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2022.7.26
《佛说不增不减经》
经题:诸佛法义所宣说的不增亦不减之如如不动之经。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解]:元魏:年代,魏文帝年号。北印度:地名。印度北部地区。三藏:经律论,代指: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人名。译师。
译:翻译。
【经】:如是我聞。
[解]:如如执著,如是如是,我是这样听佛演说的。
【经】:一时,
[解]:在一个时间段里。
注:诸佛讲法,只是宣说法义,后人记录,不确定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里。严格意义上讲,读者当下见,诸佛即时讲。
【经】: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解]:婆伽婆:世尊。久住在王舍城的一个叫耆闍崛山,即灵鹫山的地方。
【经】: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与其日常追随皈依世尊的一千二百五十人集俱在一起。
比丘中之大者,有三义:大,多,胜。喻意:此皈依之大多胜之比丘,远超于当时的九十六种外道。
【经】:諸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解]:以及一切大菩萨(得道者)无量无边不可以数字来计算的。
注:菩萨是表法,不可以人相视之。
【经】:爾時慧命舍利弗,於大眾中即從坐起,前至佛所,到已頂禮佛足,退坐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來,周旋六道,往來三界,於四生中輪迴生死,受苦無窮。世尊!此眾生聚、眾生海,為有增減?為無增減?此義深隱,我未能解。若人問我,當云何答?
[解]:此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于大众之中,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世尊面前,恭敬地以自己的头,去触摸世尊的足,以示顶礼。顶礼后,退坐在一侧,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伟大的世间尊者!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注: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候,若有,就是外道,本体论了。)周旋于六道之中,往来于三界(欲,色,无色)之间,并以四种生命的形式存在,(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流浪轮回于生死之中,受苦无穷无尽。(注:变幻即苦。非人间分别之苦。)伟大的世间尊者啊!此等众生聚集在一起,其中这种全部的【众生之海】,(注:这里专指整体观。)还有增加与减少吗?还是根本上就没有增减这回事儿呢?此处的法理法趣,深刻而隐覆,我还不能理解。如果有人来问我,我将如何回答他们呢?
【经】:爾時世尊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為安隱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憐愍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饒益安樂一切眾生、諸天人故,乃能問我是甚深義。舍利弗!汝若不問如來、應供、正遍知如是義者,有多過咎。所以者何?於現在世及未來世,諸天人等一切眾生,長受衰惱損害之事,永失一切利益安樂。舍利弗!大邪見者,所謂見眾生界增、見眾生界減。舍利弗!此大邪見諸眾生等,以是見故,生盲無目,是故長夜妄行邪道,以是因緣,於現在世墮諸惡趣。舍利弗!大險難者,所謂取眾生界增堅著妄執、取眾生界減堅著妄執。舍利弗!此諸眾生堅著妄執,是故長夜妄行邪道,以是因緣,於未來世墮諸惡趣。
[解]:此时,世尊告诉舍利弗曰:"太好了!太好了!舍利弗啊!你如今能够为了安然隐忍一切众生,(注:安隐者,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也就是【如染不择】的无分别。<大宝积经>:“如何安隐?谓无分别。”又<大方广三戒经>亦云:“云何安隐?谓无分别。”笔者认为:这里的安隐二字,就是[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之法忍。何以故?法忍者,无住也!)同时,亦可以安然利乐一切众生,(注:菩萨境界,利乐有情。)怜悯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饶益安乐一切众生,以及一切天人故,正因为如此慈悲,才能够问我如此深刻的法理法趣。舍利弗啊!注意谛听!你如果不问讯如来,应供,正遍知等如是甚深法义,将会有甚多的过错。(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一切如來法义,皆是【应供~依他】的,同时,也全部都是正确的遍计所执自性的显现,正所谓:如如执着,如是如是,恰恰是如来法义。问是正确的,不问反而是有过咎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于现在世与未来世,一切天人等等,以及一切众生之类,恒长的饱受生死衰恼损害之事的困挠,永远的失去了一切利益与安乐。舍利弗啊!注意谛听!一切执有大邪见者,即所谓的【见众生增】,或见[众生减]。凡有增减之见者,皆是大邪见。舍利弗!执着此种大邪见的众生,正是因为不正确的邪见,使他们产生了没有眼睛一样的瞎子,由此于长夜中妄行邪道,没有正信的可能了。正是由于步入邪道,失去了正信的原故,于当下之世,就堕落了三恶道中。舍利弗!不得不警惕!这样的大危险,时刻都在邪见的周围存在着。这就是如果取看众生界有增的话,也就是坚著妄执。如果是取着于众生界减的话,就是在坚著妄执。即不管是坚持于增,还是坚持于减,凡二边执着者,皆是邪见。(注:凡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舍利弗!此种众生坚执的妄觉,是造成一切长夜中妄行邪道的因缘。其结果将会于未来世中,堕落于三恶道里。
【经】:舍利弗!一切愚癡凡夫,不如實知一法界故、不如實見一法界故,起邪見心,謂眾生界增、眾生界減。舍利弗!如來在世,我諸弟子不起此見。若我滅後,過五百歲,多有眾生愚無智慧,於佛法中雖除鬚髮、服三法衣現沙門像,然其內無沙門德行。如是等輩,實非沙門自謂沙門,非佛弟子謂佛弟子,而自說言:『我是沙門,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減見。何以故?此諸眾生以依如來不了義經,無慧眼故、遠離如實空見故,不如實知如來所證初發心故、不如實知修集無量菩提功德行故、不如實知如來所得無量法故、不如實知如來無量力故、不如實知如來無量境界故、不信如來無量行處故、不如實知如來不思議無量法自在故、不如實知如來不思議無量方便故、不能如實分別如來無量差別境界故、不能善入如來不可思議大悲故、不如實知如來大涅槃故。
[解]:舍利弗!一切愚痴的凡夫,不能够如实的知晓世界元本就是一法界。(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就是一法界。)凡夫由于不知一法界,就是[知之一字],所以,才会产生出许许多多的邪知邪见。一会儿谓众生是增加的,一会儿谓众生是减少的。舍利弗!如来法义出现于世,我的真正的弟子是不会生发出这种邪见的。如果我灭度后,经过五百年的时间,多有众生愚痴而没有智慧。(注:此时正是龙树菩萨出世的时间。)他们于佛教形式上,虽然出了家,穿上了袈裟,现沙门之像,然而,内心中,却没有沙门之德行品质。如此之辈,实在不符合沙门要求,但却都自称为沙门。(注:当下佛教现状,就是如此。)大谈:“我是沙门,只有我才是佛家弟子。”如是之人,愚痴无智,起增减之见,误人子弟,败坏家风。为什么这样说呢?此种人物皆是以如來法义中,不了义经为根据,全无慧眼,了义经放在那里,他们也视而不见。这就是业力拿的,远离了如实无自性空见的原故。这些人,不能够知晓如来法义,在初发心时的状态,也不知晓如实的修集无量菩提之功德相。(注:此种非量恰恰是第七末那识之如染不择之本质。)由此,这种人,也不可能知晓如来法义的无量性相,更不能知晓如来法义的无量,无数,无边际故。由于不知道如来法义是没有边际的,所以,也不相信如来法义的无量无边之所行故。(注:这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由于不知道如来不思议无量法义之得大自在故,(注: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由于不能够知晓一切法本来无生之不可思议之无量方便故,所以,不能够如实的分别如来法义的无量差别境界相故。(注: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觉者,必于差别境界之当下而见实相。《大涅槃经》第八如来性品说:‘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思益梵天所问经》说:‘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义。’)正是由于这些愚痴的凡夫,不能够善入如来不可思议之不增不减之大悲心故,所以,他们就不可能如实的知晓如来法义之大涅槃境界。
【经】舍利弗!愚癡凡夫無聞慧故,聞如來涅槃起斷見滅見,以起斷想及滅想故,謂眾生界減,成大邪見極重惡業。復次舍利弗!此諸眾生依於減見復起三見,此三種見與彼減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三見?一者斷見,謂畢竟盡;二者滅見,謂即涅槃;三者無涅槃見,謂此涅槃畢竟空寂。舍利弗!此三種見,如是縛、如是執、如是觸,以是三見力因緣故,展轉復生二種邪見,此二種見與彼三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二見?一者無欲見,二者畢竟無涅槃見。
[解]:舍利弗!注意谛听!愚痴的凡夫们,他们缺少闻思的智慧,听说如来涅槃后,心中就生起了断灭之见。由此有了断灭的见解,所以,称言一切众生之界是渐渐的减少的,于是成就了大邪见之极重的恶业。其次,舍利弗!此种众生者,依其断灭之见,复起三种不正确的错误之见,这三种错误的知见,与那些减少之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共业缠绵。什么是三种错误之见呢?一者,断见。称:一切法毕竟终结。二者,灭见。称:只有死后,方才涅槃。三者,没有涅槃见。称所谓的涅槃毕竟是空叔。(注:涅槃者,死后重生也。后人常言:凤凰涅槃,此之谓也。)舍利弗!以上三种错误之见,就是束缚,就是执着,就是触受,(注:皆在五蕴生灭,增减之范畴。)如果以此三种邪见处事的话,当会于展转之中复生出另外二种邪见。此二种邪见,复与前面三种错误之见,相互之间,犹如罗网,不相舍离。什么是另外的二种邪见呢?一者,没有欲望之见。二者,毕竟最终是没有涅槃的见解。(注:大乘佛法始终都是辩证的,凡是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这一点,在此经中,显现得尤其突出。)
【经】:「舍利弗!依無欲見復起二見,此二種見與無欲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二見?一者戒取見,二者於不淨中起淨顛倒見。
[解]:舍利弗!由此没有欲望之邪见中,又生发出二种错见。此二种错见与其无欲之邪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什么是这二种错见呢?一者,戒取见。二者,于不净之中,生硬的有为的生发出一切洁净的颠倒之见。(注:此二种错误的见解,当下理论界中最为难缠。一者,繁琐的戒律,束缚人性的正常发展,不利于社会上正常的弘法。二者,虚伪的极端的高扬假大空式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滥言:石头瓦块皆是佛等等。无聊至极,颠倒邪见,纯属泛佛论的变种。不可取,应远离。)
【经】:舍利弗!依畢竟無涅槃見,復起六種見,此六種見與無涅槃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六見?一者世間有始見,二者世間有終見,三者眾生幻化所作見,四者無苦無樂見,五者無眾生事見,六者無聖諦見。
[解]:舍利弗!依此毕竟无之涅槃错见,复发生出六种新的错误之见。此等六种错见与其没有涅槃之邪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一样,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那么,什么才是六见呢?一者,这个世界有一个开始的错见。(注:法本无生,世界是没有开始的。这一点,释迦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发现了,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此理,今日也很少有人真的懂得它。)二者,这个世界是有终止的。(注:众所周知,无始即无终!释迦当年于菩提树下夜睹流星划破夜空时,当下彻悟本元。指的就是这个缘起法,无始即无终。人类的无明,就象是夜空,其本觉的清净意根显现流星之闪烁。如露亦如电,如如执著,如是如是,应作如是观。)三者,众生有一个实有的幻化之体。(注: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四者,无苦无乐见。(注:佛法不离世间法。苦乐无实,但非没有。这就是辩证。)五者,没有一切众生之事。极端的虚无主义者,当下网络上,就有一种观点,宣扬什么都没有!武断的把无自性=什么都没有!不懂装懂,误人子弟。殊不知:有的对面就是无自性。无自性本身就是源于有。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么,无自性也就不存在了。这一点中学生的辩证常识,他们也不懂,可悲可叹!)六者,没有圣谛见。(注:圣义谛亦无自性。无自性恰恰是因为有。这一点,是真假开悟的分水岭。)
【经】:復次舍利弗!此諸眾生依於增見,復起二見,此二種見與彼增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二見?一者涅槃始生見,二者無因無緣忽然而有見。舍利弗!此二種見,令諸眾生,於善法中無願欲心、勤精進心。舍利弗,是諸眾生,以起如是二種見故,正使七佛如來、應、正遍知。次第出世為其說法,於善法中若生欲心、勤精進心,無有是處。
[解]:其次,舍利弗!前面讲了减少之邪见,下面再讲一下,增加之邪见。此种愚痴之众生,依赖于增加之邪见,又从中生发出二见。此等二见与其增加之邪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相互编织。何者为二呢?一者,涅槃有一个开始出生之本体。二者,无因无缘,忽然自然而出生。(注:自然外道,无因外道。)舍利弗!这二种错见,让一切众生,不再产生愿欲之心,也不再产生勤精进之心。一切皆归本体,一切历属自然。即一个是本体论,一个是自然外道。舍利弗!以上前面所言的那些众生,比起这里的本体与自然二种外道来说,即使是七佛如來,应供,正遍知,(注:恰是清净意根之功德相。)次第缘起之出世显现,为其说法,希望他们有所醒悟,于一切善法中能够生发出一些欲望之心,以及精进修习,也是不可能的。(注:此种增上慢者,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一切归结于本体与自然了。开悟的<楞严经>中[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就是针对这个本体与自然的。由此可见:大乘佛法,非辩证思维不可。)
【经】:舍利弗!此二種見乃是無明諸惑根本,所謂涅槃始生見,無因無緣忽然而有見。
舍利弗!此二種見,乃是極惡根本大患之法。
舍利弗!依此二見起一切見,此一切見與彼二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一切見者,所謂若內若外,若麁(cū)若細若中種種諸見。
[解]:舍利弗!此二种见本是产生世间无明与一切惑乱之根本。其中,所谓的涅槃有开始出生的错见,以及无因之果,自然而生的错见,舍利弗!注意谛听!这两种邪见,乃是极为邪恶之根本大患之见。纯粹的外道之法。舍利弗!如果行者依此二见生发出来的一切错误之见,其中,此等错误之见与前面所说的二种邪见(本体与自然),它们之间不相舍离,犹如罗网,相互勾联。这其中,产生出来的一切增益之见:或内或外,或细或粗,或好或坏,或优或劣,皆为等等之妄相。(注:一切法皆无自性,增益者无实,莫作圣解。)
【经】:所謂增見、減見,舍利弗!此二種見依止一界,同一界合一界。一切愚癡凡夫,不如實知彼一界故、不如實見彼一界故,起於極惡大邪見心,謂眾生界增、謂眾生界減。
[解]:所谓的增益之见,与减损之见,注意听!此二种邪见,全部依止于一真法界。(注:一真者,一合相也。)同是一界,即一合相之界。但是,一切愚痴的凡夫,并不能够如实的了知,那就是一合相故。更不可能如实之见到彼一真法界了。(注: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说。或增益,或减损。)并于此不可说中,强言生起极大的恶习,邪见之心。称:这里是增益者,那里是减损者。(注:由此鼓惑人心,不能正解一真法界之不二法门。笔者认为:凡是说增说减者,即是二货。不可取,应远离。)
【经】: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界?而言一切愚癡凡夫,不如實知彼一界故、不如實見彼一界故,起於極惡大邪見心,謂眾生界增、謂眾生界減。」舍利弗言:「善哉世尊!此義甚深,我未能解。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令得解了。」
[解]:此时,智慧第一菩萨舍利弗对佛说:“伟大的世间尊者!什么是一界的概念内涵呢?!为什么说一切愚痴凡夫,不能够如实的知晓什么是一界呢?!由于不知道,也不能够如实的见彼一界的原故,所以,才产生极恶劣的邪见之心。妄称这些众生是增益的,又称另一些众生是减损的。殊不知:一切众生本不生灭。伟大的世间尊者!此义甚深,我如今还不能够深刻的了解它,但愿如来〔您〕能为我等解说详情,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它。
【经】:爾時世尊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義,乃是如來智慧境界,亦是如來心所行處。舍利弗!如是深義,一切聲聞、緣覺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見,不能觀察,何況一切愚癡凡夫而能測量?唯有諸佛如來智慧,乃能觀察知見此義。舍利弗!一切聲聞、緣覺所有智慧,於此義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實知見觀察。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說法身義者,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如來功德智慧。
[解]:此时,世尊告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曰:“此义甚深,乃是如来藏之境界,(注:如来藏即是一法界,一合相。),也就是如来法义之心所行之处。(注: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不可于相上看。)舍利弗!如此甚深之法义,世俗当中的一切声闻,缘觉者的智慧,全部都是达不到了知其貌的。(注;经曰:“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也就是说:声闻缘觉之二乘行人尚且不可知,不可见,不可观察,(注:一法界是无相的,无法观察。)更何况是凡夫俗子们要愚痴的去测量呢?!有关一法界的事理,唯有诸佛如来的法理法趣以及智慧,方才可以观察与知见其甚深之法义。舍利弗!此中之深义者,没有任何的玄奥之趣,它本身就是第一义谛,(注:不二法门就是第一义谛。)这个第一义谛,就是不二法门之众生界。这个不二法门之众生界,也就是如来藏之性相一如,而这个性相一如的如来藏,本身就是法身。(注:诸法虽生,真如随诸法而生,真如不生,是名法身。)舍利弗!注意谛听!就象我所宣说的法理法趣者,超过了恒河沙数之多,然而皆是一如之法界,不离亦不脱,不会断灭,也不会异类,此种不可思议的本质,就是全部佛法之如来智慧之功德相。(注:心生则法生,笔者认为:这也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功德无量相。)
【经】:「舍利弗!如世間燈,所有明色及觸,不離不脫。又如摩尼寶珠,所有明色形相,不離不脫。舍利弗!如來所說法身之義亦復如是,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如來功德智慧。
[解]:舍利弗!就象世俗间的灯一样,所有能够照明的色相,以及与之相应的触发(联系),其间的关系性,全部都是不离不脱者。何以故?原本不二故。又犹如摩尼宝珠,其间照映出来的所有明色形相,皆是这种不离不脱之关系。舍利弗!注意谛听!如来所说的一切法身之义理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是无量劫来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不离不脱,(注:这就是轨则。)同时也是不断不异的,这就是不可思议,(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一切佛法之如来藏功德无量之智慧德相。
【经】:「舍利弗!此法身者,是不生不滅法,非過去際、非未來際,離二邊故;舍利弗!非過去際者離生時故,非未來際者離滅時故。舍利弗!如來法身常,以不異法故、以不盡法故。舍利弗!如來法身恒,以常可歸依故、以未來際平等故。舍利弗!如來法身清涼,以不二法故、以無分別法故。舍利弗,如來法身不變,以非滅法故、以非作法故。
[解]:舍利弗!此种法身,本身就是不生亦不灭,非过去亦非未來,离于二边取舍的。舍利弗!不属于过去际者,表示不曾生发过。不属于未来际者,表示没有断灭的时候。舍利弗!如来法义之身,恒常永存。不会以异类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如来法义,是不尽法义的原故。(注:法义缘生,永远鲜活。没有一个实有的來处,也没有一个实有的去处。正所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舍利弗!如来法身是恒常的。正是因为其恒常的原因,所以,才是可以归依之处。(注:所谓的[转识归根],就是因为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皆是如来法义之身故。)同时,也是未来际中,永远都是[平等性智]的原故。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利人,皆是因其不二法门的原故。也就是以其[如染不择],无分别的原故。(注:不二是对二说的。没有了二,也就不存在不二了。)舍利弗!如来法身是不变的,因其不灭故。(注:有变化,就有生灭,如来法身,不生灭故。)这是因为,法身不是作义之法。(注:法身无为,不由作意所为。所以六祖曰: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经】:舍利弗!即此法身,過於恒沙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舍利弗!即此法身,厭離世間生死苦惱,棄捨一切諸有欲求,行十波羅蜜,攝八萬四千法門,修菩提行,名為菩薩。
[解]:舍利弗!就是这种法身,越过了恒沙无边之数的烦恼所缠,并从无始劫以来随顺世间,(注:诸法虽生,真如随诸法而生,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就象波与浪一样的关系,往來于生死之间,这种现象就叫作众生。(注:所谓众生者,此乃法身也。)舍利弗!这是以上所说的[法身],它本身又是厌离一切世间的生死烦恼的,远离与弃舍世间的一切欲求,广行十波罗密,(注:到彼岸。)总摄八万四个法门,智修入世菩提行,这才称之为【菩萨】。众所周知:菩萨觉有情。所谓的菩萨行,就是法身行。(注:法身是活物。不要一听[不生不灭]四个字,就认为是死物,一切法皆是活物,而这个活物不再生灭。这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不懂辩证者,学不了大乘佛法。)
【经】:「復次舍利弗!即此法身,離一切世間煩惱使纏,過一切苦,離一切煩惱垢,得淨得清淨,住於彼岸清淨法中,到一切眾生所願之地,於一切境界中究竟通達,更無勝者;離一切障、離一切礙,於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為如來、應、正遍知。是故舍利弗!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義一名異。
[解]:其次,舍利弗!就是这种法身,远离一切世间烦恼使缠,超过一切苦难之束缚,舍弃一切烦恼之垢惑,证得清净之[意根]之身。由此住于彼岸(回归意根)之清净法中,进入一切众生所愿(业力使然)之地。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无碍,(注:这就是典型的<法华经>中的[清净意根]屏幕之境界。)舍此无他觉,更无胜此者。由此,人类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远离一切障碍与束缚,于一切法(注:清净意根上,全部都是如来法义之法身。法身无碍,不二法门。)中,得其大自在。(注:观自在菩萨之境界,就是此境界,人类于此得大自在者,恰恰显现【成佛的法华】,此言不虚也。)这种清净意根屏幕上的法身境界,就叫作:如来(诸法如义),应供(随缘显现,即依他起性。),正遍知(遍计所执性)。正是因为这样的,舍利弗!注意谛听!恰恰是不离众生界而有法身存。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不离法身之缘起,才有了众生界。也就是说:众生界就是法身,法身本身就是众生界。舍利弗!以上二者,始终是一如关系,即义一名异。或曰:性一相异。
【经】:「復次舍利弗!如我上說,眾生界中亦三種法,皆真實如,不異不差。何謂三法?一者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二者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三者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
[解]:其次,舍利弗!就象我上面所说的那样,一切众生界中,也有三种法相。此三种皆是真实如此,不异不差,不增不减。是哪三种呢?一者,与如来藏本际相应之体,也就是意识清净之正见法相。二者,与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之体,也就是烦恼缠绕之意识中,不清净法相。三者,如来藏在未来际之缘起法界中,平等性智之恒久不断之有为法。(注:前二种属于意识范畴,第三种属于清净意根之屏幕范畴。)
【经】:「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者,此法如實不虛妄,不離不脫智慧清淨,真如、法界、不思議法,無始本際來,有此清淨相應法體。舍利弗,我依此清淨真如法界,為眾生故,說為不可思議法自性清淨心。
[解]:舍利弗!你应当知晓:如来藏本际之相应体(正知正见)与清净意根上的[正智~如如]之清净者,此法如实不虚。其中的法理法趣,不离不脱,智慧清净。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真如,法界,以及不思议(清净意根本身不作意)法,从无始本际以来,就是本俱(本觉)此种清净相应之法体。(注:清净意根本俱一切如来之智慧德相,这亦是先佛经中所说。)舍利弗!注意谛听!我依此〔心生则法生〕之清净意根之真如法义境界,为了一切有情之众生,演说如此之不可思议之法(轨则之法),以及阐述其自性清净之心。(注:笔者认为:这里的自性清净心,就是有情众生之皆有的清净意根之心。)
【经】:「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者,此本際來離脫不相應煩惱所纏不清淨法,唯有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舍利弗!我依此煩惱所纏不相應不思議法界,為眾生故,說為客塵煩惱所染自性清淨心不可思議法。
[解]:舍利弗!注意谛听!你应当知道:如来藏本际中,不相应之体,以及烦恼缠缚中不清净的人,此种本际无始劫来远离摆脱不相应烦恼之缠缚,以及不清净法,(注:凡不符合轨则者,皆是不清净者。)唯有如来法义之大般若之菩提智慧,方能够断除其不净者。舍利弗!我今日是为了依此烦恼所缠缚的不相应之不思议法界,(注:即清净意根之境界。)为一切有情众生故,宣说这些客尘烦恼所染污之自性本觉之清净心之不可思议法。(注:此处清净心就是清净意根之心。这里隐含着一个译文用词的历史问题。我们不是文字考古派,不作更深的研究。总之,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六祖慧能曰:唯论见性!经文读破了也无碍,只要能觉,就是好解。)
【经】:「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諸法根本,備(bèi)一切法、具一切法,於世法中不離不脫真實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攝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滅常恒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說名眾生。所以者何?言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常恒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等異名,以是義故,我依彼法說名眾生。
[解]:舍利弗!应当知晓:如来藏末来际中,平等性智,恒常住持,一切有为之法。这就是一切诸法之根本。(注: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屏幕上之功德无量相。)此屏幕备一切法,具一切法,显一切法,【鉴~照】一切法。于其世俗生活中之一切法,不离不脱不相违悖,(注:这也是先佛经中所说。)正所谓: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人类行者,于此清净意根处,真实缘起一切法,(注:心生则法生。)住持一切法,摄受一切法。(注:佛法不坏世间法。)舍利弗!注意谛听!我依此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恒常清凉不变之轨则,皈依一切不可思议之清净法界。这就叫作众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所谓言众生者,即是众因缘所生,即是法本无生,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恒常清凉,不变皈依者。也就是不可思议之清净法界的等等异名而已。(注:笔者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之隐喻之名。)正是因为如此之原因,我才依其如来法义,宣说名为【众生】。正所谓:众生者,众因缘而聚生也!
【经】:「舍利弗!此三種法皆真實如,不異不差。於此真實如不異不差法中,畢竟不起極惡不善二種邪見。何以故?以如實見故。所謂減見、增見,舍利弗!此二邪見,諸佛如來畢竟遠離,諸佛如來之所呵責。
[解]:舍利弗!以上三种法(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皆是真实不虚的如如正智。不增不减,不异不差。人类行者,于此真实如是之不异不差(镜鉴之时,决不走样!)中,始终毕竟不起极恶或不善之二种邪知邪见。(注:后世唯识宗理论把七识意根教判成了错谬,恶慧,不可正知等等,纯属外道邪说!不可取,应远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以如实之见的原故!清净意根上的缘起,本身就是法则规律的内含,存在即是合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的增见,减见,舍利弗!注意谛听!这二种邪见,一切诸佛如来毕竟远离之。(注:一切诸佛如来之法义里,没有增减之相法。)所以,凡是增益或减损之二法,诸佛如来,都将于以严厉之呵责。(注:学佛的最高境界,就是:法忍无生!)
【经】:「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起一見、若起二見,諸佛如來非彼世尊,如是等人非我弟子。舍利弗!此人以起二見因緣故,從冥(mínɡ)入冥、從闇(àn)入闇,我說是等,名一闡(chǎn)提。是故舍利弗!汝今應學此法,化彼眾生,令離二見,住正道中。舍利弗!如是等法,汝亦應學,離彼二見,住正道中。」
[解]:舍利弗!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如果他(她)们之间,有人生起了一见(本体见),或者二见(二分见),那么,一切诸佛如来将不会再是他(她)们的世间尊者了!何以故?象他(她)们这些人,皆不佩作我的弟子。舍利弗!注意谛听!这些人以其二货之边见,或是一见之本体邪论的原故,从冥顽不灵中,又再次走入冥顽之深处,不能自拔,从阴暗之处,更向着阴暗深处寻觅不停。我斥说这等人们,就是一阐提。(注:自断慧根者。不认知清净意根的存在。)是故,舍利弗!你等今天应当学习此种【不增不减】之不二法门之法,并从此不二法门中度化一切众生,令其远离【二货】之邪见!住持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正确的轨则之般若大道上。舍利弗!谛听!谛听!如是等不二之法,你等应当学习,远离那些无聊的二货之见!缘起正住于清净意根之如如正道中!(注:缘起之不增不减,就是清净意根之正道!正所谓:法本无生,无生法忍。此之谓也!)
[经]:佛說此經已,慧命舍利弗,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摩訶薩,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不增不減經>
[解]:世尊演说此<不增不减经>毕,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以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四众弟子等,以及一切大菩萨们,更有一切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在场之大众,全部欢天喜地,法喜充满,信受奉行。
<佛說不增不減經>解析毕!
《佛说不增不减经》
经题:诸佛法义所宣说的不增亦不减之如如不动之经。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解]:元魏:年代,魏文帝年号。北印度:地名。印度北部地区。三藏:经律论,代指: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人名。译师。
译:翻译。
【经】:如是我聞。
[解]:如如执著,如是如是,我是这样听佛演说的。
【经】:一时,
[解]:在一个时间段里。
注:诸佛讲法,只是宣说法义,后人记录,不确定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里。严格意义上讲,读者当下见,诸佛即时讲。
【经】: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解]:婆伽婆:世尊。久住在王舍城的一个叫耆闍崛山,即灵鹫山的地方。
【经】: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与其日常追随皈依世尊的一千二百五十人集俱在一起。
比丘中之大者,有三义:大,多,胜。喻意:此皈依之大多胜之比丘,远超于当时的九十六种外道。
【经】:諸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解]:以及一切大菩萨(得道者)无量无边不可以数字来计算的。
注:菩萨是表法,不可以人相视之。
【经】:爾時慧命舍利弗,於大眾中即從坐起,前至佛所,到已頂禮佛足,退坐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來,周旋六道,往來三界,於四生中輪迴生死,受苦無窮。世尊!此眾生聚、眾生海,為有增減?為無增減?此義深隱,我未能解。若人問我,當云何答?
[解]:此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于大众之中,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世尊面前,恭敬地以自己的头,去触摸世尊的足,以示顶礼。顶礼后,退坐在一侧,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伟大的世间尊者!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注: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候,若有,就是外道,本体论了。)周旋于六道之中,往来于三界(欲,色,无色)之间,并以四种生命的形式存在,(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流浪轮回于生死之中,受苦无穷无尽。(注:变幻即苦。非人间分别之苦。)伟大的世间尊者啊!此等众生聚集在一起,其中这种全部的【众生之海】,(注:这里专指整体观。)还有增加与减少吗?还是根本上就没有增减这回事儿呢?此处的法理法趣,深刻而隐覆,我还不能理解。如果有人来问我,我将如何回答他们呢?
【经】:爾時世尊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為安隱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憐愍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饒益安樂一切眾生、諸天人故,乃能問我是甚深義。舍利弗!汝若不問如來、應供、正遍知如是義者,有多過咎。所以者何?於現在世及未來世,諸天人等一切眾生,長受衰惱損害之事,永失一切利益安樂。舍利弗!大邪見者,所謂見眾生界增、見眾生界減。舍利弗!此大邪見諸眾生等,以是見故,生盲無目,是故長夜妄行邪道,以是因緣,於現在世墮諸惡趣。舍利弗!大險難者,所謂取眾生界增堅著妄執、取眾生界減堅著妄執。舍利弗!此諸眾生堅著妄執,是故長夜妄行邪道,以是因緣,於未來世墮諸惡趣。
[解]:此时,世尊告诉舍利弗曰:"太好了!太好了!舍利弗啊!你如今能够为了安然隐忍一切众生,(注:安隐者,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也就是【如染不择】的无分别。<大宝积经>:“如何安隐?谓无分别。”又<大方广三戒经>亦云:“云何安隐?谓无分别。”笔者认为:这里的安隐二字,就是[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之法忍。何以故?法忍者,无住也!)同时,亦可以安然利乐一切众生,(注:菩萨境界,利乐有情。)怜悯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饶益安乐一切众生,以及一切天人故,正因为如此慈悲,才能够问我如此深刻的法理法趣。舍利弗啊!注意谛听!你如果不问讯如来,应供,正遍知等如是甚深法义,将会有甚多的过错。(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一切如來法义,皆是【应供~依他】的,同时,也全部都是正确的遍计所执自性的显现,正所谓:如如执着,如是如是,恰恰是如来法义。问是正确的,不问反而是有过咎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于现在世与未来世,一切天人等等,以及一切众生之类,恒长的饱受生死衰恼损害之事的困挠,永远的失去了一切利益与安乐。舍利弗啊!注意谛听!一切执有大邪见者,即所谓的【见众生增】,或见[众生减]。凡有增减之见者,皆是大邪见。舍利弗!执着此种大邪见的众生,正是因为不正确的邪见,使他们产生了没有眼睛一样的瞎子,由此于长夜中妄行邪道,没有正信的可能了。正是由于步入邪道,失去了正信的原故,于当下之世,就堕落了三恶道中。舍利弗!不得不警惕!这样的大危险,时刻都在邪见的周围存在着。这就是如果取看众生界有增的话,也就是坚著妄执。如果是取着于众生界减的话,就是在坚著妄执。即不管是坚持于增,还是坚持于减,凡二边执着者,皆是邪见。(注:凡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舍利弗!此种众生坚执的妄觉,是造成一切长夜中妄行邪道的因缘。其结果将会于未来世中,堕落于三恶道里。
【经】:舍利弗!一切愚癡凡夫,不如實知一法界故、不如實見一法界故,起邪見心,謂眾生界增、眾生界減。舍利弗!如來在世,我諸弟子不起此見。若我滅後,過五百歲,多有眾生愚無智慧,於佛法中雖除鬚髮、服三法衣現沙門像,然其內無沙門德行。如是等輩,實非沙門自謂沙門,非佛弟子謂佛弟子,而自說言:『我是沙門,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減見。何以故?此諸眾生以依如來不了義經,無慧眼故、遠離如實空見故,不如實知如來所證初發心故、不如實知修集無量菩提功德行故、不如實知如來所得無量法故、不如實知如來無量力故、不如實知如來無量境界故、不信如來無量行處故、不如實知如來不思議無量法自在故、不如實知如來不思議無量方便故、不能如實分別如來無量差別境界故、不能善入如來不可思議大悲故、不如實知如來大涅槃故。
[解]:舍利弗!一切愚痴的凡夫,不能够如实的知晓世界元本就是一法界。(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就是一法界。)凡夫由于不知一法界,就是[知之一字],所以,才会产生出许许多多的邪知邪见。一会儿谓众生是增加的,一会儿谓众生是减少的。舍利弗!如来法义出现于世,我的真正的弟子是不会生发出这种邪见的。如果我灭度后,经过五百年的时间,多有众生愚痴而没有智慧。(注:此时正是龙树菩萨出世的时间。)他们于佛教形式上,虽然出了家,穿上了袈裟,现沙门之像,然而,内心中,却没有沙门之德行品质。如此之辈,实在不符合沙门要求,但却都自称为沙门。(注:当下佛教现状,就是如此。)大谈:“我是沙门,只有我才是佛家弟子。”如是之人,愚痴无智,起增减之见,误人子弟,败坏家风。为什么这样说呢?此种人物皆是以如來法义中,不了义经为根据,全无慧眼,了义经放在那里,他们也视而不见。这就是业力拿的,远离了如实无自性空见的原故。这些人,不能够知晓如来法义,在初发心时的状态,也不知晓如实的修集无量菩提之功德相。(注:此种非量恰恰是第七末那识之如染不择之本质。)由此,这种人,也不可能知晓如来法义的无量性相,更不能知晓如来法义的无量,无数,无边际故。由于不知道如来法义是没有边际的,所以,也不相信如来法义的无量无边之所行故。(注:这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由于不知道如来不思议无量法义之得大自在故,(注: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由于不能够知晓一切法本来无生之不可思议之无量方便故,所以,不能够如实的分别如来法义的无量差别境界相故。(注: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觉者,必于差别境界之当下而见实相。《大涅槃经》第八如来性品说:‘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思益梵天所问经》说:‘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义。’)正是由于这些愚痴的凡夫,不能够善入如来不可思议之不增不减之大悲心故,所以,他们就不可能如实的知晓如来法义之大涅槃境界。
【经】舍利弗!愚癡凡夫無聞慧故,聞如來涅槃起斷見滅見,以起斷想及滅想故,謂眾生界減,成大邪見極重惡業。復次舍利弗!此諸眾生依於減見復起三見,此三種見與彼減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三見?一者斷見,謂畢竟盡;二者滅見,謂即涅槃;三者無涅槃見,謂此涅槃畢竟空寂。舍利弗!此三種見,如是縛、如是執、如是觸,以是三見力因緣故,展轉復生二種邪見,此二種見與彼三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二見?一者無欲見,二者畢竟無涅槃見。
[解]:舍利弗!注意谛听!愚痴的凡夫们,他们缺少闻思的智慧,听说如来涅槃后,心中就生起了断灭之见。由此有了断灭的见解,所以,称言一切众生之界是渐渐的减少的,于是成就了大邪见之极重的恶业。其次,舍利弗!此种众生者,依其断灭之见,复起三种不正确的错误之见,这三种错误的知见,与那些减少之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共业缠绵。什么是三种错误之见呢?一者,断见。称:一切法毕竟终结。二者,灭见。称:只有死后,方才涅槃。三者,没有涅槃见。称所谓的涅槃毕竟是空叔。(注:涅槃者,死后重生也。后人常言:凤凰涅槃,此之谓也。)舍利弗!以上三种错误之见,就是束缚,就是执着,就是触受,(注:皆在五蕴生灭,增减之范畴。)如果以此三种邪见处事的话,当会于展转之中复生出另外二种邪见。此二种邪见,复与前面三种错误之见,相互之间,犹如罗网,不相舍离。什么是另外的二种邪见呢?一者,没有欲望之见。二者,毕竟最终是没有涅槃的见解。(注:大乘佛法始终都是辩证的,凡是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这一点,在此经中,显现得尤其突出。)
【经】:「舍利弗!依無欲見復起二見,此二種見與無欲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二見?一者戒取見,二者於不淨中起淨顛倒見。
[解]:舍利弗!由此没有欲望之邪见中,又生发出二种错见。此二种错见与其无欲之邪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什么是这二种错见呢?一者,戒取见。二者,于不净之中,生硬的有为的生发出一切洁净的颠倒之见。(注:此二种错误的见解,当下理论界中最为难缠。一者,繁琐的戒律,束缚人性的正常发展,不利于社会上正常的弘法。二者,虚伪的极端的高扬假大空式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滥言:石头瓦块皆是佛等等。无聊至极,颠倒邪见,纯属泛佛论的变种。不可取,应远离。)
【经】:舍利弗!依畢竟無涅槃見,復起六種見,此六種見與無涅槃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六見?一者世間有始見,二者世間有終見,三者眾生幻化所作見,四者無苦無樂見,五者無眾生事見,六者無聖諦見。
[解]:舍利弗!依此毕竟无之涅槃错见,复发生出六种新的错误之见。此等六种错见与其没有涅槃之邪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一样,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那么,什么才是六见呢?一者,这个世界有一个开始的错见。(注:法本无生,世界是没有开始的。这一点,释迦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发现了,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此理,今日也很少有人真的懂得它。)二者,这个世界是有终止的。(注:众所周知,无始即无终!释迦当年于菩提树下夜睹流星划破夜空时,当下彻悟本元。指的就是这个缘起法,无始即无终。人类的无明,就象是夜空,其本觉的清净意根显现流星之闪烁。如露亦如电,如如执著,如是如是,应作如是观。)三者,众生有一个实有的幻化之体。(注: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四者,无苦无乐见。(注:佛法不离世间法。苦乐无实,但非没有。这就是辩证。)五者,没有一切众生之事。极端的虚无主义者,当下网络上,就有一种观点,宣扬什么都没有!武断的把无自性=什么都没有!不懂装懂,误人子弟。殊不知:有的对面就是无自性。无自性本身就是源于有。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么,无自性也就不存在了。这一点中学生的辩证常识,他们也不懂,可悲可叹!)六者,没有圣谛见。(注:圣义谛亦无自性。无自性恰恰是因为有。这一点,是真假开悟的分水岭。)
【经】:復次舍利弗!此諸眾生依於增見,復起二見,此二種見與彼增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何謂二見?一者涅槃始生見,二者無因無緣忽然而有見。舍利弗!此二種見,令諸眾生,於善法中無願欲心、勤精進心。舍利弗,是諸眾生,以起如是二種見故,正使七佛如來、應、正遍知。次第出世為其說法,於善法中若生欲心、勤精進心,無有是處。
[解]:其次,舍利弗!前面讲了减少之邪见,下面再讲一下,增加之邪见。此种愚痴之众生,依赖于增加之邪见,又从中生发出二见。此等二见与其增加之邪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相互编织。何者为二呢?一者,涅槃有一个开始出生之本体。二者,无因无缘,忽然自然而出生。(注:自然外道,无因外道。)舍利弗!这二种错见,让一切众生,不再产生愿欲之心,也不再产生勤精进之心。一切皆归本体,一切历属自然。即一个是本体论,一个是自然外道。舍利弗!以上前面所言的那些众生,比起这里的本体与自然二种外道来说,即使是七佛如來,应供,正遍知,(注:恰是清净意根之功德相。)次第缘起之出世显现,为其说法,希望他们有所醒悟,于一切善法中能够生发出一些欲望之心,以及精进修习,也是不可能的。(注:此种增上慢者,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一切归结于本体与自然了。开悟的<楞严经>中[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就是针对这个本体与自然的。由此可见:大乘佛法,非辩证思维不可。)
【经】:舍利弗!此二種見乃是無明諸惑根本,所謂涅槃始生見,無因無緣忽然而有見。
舍利弗!此二種見,乃是極惡根本大患之法。
舍利弗!依此二見起一切見,此一切見與彼二見不相捨離猶如羅網。一切見者,所謂若內若外,若麁(cū)若細若中種種諸見。
[解]:舍利弗!此二种见本是产生世间无明与一切惑乱之根本。其中,所谓的涅槃有开始出生的错见,以及无因之果,自然而生的错见,舍利弗!注意谛听!这两种邪见,乃是极为邪恶之根本大患之见。纯粹的外道之法。舍利弗!如果行者依此二见生发出来的一切错误之见,其中,此等错误之见与前面所说的二种邪见(本体与自然),它们之间不相舍离,犹如罗网,相互勾联。这其中,产生出来的一切增益之见:或内或外,或细或粗,或好或坏,或优或劣,皆为等等之妄相。(注:一切法皆无自性,增益者无实,莫作圣解。)
【经】:所謂增見、減見,舍利弗!此二種見依止一界,同一界合一界。一切愚癡凡夫,不如實知彼一界故、不如實見彼一界故,起於極惡大邪見心,謂眾生界增、謂眾生界減。
[解]:所谓的增益之见,与减损之见,注意听!此二种邪见,全部依止于一真法界。(注:一真者,一合相也。)同是一界,即一合相之界。但是,一切愚痴的凡夫,并不能够如实的了知,那就是一合相故。更不可能如实之见到彼一真法界了。(注: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说。或增益,或减损。)并于此不可说中,强言生起极大的恶习,邪见之心。称:这里是增益者,那里是减损者。(注:由此鼓惑人心,不能正解一真法界之不二法门。笔者认为:凡是说增说减者,即是二货。不可取,应远离。)
【经】: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界?而言一切愚癡凡夫,不如實知彼一界故、不如實見彼一界故,起於極惡大邪見心,謂眾生界增、謂眾生界減。」舍利弗言:「善哉世尊!此義甚深,我未能解。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令得解了。」
[解]:此时,智慧第一菩萨舍利弗对佛说:“伟大的世间尊者!什么是一界的概念内涵呢?!为什么说一切愚痴凡夫,不能够如实的知晓什么是一界呢?!由于不知道,也不能够如实的见彼一界的原故,所以,才产生极恶劣的邪见之心。妄称这些众生是增益的,又称另一些众生是减损的。殊不知:一切众生本不生灭。伟大的世间尊者!此义甚深,我如今还不能够深刻的了解它,但愿如来〔您〕能为我等解说详情,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它。
【经】:爾時世尊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義,乃是如來智慧境界,亦是如來心所行處。舍利弗!如是深義,一切聲聞、緣覺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見,不能觀察,何況一切愚癡凡夫而能測量?唯有諸佛如來智慧,乃能觀察知見此義。舍利弗!一切聲聞、緣覺所有智慧,於此義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實知見觀察。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說法身義者,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如來功德智慧。
[解]:此时,世尊告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曰:“此义甚深,乃是如来藏之境界,(注:如来藏即是一法界,一合相。),也就是如来法义之心所行之处。(注: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不可于相上看。)舍利弗!如此甚深之法义,世俗当中的一切声闻,缘觉者的智慧,全部都是达不到了知其貌的。(注;经曰:“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也就是说:声闻缘觉之二乘行人尚且不可知,不可见,不可观察,(注:一法界是无相的,无法观察。)更何况是凡夫俗子们要愚痴的去测量呢?!有关一法界的事理,唯有诸佛如来的法理法趣以及智慧,方才可以观察与知见其甚深之法义。舍利弗!此中之深义者,没有任何的玄奥之趣,它本身就是第一义谛,(注:不二法门就是第一义谛。)这个第一义谛,就是不二法门之众生界。这个不二法门之众生界,也就是如来藏之性相一如,而这个性相一如的如来藏,本身就是法身。(注:诸法虽生,真如随诸法而生,真如不生,是名法身。)舍利弗!注意谛听!就象我所宣说的法理法趣者,超过了恒河沙数之多,然而皆是一如之法界,不离亦不脱,不会断灭,也不会异类,此种不可思议的本质,就是全部佛法之如来智慧之功德相。(注:心生则法生,笔者认为:这也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功德无量相。)
【经】:「舍利弗!如世間燈,所有明色及觸,不離不脫。又如摩尼寶珠,所有明色形相,不離不脫。舍利弗!如來所說法身之義亦復如是,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如來功德智慧。
[解]:舍利弗!就象世俗间的灯一样,所有能够照明的色相,以及与之相应的触发(联系),其间的关系性,全部都是不离不脱者。何以故?原本不二故。又犹如摩尼宝珠,其间照映出来的所有明色形相,皆是这种不离不脱之关系。舍利弗!注意谛听!如来所说的一切法身之义理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是无量劫来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不离不脱,(注:这就是轨则。)同时也是不断不异的,这就是不可思议,(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一切佛法之如来藏功德无量之智慧德相。
【经】:「舍利弗!此法身者,是不生不滅法,非過去際、非未來際,離二邊故;舍利弗!非過去際者離生時故,非未來際者離滅時故。舍利弗!如來法身常,以不異法故、以不盡法故。舍利弗!如來法身恒,以常可歸依故、以未來際平等故。舍利弗!如來法身清涼,以不二法故、以無分別法故。舍利弗,如來法身不變,以非滅法故、以非作法故。
[解]:舍利弗!此种法身,本身就是不生亦不灭,非过去亦非未來,离于二边取舍的。舍利弗!不属于过去际者,表示不曾生发过。不属于未来际者,表示没有断灭的时候。舍利弗!如来法义之身,恒常永存。不会以异类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如来法义,是不尽法义的原故。(注:法义缘生,永远鲜活。没有一个实有的來处,也没有一个实有的去处。正所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舍利弗!如来法身是恒常的。正是因为其恒常的原因,所以,才是可以归依之处。(注:所谓的[转识归根],就是因为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皆是如来法义之身故。)同时,也是未来际中,永远都是[平等性智]的原故。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利人,皆是因其不二法门的原故。也就是以其[如染不择],无分别的原故。(注:不二是对二说的。没有了二,也就不存在不二了。)舍利弗!如来法身是不变的,因其不灭故。(注:有变化,就有生灭,如来法身,不生灭故。)这是因为,法身不是作义之法。(注:法身无为,不由作意所为。所以六祖曰: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经】:舍利弗!即此法身,過於恒沙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舍利弗!即此法身,厭離世間生死苦惱,棄捨一切諸有欲求,行十波羅蜜,攝八萬四千法門,修菩提行,名為菩薩。
[解]:舍利弗!就是这种法身,越过了恒沙无边之数的烦恼所缠,并从无始劫以来随顺世间,(注:诸法虽生,真如随诸法而生,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就象波与浪一样的关系,往來于生死之间,这种现象就叫作众生。(注:所谓众生者,此乃法身也。)舍利弗!这是以上所说的[法身],它本身又是厌离一切世间的生死烦恼的,远离与弃舍世间的一切欲求,广行十波罗密,(注:到彼岸。)总摄八万四个法门,智修入世菩提行,这才称之为【菩萨】。众所周知:菩萨觉有情。所谓的菩萨行,就是法身行。(注:法身是活物。不要一听[不生不灭]四个字,就认为是死物,一切法皆是活物,而这个活物不再生灭。这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不懂辩证者,学不了大乘佛法。)
【经】:「復次舍利弗!即此法身,離一切世間煩惱使纏,過一切苦,離一切煩惱垢,得淨得清淨,住於彼岸清淨法中,到一切眾生所願之地,於一切境界中究竟通達,更無勝者;離一切障、離一切礙,於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為如來、應、正遍知。是故舍利弗!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義一名異。
[解]:其次,舍利弗!就是这种法身,远离一切世间烦恼使缠,超过一切苦难之束缚,舍弃一切烦恼之垢惑,证得清净之[意根]之身。由此住于彼岸(回归意根)之清净法中,进入一切众生所愿(业力使然)之地。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无碍,(注:这就是典型的<法华经>中的[清净意根]屏幕之境界。)舍此无他觉,更无胜此者。由此,人类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远离一切障碍与束缚,于一切法(注:清净意根上,全部都是如来法义之法身。法身无碍,不二法门。)中,得其大自在。(注:观自在菩萨之境界,就是此境界,人类于此得大自在者,恰恰显现【成佛的法华】,此言不虚也。)这种清净意根屏幕上的法身境界,就叫作:如来(诸法如义),应供(随缘显现,即依他起性。),正遍知(遍计所执性)。正是因为这样的,舍利弗!注意谛听!恰恰是不离众生界而有法身存。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不离法身之缘起,才有了众生界。也就是说:众生界就是法身,法身本身就是众生界。舍利弗!以上二者,始终是一如关系,即义一名异。或曰:性一相异。
【经】:「復次舍利弗!如我上說,眾生界中亦三種法,皆真實如,不異不差。何謂三法?一者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二者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三者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
[解]:其次,舍利弗!就象我上面所说的那样,一切众生界中,也有三种法相。此三种皆是真实如此,不异不差,不增不减。是哪三种呢?一者,与如来藏本际相应之体,也就是意识清净之正见法相。二者,与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之体,也就是烦恼缠绕之意识中,不清净法相。三者,如来藏在未来际之缘起法界中,平等性智之恒久不断之有为法。(注:前二种属于意识范畴,第三种属于清净意根之屏幕范畴。)
【经】:「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者,此法如實不虛妄,不離不脫智慧清淨,真如、法界、不思議法,無始本際來,有此清淨相應法體。舍利弗,我依此清淨真如法界,為眾生故,說為不可思議法自性清淨心。
[解]:舍利弗!你应当知晓:如来藏本际之相应体(正知正见)与清净意根上的[正智~如如]之清净者,此法如实不虚。其中的法理法趣,不离不脱,智慧清净。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真如,法界,以及不思议(清净意根本身不作意)法,从无始本际以来,就是本俱(本觉)此种清净相应之法体。(注:清净意根本俱一切如来之智慧德相,这亦是先佛经中所说。)舍利弗!注意谛听!我依此〔心生则法生〕之清净意根之真如法义境界,为了一切有情之众生,演说如此之不可思议之法(轨则之法),以及阐述其自性清净之心。(注:笔者认为:这里的自性清净心,就是有情众生之皆有的清净意根之心。)
【经】:「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者,此本際來離脫不相應煩惱所纏不清淨法,唯有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舍利弗!我依此煩惱所纏不相應不思議法界,為眾生故,說為客塵煩惱所染自性清淨心不可思議法。
[解]:舍利弗!注意谛听!你应当知道:如来藏本际中,不相应之体,以及烦恼缠缚中不清净的人,此种本际无始劫来远离摆脱不相应烦恼之缠缚,以及不清净法,(注:凡不符合轨则者,皆是不清净者。)唯有如来法义之大般若之菩提智慧,方能够断除其不净者。舍利弗!我今日是为了依此烦恼所缠缚的不相应之不思议法界,(注:即清净意根之境界。)为一切有情众生故,宣说这些客尘烦恼所染污之自性本觉之清净心之不可思议法。(注:此处清净心就是清净意根之心。这里隐含着一个译文用词的历史问题。我们不是文字考古派,不作更深的研究。总之,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六祖慧能曰:唯论见性!经文读破了也无碍,只要能觉,就是好解。)
【经】:「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諸法根本,備(bèi)一切法、具一切法,於世法中不離不脫真實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攝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滅常恒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說名眾生。所以者何?言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常恒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等異名,以是義故,我依彼法說名眾生。
[解]:舍利弗!应当知晓:如来藏末来际中,平等性智,恒常住持,一切有为之法。这就是一切诸法之根本。(注: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屏幕上之功德无量相。)此屏幕备一切法,具一切法,显一切法,【鉴~照】一切法。于其世俗生活中之一切法,不离不脱不相违悖,(注:这也是先佛经中所说。)正所谓: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人类行者,于此清净意根处,真实缘起一切法,(注:心生则法生。)住持一切法,摄受一切法。(注:佛法不坏世间法。)舍利弗!注意谛听!我依此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恒常清凉不变之轨则,皈依一切不可思议之清净法界。这就叫作众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所谓言众生者,即是众因缘所生,即是法本无生,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恒常清凉,不变皈依者。也就是不可思议之清净法界的等等异名而已。(注:笔者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之隐喻之名。)正是因为如此之原因,我才依其如来法义,宣说名为【众生】。正所谓:众生者,众因缘而聚生也!
【经】:「舍利弗!此三種法皆真實如,不異不差。於此真實如不異不差法中,畢竟不起極惡不善二種邪見。何以故?以如實見故。所謂減見、增見,舍利弗!此二邪見,諸佛如來畢竟遠離,諸佛如來之所呵責。
[解]:舍利弗!以上三种法(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皆是真实不虚的如如正智。不增不减,不异不差。人类行者,于此真实如是之不异不差(镜鉴之时,决不走样!)中,始终毕竟不起极恶或不善之二种邪知邪见。(注:后世唯识宗理论把七识意根教判成了错谬,恶慧,不可正知等等,纯属外道邪说!不可取,应远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以如实之见的原故!清净意根上的缘起,本身就是法则规律的内含,存在即是合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的增见,减见,舍利弗!注意谛听!这二种邪见,一切诸佛如来毕竟远离之。(注:一切诸佛如来之法义里,没有增减之相法。)所以,凡是增益或减损之二法,诸佛如来,都将于以严厉之呵责。(注:学佛的最高境界,就是:法忍无生!)
【经】:「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起一見、若起二見,諸佛如來非彼世尊,如是等人非我弟子。舍利弗!此人以起二見因緣故,從冥(mínɡ)入冥、從闇(àn)入闇,我說是等,名一闡(chǎn)提。是故舍利弗!汝今應學此法,化彼眾生,令離二見,住正道中。舍利弗!如是等法,汝亦應學,離彼二見,住正道中。」
[解]:舍利弗!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如果他(她)们之间,有人生起了一见(本体见),或者二见(二分见),那么,一切诸佛如来将不会再是他(她)们的世间尊者了!何以故?象他(她)们这些人,皆不佩作我的弟子。舍利弗!注意谛听!这些人以其二货之边见,或是一见之本体邪论的原故,从冥顽不灵中,又再次走入冥顽之深处,不能自拔,从阴暗之处,更向着阴暗深处寻觅不停。我斥说这等人们,就是一阐提。(注:自断慧根者。不认知清净意根的存在。)是故,舍利弗!你等今天应当学习此种【不增不减】之不二法门之法,并从此不二法门中度化一切众生,令其远离【二货】之邪见!住持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正确的轨则之般若大道上。舍利弗!谛听!谛听!如是等不二之法,你等应当学习,远离那些无聊的二货之见!缘起正住于清净意根之如如正道中!(注:缘起之不增不减,就是清净意根之正道!正所谓:法本无生,无生法忍。此之谓也!)
[经]:佛說此經已,慧命舍利弗,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摩訶薩,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不增不減經>
[解]:世尊演说此<不增不减经>毕,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以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四众弟子等,以及一切大菩萨们,更有一切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在场之大众,全部欢天喜地,法喜充满,信受奉行。
<佛說不增不減經>解析毕!
上一篇:《无量义经》西蜀·净然-直译
下一篇:《佛说卡拉玛经》西蜀·净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