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佛说佛地经>乃诸佛法义所宣说的最高层次<佛地>之经)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注:大唐时期,玄奘法师奉皇帝之诏翻译之。)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注:大唐时期,玄奘法师奉皇帝之诏翻译之。)
如是我聞
(注:以下诸文,是我[清净意根]如实如是的听闻诸佛演说的。)
一時薄伽梵,
(注:在那么一个时间点上,伟大的世间尊者,即释迦牟尼觉者。)
住最膦光曜七寶莊嚴,
(注:此处七宝,隐覆喻意[地,水,火,风,空,见,识],乃七大之宝。这一点,历史上无人讲,我们讲。)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边世界。
(注:法界无边,七大之宝装饰密严之。参看<密严经>。)
無量方所妙饰間列周圆無際,
(注:法义之趣,无量无边,横穷竖绝。)
其量難测超過三界所行之處,
(注:一切有为之法义,当下即可遍出三界之束缚。岂可有为之测量耶?)
膦出世間善根所起,
(注:超越出一切世间的善根,即【清净意根】屏幕上的所有缘起。注意!一切缘起只是【七大~七宝】法趣的一粒小小的微尘罢了。)
最極自在淨識為相。
(注:这一切缘起之佛地之相,皆为最究竟境界之极自在之[轨则]的最清净意识的显现。)
如來所都,諸大菩薩眾所雲集,
(注:如来法义之都舍,全部都是一切大菩萨们,在此云集。)
無量天龍人非人等常所翼從,
(注:无量的天龙,人及非人等等,皆是【如来~法义】的随从。)
廣大法味喜樂所持。
(注:随缘广泛之法喜法味应有尽有。)
作諸眾生一切羲利,
(注:法义无私,利益众生。)
滅諸煩惱交横缠垢,
(注:清净意根上【只存法义~不涉世俗】,本身不留有任何烦恼与恶慧之痕迹。后世误判第七识末那根为恶慧的,颠倒的,不可正知的,错谬的,事理皆违的,是对释迦法义的严重扭曲。不可取,应远离。)
遠離眾魔過諸莊嚴。
(注:凡[转识归根]已后,人类于清净意根之处,如如法尔,只有正智与庄严。所以,笔者认为<密严经>中的【密严】二字,即指此种境界。)
如來莊嚴之所依處,大念慧行以為遊路,大止妙觀以為所乘,
(注:如来庄严当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显现。并以【大我~遍计】之念的般若智慧之行,为其屏幕上的游戏之路。其中【大止~大定】乃动中之楞严之定,当下即是一切缘起之法理法趣的妙观察之圣义所乘。这就是大乘佛法所特有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此法乃一乘大法。只存法义,不涉世俗。)
大空、無相、無願解脱為所入門,
(注: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之门,这是进入【佛地】的山下三门。不过此三门,难入佛地。此经即为<佛地>经。)
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花王眾所建立。
(注:一切佛地皆由【众生】来庄严。并由七种大宝【七大~庄严】之花,众缘和合之所建立。)
大宫殿中,是薄伽梵。
(注:七宝殿中,世尊庄严。唯以意识再现真实也。)
最清净覺,不二现行趣無相法。
(注:最为清净之处,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圆觉。注意!圣义也无自性。实乃不二法门之现行。其中趣味皆是无相之法义也。正所谓:如来者,诸法如义也。)
住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碍。
(注: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全部都是住在佛所住处。赢得一切佛之平等性智,即[清净意根]上的无障碍之屏幕也。其中【如染不择】之不可退转之法理法趣,所行无碍也。正所谓:诸佛菩萨当以化身说法。)
其所成立不可思議,遊於三世平等法性,
(注:其间所【成立~成就】的恰恰是不可思议的平等性智。一切众生恰恰是在其【清净意根~平等性智】中悠游无碍,得大自在。)
其身流布一切世界。
(注:其法义之化身,流布一切法界之中。正所谓:以化身显现真实者,是为觉。)
於一切法智無疑滞,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智無有疑惑。
(注:于此清净意根之屏幕上,一切法智畅行无阻。一切所行终成大觉。一切法理法趣,正觉无疑,大彻大悟。)
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正所求智,得佛無二住胜彼岸不相間雜。
(注:凡所缘起现身之相皆是平等性智之产物,不可分别拣择。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也。一切缘起之菩萨【正智~如如】,无有二法。全部得到诸佛之不二境界,此岸与彼岸不相间杂。真觉者,此岸即彼岸。)
如來解脱妙智究竟證無中边,
(注:如来法义的解脱妙趣,其究竟境界,证无边畔,哪里还有边中之分耶?)
佛地平等極於法界,盡虚空性窮未來際。
(注:佛地平等平等,其中平等性智,极至于一切法界之中,尽虚空之性,穷未来之边际。正所谓:其平等性智的清净意根,【如染不择】,于一切缘起之依他起时,当下遍计所执性,[只存法义~不涉世俗],于此,如是我闻,处处皆是圆成实。这一点,前人不讲,我们讲。今日宣示之。)
與諸無量大聲聞眾俱,一切調順皆是佛子。
(注:与其在场的一切无量无数的声闻大众者一样,齐聚于此[道场]之中,皆被佛陀法义威力所调伏,坚定的信受奉持,成为了我佛之弟子。)
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戒善清淨,趣求法樂多聞聞持。
(注:心中善于解脱,不受束缚,其智慧亦善于解脱,并善于坚持戒律清净,以及趣求一切法乐,多闻闻持者。)
其聞積集,善思所思、善說所說、善作所作,
(注:其中多闻积集,并且善思所思〔七识〕,善说所说〔六识〕,善作所作〔前五识〕。正所谓【六七八识一合运作】者。)
捷慧速慧利慧出慧,膦決擇(zé)慧大慧廣慧及無等慧慧寶成就。
(注:此中的一切智慧,包括【决择~取舍】智慧,应有尽有,全部启用。)
具足三明,逮得第一现法樂。
(注:修学三明,证得第一现行法乐之趣。)
住大净福田,威儀寂静,
(注:住于大乘无自性之理具清净的形而上之法义福田中,其中的威仪寂静,犹如涅槃之境界。笔者认为,这就是清净意根之功德相。)
大忍柔和成就無减,
(注:其无生法忍之柔和心态,是成就一切佛果的资粮,行者得其境界,只增不减。其觉性的显露,永远都是上升的。)
已善奉行如來聖教。
(注:在场的大菩萨们,早已经能够完善地奉行如来法趣之圣教了。)
復有無量菩萨摩訶薩,從諸佛土俱來集會,
(注:又有无数的大菩萨们,从诸佛法义之土中,前来于此道场中,聚合集会。)
皆住大乘遊大乘法。
(注:这些法义之子们,皆是大乘根基,乘大法船,游大法海。)
於諸眾生其心平等,離諸分別及不分别種種分別,
(注:于一切众生心中皆是【平等性智】的演绎。即众生皆有之【清净意根】之功德相。远离一切分别与不分别之种种分别。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也。)
摧諸魔怨,遠離一切聲聞獨覺,繁念分別,
(注:行者当于[六七八识一合运作]之当下,转识归根,亲证清净意根之法理法趣,自然摧毁一切魔怨,远离一切声闻,缘觉等二乘之人的纷扰杂念,以及繁索纠缠的分别之心。)
廣大法味喜樂所持。
(注:而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广阔无边的法理法趣,一切有情之众生,全部都是喜乐所持的。这就是【遍计所执性】的殊胜因缘。)
超五怖畏,一向趣入不退轉位。
(注:超脱于恶名,恶道,不活,死,大众威德之五种怖畏,法义从此圆融无碍,直向趣入不退转之觉性之路。此路乃是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只可意会,契入,觉受之。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息諸眾生一切苦惱所逼迫地而現在前,妙生菩薩而為上首。
(注:从此息灭众生心中的一切苦恼,以及苦恼所逼迫之困厄,一切解脱自在之观察,皆现于前。笔者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之功德相。其中【妙生~镜鉴】之化身菩萨是为上首。正所谓:诸佛皆以化身说法也。)
尔時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摄大覺地。何等為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注: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释迦牟尼文佛告诉【妙生~镜鉴】菩萨曰:【妙生者当知!有五种法趣,摄受一切大觉之地。也就是摄受一切佛地。(注:笔者认为,此<佛地经>之密义,就在这五法当中。)何等为五呢?即是所谓的:一者,清净法界。二者,大圆镜智。三者,平等性智。四者,妙观察智。五者,成所作智。】笔者认为:五法当中第一法[清净法界],本身就是后面四智的总持。统摄四智于一清净法界之中。换个角度讲:四智本身就是[清净法界]的具体显现。真觉者当知:世法本然就是清净法界。同理,也就是说世法本然就是四智之透明之呈现。一句话:以意识再现真实者,就是<佛地经>。)
妙生當知,清淨法界者,譬如虚空,
(注:[缘起~妙生]菩萨,汝应当知:清净法界者,犹如虚空。虚空本净,不劳染着。)
虽遍諸色種種相中,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
(注:张目放纵地遍计所执眼前出现的一切种种色相,但却不可说:执着其为实有。因为,一切种种不同的色相,其本体皆是一味的。正所谓:相异性一。)
如是如來清淨法界,虽復遍至種種相類所知境界,
(注:正因为【性一相异】的原故,一切如来之清净法界,虽然覆盖遍及于一切种种相类的所知境界。)
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
(注:但却不可以说:种种相类的所知是实有的。因为只是【体~性】才是一味的。而这个【体~性】本身是无相的。笔者认为:此处所描写的境界,就是遍计所执性境界。只有这个遍计所执之性,方才是【清净意根~法界屏幕】上的[体唯一味]。)
又如虚空,虽遍諸色不相捨離,而不為色過所染污。
(注:虚空不舍一切色染之相。同理,清净意根之屏幕,也不弃一切缘起之幻化。然其意根之【鉴性】不曾有染。虽云有覆,皆是无记也。)
如是如來清淨法界,虽遍一切眾生心性,由真實故不相捨離,而不為彼過所染污。
(注:如以上所言,如来清净之法界,虽然是遍计一切众生之心性,但由于真实不二的法理法趣故,有覆与无记,性鉴与镜鉴,始终都是一如不二的,二者共存,不相舍离。由此当知:虚空不为乌云所染污。同理,清净意根,也不为其幻化之意生之身所蔽覆。何以故?此种有覆,本身就是无记。这一点,历史上无人讲,我们讲。)
又如虚空,含容一切身語意業,而此虚空無有起作。
(注:虚空之大,无所不包,[身~语~意]之业,本在其中,人类无须消灭[身语意],而再求虚空。虚空本在,非生非灭,此种虚空本不作意,更无须取舍。)
如是如來清淨法界,含容一切智所變化利眾生事,清淨法界無有起作。
(注:同以上之理。如来的清净法界中,无所不包,其中包含着一切有情众生之一切智慧的化身显现。但其清净法界本身并没有任何有为之作意。)
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而此虚空無生無滅。
(注:这种现象,就象虚空中种种色相,幻化变迁,现生现灭,而虚空本身并未生灭。注意!生灭本在不生不灭中。这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这一点,前人不讲,我们今天直示之。还释迦法义于本怀。)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諸智變化利眾生事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
(注:尽管虚空般的法界中,生生灭灭幻化不停,但其虚空之法界,本身不动,亦不生灭。这就是辩证。)
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增現减,而此虚空無增無减。
(注:虚空中云聚云散,种种色相幻化,现增现减,但虚空依然未变,亦不增减。这就是<心经>所言之:不增不减。)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顯示如來甘露聖教有增有减,而淨法界無增無减。
(注:同理,在【清净意根】之屏幕虚空中,如来藏之甘露圣教,亦增亦减,但清净【意根~虚空】,本身是不增不减。)
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是虚空界無邊盡故,而此虚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注:虚空无边无际,由此当知,虚空亦无来无去,无动无转。龙树菩萨[不来不去],即是此义。)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眾生利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
(注:同理,清净意根之屏幕虚空中,法本无生,亦无来去。真觉者,于此当下,即可亲证无生法忍。)
清淨法界無边尽故,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注:法界如虚空,不动不摇,意根与法界,心生法生。法虽生灭,但心无增减。)
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現壤现成,而虚空界無壤無成。
(注:大千世界,亦坏亦成,而其虚空法界,非坏非成。)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現無量相成等正覺,或復示現入大涅槃,而净法界非成等覺非入寂滅。
(注:无量众生成等正觉,然其虚空清净【意根~法界】无成无觉。法尔如是,如染不择,只存法义也。)
又如依空種種色相,壤(huai)斕(1an)燒燥燮異可得,而虚空界非彼所燮亦無劳弊(bi)。
(注:种种依空之相,因其本无自性,幻生幻灭,但虚空本身不生不灭。)
如是依止如來淨界眾生界内,種種學處身語意業毁犯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變異亦無勞弊。
(注:于此清净法界之中,一切身语意等,皆可生住异灭,业生业消,唯此虚空之性不可坏灭,法界亦不可坏灭。)
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帝释眷屬,乃至日月種種可得,而虚空界非彼诸相。
(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皆可变幻,地水火风,帝释眷属,皆在变幻之中,凡是可得者,即是能灭者。但虚空本身不等同以上诸相。其性含相,但不是相。)
如是依止如來净界,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解脱智見諸蕴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諸相。
(注:同理,众生依止于如来清净法界,戒,定,慧,解脱诸蕴,皆可得现。但法界本身非彼诸相。这就是【白马非马】的辩证关系。)
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三千大千無量世界周輪可得,而虚空界無所起作。
(注:三千大千世界皆于虚空界中,轮转不停,因缘而得。但虚空界本身并不轮转作意。一切皆在轨则中行持。)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具無量相諸佛眾會周輪可得,而淨法界無所起作。
(注:同理,如来藏法界之中,无量无边无界之法相,周轮可得,唯有清净法界,无所起作。法界无为,不须作意。)
復次妙生!
(注:其次,缘起之妙生菩萨,注意谛听!)
大圆鏡智者,如依圆鏡眾像影現。
(注:所谓的大圆镜智,就是依赖于圆镜之鉴性,生发出来的一切众缘之影像。其中,凡是影现出来的如来藏之种子,本身就是圆满智慧的。)
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shf)眾像影現。
(注:如是依止如来智镜,即清净意根之鉴性,其中诸处镜识,即驴见马见,以及一切诸像之影现,如同屏幕一样的影现之像。)
唯以圆鏡為譬喻者,當知圆鏡如來智鏡平等平等,是故智鏡名圆鏡智。
(注:这里只以圆镜作为譬喻,当知圆镜上显现的如来藏之种子,皆是平等性智的。这种智镜,就是大圆镜智,同时,也就是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平等性智。二者本来就是性鉴与镜鉴一如的不二法门。)
如大圆鏡,有樂福人悬高胜處無所動摇,
(注:如同有福之人,把它悬挂空中,毫不动摇。)
諸有去來無量眾生,於此觀察自身德失,
(注:一切众生于镜下,来来往往,皆是于镜中观察自己行为的德行与损失。)
為欲存德捨諸失故。
(注:观察的目的,就是存德并舍弃一切损失。世俗人照镜的目的,就是趋利避害。)
如是如來悬圆鏡智處淨法界,無間断故無所動摇,
(注:如来法趣本身就是大圆镜智之清净法界,其中法义之流动,从未间断过,正是这个【不间断性】,也就是种子的【相续性】,不可动摇。)
欲令無量無數眾生觀於染淨,為欲取淨捨諸染故。
(注:如来高悬此镜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观察到自己的行为与业力之染净,从而取净舍弃一切杂染的原故。)
又如圆鏡極善磨瑩,鑒(jiàn)淨無垢光明遍照。
(注:如来法义之鉴性光芒,晶莹剔透,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万物。)
如是如來大圆镜智,於佛智上,一切煩惱、所知障垢永出離故。
(注:如此晶莹剔透之鉴性,赋于佛的智慧之上,所照之处,一切烦恼,以及其一切人类特有的所知障,即知识障碍了般若的显现,从此永远不再发生故。即永远离弃了所知障与烦恼的束缚。)
極善磨瑩,為依止定所摄持故鑒淨無垢,作諸眾生利樂事故光明遍照。
(注:鉴性极佳的诸佛智慧,其般若的剔透之性,为其众生缘起依止的三昧定力。正是因为此三昧定力之鉴性的摄受故,其鉴性剔透无垢,所照之物朗朗鲜明,绝不走样,所作利乐一切众生之事业,全部鉴照净明,了了真知。)
又如圆镜依缘本质。种种影像相貌生起。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于一切时依诸缘故。种种智影相貌生起。
(注:接下来再看!又如一切大圆镜智,皆是依缘起即佛之本质,显示出来的种种影像以及相貌的生起,正因为法尔如是的缘起,一切如来的大圆镜智,也就是同时于一切时中依于缘起而存在,即没有一个孤立的大圆镜智,也就是离开了世俗谛,没有另外一个第一义谛。由此,种种智影相貌方得生起。正所谓:诸法虽生,真如不生。真如随诸法而生,是名法身。)
如圆镜上非一众多诸影像起。而圆镜上无诸影像。而此圆镜无动无作。如是如来圆镜智上。非一众多诸智影起。圆镜智上无诸智影。而此智镜无动无作。
(注:这一段非常重要!典型的清净意根上的大圆镜智,也就是平等性智的圆成实性。请看:如同大圆镜智上的一切诸影相之生起,即不是同一,也不是众多,何以故?因为大圆镜上本来无一物,根本不存在诸众影像之事。而此种圆镜之鉴性,也就是清净意根之【鉴~照】之功德无量相,本身是[无动无作],并不作意而为的。由此可见:清净意根就是一块无形的屏幕。本身并不涉及一切,善恶,美丑之分别。一句话:清净意根是【有覆无记】的。也就是说:清净意根是不犯错误的。一切如来法义之缘起,在此清净意根之大圆镜智上,并不是有一个【一】,也不是有一个[多],在此缘起。这种真正意义上法义缘起,本身就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的客观存在。由此可见:一切缘起之法,皆无自性,皆没有一个固定的生处,也不是无因论的自然而生。这就是大乘佛法特有的【辩证】中道观。由此当知: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大圆镜智,是不存在一切实有之影像的。六祖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之谓也!由此可见:清净意根之屏幕上一切功德无量之相,幻生幻灭,但清净意根本质之鉴性,不动不作,不犯错误。这就是大圆镜智。)
又如圆镜与众影像。非合非离。不聚集故。现彼缘故。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与众智影非合非离。不聚集故不散失故。
(注:接下再看!又如圆镜之鉴性与屏幕上的显示出来的一切影像,其中显现出来的关系性,恰恰是非合非离的一如不二之关系。由于一切缘起,本身并不是【聚集~共生】之产物,所以,才能显现出那些缘起之生相。如此可知:如来法义,本身就是大圆镜智。不加修持。其中与众生智影的关系,恰恰是非合非离的辩证关系。正因为,没有一个聚集共生的原故,所以,也就不存在一个散失的可能性。)
又如圆镜周莹。其面于一切处。为诸影像遍起依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不断无量众行善莹。为诸智影遍起依缘。谓声闻乘诸智影像。独一觉乘诸智影像。无上大乘诸智影像。为欲令诸声闻乘人依声闻乘而出离故。独一觉人依独觉乘而出离故。大乘之人依无上乘而出离故。
(注:其次,又如同圆镜一样,【照~鉴】周莹,其鉴性面对一切缘起之处,并为其一切缘起之影像,做其遍计所执自性之依缘。如此境界,恰恰是如来法义之大圆镜智之圆成实性。其中一切依他起之自性,非量无限的不断无量众行之善莹。从而依他起自性,恰恰是一切智影[缘起~是名]之遍计所执自性的所依缘。一句话:依他与遍计互为里表,相得益彰,状如交芦,缺一不可。这种交芦状态,于声闻,缘觉诸智影像,以及无上大乘诸智影像中,全部存在。注意!这里是大乘佛法的关键。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犹如法报化三身一样,缺一不可。诸佛世尊,为了令声闻乘人,于声闻中出离。独觉乘人,于独觉中出离,大乘一乘之人,于无上一乘中出离。由此分说为三乘。笔者认为:声闻是遍计所执自性。缘觉是依他起自性。无上是圆成实自性。三者缺一不可,同为清净意根之法义缘起。)
如圆镜中大影可得。所谓大地大山大树大宫舍影。而是圆镜不等彼量。如是如来圆镜智上。从极喜地乃至佛地。智影可得。及与一切世出世法。智影可得。而圆镜智非彼分量。
(注:其次,又如圆镜之中,有巨大如须弥山之影可得,又如大地山河,以及天宫中玉树宫殿之影,如此影像,层出不穷,而其大圆镜智之【鉴性】,远远地超越于显示出来[限量]。换句话说:镜鉴之性,本身就是【非量~不可限量】的。正因为如此,如来法义于大圆镜智上的显现,从极喜之地,到了最高佛地,其中智影之像,皆可尽示彰显。以及一切世法与出世法,智影朗照,镜鉴可得。而其圆镜之【鉴性】,没有任何局限之障,这就是[非量],即没有限量!)
又如圆镜非处障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恶友摄闻不正法。障碍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
(注:再看!一切大圆镜智缘起之时,皆无障质,通达无碍。一切屏幕上的影像皆是起于缘生之无自性者。这一点,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内涵。正因为如此,一切大圆镜智之屏幕上的缘生缘灭,皆是业力轨则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是恶友[恶慧]所摄,也不是在闻[错谬的,颠倒的,事理皆违的]不正确,不可正知的法理法趣。一切大圆镜智之鉴性,在一切有情众生之[清净意根]之屏幕上,也不会障碍众生之智慧影现之缘起。何以故?因为此镜智之鉴性,并不是可以限量的器物。)
又如圆镜非处闇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处乐恶愚暗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
(注:其次,大圆镜智并不是处在阴暗错谬不可正知之性质中,也不是生起的皆是事理皆违的影像。这种如是的大圆镜智,就是<解深密经>中的【如是执著,如是如是】之诸法如义之缘起。此种法义之缘起,不是处在喜欢恶慧的愚昧灰暗之众生中。六道众生中,只有人类之清净意根上,可以走向觉悟。其它五道,若言觉悟,也必须先转入人道,方才可以成就觉悟之功德。所以,清净意根上,本身并不存在恶慧与颠倒。何以故?因为其不是一般形而下的器物也。
笔者认为:清净意根,本身就是性鉴与镜鉴,一如不二之觉性的显现。)
又如圆镜非处远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处不净感匮法业。不信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
(注:再看!大圆镜智,并不是远离【性~质】,颠倒错谬的影像在缘起。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轨则使然之。否则,不会缘起。所以,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缘起本身就是佛。如是执著,如是如是的遍计所执自性,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一切缘起,本身就是如来法义之大圆镜智。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诸法如义,没有任何不净之处,也不会感到任何法业之匮乏。因为,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本身就是轨则使然的诸佛法义之显现。由此当知:一切众生智影之起缘,皆不是任何器物所可以限量比度的。
笔者认为:这就是清净意根之没有限量之【非量】。不是传统观点教判的[错谬的,不可正知的,事理皆违的,颠倒的,恶慧的]。
这一点,历史无人讲,我们澄清之。)
復次妙生!平等性智者,由十種相圆滿成就。證得諸相增上喜爱,平等法性圆滿成故;證得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圆滿成故;證得遠離異相非相,平等法性圆滿成故;弘濟大慈,平等法性圆滿成故;無待大悲,平等法性圆滿成故;随諸眾生所樂示現,平等法性圆滿成故;一切眾生敬受所說,平等法性圆滿成故。世間寂静皆同一味,平等法性圆滿成故;世間諸法苦樂一味,平等法性圆滿成故;修殖無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注:其次,妙生菩萨,注意谛听!所谓的【平等性智】,就是十地法身之清净意根之功德无量相。此种无量圆满成就之相,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表相。一者,证得一切法,显现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皆是增上喜爱之相,亦即后期法相唯识宗理论的[增益执]。其中平等法性之圆满,才是成就这种增益执之根本。二者,此平等性智之清净意根,领受一切缘起之如来法义,如染不择,不取不舍,如如法尔,如如执著。此时的【以无为本立一切法】的如是如是,恰恰是[遍计所执自性]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圆成实性。三者,此清净意根处,可以证得远离一切分别拣择,以及灭相顽空的二边取舍,从而走向圆满成就。四者,清净意根可以做到无缘大慈,弘济苍生,圆满成就。五者,清净意根之屏幕,亦可以做到同体大悲之圆满成就。六者,同时亦可以显现随缘众生之世间喜乐,言说世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文化教育,等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之六道众生。其平等性智,皆能圆满成就。七者,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呈现出来的一切众生之音声,言语,皆是如来法义之圆满成就,因此,行者当知当闻当言语述说。八者,世俗间一切言语寂寞,以及动静,凡圣,皆是如来一味之法理法趣,本身平等圆满成就,不由修得。九者,世间出世间,平等一味,苦乐根同,若不拣择,必将圆满成就故。十者,修殖无量功德,究竟解脱,修行与不修行,平等法智,一味觉性,圆满成就。以上就是清净意根屏幕上的十种平等性智之功德圆满相。行者若能了此实智,当下即可契入佛地佛智。)
復次妙生!妙觀察智者,譬如世界持眾生界,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任持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無碍辩說諸佛妙法。
(注:其次,妙有之生菩萨,注意谛听!一切第六意识之妙观察智中,譬如一切执着于世界为实有之众生们,或者换个角度说:观察这个世界,或观察众生界,皆是如是执着于如来法义之业力轨则使然的。这种人类特有的妙有观察智慧。即是【以意识再现真实】的真实写照,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任执自性,轨生物解]之法理法趣,本身就是一切陀罗尼<总持>门,三摩地<定>门,而这里的一切显现,全部都是不需要特意的强力辩解的,其随缘演说之处,一切都是诸佛法义的真实呈现,这就是诸佛妙法。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又如世界是諸眾生,顿起一切種種無量相識因緣。如是如來妙觀察智,能為顿起一切所知無碍妙智種種無量相識因緣。
(注:又如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由众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于一切有情众生之类中,顿时聚起一切种种不同业力类型的无量的种子相识之因缘。正是这样的,如来法义之第六意识之妙观察智中,才能够生发出顿起一切所知之无碍之自然妙慧,即以意识再现出真实。这就是无量<非量>,无限<非限>之相识因缘。)
又如世界種種可玩,園林池等之所莊嚴,甚可愛樂。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種種可玩波羅蜜多、菩提分法、十力、無畏、不共佛法之所莊嚴,甚可愛樂。
(注:又如这个世界中,有种种好玩的东西,园林水池,草本植物等等之庄严,甚为可愛。就象这样的如来法义,即<金刚经>中的是名世界,如此呈现出来的皆是妙观察之智慧。以其种种好玩的名相艺术,从而到达【再现真实】之彼岸。这其中,菩提之分法,是为十力,无畏,以及不共佛法之所庄严,皆是值得人类爱乐之【是名】者。正所谓: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又如世界,洲渚、日月、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梵身天等,妙飾間列。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世及出世衰盛因果,聲聞、獨覺、菩薩圆證,無餘觀察妙飾間列。
(注:又如世界中,洲渚,日月,山川异域,以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夜摩天等,还有其:覩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梵身天等,妙饰间列,庄严无比,气概非凡,然而,这一切皆非实有之,正所谓【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如是如来之法义,皆是有情众生之第六意识之妙观察智之使然。其中孕含着全部世间与出世间之盛衰,起落之因果变化,其中声闻,缘觉,菩萨分为三种圆满证得。而此中的清净意根屏幕上的【无余观察】妙饰间列,殊胜无比。可惜的是,经文中的这一点,隐覆中的密趣,历史上少有人真知。时代业力,无奈,悲兮!)
「又如世界為諸眾生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示現一切諸佛眾會雨大法雨,為令眾生受大法樂。」
(注:又如宇宙世界当中,一切万事万物,皆是众生广大受用之根源。正所谓:心照万物,万物本根。心与物不二一如之境界,六道众生中,只有人道可以认知它。如是如来法义之一切妙观察智,恰恰是示现【佛说世界】之诸佛法会之法雨。而其法雨之施,恰恰是[即非世界]之实有之幻化缘起之相,而其中的【是名世界】,恰恰是为令众生感觉身受大法义之雨的喜乐。)
如世界中五趣可得,所謂地狱、饿鬼、畜生、人趣、天趣。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边因果五趣差別具足顯現。
(注:如此当知,有情世界当中,其中五趣者,地狱,饿鬼,畜生,人趣,天趣,皆可相得。唯有菩萨境界不可相得。实乃形而上之【悟】见也!如来法义如是执著,如是如是遍计所执者,本身就是清净意根屏幕上的妙观察智。其间,人类于【六七八识一合运作】之中,心生则法生,一切无边因果之五趣众生之[非量~差别],门门总总,一切全部都是随缘显现的。这就是清净意根之功德无量相。)
如世界中欲、色、無色諸界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边因果三界差別具足顯現。
(注:正如整个世界划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但如是三界之划分,恰恰是无量种子之缘起,在人类意识上的妙观察智之显现。这是一种清净意根上的无边因果,以及三界差别之缘起的平等性智的显现。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由此当知:意识上的妙观察智,如果符合轨则之要求,就是正知正见。如果不符合轨则条件,夹杂了人为的拣择取舍的话,就可能成为邪知邪见。这一点,体现出了意识的双重功效。俗语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世界中蘇(su)迷盧等大寶山王顯現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諸佛菩薩威神所引,廣大甚深教法可得。
(注:万法唯心造,心生则法生。所谓的佛法世界中的苏迷盧等等大宝山王的显现,以及三十三天,西方世界等等,本身就是八识种子在清净意根之心中的缘起与显现。人类的意识之心,如是执着于[是名~如来]之遍计所执自性的妙观察智之显现,这本身就是诸佛菩萨的法义威摄之神力的加持引导,于是人类于广大甚深之清净意根的范畴中,一切教法皆可获得。这就是以意识再现真实的法理依据。)
如世界中廣大甚深不可倾動大海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一切天魔外道異論所不倾動,甚深法界教法可得。
(注:这种现象,如同法义世界中,有一种广大甚深的不可倾动的【性海】可以证得。人类正是在这种广大甚深的性海中,如是观察如来法义之妙法,正是有了这种[不动之性海]的存在,一切天魔外道,以及所有之异论邪说,全都是不可动摇的。正是有了这种不可动摇之性海,其中之甚深法界之教义法理,皆可尽收眼底。这就是:心生则法生。唯识宗理论称其内法尘为:唯识无境。即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只有种子识,没有外色境。)
又如世界大小輪山之所圍統。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圍統。
(注:又如在人类的意识世界里,产生出来大小轮山紧紧地围绕,如此八识种子生起现行的所谓【如来法义之妙观察之智慧】,本身就是没有自性的[缘生状态]。其本质就是无所有,毕竟空。由此,一切正智的觉者,皆不会愚痴的错觉面对【意识~法尘】中的这一切自相与共相围绕生发的境像,是实有的,不变的,本体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是真假开悟的分水岭。)
復次妙生!成所作智者,如諸眾生勤勵(li)身業,由是眾生趣求種種,殉(xun)利務(wu)農勤工等事。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勤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現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脱。
(注:接下来,妙有之生菩萨啊!注意谛听!一切前五识的成所作智,全部都是现量的众生自有的[勤勵(li)身業]。正是由此现量之道业所趋,六道趣生,种种见闻,种种影像,全部都是随业发生,以及人类共业中的[殉(xun)利務(wu)農勤工等事],皆是成所作智的现量缘起,如是一切如来法义之成所作智之[勤身化业],皆是由前五根识上的种子显现,直接现量种种工巧等处,摧伏諸伎傲慢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脱。笔者认为:前五根的成所作智,只有通过【清净意根】这个总摄大本营,才能够最终生发出[圣教之成熟解脱]。这就是以意识再现真实的深刻内涵。)
又如眾生受用身業,由是眾生受用種種色等境界。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身化業,由是如來往諸眾生種種生處,示同類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现同類生故,摄伏一切異類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脱。
(注:一切有情众生,其受用身业,即是报身。此种一期生命中,于缘起当中,呈受显现出种种不同色相之境界。这就是种子生现行。如是如来法义之成所作智,皆为现量,当下化现类业之影像也!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由此,如来法义随之众生之业力,生发种种之现行。其中【示同类生而居尊位】者,就是[是名世界]。何以故?由其示现同类相生故。注意!此处非常重要!如果串类相证,就是异类比。这种论述之错误,在<论>著中,经常出现。不可取,应远离。清净意根是前五根之总持,所以,能够做到【摄伏一切異類眾生】,也就是说:人类独享的殊胜意根之功德无量相,其本质恰恰是其它五道所不能相比的。其它五道的意根皆是有界的,唯独人类的清净意根是【无界~非量】的。所以,只有人类方才独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脱。]至此,人类圆满的成就了【以意识再现真实】的现实意义。所以,六祖方言:吾此法门,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正是这种[不论禅定解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圣教成熟解脱】。)
又如眾生领受身業,由是眾生领受所作善恶業果。如是如来成所作智领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现领受本事本生難修諸行,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其次,有情众生在领受自己的身业,即报身之时,由于自身报业果的不同,其中领受的善恶种子的类区也不近相同。如此,如来法义之缘起之时的,其中前五识中的成所作识之报身化业之领受结果,也必然是迥异的。由此业因的种种不同,产生出来的业果也必然是各自迥异的。所以,才说:如来法义所能够传递示现出来的【本事本生】,即所谓的[原生态],是很难再去修正的。今日之果,皆由前世之因,所能成就。此中之轨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的一切所谓的【修行】,皆是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注意!这里的一切善巧方便,皆是【相】上的[圣教]之所为。所以,前五根的成熟解脱,本身就是局限于【圣教】之身受上的。它不同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法义之身之[圣教]。圣教无形,只存法义,不涉世俗。)
又如眾生慶慰語業,由是眾生展轉談論遁(di)相慶慰。如是如來成所作智慶語化業,由是如來宣畅種種随所樂法文羲巧妙,小智众生初闻尚信,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其次,再看众生平日缘起之时的庆慰语业,它们皆是由众生之间展转交流,相互传递语言信息来完成的。这种纯粹的言语间的交流,本身就是前五识成所作智业力显现,由此可知,如来法义在宣扬种种随所乐法的文学语义之间的交流时,其中的权巧妙用,小智小艺以及小术等等,初闻皆是可信的,何以故?一切菩萨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注意!如来法义不拒绝语言文字,而恰恰是权巧于语言文字的方便中,成就【圣教~法义】之解脱的。)
又如众生方便语业。由是众生展转指授。务专所作毁恶赞善更相召命。如是如来成所作智。所起方便语变化业。由是如来立正学处。毁诸放逸赞不放逸。又复建立随信行人随法行等。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其次,如其众生之方便语言文字之共业,皆是由于众生之间,以类聚使然的展转指授所影现,其务专其所作,五根专其成所作智,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觉。其间无始劫来之共业相续,毁恶赞善更相传递,召命因果。期期生命之递进也。如是如来法义之显现的一切成所作智,所其缘起之方便语言文字之相续共业,其中的变化,皆是由如来法义之轨则,权立正学之处。亦即:凡是符合轨则者,即为正知正见。凡是不符合轨则者,即是邪知邪见。于是产生出[意识层面]的分别与取舍,也就是[毁诸放逸赞不放逸],其次,又更建立出随信之行人,以及随法之理趣等等,此种法行之人,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这就是法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名到彼岸。正所谓:以意识再现真实之[法行]者,是为觉。)
又如众生辩扬语业。由是众生展转开示。所不了义宣讽诸论。如是如来成所作智。辩语化业。由是如来断诸众生无量疑惑。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再如众生之舌根意根一合运作之辩扬语业,皆由众生因缘起合之展转开示之显现。其中,所不了义之宣讽论述,善巧文辞,诸方论著等等,皆是如来法义之成所作智的最佳体现。其中的一切辩证言语之因果转化之共业,所能产生出来的一切如来[法行]之正见,可以断诸众生的一切无量无智之疑惑之业。菩萨正是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之[法行]行列。由此当知,一切众生之言语与意识,不可或缺。)
又如众生决择意业。由是众生决择可作及不可作。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决意化业。由是如来决择众生八万四千心行差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其次,就是众生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决择意业。此种【意业】,本身就是[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之遍计所执性。由此当知:一切众生之清净意根上的【决择】,乃是无量劫中共业之果,非个体于一期生命中所能够改变者。所以,此时,众生决择的可作与不可作,本属轨则使然之范畴,针对个体生命来说,无好无坏,本不对峙,恰恰是客观存在之真实。一句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如此,如来法义之成所作智之功德,决定了一切意根屏幕上的一切化现之业果。这就是<金刚经>中所言的【是名世界】。由此如来法义,决择于八万四千缘起心行之差别。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六道众生之中,只有人道可以做到[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此种圣教成熟,本身就是形而上的菩萨道。正所谓:只存法义,不涉世俗。)
又如众生造作意业。由是众生造作种种诸所起业。如是如来成所作智造意化业。由是如来观诸众生所行之行。行与不行。若得若失为令取舍。造作对治。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又如众生缘起之时,必然会造作意业,由此一切众生所缘种种之依他起之业缘,这些依他起之业缘,全部都是成所作之智慧,所造化出来的意识之业力。由此,一切如来法义,如果细心的观察一下,其中,所行之行,以及行与不行,甚至于若得若失,分别取舍,拣择造作,好坏对治等等,如此之行,即是成所作智之功德相。行者若能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同时也就是圆满契入了大圆镜智之圣言量。)
又如众生发起意业。由是众生发起诸业。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发意化业。由是如来为欲宣说彼对治故。显彼所乐名句字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其次,众生发起的所有意业,皆是由众生现量缘起之前五业的源生之果。如是依源而起的依他起之成所作智,以及其发起的意化之业,针对这一切,如来法义宣说的,因彼对治方便之原故,显示出来因彼所乐之名相字句之身相,也就是【是名世界】,这一切,全都是以善巧为了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又如众生受领意业。由是众生受领苦乐。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受意化业。由是如来于定不定。反问置记为记别故。随其所应受领去来现在等义。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注:前面是众生【发起】意业,此处讲:众生[受领]意业,这是在展示意识缘起时的生发过程。所谓的明心见性,其中【明心】,讲得就是这个过程。由于意业的发起,所以,众生接下来的就是[受领]意业之苦乐,生死,衰败等等。如是,如来法义成就了一切所作之智的缘生缘起,以及发展与灭亡。由此,如来当于定与不定,行与不行,修与不修之间,反问置记,以至于无记或别记故,一切众生皆是随其所应之缘起,决定自己的受领区域与维度,层面上的过去,未来,现在之三世因果。一切众生正是以如此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尔时妙生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为独如来于净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而诸菩萨亦能如是。佛告妙生菩萨。亦能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注:这时,妙意生发之大菩萨对世尊言:“伟大的世间尊者!为了独享如来法义于清净意根之法界故,因此,一切众生之缘起,全部[受用~领受]和合一味之事智。此种【事智】,笔者认为,就佛法的核心内涵[不二法门]。而且,一切大乘菩萨之行持,也全部都是如此的。”
世尊告诫妙意生发菩萨曰:“一切众生,同时,也是能够达到【受用~领受】和合一味的[不二法门]之事智的。”)
【妙生菩萨复白佛言。何等菩萨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佛告妙生。证得无生法忍菩萨。由彼菩萨无生法中。得忍解时对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种想故得平等心。从此已上。彼诸菩萨自他异想不复现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妙生菩萨复白佛言。唯愿如来广说譬喻。令诸菩萨悟甚深义。随所化缘广宣流布。令诸众生闻已疾悟无生法忍。佛告妙生。譬如三十三天未入杂林终不能于若事若受无我我所和合受用。若入杂林即无分别随意受用。由此杂林有如是德。能令诸天入此林者。天诸果报若事若受。无所思惟和合受用。如是菩萨若未证得无生法忍。终不能得平等之心平等之舍。乃与一切声闻独觉无有差别。有二想故。彼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若已证得无生法忍。遣二想故得平等心。遂与声闻独觉差别。由平等心而能住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复次妙生。譬如种种大小众流。未入大海各别所依。异水少水水有增减。随其水业所作各异。少分依持水族生命。若入大海无别所依。水无差别水无限量。水无增减所作业一。广大依持水族生命。如是菩萨。若未证入如来清净法界大海。各别所依异智少智智有增减。随其智业所作各异。少分众生成熟善根之所依止。若已证入如来清净法界大海。无别所依智无差别。智无限量智无增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无量众生成熟善根之所依止。】
(注:此时,妙生菩萨再次对佛说:“什么样的菩萨能够受持运用[不二法门]之和合一味之事智呢?”
佛告诉妙生:“证得无生法忍菩萨能够亲证受用此不二法门之事智。并且,由此种菩萨之无生法忍中,亲证不二法门之忍解之时,当下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对治一切[二分]之想。由于亲证不二法门之一味事智后,从此遣散消失了自与他二分之想,由此,证得清净意根屏幕上的平等性智。古印度人称之为【平等心】,中土禅宗称其为:真心,直心,直心道场,本来面目等等。人类之行者,若能做到以上所说的【一味事智】,那么,一切缘起之中的自他分别妄想,全部都不复存在。从此,人类就在[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中,即永远处在【六七八识一合运作】之中。这就是生命的智慧源泉。”
妙生菩萨再次对佛说:“只是愿意听闻如来法义广说大乘譬喻言说。以便让一切菩萨皆能领悟受用此甚深之不二法门之密义。并能做到:随所化缘广宣流布。令诸众生闻已疾悟无生法忍。”
佛告妙生菩萨曰:“譬如三十三天,当行者未入【杂林~世间】时,终究达不到[若事若受无我我所和合受用]之不二法门之境界,如果行者,契入了【世间~杂林】后,即其无分别之清净意根之智慧,随其意趣自在受用。由此当知:【杂林~世间】有如是的功德无量之相。并且,能够令一切天人,皆能入此世间杂林,一切诸天人之果报,若事若受,皆于无为法中,无所思维取舍,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之和合受用。正是由于如此,世间杂林中,能有如是功德无量之相,让那些诸天之人行入于此种世间杂林之中,一切天人之果报,若事若受,无须要意识之思维,一切因缘和合而受用之。如这种菩萨暂时还未证到无生法忍的话,终究不能契入[不二法门]之平等性智之境界,此种菩萨之心,暂时还未达到平等之舍,也就是还未亲证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其境界还处在与声闻缘觉之二乘行人之境界,[乃与一切声闻独觉无有差别],何以故?因其还【有二想故】。由此,这种菩萨暂时还未[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之境界。如果菩萨已然证得无生法忍的话,必然能做到遣除二分之想,住于平等性智之中,其心遂与声闻缘觉二乘行人有所差别。正是由于平等性智之清净意根之心的亲证与住舍,所以,才能够[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即如如执著,如是如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所谓:住者,住于无所住之境地!<经>曰:若言自性,无自性就是自性。
其次,妙意生发菩萨注意谛听!譬如大小众流,江河湖泊,在未至大海时,各有所依,即依他起性,其中异水,少水,情况迥异,互有增减,随其不同的业力范围,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存在状貌。其中更有少分不同种类的依辅生存的水族生命现象。但它们一但契入大海之后,也就无其它所依了。剩下的只是【一味事智】了。其中大海的水性,本无差别,本无限量,即是[非量~无限量],此种水性,无增无减,不生不灭,不净不垢,无须取舍,所作业一,这就是一味事智的不二法门。而其中的广大依止水性而生的一切水族生命,皆当依止一味法性之海。这就是不二法门之境界。一切菩萨,在其未亲证如来清净法界大海之时,虽然各别所依的智境多少,优劣,有所取舍与增减,但随其智业的成所作智随缘各异。或眼,戓耳,或舌,或鼻,戓身,其中会有少部分人,慧根净利,易于善根之成熟依止。即能于任何一根之因缘中,一但因缘成熟,当下即可契入法性大海。这就是【滴水入海~海咸一味】。如果菩萨已经证入如来法义之清净法界法性之大海,那么,一切无分别之智,必然所依止。一切无差别之智,必然无增减,一切圆觉之本性,必然无量限,由此,一切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必将为无量众生之成熟的善根所依止。善哉!无量事智,终究皆归于不二法门之一味。)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一切法真如 二障清净相
(注:一切法的本质,就是真实如此,所谓的二分对峙之障碍,皆是人为作意的,究其根本,对峙双方本然都是清净的。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当下就是清净的。)
法智彼所缘 自在无尽相
(注:一切法智,皆是依他起所缘生,其中遍计所执自性,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是[非量]的无尽义相。)
普遍真如智 修习证圆满
(注:正因为普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本身就是如如执著的真如之智,所以,人类修行者当于依他与遍计一如不二的实践中,亲证圆成实性。)
安立众生二 诸种无尽果
(注:人类安立因果众生为二,然而,缘生一切种种[是名]者,具有无量无尽之果。)
身语及心化 善化方便业
(注:一切身受语业以及心的变化,本身就是方便之业。何以故?化身说法也!)
定及总持门 无边二成就
(注:人为之定功以及无为之总摄之门,二者皆无边见之执,一味事智成就。)
自性法受用 变化差别转
(注:世间一切自性之法皆可受用,皆成【是名世界】。其中的变化,却是无为差别相转的。)
如是净法界 诸佛之所说
(注:如是清净意根屏幕上的法界缘起,皆是诸佛之所宣说。这个道理,本身就是先佛在经中所说的。)
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妙生菩萨摩诃萨等诸大声闻。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此时,世尊说此经毕,妙生菩萨与在场的其他菩萨,以及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等,所有的在场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佛地经>译毕
2022.07.10
2022.07.10
上一篇:《诸法无行经》西蜀•净然
下一篇:《无量义经》西蜀·净然-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