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作者:莲花生大士

白话直解:西蜀·净然
 
首先顶礼至尊三世诸佛的总集、一切空行护法的总集莲花生上师
  (若有不信佛法者,看过就过,切不要诽谤,此是甚深伏藏法,如有诽谤,必有护法空行责罚,切记切记)
 
(注:文前警示很有必要,否则,招惹他人造出口业,于己于他皆为不利。其实,从佛法的甚深密义的角度来看,任何人若要谤法谤佛,皆是办不到的。何以故?佛乃无相,法本无生,何由你谤?禅师有言:哪里是你的下嘴处?)
  有幸佛子,谛听谛听!当下重生开悟! 莲花生大士造
此文如伏藏一般显现眼前,本文是佛法的核心,佛法的至高处,在本文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一切都将在你的心性中呈现!太殊胜了!有幸佛子,谛听!谛听!你将因本文当下重生开悟!供养有缘,多多转载!令此无上至高,至高无上,无上之无上,至高之至高的法宝弘扬于世!顶礼莲花生大士!
【嗡阿吽班渣 咕噜 贝玛 悉地吽】
  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
(注:此乃【缘生~觉性】之道也!殊胜!甚殊胜!)
 
   莲花生大士伏藏
 噶玛林巴发掘
 刘巧玲英译汉
 
(注:伏藏者,因当时的条件下,因缘不俱,甚深之法不可盲目显示,又恐时久失传,断佛法脉,故有【大士】著写出来,密藏一处,留给后世有缘之人。)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注:此【开示】源于【忿怒尊…最胜教敕】。读者若有缘,可查看一下【忿怒尊】原文,以便更好的理解此处【开示】。)
 
  (注:今日开讲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此伏藏是真是假,以及具体的来龙去脉等问题,不是本群需要考虑与研究的问题。我们只当它是一部无名氏之作品,本着【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的原则,剖析解读它。目的只有一个【只为汝觉】。
下面试析之。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注:三身本一身,圆证空明觉性。)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注:我这里直接开示【如染不择】之【觉性~大解脱】之道。)
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注:有条件者可网上查阅一下【最胜教敕】原文。)
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
(注:缘起本觉,世法本然,就是诸佛密义。)
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注:有幸聆听谛闻者,教请【自心~觉照】。一切法皆是【心~性】之显现。)
三昧耶 嘎嘎嘎
(注:行者当下之三昧耶戒,就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此乃佛法之根本大戒。凡二分说法者,皆是犯戒。)


  何其奥妙!
(注:多么的神奇奥妙啊!全部如来藏的【迷底】就在这里!)
  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
(注;心就是这个世界的本源!全部的娑婆世界与其法理上的涅槃境界,同时圆满俱摄在这一颗【方寸~心】中。朋友!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注:然而,此【方寸~心】的本性亘古不变,法尔即然,可惜啊。愚蠢的凡夫俗子们,你们却无缘得以认知它。真是太可惜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釆。
(注:这颗【方寸~心】之本性(性鉴),它空明无染,明明历历,永世不变。可惜呀!愚蠢的凡夫们,你却无缘得以见到它的风彩。)
  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
(注:这个【本性~风彩】,它处处显现,横遍竖穷一切方所,十方国土畅行无碍,你却视而不见。无缘一睹它的风彩。可惜了!亲爱的朋友!为什么你身处其境,却要如幻如痴的徘徊?)
  因此着文,为解说自己的心性。
(注:朋友!由于以上缘故,我要书写出此文,只是为了解析说明清楚,一切众生什么才是你们自己的真实的【心~性】。)
  若不了解内在自性,
(注: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内在的【心性~一如】的话,那么……)
  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注:一切诸佛菩萨们显现出来的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
(注:将会无人能够认识到它的真相,以及真相中所孕含的无穷奥妙之法理法趣。)
  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
(注:以上诸言,真实不虚,至高无上的诸佛菩萨之秘密深意尽在此【心性~一如】之中啊!朋友!好自珍惜吧!)
  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注:虽然诸佛所说的经典之法理法趣之如来藏种子,已然遍满了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
(注:但是,人类究竟解脱之教诲,最终还是要归入这引导【缘起~自性】的三种要素中来的。)
  今开显诸佛自性,
(注:我今日这里开显诸佛之自性。这个自性本身就是【圣义~无自性】。从无自性为其自性,就是诸佛法义之究竟了义之真实【心~性】。明友!你们听明白了吗?!)
  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行,也无续修
(注:接下来,我做为一名【莲花中出生】之大士,就来给你们讲一讲<修持要诀>,此种要诀,其究竟核心即是【既无前行,也无续修】的如如不动的【见见~一如】之清净意根之【心~性】。此种心性就是六祖慧能的【五个何期自性】。何必再期待另一个【自性】呢?本然于【心~性】。朋友!把握好你的心性,就是一切修行的要诀!)


谛听!
(注:请注意!仔细的认真的谛听啊!)
有幸佛子,谛听!
(注:有幸闻法佛子们,注意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
(注:平常之人,虽然也在重视【心~性】当中的问题,并且欲加深入之研究。但他们只是在表相上研究其法相的各各不同。)
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注:然而深层次的法理法趣,他们却茫然无知,或者坠入妄见之泥坑,或者坠入边见之水塘。总之,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
(注:这都是因为他们根本上就未能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心性~一如】之本身。凡夫愚痴,不深入了知其【所以然】,而妄加评判诸佛之教诲,这就是千古难得一个证悟者的根本原因。)
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
(注:这些人只知道与追求发展世俗科学与其哲学思想方面的观念以及学说,却忘记了佛法本身【不对峙~无二边】的本质特征。佛法是【不二法门】,祂包容一切社会科学及其哲学理论,甚至人类所有的智慧思想及其实践观点,但祂却不可等同其中的任何一项个体。这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此观是全部佛法的核心内涵。凡不懂此内涵者,百分之百的伪悟赝品。这一点,在中土禅宗的<公案>中得以充分的实践与证明。)
深奥难解,
(注:这其中深奥的法理,令一切愚痴者们,深感难以理解。何以故?就是因为【大道至简~唯嫌拣择】,凡夫愚痴,总以为有一个密义可以指导他前去【成~佛】。鸣呼哀哉!)
使一般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
(注:正是这种追求【深奥难解~成佛】,至使人们错失了认识【自己~本性】的机会。错失良缘,怀有宝物而不识。把一个【众生皆有】的清净意根,荒唐的诬陷为【错谬的,不可正知的,事理皆违的,颠倒的】,由此,千百年来,人们与此【清净意根】擦肩而过。至使最终,无法走向觉悟。)
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
(注:最终是相上执着,神通怪异,功夫境界,四禅八定,天神伏体……总之,牛鬼蛇神不一而足,皆与觉性毫不搭界。)
由此可知,不觉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谬误。
(注:由此当知,行者若不能够了知自己的【心性~一如】的话,是一种极为可悲的错误。从此,失去了亲证【清净意根】之善缘,终将是煮沙成饭,一无是处。)
纵然声闻缘觉试由无我的道理深入,
(注:尽管声闻缘觉者试验着从【无我】的道路理趣中深入前行……)
却无法了解自性之本来面目。
(注:但却依然无法了解甚深【缘起~自性】之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就是自心,亦称本心,也就是【清净意根】之心,六祖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之谓也。)
其它行者亦各执一论,
(注:其它行者,历史上林林总总的门门派派,全都是各执己论,法执不放者。殊不知【七识如染~只鉴不择】,只存法义,不涉世俗。)
自作缠缚,无缘得见净光。
(注:这些坚持自己的法执者们,本然【如染不择】无缚无脱,却搞得有修有证,有成有得,于是作茧自缚,无缘得鉴【清净意根】之光照。)
声闻缘觉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别见所障,
(注:有能有所,终是二分。凡二分者,皆是障道因缘。不可取,应远离。)
中观派则蔽于真俗二谛的执着,
(注:中观者为破二边,巧设二谛之说。然最终却被二谛所缚。又立一中道可行。注意:这是当时印度中观派的一种存在现象。执着一个【中】。但龙树菩萨的【中论观】,不是这样的,他是辩证的,永恒不变的旋。)
事乘与瑜伽乘因执着本尊外相而受缚,
(注:事理之乘与瑜伽之乘,本是一体二面,体一相异,但行者们却各持自己的【本尊】,拒绝他人之方便,从而各自受其外相所缚,不得解脱。)
大瑜伽(方便父续)及随瑜伽(般若母续)则因分别空性与觉性为二而生惑,
(注:而密宗理论的父续与母续,却把一个【文殊】,强行分开为【空性~文殊】与【觉性~文殊】,这就是典型的【二文殊】,不可取,应远离。)
从不二的究竟义观之,
(注:当我们从【不二法门】的观点出发,仔细观之这个世界,一切问题皆是……)
他们因分别空觉为二而步入歧途,
(注:因为凡夫愚痴,强硬地分别出空性与觉性,从而【二分说法】坠入岐途。殊不知,一切形而上的觉性,皆在形而下的空性上显现。)
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
(注:行者只有认识到【空~无自性】与【觉~关系性】二者性相一如之【不二法门】时,方可称为觉者,方可证入【佛~法则规律】之道。舍此无他途。)
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槃本来不二,
(注:由【缘起~无自性之自性】观之,一切凡圣,娑婆世界与涅槃般若本然无二。凡二分说法者,严格意义上讲,就是犯戒!)
只因你不断造作贪瞋诸毒,
(注:由于人们于世俗生活之中,不断地造作贪瞋等诸多毒恶之业……)
故至今仍然流转于娑婆世界。
(注:所以才轮回流转于世俗之间。人类在轮回中迷失,亦在轮回中觉悟。这就是辩证之法则。所谓证悟,就是要【证悟~法则】,而不是具体的功夫境界以及它们的各别事项。这一点,传统观点,多有误导之嫌。)
因此,暂且放下你现行或未行的佛学法事,
(注:不要被你所行持的【事项】所束缚。真正的法事不在相上。坛城再好,不如觉性了了。)
藉今日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的因缘,
(注:借此【莲花~生】之因缘,我在此直接宣示出【清净意根~如染不择】之实质,愿一切有缘之人,全都早日证得【不二~正果】。)
你终将明白,
(注:朋友!你终究是会明白的……)
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
(注:所有的佛法将全部都在这【清净意根】上【如染不择】,何以故?因为只有之清净意根之处,才是不犯错误处。行者亲证了清净意根时,方可称为觉悟。正所谓: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人类修学佛法与走向觉悟,关键是在【清净意根】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逢缘作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当年,开悟于此,是有其深刻含义的。)
不论你修持何法,均将融入大圆满的究竟境界。
(注:行者最终将圆满于【如染~不择】之清净意根上。传统观点,有认为【八识~圆满】的,笔者认为不妥。【八识~种子】是现量,无迷亦不需要觉。觉者,是专对迷者讲的。<经>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离幻亦幻,不执不择者为觉。觉在当下,岂可犹豫?!)

三昧耶 嘎嘎嘎
(注:动中之不动,就是三昧。桥流水不流,就是【嘎~嘎~嘎】!)
 

那光明灿烂的觉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
(注:朋友!一切有情众生心中那种光明灿烂的【觉性】,本身就是所谓的【心~性】。在这里隐藏着一个【概念关】。即心为相,为幻,为缘起。性为空,为一,为无自性。由此当知【心~性】本身就是性相一如之整体的【不二法门】。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定,象后世传统观点,多有误解与扭曲大士原意者,不可取,应远离。)
有人视它为具体存在,实际上它并非实存。
(注:一切法皆无自性。【圣义】也无自性。正所谓:虽言实存,即非实存,是名实存。这世界,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有的存在。)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注:然而恰是这个【诸相~非相】,正是【如来~法义】之化身也!此种法义化身,实乃如来藏之种子也。如来种相【善不善因】,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涅槃娑婆,极乐苦海,同源种性。<经>曰:无始无明,无始菩提。此之谓也!)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
(注:密宗所推崇的是性相一如的【心~性】。而不是坛城与本尊之相染。这一点,被后人误解扭曲了。)
从名相来讲,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
(注:缘起即幻。相异名多。平常,平等观之。)
有人称它为心,或心性;
(注:心与性不二法门。)
有人称它为梵,或大我;
(注:方便权巧之说。)
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义;
(注:二乘之人,倡言无我利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者是也!佛法不离世间法!)
有人直称它为心而已;
(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有人称它为般若,或圆满智能;
(注:佛法本身就是大般若圆满智慧。)
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或佛种;
(注:如来藏者,一切种相智也。)
有人称为大手印;
(注:最圆满无缺的有为法。譬喻也!)
有人称为唯一本体;
(注:本体无二!)
有人称为法界;
(注:法界唯心!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
有人称为阿赖耶,或一切种;
(注:阿赖耶识乃世间之一切种相。一切有为之法尘,皆为阿赖耶识,亦称为心。)
有人只称它为平常心(觉)。
(注:平常心是佛!佛乃觉也!)
  

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
(注:本觉者,本有之觉,不假修持,无须证得。此乃无为也。这里有三个要点如下:)
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
(注:一者,过而不留。留则有住,凡有住者,不为本觉。【本觉】无住,这就是第一大要点。)
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他境所染;
(注:与未来接缘,但却不受其束缚。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未来无限,法义无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这是【本觉】的第二要点。)
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注:安住缘起之当下,驴见马见,如如之现。不修饰,不造作,不取舍,不拣择。一句话【清净意根】就是有情众生之【本觉】共业也。正所谓:众生皆有也!)
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
(注:【七识如染~只鉴不择】,恰是平凡无奇,众生皆有啊!)
无思无念地观照自我,
(注:此乃为性鉴如如。)
若仅仅纯粹的观察,唯见明空之境,
(注:镜见之屏幕。本来无一物。明明历历,历历明明。)
并无任何观者存在,
当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
(注:觉照者,心也!心者,能够随缘起而显现法尘之相者。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与觉照,性相一如。真心者,就是纯粹的觉照。)
此觉空明无染,非由他生,
(注:性觉妙明无染。法尔如是,不由他生。)
它真实无杂,明空不二。
(注:本觉明妙,不二法门。不二是对二说的。这就是辩证中道观。)
它既非永恒,亦非受造,
(注:此【心】不在二边上。)
然而它绝非虚无,因它光明遍在。
(注:祂是关系,存在于法则之中。法则不二,遍满虚空。)
它也不是单一的实体,因它明显地遍存万物。
(注:这个【本觉~心】本然就是动态的一个【名相~状态】,祂不是固定的实体,恰恰是无自性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之心。这一点很难懂,参看<楞严经>可知。教下言【开悟的楞严】,此之谓也。)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质和合而成,
(注: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和合者,是二也!不可取,应远离。)
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注:性相一如是没有可比性的。)
总之,我们本具的自觉,绝非源自任何外物。
(注:本觉者,不在外物色尘里。恰在【心~性】法尘中。)
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之道。
(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照鉴】实相无相之正道。)
   

在这本觉内,法报化三身圆满如一。
(注:法报化三身于【心~性】之当下圆满于一身。)
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
(注:诸法虽生,真如随诸法而生,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法身空性缘生。)
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故是报身;
(注:报身是色相。)
因它能够自在显现,故是化身。
(注:化身是法尘,意识。)
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便是觉性的本质。
(注:【觉~性】的本质,三源于法报化三身之一如性相。没有性相一如的三身,也就体现不出觉性。)
   

谛听这殊胜的开示,
(注:请注意谛听如下的开示……)
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
(注:当下之【本觉】,就是法报化三身之【心~性】。)
本来空明,纤毫未染,
(注:此【心~性】空明不染。)
你怎能说,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注:当你说“我不了解"时,已然是【心~性】的体现。何必再头上安头的再去【了解】呢?)
你的修持本无所执,亦无所求,
(注:如染不择,就是最好的修持。)
你怎能说,你修持不佳?
(注:只要不分别,不取舍,处处皆佳。正所谓:触目菩提也。)
既然你的本觉就是这个,
(注:本觉就是心性。)
你怎能说,你寻不着自己的心性?
(注:你又何必骑驴觅驴呢?)
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
(注:本觉的【清净意根】,就是这一念。念念清净,念念菩提。)
你百般寻找,为何仍说你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的人?
(注:此【人】就是【觉~性】。就是【清净意根】。)
由是可见,起心动念的主体根本不存在,
(注:没有一个实有的【主体】存在。一切皆是缘生缘灭。)
然而此念确有,你怎能说此念未生?
(注:缘起则心生,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没有任何实体的主宰者。)
你只需随任此念生灭,不修不整,
(注:如染不择。)
你为何还说自己无法进入空境?
(注:不择无住,当下本空。)
既然你只需顺其自然,无为无作,
(注:自然无执,不等同有一个【自然性】。一切法皆【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你为何还说,你对它们一筹莫展?
(注:若无闲事挂心头,如染无忧。)
何况明、空、觉性,本是圆满不可分的一体,
(注:佛法本身就是不二法门。心明则空,觉起即性。心觉空性本然一体。无二无别也。)
你怎能说,自己的修持一无所成?
(注:不执者,自成。)
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自然圆满,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
(注:一切皆是缘生,没有一个【自然】在生。这一点,很难懂,是真假开悟的分水岭。正所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世界没有一个实有的【本觉】,若有,六道众生也就不需要觉性了。何以故?已然本觉,还需要觉悟吗?)
你怎能说,一切功夫只是徒然?
(注:若需功夫,就已然不是本有之觉了。否则,头上安头,多此一举。)
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当下寂灭解脱,
(注: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念念无住,念念菩提。)
你为何还说,你不知对治之道?
(注:因为没有对峙的必要。)
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
(注:觉性与缘起一如性相。)
你为何还不识自己的本性?
(注:自性的当下,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本性。)
   

自性本空,它真的无实无根,
(注:自性本空,就是本无自性。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之【本觉~自性】,本身就是【圣义~无自性】。这里充满了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不懂【辩证~中观】者,是学不了大乘佛法的。人的现世根基【报身~净意根】决定了人们此生福报与修学次第。就象【北京大学】,人人可以报考,但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入取。人类的【清净意根】直接与【缘起~觉性】划等号。真行者,请你注意!不要让世俗的乌烟瘴气遮掩了你的【清净意根】。乌云遮住了太阳,但太阳始终是光明的。寻找光明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掉你心中的乌烟瘴气!还清净意根以本元!这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唯一出路!)
你的自性也如虚空,
(注:虚空无定相,自性亦无定相。粉碎的虚空,还是虚空。若有执爱,即是愚痴。凡夫不解,附庸风雅,误认为虚空之外,另有一个【粉碎虚空】。更有愚痴之人,误认为【无自性】之外,另有一个【自性】存在。殊不知:无自性就是自性!鸣呼哀哉!)
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注:亲证了【清净意根】之后,一切皆无自性。方知此言不虚也!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真的不用先入为主地秉持着空观,
(注:若有【秉持】已然是有。空观本然,随缘即可。何必头上安头,扒定似禅的不亦乐乎!)
那自然生起的本觉,从无始以来一直空明朗净,
(注:【无始以来】,何须你来【作意】耶?本觉者,法尔如是,法则规律也。与一切【我执~法执】毫不搭界。凡夫愚痴,欲在【我】字上悟求本觉,煮沙成饭,无有是处。)
好似太阳一般,由核心自然发出光热,
(注:缘起本身就象太阳一样,当从自身之【无自性】中生发出无限的光芒。若有【自性】,光芒将不在。这一点,十分关键。历史上无人讲,我们讲,正本清源,还释迦以本怀。)
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注:若能亲证【清净意根】,自然观照一切无住,人类在此,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之谓也!)
这本觉本智,真的是不灭的,
(注:法则若灭,世界则亡。凡夫愚痴,总以为这里有一个【自己】,我要去证悟那个【本觉】。本觉无须证,随缘即是。)
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无止尽,
(注:流水不流也!急水上打弹子,哪个得住?)
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注:心乃集成,本自为幻。无住者,心也。)
心念变化无常,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
(注:驴见马见,如如自现。【是名】即可,何必【尽解】呢?)
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
(注:风过疏竹,雁过长空,切莫捉摸。)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注:甚是!想【住】亦不可得也!)
不论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体显现,
(注:五根外尘,色尘缘起,法尘内应,真的就是【本体~意根】之显现也。)
就像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
(注:【见见一根】,乃清净意根也。【单犯一业】,即执着哪怕【一业】,而视为【实有】的话,其结果,也当一百零八也!)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注:甚是!恰恰如此!色尘无为业染较轻。法尘有为之作意,业障深重。这一点,参看<楞严经>即可。传统观点的所谓大师们,在这里往往曲解佛经,不悟示悟,误人子弟。)
世上纷纭万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内解脱,
(注:明心是明色心之虚幻,见性是在法尘中【观照~见见】尘尘之鉴之关系。关系就是性。本在自身【心~性】上显现。)
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灭,
(注:一切【心~性】上的驴见马见,皆是无住的缘生缘灭的。此【缘】寂灭恒常。不生不灭,无有象貌。)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注:甚是!正是如此,一切法皆无自性。此乃先世诸佛所说。)


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
(注:【心~性】者,性相一如也。即性鉴与镜鉴不二法门。)
在修持之外,岂另有修持之人?
(注:清净意根上的【一如~鉴见】就是最好的修持。)
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
(注:心生则法生。)
在事行之外,岂另有行者之存在?
(注:缘起中不再缘起。眼不见眼,佛不再佛。【见见~缘起】,就是见佛。)
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
(注:心者,缘起集成也!性者,法则关系也!二者一如,乃为【心~性】也!)
除了三昧耶戒之外,岂另有守戒之人?
(注:如染不择即是【三昧~嘎嘎嘎】。)
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
(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除了证果之外,岂另有悟者之存在?
(注:所谓【证果】者,无非【明白~开悟】也。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你应该仔细观照自己的心性,审思再三。
(注:寂照照寂,切勿用力。成佛作祖,无它密义。然而,这只是第二关,悟后方修,关键是【实践~起用】。修学佛法的最终目的,是在第三关上,见山还是山,回归社会,利乐有情。)

十一
当你外观身外虚空,
(注:此观外色之尘。)
若无杂念,亦不受外界所染;
(注:心中不染法尘。不被色尘牵引与束缚。)
你再内观自性,
(注:自性无住,何人可观?观乃觉受也!执着于【观】,实乃自欺欺人也!注意:定本身不是自性。自性无性,恰恰是【不定】。)
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
(注:根本沒有一个作者,何人在观?【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透不过此关,莫言【开悟】二字。)
那么,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净,无垢无染。
(注:微妙者,旋也!动中空明,朗净无眠。)
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
(注:本觉者,法则规律也。净光明朗,不犯错误。法界者,包容也!如染【本觉~不择】也!)
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
(注:朗朗乾坤,无缚无脱,岂不自在耶?)
阳光虽无形无相,却光明遍照。
(注:法则之光,遍满虚空,哪里不通达?哪里不包容?一切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自己无条件的全部溶入到【法则~规律】当中去!佛不是【有~我】所能够成就的。)
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
(注:这就是释迦法义之本怀。)

十二
这本来圆满的净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注:这里不可以理解成实有一个【物体】,它自始至终在【放光芒】。凡夫愚痴,后世多有这等无聊的“大师"们,广开言路,大肆败坏他家男女也。初学者,在此,不得不谨慎。这里的【净光】喻指【缘起~法则】之光,此光在法则中本俱,不由他方【上帝~冥谛~大梵~自在天】而来。佛法是缘起法,缘起本净光。凡清净意根处显现之光,皆是【本觉~本俱】之净光。舍此无他净。只有【平等~无分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净光。)
乃由觉性自生,本身却无父无母,真是不可思议!
(注:【觉性~平等】无边无界,若有父母,已然二分。此种【伪命题】,焉能可思议?!这世界上,谁又能够把诸佛之爹,明确的指示出来呢?后世多有愚痴不悟的所谓大师们,常在此处,滥开示,瞎解释,不懂装懂,误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动的【本觉~真如】是实有的。殊不知,圣义本无自性。也没有一个出生圣义的父母存在。)
自生之无上觉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议!
(注:此处【自生】应是【自有~本俱】为好。因为一切法皆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此种【觉性】,缘起本身就【俱有】之。俱有为一,生者为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它既无生,故也无由而灭,真是不可思议!
(注:缘起无生,觉性无生。缘起不灭,觉性也不灭。缘起觉性无二无别,实乃不可思议也!)
它虽无所不在,却无人得见真相,真是不可思议!
(注:实相无相,五眼不见,但却恰恰可以【悟~见】,这就是法则规律之不可思议性。)
纵然流转于娑婆世界,却无损其身,真是不可思议!
(注:一切色相皆在法则规律中行持,但却丝毫不损其法则之性,这就是不可思议。)
纵使得证佛性,对它亦无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议!
(注;佛性就是法则性。没有一个实有体叫作佛性。见缘起如见佛。见佛性,就是见缘起之法则规律性。这一点,历史上无人讲,我们讲。大道至简,唯嫌拣择。此种【法则~规律】无增无减,无净无垢,无生无灭。修学大乘佛法,切莫被自己吓唬住。本来不玄奥,非闹出一个【不可思议】,或【不可说】等等的忽悠大众。仿佛不神秘,就不是佛学了。无聊至极。佛法不离世间法。)
它存在每个人内,却无人认出它来,真是不可思议!
(注:法尘无色,不可相识,只可思悟。【悟】乃意识也!能够【以意识再现真实】者,简直不可思议呀!)
然而你还冀望成就其它外在的证果,真是不可思议!
(注:朋友!瞎忙乎什么呢?扒禅似定,全是心外色相,【觉性~本俱】,何必他求耶?难怪数百年内,少有觉者,原来是方向走错了!)
明知它在自身之内,你却四出寻觅,真是不可思议!
(注:身外求法,刻舟求剑,认贼作父,还自以为是,真是不可思议也。)
   
十三
何其奥妙!
(注:善哉!法义何为如此的奥妙呀!)
这当下的本觉空明朗净,无实可执,
(注:只是这当下的【本觉~空明】是多么的纯粹朗净啊!祂朗净的无我无他无众生亦无寿者,及一切万物之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虚空当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个【实有】之相。)
仅此,即是无上的知见。
(注:正是这个【无有实相】,本身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知见。)
它涵括一切,却不受任何观念事物所羁,
(注:只有祂才符合一切【诸佛菩萨】的条件,即涵括一切万物,但却不被任何一物所束缚。)
仅此,即是无上的修持。
(注:正是这个【无上~知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义修持。舍此无它密义。后世凡夫,愚痴无比,滋生出甚多的【扒禅~似定】,忽悠善良的老实人。更有什么参话头,执咒语,玩名号,念上师,唤本尊的……等等,等等,不亦乐乎!然而,却都与【觉性~本俱】,毫不搭界。呜呼哀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语道断,
(注:此种【本觉】虚空本俱,无须人为作意。只要你亲历亲为即可。佛法是实践法,放下我执法执,契入【七识如染~只鉴不择】的第一义谛。从此溶入【解行如一】的释迦本怀。真觉者,在此当知,释迦本怀不涉【言语不言语】之事,更无【道断】之实有。后世愚痴凡夫,不解其中深意,错把【语言无能不能尽表其意】,如经文中的"五不翻译",误译为【只要言语,其道就断掉了】。鸣呼哀哉!言语中没有道吗?此【道】在言语之外吗?真如此,你这个【有分别的道】,与释迦法义之本怀毫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千百年来,【言语道断】害人不浅!初学者,在这里应加谨慎!)
仅此,即是无上的道行。
(注:仅此【无关言语不言语】之事的【不二法门】,才是真正的无上道行。否则,言语者没有,哑巴却有的分别取舍,不符合【性相一如】的释迦本怀。)
无需四处追求,它本来圆满具足,
(注:【本来圆满】,为什么【语言】中不圆?【文字】中不满?大士啊!语堕了!言落了!谨言慎行,方为禅者之风范!)
仅此,即是无上的证果。
(注:正因为如此的不加分别,亦无取舍,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管他言语不言语,管他道断不道断,饥来吃饭,困则眠,行住坐卧,担水劈柴………,哪个“神人"胆敢把【道~法则】来断?!妄谈什么言语道断?三藏十二部,处处【言语~文字】皆在道上。修学大乘佛法,没有无畏智怎么行?真行者眼中放得下三山五岳,但却放不下【上师~下师】,乾坤虽大,方寸俱显。凡圣本幻,心觉不藏。行者到此,更须仔细。)
   
十四
殊胜之正道有四:
(注:以上所说的殊胜之道,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
殊胜的正见:
(注:一者,正知正见。)
正因当下觉性光明朗净,
(注:就是因为觉性本然就光明朗净,所以说,无须他求。)
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注:道者,无瑕疵,不造作,非有为,所以,光明净性,不犯错误。)
殊胜的正修:
(注:二者,正确修习。)
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
(注:觉性本具,无须头上安头。)
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注:本有何求?不修方是正修。)
殊胜的正行:
(注:三者,正确行持。)
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
(注:光明本具,再次修持依然无法增其光。否则,就是不本具。)
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注:光明者,不再二次光明,方为真正光明。否则,无明。)
殊胜的正果:
注:四者,正确之果。)
正因当下觉性就是这光明朗净,
(注:觉性本具,何言再果?正所谓:了因即无果,无果即万法也!)
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注:净性无瑕之道,本身即果。果者,道也!)
   
十五
今开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
(注:开示不变之定法。何为定法呢?)
不易之正见,是为一法,
(注:修习正见,是为必定之一法。)
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
(注:此正见之法,常在【觉性~法则】之中。正所谓【不走样】也。)
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注:此【不走样】之定法,横遍竖穷,三世不易。)
不易之正修,是为一法,
(注:正确的修习,是三世不变的一法。)
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
(注:任何修行,时时处处皆在【觉性~不二法门】当中。)
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注:【不二法门】是三世诸佛始终不变的本怀。)
不易之正行,是为一法,
(注:正确的行持,是一定法。)
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
(注:行者始终在【觉性~法则】中行持,就是正确的行持。)
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注:此【法则】中的行持,是三世不易的正行。)
不易之正果,是为一法,
(注:正果本然就是一法。)
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
(注:正果本在,不假修持。若有修持,焉能本在。)
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注:如来本在,方为正果。此果不易,三世定法。)
   
十六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诲,
(注:朋友!既然你已经听到了以上这些三世诸佛亘古不变的秘密教诲。亦称:法理法趣。)
便应尽拋过去的知见及一切,
(注:就应当拋弃过去的不正确的知见。注意:不是抛弃一切知见,这里【译文】不够准确严紧。否则,将是二分说法。不可取,应远离。况且,任何一个【拋弃】,其本身就在【知见】当中。人类修学佛法,有必要一定要抛弃了【知见】再去修学吗?难道你要在【知见】中抛弃知见吗?这里显然【译文】用词不当。不应是莲花生大士之本意。)
断除未来的冀望及筹划。
注:佛法是缘起法,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还未来,当下只要【无住】即可,随缘放旷,任运自如,何必非要【断除】呢?真了因者,无须再去断除。朗朗乾坤,万法本然。)
眼前这一刻,纵有念头生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
(注:此种境界恰是【如染不择】之清净意根也!)
既然,由究竟观之,根本无法可修,故无需修持。
(注:究竟观之,此乃性鉴。无法可修,此乃境鉴,即驴见马见。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岂可人为再修之?!)
既然,那儿本不散乱,你只需心不散乱地安住此境,
(注:正是因为如此,那儿【清净意根】处,本然寂照清净不曾散乱,你又何必再加拣择取舍呢?只要你的意识心不再散乱,不加拣择,驴见马见,如如之见【不走样】的话,就是正确的安住其心。)
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
(注:此时的【清净意根】,恰恰就是【寂照照寂,切勿用力。成佛作祖,无他密趣】。然而,此时境界,也就是第二关。仍未究竟,还须向上一路。)
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烂。
(注:此时,你的【觉知~佛性】,本然俱足,光明灿烂。于【无住本】处,一切功德不可限量。)
当它生起时,称为菩提心,亦即悟性。
(注:当境鉴与性鉴一如,不二法门时,就是菩提心,就是【悟~性】。也就是世俗所言的【明心~开悟】。由此,悟后方修,向上一路。)
因无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识,
(注:向上一路者,本不对峙,无关知识不知识。因为觉性已然【超越】了对峙。)
因无所散乱,它是本体的光明净性,
(注:人类在清净意根处,本然就不会走样。法尔如是,本体光明。)
外境外相,既无自性,故自然解脱。
(注:一切心外色相色尘,缘起缘灭,本无自性,随缘放旷,自然解脱。行者只管【寂照~照寂】,切勿用力。)
明空不二,是为法界。
(注:至此,不二法界。法门空明。)
一旦悟及佛性无道可及,无法可悟,不证自明,
(注:不证自明,即是法,即是道。道法本然,法则历历。人之修行,只要汝明。明者,觉也!正所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便得如实而见金刚萨埵。
(注:这就是正智如如,亦称菩萨道!)
   
十七

下面的开示,将为你穷究六种边见,并推翻其说。
(注:探究边见之原由。)
不论当前的知见学说,立论何等分歧,
(注:凡边见,多歧路。)
所谓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觉,
(注:但都源于本觉心性。正所谓: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
它是自然生起的无上觉性。
(注:觉性本有,法尔如是。)
应知,观者及观照本来不二,
(注:能所不二。观照是由人来完成的。)
当你观照,不妨寻找观者为谁,
(注:这是一个伟大的实验。行者透过此关,当走向觉性。)
若遍寻不得,
(注:觅心了不可得。)
此一妄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注:心无其本,本乃集成。一切皆是缘生缘灭,你还寻找什么【本觉】?你还修持什么【本心】呢?)
这妄见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
(注:这个寻找【本觉】,欲持【真心】的妄念之见,一曾了明,也就是你【大死~重生】的时刻。朋友!千万別再被老和尚们的舌头给瞒了呀!【扒禅似定】的搞来搞去,人却是搞死了,法却是活不来了。千古愚痴,误人不浅。赵州和尚言:【活物~活物】,此之谓也!初学者到此,不得不慎!否则,只有受骗上当的份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修行本是一个【骗局】。善哉!此言仅献给意根清净的朋友们!若你意根不净,此意与你无缘,请把祂放下,切莫嘴无遮拦,造口业之罪。仅此,致谢一切读者。阿弥陀佛!)
知见及持此知见之人并无分别,
(注:知见意识与执此知见之人,本质无别,同在【意识~知见】的范畴中。人类生活离不开意识。修行者,若能【以意识再现真识】者,是为觉。大死原来是活物!)
若能不落入空见或空境,
(注:从此【意识再现真实】中,不会再次坠入空见,以及死定之空境中。人类的觉悟就从脚下开始。回归释迦本怀之路,从我做起。朋友!佛法复兴的时代已然来临。我将无我,不负生民。)
当下的觉性顿显空明,
(注:佛法不离世间法,当下亲民,当下入世,当下无分别,即可当下清净,顿现空明之驴见马见之境。真如此,清净意根上的一切如来之法理法趣,皆为真实,皆在【实相~法则】之中,这就是先佛经中所说。参看<法华经>即可明了之。)
这便是大圆满见。
(注: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无有任何缺陷的【性相一如】,即以意识再现真实的【不二法门】。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无缺。)
于是,不论识与不识,亦无分别。
(注:行者若真到此,不论其【意识与不意识】,早已不再分别了。诸佛法印即是无分别智。朋友!你真的读懂了大士之开示了吗?)
   
十八

不论当前的修行方法,立论何等分歧,
(注:真行者不被境转,不论当前教下如何复杂,门派观点何等的分歧,把握【清净意根】,这一根本原则,你就不会再受他人欺!)
你的日常觉心,具有透视观照的能力。
(注:你将在日常生活当,随时随地具有穿透性的观照能力。这个透视的观照,就是【如染不择~法则规律】,舍此无它觉。此种【透视~观照】不在相染上。恰恰是【穿透~相染】,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也!)
应知,修持与修持者本来不二,
(注:能与所不二。意识与人不二。空与色不二。性与相不二。总之,佛法就是不二法门。)
不论你在修行与否,不妨寻觅一番修持之人,
(注:抓住了【人~心】,你就抓住了【根~本】,不管修与不修,更不关【扒禅不扒禅】,更无关【似定不似定】。一切无碍无妨,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此乃大乘佛法,唯一通路。非大智者不成。非大无畏者不俱。若是小根小智者,可以敬而远之,切莫妄言,免造口业。)
若遍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
(注:法无自性,本无主体,寻而不见者,理当透视本元。善哉!恭喜你!正所谓:觅心了不可得也!)
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注:此时恰好,【相亡~性见】,正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也!行者到此时,恰恰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存法义,不涉世俗。)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注:从此你走出了【骗局】,这就是你大死之后,获得了重生的时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沉散乱,
(注:你若能于【清净意根】之处洒脱前行,即不执幻,亦不坠空,明明了了,即是朗朗乾坤。)
当下无染的觉性自现光明朗净,
(注:人类之觉性与无染之乾坤,元本一如。凡夫愚痴未知,妄加修持作意,大搞什么觅本觉,证真如,见真心……等等,不亦乐乎。殊不知:大道至简,唯嫌拣择。返朴归真,就是清净意根。可惜,千百年来,被人们忽略了。)
这毫不造作的觉照,便是专一定境。
(注: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清净意根】,就是这专一定境。真定者,不定。真净者,非净。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玄奥之处。)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注:佛法不对峙,不二分。定与不定,不碍【性相一如】之本质。真修行者,切莫于相上著眼。)
   
十九

不论当前的行事标准,是何等的分歧,
(注:同理,不论教下行持法门与方法是多么的分歧与不同,只此【清净意根】,方是必经之路。)
你本具的元觉,却是唯一本体。
(注:行者本具的元本觉性,却是始终如一,永恒不变的【法则~规律】。只此【法则~规律】方是万事万物的唯一本体。舍此无他本。初学者在此当知:佛法不是【本体】论者。)
应知,行为与行者本非二事,
(注:一切行者,理应当知:你的行为与你本人并非二事。一切修行皆是【修心~修身】,性相一如,不二法门。)
不论你正在造作或无事,不妨观察一下,
(注:有事无事,你都要仔细观察一下,你的【清净意根】之处,什么东西可以留住?如果你的意识不择不执,何事可住?法本无生,只因你愚痴多护而得住。)
是否有一行者存在,
(注:请于【清净意根】处,仔细观察:难道有一行者,在此【实有】吗?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行者与所行之事,皆无自性,皆是无住。幻化空明,朗朗乾坤。哪里实有一个【你与你所】呢?)
若遍寻行者而不可得,
(注:行者与事,皆不可得。)
你的行事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注:此时,你所要追求与欲求之事,穷无去处,自然瓦解与消融于万事万物之中。)
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
(注:当你与所作之事,全部消融于深层意识之大海后,你的造作与追求也就停止了,彻底明了这一切,本然就不实有,面对一个幻化非实有的【假相】,你还会愚痴的追求下去吗?由此,你当下彻悟本元,大死之中重获新生。这就是佛法最殊胜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人类的一切修行,皆在此处觉。)
无始以来,事行与行事之人本无分别,
(注:人与事解行合一,不二法门。这就是佛法的终极目标。佛法本身就是实践法,离开了世俗谛,没有一个第一义谛。)
你若能不落入妄见,染着习气,
(注:行者于实践中,即不落入妄见,亦不染着习气,时时于【无住本】处,如染不择,就是好修行。)
当下的觉性剎那归于清净无染。
(注:于此【清净意根】处,当下【觉性~本然】归于寂照如染之【不走样】。)
既不相应,也不排斥,随顺事物,不加修整,
(注:行者于此,即没有一个【实有】的相应,也没有一个【我~要】的排斥,随缘即了,驴见马见。于此【知见】中,不再【立知~意识】,远离【空~有】二边,恰是如来种子的如如自现。是驴是马,随缘显见。佛法不离世间法。)
唯此道行,方称清净无染。
(注:只有到了此【解行合一】之时的【第三关】,才可称为真正意义的清净无染。否则,取净弃污,扬宗贬教,倡有离空,或执空毙有……声言:打死六七识者,皆是不了义者,本在染污之中,可惜,不能自知罢了。)
如此,净行与不净行,亦本来不二。
(注:由此当知,从【不二法门】来看,净行与不净行,本来无二。因人取舍,方分为二。若以【清净意根~观照】之,一切世法皆是佛法。何以故?【觉性~本然】也!这就是佛法特有的,殊胜无比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可惜,千百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昭示这一点。若不如此,无法顺利回归释迦本怀。)

二十

不论当前的悟境证果,是何等的分歧,
(注:不管当前教下,人们对于【证悟】的见解是多么的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心性的本质就是本觉,亦即本来圆满的法报化三身。
(注:这就是【心性~本觉】,不由修得,不由造作,亦不由有为而得。那这个【本觉】是从哪里而来呢?即祂从本来圆满的【法报化三身】而来。换个角度说,所谓【本觉】从【三身~缘起】而来。正是此种【三身~缘起】,法尔如是,本然如此,所以称之为【本觉】。不是后世愚痴者们误解的有一个实体,是本来就觉悟的。真如此,将是外道【本体论】的变种。)
应知,悟境与悟者本来不二,
(注:所谓的【悟境】与悟者之【心】不二。一切境相,皆是【心~性】之显现。)
你不妨寻找一下悟境及悟者。
(注:如果你仔细寻找一下悟者与悟境。)
若遍寻悟者而不可得,
(注: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一个悟者真实存在。一切万物的存在皆是一个虚幻的名相罢了。也就是说在【本觉~心性】中,只有一个法尘的名相罢了。一切法皆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性形相。)
你的悟境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注:由此,你当知晓:一切名相的穷尽,必将是永恒的动相。正所谓:桥流水不流也。穷到终极,名相瓦解,归于辩证。否则无觉。)
悟境一旦寂灭,便是你新生的一刻。
(注:所谓【证悟】之境,一旦归入平静寂默,即悟境已然常态化,也就是禅师所言【悟了等于没悟】,何以故?亲证清净意根者,平平常常,觉性本俱而平常,法尔如是,本然如此,哪里还有一个【觉相】存在耶?这就是你【悟后方修】的新生时刻啊!由此当知,那些高扬搬脚子练功夫的所谓大师们,又显得是多么的无聊,与误人子弟啊!近百年来,真正达到明心见性者,廖廖无几。可悲可叹!)
悟境与悟者皆觅不可得,
(注: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悟境本然不可得。悟者,又何曾悟有所得耶?正所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清净意根】上,本来无一物。你又哪里生出个【悟~得】之境耶?)
你又不落于执着或贪瞋惧情,
(注:由此,真觉者,不会贪婪于有个【悟境】,需要执着,或者得不到悟境,就嗔恨他人,诽谤他人嘴皮子,诬陷他人文字相。)
当下的觉性便归于本来的清净无染。
(注:其实,真正的【觉性~悟相】,就是【清净意根~平平常常】,即无须人为作意,又没有轰轰烈烈的【长相】。悟了就很平常,谁也看不出【模样】。祂随缘而起舞,祂伴流水而歌唱。祂是山川,祂是大海,祂是清风,祂是亭院,……祂是寂静乡间,祂是闹市街商……,总之,心净则平常,意根本清凉。朋友!若真【无住】,何处不平常!何处不莲香!心中自怀宝,何必又彷徨?)
只要了悟法报化三身圆具于你内,
(注:人类【三身~圆俱】者,唯以【清净意根】处,是为觉。舍此,即为迷。)
此即无上佛果。
(注: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佛果。)
   
二十一
本觉是不受不灭论或空见诸种边见所染的,
(注:此种【本元~觉性】,是性相一如的【不二法门】。不是外道所言的【本体论】。所以,祂不受有论与空见二种边见的影响,同时,此不二法门落实于【清净意根】之上,所以,祂以无住本立一切法,不受任何其它错误的知见与边见影响。更不会受其染污。乌云虽然有时遮住了太阳,但太阳并不会因此而失去光芒。)
此即所谓不落两边的中道。
(注:这就是佛法特有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由于历史的局限,一千五百年前,人们还不知【辩证】一词,然而龙树菩萨的<中论>处处充满了【辩证~中道】观。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直讲【辩证】二字。辩证比中道更圆融,也更加符合法理。【中道】容易误解为有一个【中~道】在执。【辩证】则不然,祂是永恒的动,永恒的旋。他人无法诽谤或诬陷你执着于【辩证】。因为【辩证】本身就在破执着。)
本觉原来就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
(注:这个【常存~觉性】,就是清净意根上的【法报化三身】之一合运作。笔者认为:就是【六七八识一合运作】。<经>曰:【常差别,常平等】者是也!)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注:而这个常差别常平等的【六七八识一合运作】,恰恰是【无自性~空性】的核心内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所谓的空性,恰恰是对有所说的。没有【有】,何言【空】?空本身就是有的无自性。这一点,就是全部佛法的核心<心经>的核心内容。所以说:大道至简,唯嫌拣择。)
因此被称为如来性,即佛心或佛种。
(注:如来种性,就是佛心。佛心者,就是<心经>之色空不二,空色一如。方便说:就是色与空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亦称“十六字真言"。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此之谓也!)
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便已超越一切论说,
(注: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十六字真言"的奥妙之深义,也就是超越了一切世法的戏论言说。)
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即圆满智能。
(注:因此,你就是已然到达了彼岸之行者。然而,当你到达此圆满无亏的智能彼岸时,你彻然醒悟:原来彼岸就在此岸中。善哉!莲花之大士也!)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
(注:由于祂超越了人类的【理性~观念】之范畴,所以,祂才是人类文明智慧的最高层面上的艺术结晶。六道当中,只有人类才能够亲证。如此之【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只有掌握了形而上学的人类,才能够亲证到。善哉!伟大的释迦文佛!人身难得啊!)
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即无上的象征奥义。
(注:大手印是无为奥义之象征。喻意人类:不要被有为所自缚。真觉者,无缚无脱也!)
因此,不论你了解与否,它皆自适其所。
(注:法尔如是!无关有为之认知。)
由于它是涅槃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
(注:善哉!无始无明,无始菩提,二者是孪生兄弟也!执着任何一边,皆为邪见!)
故被称为阿赖耶,意即一切种。
(注:<经>曰:世间阿赖耶。佛法不离世间法。离开世俗谛,没有第一义谛。)
由于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
(注:平等智中一合运作。人类于清净意根处【六七八识一合运作】。)
这空明常在的觉性,
(注:觉性本在平常中,无二无别。)
又被称为平常心(觉)。
(注:平常心就是道。道是法则规律。此【法则~规律】就是平常心!)
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
(注:不管有情众生给祂起了多少美妙的名相。)
最终所指,不过是这当下觉性而已。
(注:其终极的归宿,依然是这当下的【缘生~觉性】。善哉!伟大的莲花所生的佛之弟子!)
   
二十二
于此心外,向外驰求,
(注:心外无法,法本心生。所谓心外之法,乃是认假为真。如心外有一个【大梵】,有一个【冥谛】,有一个【大自在天】……等等。殊不知,万法唯心造。皆是自心如来藏种子显现而已。)
就好比外出追寻象迹,其实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注:一切外相之显现,皆因缘起之种子于清净意根上之显现。凡有显现,六识意识必加选取,人类修行的目的不是灭掉意识,而是把握好意识,让其在正知正见中【不走样】。何为不走样呢?凡符合法则规律者,即是不走样。这种法则规律,就是【本然~觉性】。人类行持在这种【缘起~本然~觉性】的法则规律中,一切所思所作所为,皆是佛法。皆是菩萨之行持。)
即使你通晓整个宇宙,也无法穷究这奥秘的究竟。
(注:此等奥秘无法穷究,何以故?缘起永动,无起点,亦无终点,你作为缘起当中的一个【过客】,就想穷尽缘起之相,岂不是痴心妄想吗?大士幽默,在这里搞怪,这就犹如【开示】大众:男人是生产不出孩子的。此话一出口,就是很无聊!其实,中土的禅师们,早已经一语【穷究~了尽】了这一奥秘之义。这就是【一口喝尽西江水】。可惜,大士当年未能闻知中土禅学的深刻内涵。)
如果你不了解万象皆出自一心,便无由证得佛果。
(注:善哉!甚是!一切佛果本身就产生于心。即产生于人类的清净意根上。这一点,前人不讲。大士也未能明说。时代不同了,缘起的现象也在变,如今因缘已熟,我们来讲。是否符合释迦法义之本怀,一切皆由历史来作答。我们只求耕耘,不问收获。)
不知识取本觉之人,自然向外驰求,
(注:本觉即是【缘起~觉性】,色空不二,法则使然。若不【原本自觉】,今日无法现觉。此觉虽言本有,无缘岂可现前。严格意义上讲:本觉就是现觉。离开了【现觉】,沒有一个实有的【本觉】。若言本觉实有,为何当下无觉?这一点很重要。千百年来,真假开悟,就在这里【分水岭】。初学者,不可不知,否则被大师们所欺。)
一味向身外寻求自我的人,怎会找到自己?
(注:朋友!向内也没有自己!)
好比一个笨人,进到人群中,
(注:心无凡圣,根无美丑。净无深浅。意非前后。此语不妥,譬喻失当。)
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
(注:本无自己,何言一失?一内一外,已堕二分。)
一旦忘失自我,便四处乱寻,
(注:真能妄失自我,离觉不远了!只是不要再四处乱寻了,什么【扒禅似定】的全都放下,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利乐有情就是了。佛法不坏世法。)
不断误将他人当作自己。
(注:无我相,也无人相,一切相不执,随缘了业就是了。正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同理,如果你不知万物之本性,
(注:没有自性就是万物的本性。【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就是万物的本性。)
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会再三流转于娑婆。
(注:知道外境出自一心,依然流转于娑婆世界。何以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是流转。)
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来心性就是如来,
(注:此种【心~性】就是如来,就是本觉,就是觉性,就是【缘起~佛】。名相不同,实质如一。)
涅槃便变得遥不可及。
(注:如把【本觉】放在【缘起】之外的话,如同在【生死】之外,另寻【涅槃】,实乃遥不可及。)
所谓娑婆与涅槃,全凭你一念无明或一念明觉。
(注:概念虽二,全凭一念。此【念】若于清净意根上发起,即可念念菩提,念念明觉。)
若由究竟义观之,两者本质实在无所分别。
(注:所谓【究竟】二字,就是【如染不择~不走样】。)
你还以为它们存在于你的自性之外,
(注:清净意根就是人类的自性。也是众生的自性。只不过,只有人类才有【意识】,所谓的迷惑与觉悟是专门对人类的意识而说的。离开了意识,没有【迷~悟】之谈。所以,【开悟】是人类的专利。)
真是极大的错误!
(注:这是一个伪命题。人类不可能在【自性~意识】之外,迎取觉悟的。就是滥言“打死六七识"者,殊不知,他们那个【打死】,本身就在意识中。此种愚痴之人,未能自知,反而自视高明。)
其实错误与无误,本来也是一味(自性而已)。
(注:大家本在意识中,自家兄弟。否定错误可也。但不能否定意识。意识亡,觉者亦亡。学佛何益?)
一切有情的心念本来不可分割,
(注:心念逢缘即是意识。意识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类不可消灭意识,而是回归清净意根。这就是全部佛法的奥义所在。揭示祂,也就破译了佛法一大秘密。大道至简,唯嫌拣择。七识如染,只鉴不择。这就是当前教下回归释迦法义之本怀的必由之路!舍此无他觉。)
不修不整的心性,
(注:这个不修不整的【心~性】,就是【如染不择】的清净意根。)
只需安住本来自然之境,便是解脱。
(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解脱!六祖当年,就是如此开悟的。)
如果你认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
(注:万法皆源于本心。【本心】者,清净意根也。【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之谓也。)
你便无法认识法界的实相。
(注:不认知【本心~清净意根】,也就无法认知法界之实相。何以故?实相者,无相也。实相就是关系,关系恰是无相。无相不离相,恰恰是相之关系,相之实相。这里充满了【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此种辩证之观,就是实相。)

二十三
你应努力觉照那自始自生者,
(注:【自生】者,译文有误,应是【自存~本有】之意。法不自生,这是佛法常识。犹如【本~无自性】一样,历史上俗谛所称之【自性】,严格意义上讲,皆是【无自性~自性】,这一点,是真假开悟的分水岭。可惜,历史上,常常被人们忽略了。此处法义应为:你应当努力【觉性~观照】那个【自存~本有】的清净意根处的【本觉】。并经过观察,彻悟其【缘起~本觉】,性相一如之不二法门。)
由外相观之,起初似有所生,
(注:外相者,色尘也。)
存在期间,似有所住,最后终将归于某处。
(注:这是二谛色尘色相之演变现象。佛法认为一切变动的皆是幻化的。)
可是你若加以细究,它却似乌鸦照井,
(注:仔细观察研究下去,你会看到,这种【现象~变化】,犹如乌鸦过井,所见井中自影,瞬间即过,来无踪,去无痕,这就是佛法对于世界的全部认知的实质。一切法皆是当下瞬间的,了无自性的,动态的,变化的。正所谓: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此乃清净意根之【只鉴不择】也!)
当乌鸦离井而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
(注:缘不可住,影不可留。这就是佛法最本质的核心。)
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注:正是这个道理,一切外尘表相,于心内【清净意根~法尘】中,皆是惊鸿一面,瞬息消散,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
既由心生,也由心灭,
(注:正所谓【根生~根灭】。确切说,是清净意根处的【缘生~缘灭】。这一点,前人不曾讲,今日时代不同了,人类已然进入【信息时代】,一切观念皆是瞬息万变,我们再不讲,就落后于时代,有违释迦【缘起~觉性】之本怀了。)
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净,
(注:法本无生,根净自知。【心性~元明】,此乃【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也!这就是大乘佛法之根本核心!于此未懂者,百分之百的伪悟赝品!)
有如天上穹苍,它的空虚与澄澈本不可分。
(注:色空不二。色的无自性,本身就是空。)
自生的本觉虽能生出外境,
(注:此处为【自存~本觉】,虽然显现为【出生】外境之色尘,实则没有一个实相之出生。这一点极为重要。真悟假悟,在此分水。)
变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万象,
(注:此乃【法则~规律】使然也!所谓光明透澈,实乃法义如来之光芒也!世间一切森罗万象,皆由自身【心~性】所出生显现。正所谓: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此即法性,也是实相。
(注:一切诸相中【本然~存在】之法性,本身就是实相。此实相就是关系,就是法则与规律。)
它虽藉外相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注:所谓【空~无自性】者,必须由色相来承载显现。这就是【空不异色】。)
你心中却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
(注:当你彻悟“十六字真言"时,你也就会明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然就是你的【自有~性】。此种【自~性】,恰恰是性相一如之不二法门。)
由于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视为虚空。
(注:只有虚空的【概念~名相】方符合祂的:即包容所有的一切,又性相一如,不可二分的本质特征。)
但虚空只是心性的一个比拟而已,
(注:虚空只是【心~性】的外在显现与譬喻,真正的心性,无形无相,无大无小,无远无近,无真无假,无凡无圣,无内无外……,总之,言语到此道路已断,语言在这里是无能的,无法表述【心~性】之全貌。但人类恰恰是在此虚拟的譬喻之中得到彻悟的。<经>曰:一切智者,皆以譬喻而得悟。补充一点,传统观点的【言语道断】,误认为凡有言语文字【道】也就必然要断掉了。是典型的不悟言悟的二分说法。我们修学佛法,不要被所谓【大师】的名相所吓倒。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此之谓也!)
不足以涵盖其意。
(注:此【虚空】之比拟,不足以涵盖【心~性】之全部法理法趣。何以故?虚空是相貌,心性是【法则~关系】。二者侧重点不同。真觉者,不应混淆。)
因为自性虽如虚空,却具本觉,无所不明,
(注:【心性~本具】者,逢缘显现,实乃有为也!虚空者,万象更新,实乃无为也!二者不可混同也!)
天空却无觉性,它的空虚好似死尸一般地空虚,
(注:天空是相属无为范畴,本身并不作意。【无为~不作意】者,无迷也无觉。与佛菩萨不可相提并论。)
了无生命,
(注:虚空不可执,粉碎的虚空,还是虚空,了无生机。初学者,在此处,不得不谨慎。否则,易被他人欺。)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无法以天空作譬的。
(注:由此可见,【心~性】本是【缘起~活物】,是不可以盲目的以虚空作比的。滥用虚空作比,败坏他家男女。)
总之,能毫不散乱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注:这个能够安住散乱之心的,就是本然觉性的【清净意根】。<经>曰:【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此之谓也!)
   
二十四
何况纷纭万象,也具有俗谛(相对性的真理)的价值。
(注: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这就是【辩证~中道】观。)
没有任何现象真正地存在,它们迟早会消逝。
(注:一切现象,皆是缘起之幻化。缘生缘灭,本然真实。)
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现象,
(注:涅槃与娑婆性相一如。)
只不过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觉察。
(注:自性者,本然觉察也。行者当知:表现即是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也。)
每当内在的心境有所改变,
(注:一切有情,皆于法尘中分别取舍,有所改变。人见水,鬼见血,畜牲见浆汤……。人类文明当于【清净意根】处,利乐有情。)
感受到的外境也随之变迁,
(注:心与境相互交融,互相影响。人类于【根尘识】出心,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这里充满了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
因此,你所见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人类于【心~性】中流露中,显现出万法。)
六道众生都是依照自己的业报而认取外境的。
(注:一切有情之业报【现根~潜意识】,皆由此生果报之区域,决定了自己当下对【世界~外尘】的认知。譬如:人见水,鬼见血,畜牲见浆汤等。但从【众生皆有】的本质上,观察其【清净意根】皆是毫不走样的【镜鉴~功德】之本质,此种本质恰是【如染不择】的【心性~本觉】。)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论,或以不灭论来驳斥空论,
(注:凡二元对峙法,或执有之边见,皆不是真正的佛法。)
密法九乘中也各据立场来观外境。
(注:密乘著相,实乃方便说。皆非究竟。一切相皆是显性的,但本身并不等同性。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识者,易被他人欺!)
人们不仅观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说立论也互异,
(注: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意识产生区域。区域决定认知的不同层次。这就是人类需要修行的缘因。没有修行,就没有正知正见。而修行的内涵,因人而异。修行的道路,由业力选择,而修行的结果,由意根的【现业~果报】来决定。这是一个残酷的【假相~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修行的目的,就是认知它,承受它,化解它,了因它,………当你真正的不执著任一相的时候,你就会彻悟本元,不再为任何果报而担心了。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了因即无果,无果即万法。此乃一切大士之本意也!)
一旦执着于变化无常的表相,谬误便由此而生。
(注:方便出下流,此之谓也!<经>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你若能对自心所见的表相,
(注:若能于清净意根处,驴见马见不走样的话,就是缘起不动尊,就是佛法,就是涅槃,就是菩提。)
不论它们是虚是实,始终不执不取,便是佛境。
(注:【七识如染~只鉴不择】,就是【本存~觉性】,就是诸法如义,就是佛境。)

二十六
外境本身并无过错,因为执着才成障碍。
(注:外境色尘,源于前五根,眼耳鼻舌身之根,此种五根皆为现量。现量者,无对无错,本不分别。分别者,乃为意识。凡是执着,皆为意识范畴。)
你若了知那执着外相的念头,就是自性,
(注:如果你能够清醒的认知,执着外相的【意识~念头】,本身就是【自存~法性】的话,那么,你离真正意义上的【开悟】也就不远了。真正的开悟者,必然是能够【以意识再现真实】者。舍此,无他悟。)
此念当下解脱。
(注:行者至此,当下于【意识~念】中【如染不择】即可解脱。何以故?你心若不自缚,无人能缚你。由此当知,修行就是修习自己的心。而不是在身上作功夫,搬腿子。自欺欺人。)
一切显现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人类修行,不管是作功夫与不作功夫,皆是【心~性】之流露与显现。六祖曰:我此法门,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即使整个宇宙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一切万事万物,皆由心显而得识。)
即使六道众生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所以,十方三世,六道皆缘,本是自有【心~性】之显现。心与缘不一不二,性相一如。这就是正信佛法。)
即使天人的福报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人间,天上,以及地狱恶鬼等等,皆是【心~性】的显现。正所谓: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大千世界,无不是【心~性】之显现。)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虽说地狱,即非地狱,是名地狱。不管十八层地狱,还是一百零八层地狱,以及五十阴魔等等,皆是人类【心~性】之显现,行者心中若无鬼,地狱之相也不会显现。修行者,但管回归【清净意根】之心,意根清净,诸鬼不来。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即使贪瞋痴等五毒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五毒皆幻,随缘了业。放下执著,离幻觉现。)
即使自生的本觉呈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本觉即心性。心性即本觉。北京是首都,首都是北京。)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涅槃道上无恶念。法则规律皆善缘。如染不择随缘了。意根清净即佛前。)
即使各种魔难障碍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五十阴魔随缘了却。过眼云烟切莫把玩。人生在世多行善举。他日十方万法觉圆。)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目落天边切勿把玩。人行兜率亦未觉圆。有佛之处匆匆走过。无佛之时切莫留言。)
即使各种净念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净念离念如染空前。七识境鉴法尔如然。人行五蕴诸佛自现。字正腔圆法义当旋。)
即使证入无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虽说无念,即非无念,是名无念。真正的无念是无为,死人无念,活人定现。)
即使观得万物光影交错,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四禅八定,放光显像,三十七道品,五十一心所………琳朗满目,变化万千………没有一个不是【心~性】所显现。)
即使证入色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不管是世间,以及出世间,皆是【心~性】所显现。)
即使证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注:明心见性不离【心~性】之显现。亦是【意识】对真实的再现!)
即使一切色与一切空毕现于前,这也是心性的流露。
(注:色空不二,空色一如,本身就是【心~性】之显现。)
没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注:一切万事万物皆由【心~性】所显现。万法唯心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七
正因自性无碍的本质,境相才能不断生起,
(注:此处【自性】二字,依照【法则~规律】细细观照之。真觉者必然知晓应当译为【无自性之自性】。也就是<楞伽经>中的【自性性】。译成白话文就是【无自性就是自性】。笔者在行文中简化为【无自性~自性】。此处译成【自性】二字明显有碍。【自性】者,无生无灭,不动不摇,不增不减,……不可变异。什么东西不动不变,而无碍遍俱一切呢?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一者,真如。二者,大梵,冥谛,大自在天,上帝。真如者,无须说,只是一个名相,表法也。祂的存在与你没有关系。真如不出生你,你更无法出生真如。二者,毫不搭界。就象虚空与你的关系,虚空不是你,有你无你不碍虚空。你亦不是虚空,你死你活,虚空常在。在这里虚空,自性,真如,皆与人类的【修行~觉悟】毫不搭界,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说此处【自性】若指【真如】的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经>曰:“诸法虽生,真如随诸法而生,真如不生,是名法身。"由此当知,自性不是真如。要是指真如,亦不符合【境相才能不断生起】。众所周知:境相不是从真如中生起的,诸法也不是以【自性】中出生的。历史上,所谓的【真空生妙有】,只是方便说,实乃空拳示儿,黄叶止啼,哄哄你不要再【哭】罢了。拿来作修学的指导,纯属误人子弟。世界上,即不存在一个纯粹的【真空】,也不存在一个实有的【自性】。第二种,大梵,冥谛,上帝,大自在天之说,纯属外道邪说,不值一驳。亦不是莲花生【大士】所为。纵上所述,此处【自性】,自语相违,很是费解。即然【自性~永恒不变】,又怎么可以【境相才能不断生起】呢?呜呼哀哉!大士失言耶?!笔者认为译文有误,应是【自性~性】。文意则可通畅。)
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体。
(注:大海与波浪,是性相一如之比。由此可见,上文【自性】必然是【无自性】之笔误。<经>曰:要说自性,无自性就是自性。正是因为这个【缘起~无自性】的缘故,一切诸法【境相才能不断生起】。这样上下文,语意也就通畅通了。呜呼哀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初学者,不得不慎!)
因此凡是生起之现象,必将在心性内自然解脱,
(注:正是因为这个【无自性】的存在,一切法之现象,才能够得以在【心性~缘起】中,也就是【心性~无自性】中,自然解脱。正所谓:寂照照寂,切莫用力。成佛作祖,无他密义。在这里:心性就是缘起,就是无自性,就是解脱。何以故?本然如此,无缚无脱!真觉者,就在当下!朋友!会了吗?不会,参!)
不论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称它,
(注:不管你花言巧语,名相繁多,总之一句话:一切法皆无自性!这就是佛法!这就是真谛!这就是菩提!)
由究竟观之,心性不曾离开过一切而存在。
(注:【心~性】在一切法的【无自性】中,即一切【缘起~觉性】中存在。)
这一体性并非建筑在任何有形基础上的,
(注:这个【无自性~体性】,不是建立在任何形而下的相染事象之上,而恰恰是建立在形而上的事与事,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上。此种关系,本身就是【性】。笔者认为【关系就是性】。这一点,历史上,无人讲过,我们不妨讲一讲。只存法义,不涉世俗。)
它虽是一,你却无法由任何一边而得其全貌。
(注:性一相异!何言【全貌】耶?!<经>曰: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笔者认为:这不是【大士】愿意,应是后人无聊添加的。如果真要问【全貌】的话,禅师有言:待汝一口喝尽西江水,再向汝道。)
它也不是存在某处的实体,因为它不由造作。
(注: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岂有【实体】耶?!何以故?本不造作,不由取舍,法尔如是,不住任何一处。<经>曰:【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此之谓也!)
它也不是虚无,因它的光明及觉性光辉遍照。
(注:【缘起~觉性】遍满虚空。触目菩提,哪个不精!)
它更不是各种形色,因为空性与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注:性者,乃关系也!法则之光芒也!无形无相亦无方所,但却遍满虚空,处处皆是。凡有【缘起~觉性】者,便有【法义~关系】之光芒也!此理甚深,唯意根清净者不得知。)
当下此刻的自觉是如此空灵及实在,
(注:自觉者,本然如此也!空灵与实在同在,性相一如,不二法门。)
虽有此觉照,却找不到觉照的主体,
(注:觉照者,【心性~本觉】也!亦即【缘起~自觉】,何须【主体~自性】耶?佛法本身就是无主宰,非自性。这一点,是大乘佛学的基础与常识。可惜,千百年来,后人们忽略掉了,至使近百年间,少有觉者出现。可悲可叹!)
所悟实在只是被悟而已,一无实质。
(注:悟无所悟,只是不迷。禅师有言:原来鼻子大头是朝下。)
只要据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脱,
(注:只要【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念念无住,就是解脱。)
我们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识的干扰,
(注:五根乃现量,意识干扰不着。意识的错误不在色尘,在法尘上。所以,修行者,【清净意根】至关重要!)
当下体认一切。
(注:前五根【现量】当下体认,无一毫间隙。)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搅成奶油的过程一样,
(注:这就是【意识】,有为作意,间隙了。意识属于【比量】范畴。)
不经榨压,哪来麻油?不经搅拌,哪来奶油?
(注:不经过【意识】,无以言【觉悟】二字!)
一切众生虽本具真实佛性,
(注:佛性本具,但觉与不觉相异。佛法始终都是辩证的。)
不经修持,如何证入佛果?
(注:觉者,乃有为之【缘起觉性】也。不可滥言无证无修。佛法是辩证,这一点十分重要。)
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脱。
(注:法无高下,人非凡圣,悟有深浅,恰须努力!)
他虽不了解其中学理,
(注:一切学理皆是为觉性服务的。)
仍能从经验中一步一步地调练自己。
(注:一切调整与训练的目的,皆是为了无条件的【契入~融合】到法则规律中去。)
譬如有人亲口尝过糖的滋味,
(注:实践出真知。禅那本身就是净思维。佛法就是清净意根上的正知正见。)
哪里需要他人解说其中滋味?
(注:佛法要亲证始得。他人之悟与己无关。没有见谛的悟,是瞎悟。)
错失本觉,即使班智达(博学之士)也堕入歧路,
(注:错失交臂,不在【缘起~本觉】上悟道亲证者,错误的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自性~真如】,误认为其是实有。并希望通过四禅八定等功夫境界,坚持次第层次之广泛的学问知识,以期达到亲证【觉性】之目的,笔者认为【知识~学问】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权且方便为工具也。工具是为目的服务的。若牛架車,車不走,你是打車呢?还是打牛呢?)
不论他们学问何等渊博,通晓密宗九乘的次第,
(注:密宗形式相染,繁花似锦,绚丽多彩,次第细密。博学多闻,……琳朗满目,然而,若有执着即与觉性无关。初学者,理应谨慎从事,以免误入歧途。)
缺乏证量经验,所说难免以讹传讹,
(注:真正的【证量】不在相上。历史上,凡以功夫境界做为【证量】标准者,皆是伪悟赝品。释迦文佛一生不为他人展现所谓功夫境界上的证量。这一点,值得深思。)
离佛地益远。
(注:相上呈能,离佛愈远。)
一旦了知本觉,一切功德业报当下灭尽。
(注:行者一但了知【缘起~本觉】,即见缘起如见佛,见法性,见如来。当下一切功德业报,顿时皆消。正所谓:缘起无我,了因顿觉。万法本空,何求一歇。)
若不识本觉,一切德行或恶业,
(注:本觉无我,德行与恶业共存。如来藏乃善不善因。)
终将累积为业报,在善恶二界中轮回流转。
(注:因集为业,善恶轮回。了因于万法,何愁世俗间。)
只要你能识破自性中空虚的觉性,
(注:一切世俗之【自性】中,皆隐含着空虚中的【无自性~觉性】。行者当知虚空本身就是无自性。若虚空有【自性】,世界将不可认知。大士语言中的【自性】与释迦法义之【一切法皆无自性】,多有语意不符之嫌。初学者至此,理应谨慎之。依法不依人。应依释迦之法义,而不是大士之人。笔者此言,若有不妥之处,欢迎贤者批评指正。)
善、恶、德、业,便不致落实成报。
(注:法无自性,何言有报?以假为实,幻化成报。报者,轮回也。虽言实无有报,但也不可顽空。顽空者断灭,永无觉性。行者当知:正信之佛法,永远都是辩证的。)
就如虚空流不出泉水一般,
(注:此喻不当,严格来说,属于异类比。殊不知:泉水本在虚空里。)
功德与罪业在虚空之境也无法滋生业果。
(注:一切功德与罪业,恰是在【虚空~无自性】中滋生业果。大士啊!语堕了!可惜了,大士当年要是遇见中土之禅师,也许就会向上一路了。)
那自生的本觉方能观照透视一切,
(注:本觉非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缘起当下生。人类只有在【缘起~本觉】中,才能够透视一切万法之本元。舍此无他觉。)
以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是如此深奥!
(注:无染觉性就是【清净意根】,就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如此解脱,在凡夫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大道至简,被人们说成无比的深奥。一句平平常常的陈述句【七识如染~只鉴不择】,竟被认为是无比的难以理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历史上【大师~大士】们讲过【灭尽一切识】。殊不知:当大士们高扬灭尽意识之时,本身就在【意识】里。佛法不承认在意识之外,另有一个孤立存在的【自性】。)
你必须熟谙自己的觉性。
(注:行者要牢牢把握住【缘起~觉性】,否则,二分说法,欺师灭祖。)
这秘密教敕何等深奥!
(注:这当中【无我~无执】的密义,面对凡夫愚痴的索取,将显得何等的深奥玄秘啊!)

二十八
何等奥妙!
(注:多么的奥妙神奇啊!缘起之觉性!)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注:这个【如染不择】的解脱之道,就是【众生皆有】的清净意根之鉴觉之性。)
直接为人开示本觉,
(注:直接给人类指示出了通向【本有~觉性】之光明大道。)
这是为了未来众生的利益。
(注:只为利乐有情,服务社会,有益众生,不负人民。)
此论虽精简非常,
(注:大道至简。)
所有密法、要门、口诀,尽在于此矣!
(注:若不拣择,一切如来法义,尽现眼前。)
我既已传授此法于当世,仍另将它隐藏某处,
(注:大士慈悲,因缘不俱,伏藏于密地。)
作为岩藏密法,
(注:我把它秘藏于岩石中。)
使未来善业成熟之人,有缘闻此妙法。
(注:当未来缘熟之时,自有善缘者,闻此缘起妙觉之法。)
三昧耶 嘎嘎嘎
(注:一切皆在法则之中注定了!)
   
以上论述是开示人的当下觉性,
定名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此文乃是邬金教主莲华生大士所作,
愿这殊胜的解脱之道永不失落,
直到娑婆众生毕竟解脱。

(注:善哉!伟大的莲花所生之佛之弟子!后世之人,将从你这【缘起~觉性】的昭示中,受益无穷。
感恩!伟大的莲花之生!
感恩!永恒的缘起性空!

人类将于【清净意根】中,走向复兴!

 

上一篇:<胜曼经>西蜀•净然~直译

下一篇:【大乘密严经-译文】上篇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