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辩精华摘要】-07
 










 

西蜀·净然:
大家注意!佛讲法是【陈述句】!。。。这个陈述句是我创造的。。。。其它处没有见到过。。。。目的是指明,佛讲法,从不带感情色彩,不站队伍,也不教判。〔更不取舍〕

西蜀·净然:
于先生讲课,先教判,先【二分】出来凡与圣的不同,然后经过,油嘴滑舌,舍弃凡夫的【遍计所执】,留下来圣智的[依他起性]。。。。殊不知,离开了凡夫的遍计所执,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孤立的圣者的依他起性。

西蜀·净然:
@奇   世尊对【三性】的陈述中,不存在凡圣,对错,好坏,也不在【有为与无为】中取舍!

西蜀·净然:
三性缺一不可,皆为佛性。。。。没有一个孤立的佛性存在!。。。离开了三性,没有佛性。

西蜀·净然:
任何一个缘起〔法〕,都是三性具足,〔缺一不可〕,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佛性就是空性〔法性〕,必然是包含了【遍计所执性】。

西蜀·净然:
《大般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

众生性就是【三自性】。也就是〔一念六俱义〕

西蜀·净然:
@清   佛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原来爸爸是男人。

西蜀·净然:
@清   事实是不可以教判取舍的。

西蜀·净然:
【遍计所执性】是不可以教判取舍的。

西蜀·净然:
没有【遍计所执性】,如何缘起是名呢?!
 
西蜀·净然:
十二因缘就是佛,就是涅槃。

【无明缘行】,无明若是〔错误的,颠倒的,恶慧的〕,那么,佛与涅槃从哪里来?!

西蜀·净然:
传统观点,有些是非常可疑的,不懂装懂,古来有之。

西蜀·净然:
释迦是【陈述】者,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哪里来的那么多【分别~取舍】。

西蜀·净然:
【无明】是本,是个〔起点〕,佛在不同<经>中,反复宣说,但至今,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意义的【圆满解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西蜀·净然:
传统观点,一致认为,【无明】是不正确的,黑暗的,恶慧的,颠倒的,。。。然而,释迦真是这个意思吗?〔这里存在译文的障碍〕。。。今晚八点,我们讨论【无明到底是贬义词?还是陈述句?】

西蜀·净然:
注意!陈述句是我〔编造的〕,以前无人这么讲,〔象异类比也是〕专指【清净意根】境界。

西蜀·净然:
我在白话译文时,曾遇到很多困惑!。。。有不少〔我曾收集了三十多处〕关键地方,语义前后不通畅,〔甚至于相反〕。。。当我适着把它〔修正〕过来后,前后就贯通了。。。典型的一例是:在上海,讲到一部<佛藏经>,大陆流通本上有一处不通畅,〔容易误人子弟〕我把它【颠倒~辩证】修正过来讲的,后来遭到了质疑〔恶语〕,很无奈,心中也很困惑。后回京,与萧家弟子法辩时,同样遭其围攻。。。幸运的是,过了两天一位萧家道友来电话道歉!他说:台湾版大藏经里,就是我说的意思。〔大陆版的恰恰是相反〕。。。所以教界有一句话:【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同样:离经一字是同魔说。。。。修学大乘法,非【辩证思维】不可。

注意!是辩证!不是诡辩!
西蜀·净然: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圆觉经)

幻生幻灭就是【无明】。

西蜀·净然: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圆觉经

这就是【无明】的本质特征!

西蜀·净然: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解深密经》

一句话:一切能够【缘生出〔行〕者】的,就是〔无明〕。

西蜀·净然:
【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佛性者,明与无明,不二一如也!。。。由此可见:【无明】则可缘生其行。〔明者〕,无行也!。。。这其中的辩证关系,非自悟不可。

西蜀·净然:
【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此种实观,就是清净意根上的【性鉴与镜鉴】,也就是〔明与无明〕不二一如的辩证关系。

西蜀·净然: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大般涅槃经后分

【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但因:[凡夫不知,名曰无明。]。。。。无明者,万事万物之〔起点〕,本身不涉好坏,对错,凡圣,美丑。

西蜀·净然:
【为诸烦恼无明所覆。生颠倒想。我计无我,常计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磐义,净者是法义。】

如果【无明】覆障后,则〔计〕无常,〔计〕无我,〔计〕苦,〔计〕不净。。。。这里法义颇深,非自觉自悟者,不得知。

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磐义,净者是法义。
一一大般涅槃经

西蜀·净然:
梵天,无明灭乃至忧悲苦恼灭,更无作者、使作者、安置者,唯有业、有法,和合因缘故有众生。若能离此业法和合,当知是人则能远离生死流转。梵天,如是世间业尽,烦恼尽、苦尽、苦息,如是出离,是名得于寂定涅槃。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西蜀·净然:
历史上,真懂【无明】的,绝无仅有!
 
 
 







 
栖石精舍-《西蜀·净然》
 2023.10.09

上一篇:【法辩精华摘要】-06

下一篇:【法辩精华摘要】-08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