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节经》章节·直译

经:【“世尊!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如诸长老随所证见种种法相,记自所得,此诸长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是事决尔。’何以故?如其所说自证见法,当知是人未能了别一味真如遍一切处。
“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此言希有,是无对说。
“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观行诸比丘等,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在正教外,岂能证知一味真实?”
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须菩提!于五阴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须菩提!于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此清净境界,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如于阴中乃至圣道分中,清净境界平等一味,皆无差别。须菩提!以是义故,应知一味真如遍一切处。】
<解节经>(真谛译)
 
经:【“世尊!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如诸长老随所证见种种法相,记自所得,此诸长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是事决尔。’何以故?如其所说自证见法,当知是人未能了别一味真如遍一切处。】
 
[解]:伟大的世间尊者!我见到此种情况后,内里在想:“如同这些长老们,各自所亲证的种种法相〔境界〕,并且各自记录〔宣说〕自己所得到的境界。但是,这些长老们心里都藏有增上慢的习气。正是由于他们各自的增上慢心,促使他们各自记录〔宣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于是事情也由此决定了好坏,美丑之分别取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如同他们各自所说的自证见法〔境界〕,(注:凡是境界,也就有边界。凡有边界者,也就不会究竟。)由此可见:这些人最终都未能了别一味真如〔究竟〕是遍一切处的。
 
“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此言希有,是无对说。
“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观行诸比丘等,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在正教外,岂能证知一味真实?”】
 
[解]:世尊!如您所说:“一味真实〔究竟义〕是遍一切处的,(注:即遍计所执性!)其义微细甚深,〔种子如瀑流〕难可通达。〔于凡愚不开演〕您的这句陈述句,非常的希有,是一句没有相对的言语。
伟大的世尊!如您在正教之中,开示弟子要:勤修观行等等。但这些弟子们,于一味真实的遍一切处之究竟上,还是很难通达的。〔因缘不聚足〕更何况是其他外道,在您的正教之外呢?他们〔外道〕又怎么可能证到一味真实呢?!
 
【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须菩提!于五阴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须菩提!于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此清净境界,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如于阴中乃至圣道分中,清净境界平等一味,皆无差别。须菩提!以是义故,应知一味真如遍一切处。】
 
[解]:世尊曰:“正是这样的!须菩提!注意谛听!如此细微最细微,甚深最甚深,〔阿陀那识〕难见最难见!此种阿陀那识,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注:此处阿陀那识就是末那识,也就是遍计所执性。)我自从觉悟了以后,即开始为他人演说,并且安立正教,开示显现<解深密义>,令其法趣,深入浅出,晓喻于人。为什么会这样呢?须菩提!注意谛听!一切有情众生于五阴界中,其中【根】的境界,全部都是清净的,〔现量〕这正是我所言说的【是名世界】的真实现状。须菩提!注意谛听!一切行者,于十二入,十二因缘生,以及四食,四谛,四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等等,其中的【诸根】清净境界,(注:最终结果皆决定于〔意根〕的清净。)这就是我所言说的[是名世界]的真实。此种清净境界,〔六根本净〕于一切阴处〔色,受,想,行,识〕皆是平等一味,没有任何差别相。(注: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清净意根的本质,就是平等性智。)这种平等性智的一味真实,于诸阴中,乃至一切圣道分中,于【清净意根】的境界中,始终都是平等一味,真实而没有差别的。须菩提!以上这些法理法趣,本身就是一味真如之遍计所执于一切处的。(注:这就是遍计所执性。)
  
我自刀藏汝是云
一剑封喉满目尘
栖石如染无生吼
雁落鱼沉只为闻


《西蜀·法苑》2022-1-2
西蜀·净然解析
 

 

上一篇:《佛说卡拉玛经》西蜀·净然-解析

下一篇:【大乘密严经-译文】下篇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