共产党员的修养>,如今看来,越来越显示出来它的必要性了。看看我们的现状就清楚了,官越大,权力越大,不是贡献越大,而恰恰是【贪污~腐败】越大。由此,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必须清晰的开始研究与建设了。一个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将是盲目的,市场性的,动荡的,混乱的。同样,也是没有前途的。
 
  四十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解]:马恩理念始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而不是所谓的〔唯心主义〕的,超脱了客观规律的盲目幻想〔乌托邦〕。而恰恰是尊从客观存在之规律性,并熟练的掌握这种规律性,顺应这种规律性,并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其【为我所用】。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在面对【轨则】的时候,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认知,顺从,把握,引导】,而不是妄加改造。〔历史上,一切人为的改造,最终迎来的都是失败的结局。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释迦本怀不然,世尊所倡导的是:向上一路。直接把自我溶化于轨则之中,【无我~无执】,滴水入海,从而契入[没有法执]的性海状态,行者于一切缘起之中,本觉随缘【海咸一味】,从而契入:理事一如,不二法门之境界。
 
  五十、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解]:马恩理念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意识】思维的层面上。人类只有在社会生活的【总和】中,努力的有所作为,才有可能生活在最高层面〔完美的〕艺术境界中。同理,释迦本怀强调:人类只有在大乘佛法的【般若】体系中,才有可能真正意义的[向上一路],实现终极的目标〔自性解脱〕。至此,笔者认为:以意识再现真实,是为觉。



 
 

 
栖石精舍-《西蜀·净然》
2022.05.21
【原创作品,版权保护中】
 

上一篇:【马恩理念·语录】之析解

下一篇:★第18篇【光•音】之轨则-01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