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净然:
佛教认识论的传入,中国佛教界也认识到有人我和法我之分。如竺道生在《注维摩诘经》中认识到“我”有人我和佛性我之分:“理既不从我为空,岂有我能制之哉?则无我矣。无我本无生死中我,非不有佛性我也。”生死中我即肉体的我,佛性我则是先验自我。
【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西蜀·净然:
前面论述了唯识宗将末那识和阿陀那识都当作是经验自我。《大乘起信论》吸收了末那识即是“我”,并从五个方面说明末那识: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
【解】末那识【第七意根识】,阿陀那识甚深细,亦指第七识意根之屏幕。〔二者关系是北京与首都〕。。。大乘起信论:末那识【我】是陈述屏幕上的〔五种影像〕,本身并不等同于【末那~鉴性】。。。。犹如影片的放映,并不是屏幕,但它必须在屏幕上影现一样。
西蜀·净然:
我们现在看到的<起信论>应当是【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具体情况,有兴趣者,网上查一下,我们不是专业人员,群中不讨论。。。。但从【真妄和合】的观点看,明显不符合释迦牟尼法义之本怀。
西蜀·净然:
业识是由无明引起:“一者名为业识,谓无名力不觉心动故。”转识指末那识妄执为“我”:“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心能见相故。”现识指末那识能认识一切现象:“三者名为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象。”智识指末那识具有认识能力:“四者名为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相续识指末那识是连续不断的:“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无差违故。”据此看来,这是指出了末那识的五种认识能力。
【解】从文字中已经看到:在<起信论>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法已经注意到【末那识】是〔非量~鉴性〕之功德作用。。。。这从以上五个方面,得以显现。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此问题深刻而广泛,留到晚间八点钟,单独讨论一下〕
西蜀·净然:
地论师则继承了阿陀那识是“我”的认识,并论述了阿陀那识有八种异名。
【解】仅此一句话,即可讨论一天。仅从【八个异名】上,已经可以看出它的复杂性,与广延性。
西蜀·净然:
《大乘义章》卷三[1]:“阿陀那者,此方正翻名为无妥,体是无明痴闇心故,随义榜翻,差别有八:一、无明识,体是根本无明地故;二、名业识,依无名心不觉妄念忽然动故;三、名转识,依前业识心相渐粗,转起外相分别取故;四、名现识,所起妄境,应现自心,如明镜中现色相故;五、名智识,于前现识所现境中,分别染净违顺法故,此乃昏妄分别名智,非是明解脱为智能也;六、名相续识,妄境牵心,心随境界,攀缘不断,复能住持善恶业果,不断绝故;七、名妄识,总前六种非真实故;八、名执识,执取我故,又执一切虚妄相故。”并且还论述了阿陀那识是由阿赖耶识生起,
【解】仅从文字表述中,已见其〔义理〕之广泛复杂。。。。况且,它把阿赖耶识与阿陀那识的【关系】弄颠倒了。。。犹如当下网络上,普遍把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关系颠倒了。
西蜀·净然:
阿赖耶识是个筐,有啥无啥我全装!。。。。美国人的民主观:一手一个,不管你怎么说,我都是有【理】的!。。。。当下群聊中的〔两桶水~颠倒颠〕,就是这个样子的。
西蜀·净然:
《大乘义章》卷三:“依此本识,起阿陀那执我之心,此心恒与粗起无明、我见、我爱及我慢四惑相应,何因生起:由于无始我习所熏故起此执,此所生体,然是本识,本识变异,为此执故。”也就是说,依靠阿赖耶识而生起了阿陀那之“我”,由此有了无明、我见、我慢、我爱四种等四种迷惑。
【解】这里明显与<经>文原义不符,第七识缘八识〔如来藏种子〕,产生出来六识,〔清净如来藏,世间阿赖耶〕。。。这里隐藏着一个顺序问题:先有爹,后生子。
西蜀·净然:
唯识宗将先验自我称为阿赖耶识,而地论师则在阿赖耶识之上设立了一个第九识阿摩罗识,由此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地论师北道派认为阿摩罗识与阿赖耶识是合一的,
【解】庵摩罗识就是阿赖耶识的【升华】,严格来说,应当是[正智~如如]范畴。
西蜀·净然:
《大乘义章》卷三:“真中有二:一、阿摩罗识,此云无垢,亦曰本净,就真论真,真体常净,故曰无垢,此犹是前心真如门;二、阿梨耶识,此云无没。”摄论师圆测同斗阿摩罗识当作是阿赖耶识之上的另一识。
【解】笔者认为:是阿赖耶识的【升华】!
西蜀·净然:
《解深密经疏》卷三[2]:“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如《九识品》说。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所,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第八阿赖耶识,自有三种:一、解性梨耶,有成佛义;二、果报梨耶,缘十八界。故《中边分别偈》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如彼论等说,第八识缘十八界;三、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法执,而非人执。
【解】【第七阿陀那识,此云执持】!。。。这就是:七识缘八识如来藏种子。。。。第七末那识,就是阿陀那识!〔回头看:起信论说颠倒了。〕
西蜀·净然:
这里,圆测根据安慧认为第八识缘十八界、起四种谤是法执,而提出了第九识,并将第九识定义为真如。笔者认为,安慧是告诉人们第八识是潜意识,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法。圆测立第九识为真如,似乎是未认识到第八识阿赖耶识本就是“是”。而且,中国佛学受到心性染净学说的影响,一般只在讨论阿赖耶识的染净,最终忘记了阿赖耶识在认识论上的意义。
【解】这个问题很大,很复杂。。。有兴趣的,晚八点,我们一起讨论。
西蜀·净然:
【无明】根本就不需要明!
西蜀•净然:
【无明】要明了,〔行〕从哪里出来?。。。无明缘行!
西蜀•净然:
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解】这就是【如是我闻】!
西蜀•净然:
【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我与无我,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性相无二。如来密藏,其义如是。我今于是,一切功德,成就经中,皆悉说已。汝应如是,受持顶戴。】
【解】这里已然表达的非常圆满了!
西蜀•净然:
【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我与无我,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性相无二。如来密藏,其义如是。我今于是,一切功德,成就经中,皆悉说已。汝应如是,受持顶戴。<涅槃经>】
【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大宝积经>】
注意!以上二经,同一理趣。
西蜀•净然: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西蜀•净然: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只要你【意根】清净,闻此语已,当下[如是]!。。。。这就是〔不二法门〕之鉴性!
西蜀•净然: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真如觉性]
上一篇:【<一乘法> 之精彩·辩析】
下一篇:【法辩精华摘要】-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