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 译
西蜀·净然白话直译
2023.1.16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又称《仁王护国经》、《新译仁王经》、《仁王经》。二卷。唐代不空(705-774)三藏译师为我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密教付法第六祖,南印度师子国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抵洛阳。天宝五年(746)为玄宗灌顶,住净影寺。代宗时,曾于太原五台山建密教道场,展开传教活动。开元以来,所译经典有七十七部一0一卷。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的音韵对照组织的功劳甚钜。又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大历九年示寂,世寿七十。
“仁王护国”,是说仁王见众生痛苦,生起怜愍的心,因此施予自在力而保护之,称为“仁王护国”。
“般若波罗蜜多”,是六度中的一度,能使众生从苦恼的此岸到达涅盘的彼岸,也就是借着般若法船,能护送一切众生安稳到达彼岸,恒受妙乐。因此,般若是能仁其国,能护其国的秘密要法。本经是以佛陀为印度波斯匿王等十六大国国王说示如何守护佛果、修持十地善行,及守护国土的因缘,而讲说受持读诵此经可息灾得福,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与《法华经》、《金光明经》并称为护国三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注:仁王者,世尊也!护国者,护法义之国也!般若波罗蜜多者,到彼岸也!经者,轨则也。)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 译
(注:唐代,三藏智慧广大无边之沙门,不空法师译文。)
“般若波罗蜜多”,是六度中的一度,能使众生从苦恼的此岸到达涅盘的彼岸,也就是借着般若法船,能护送一切众生安稳到达彼岸,恒受妙乐。因此,般若是能仁其国,能护其国的秘密要法。本经是以佛陀为印度波斯匿王等十六大国国王说示如何守护佛果、修持十地善行,及守护国土的因缘,而讲说受持读诵此经可息灾得福,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与《法华经》、《金光明经》并称为护国三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注:仁王者,世尊也!护国者,护法义之国也!般若波罗蜜多者,到彼岸也!经者,轨则也。)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 译
(注:唐代,三藏智慧广大无边之沙门,不空法师译文。)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
序品第一
序品第一
【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八百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九智十智所作已办。三假实观三空门观。有为功德无为功德皆悉成就。复有比丘尼众八百人俱。皆阿罗汉。复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实智平等永断惑障。方便善巧起大行愿。以四摄法饶益有情。四无量心普覆一切。三明鉴达得五神通。修习无边菩提分法。工巧技艺超诸世间。深入缘生空无相愿。出入灭定示现难量。摧伏魔怨双照二谛。法眼普见知众生根。四无碍解演说无畏。十力妙智雷震法音。近无等等金刚三昧。如是功德皆悉具足。复有无量优婆塞众优婆夷众皆见圣谛。复有无量修七贤行。念处正勤神足根力。八胜处十遍处。十六心行趣谛现观。复有十六大国王。波斯匿王等各与若干千万眷属俱。复有六欲天王。释提桓因等与其眷属无量天子俱。色四静虑诸大梵王。亦与眷属无量天子俱。诸趣变化无量有情。阿修罗等若干眷属俱。复有变现十方净土。而现百亿师子之座。佛坐其上广宣法要。一一座前各现一花。是百亿花众宝严饰。于诸花上一一复有无量化佛无量菩萨。四众八部悉皆无量。其中诸佛各各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展转流遍十方恒沙诸佛国土。有如是等诸来大众。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解]:我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如是听佛〔缘起〕所说〔示现〕的。有一个时候,〔表法于任何一个缘起之时〕佛住王舍城鹫峰山〔释迦讲经之道场〕中,与大比丘众千八百人集聚道场,其中全部都是亲证阿罗汉果位者。阿罗汉者,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其心善巧解脱,其慧觉善解脱。(注:阿罗汉者已出三界,不受后有。笔者认为,此乃表法也!阿罗汉乃种子契入轨则者!其功德无量,待缘异熟也!)九智十智所作已办,〔世俗之智概括无遗〕三假实观,三空门观。〔空假不二,辩证一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其中,有为功德与无为功德皆悉成就。〔有为当下即无为〕其次,更有比丘尼众八百人俱。此八百〔出家师〕也全部证得阿罗汉果。除此之外,道场中更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阿罗汉是轨则,菩萨是觉者〕其真实的智慧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此种清净意根〔本来无一物〕永断惑障。方便善巧〔随缘觉性〕起大行愿,以四摄法饶益一切有情众生。以四无量心,普润覆盖一切有情众生。又以三明鉴达〔净根~鉴照〕,深得五种神通〔有漏之通〕。修习无边菩提分法〔清净意根上的非量〕。其中顺应轨则之工巧技艺,远超一切世间之一世智辩聪。从而融入了轨则,契入了缘生之空无相愿。〔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门〕出入灭定示现难量〔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摧伏魔怨之分别,双照二谛之辩证。法眼普见,并了知一切有情众生之根性〔如染不择〕。四无碍解演说无畏,〔法无定法,何言畏惧〕十力妙智,具现雷震法音,近无等等功德之相,契其金刚之三昧。如是功德,皆悉具足。(注:清净意根上,本自具足!)其次,复有无量优婆塞众,优婆夷众,皆见圣谛。〔善男子善女人,皆契圣谛之中〕复有无量修七贤行,念处正勤神足根力,八胜处,以及十遍处,更有十六心行,趣谛现观〔如如执著,如是如是〕,又有十六个大国之王,以及波斯匿王等等,各与若干千万眷属齐俱于此道场之中。复有六欲天王〔欲界〕,释提桓因等与其眷属无量天子俱〔色界〕,色法当中的四种静虑〔禅那,思维修〕,诸大梵王。亦与眷属无量天子俱〔齐俱道扬〕,诸趣变化无量有情〔一切有情意根上的非量,无限量。〕以及阿修罗等,若干眷属齐俱于此。更有变现十方净土。而现百亿师子之座〔心生法生,心有多大量,便现多大之净土〕。佛坐其上广宣法要。(注:诸佛无相,纯粹表法!)一一座前各现一花,是百亿花众宝严饰〔法义之庄严,不可于相上理会,否则,曲解圣义谛!〕。于诸花上一一复有无量化佛,无量菩萨〔法义无量,意根非量,缘起无限量。〕。四众八部悉皆无量〔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岂可限量耶?!〕。其中诸佛各各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般若到彼岸,相染者,非量无量也!〕。展转流遍十方恒沙诸佛国土〔心之量,即国土量。护国者,正心也!〕。有如是等诸来大众,〔缘生诸法〕各礼佛足退坐一面。(所有相的总和,即是关系,就是性。正所谓:性一相异!这一点,前人不讲,我们讲!)
【经】尔时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身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佛土。是时欲界无量诸天雨众妙花。色界诸天亦雨天花。众色间错甚可爱乐。时无色界雨诸香花。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如云而下遍覆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大众自相谓言。大觉世尊前已为我等。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多。大品等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多。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时室罗筏国波斯匿王作是思惟。今佛现是希有之相。必雨法雨普皆利乐。即问宝盖无垢称等诸优婆塞。舍利弗须菩提等诸大声闻。弥勒师子吼等诸菩萨摩诃萨言。如来所现是何瑞相。时诸大众无能答者。波斯匿王等承佛神力广作音乐。欲色诸天各奏无量天诸妓乐。声遍三千大千世界。
[解]:此时,世间尊者,于其缘起〔觉悟〕之初年初月的第八天〔八识如来藏〕中,进入大寂静之妙三摩地之境界〔无为之轨则〕。其法义之身中,一切毛孔〔性能〕全部都在放射着无限光明〔法义之光芒〕,其万丈光芒普照着十方恒沙佛土。〔思想意识的光芒,一但契入了轨则之中,就是一人知,天下知!〕就在这个时候,欲界里无量无边的诸天,雨众妙花,〔法华天降,成佛象征〕同理,色界诸天〔无为宇宙〕亦雨天花。(正所谓:心照万物,万物本根。)众色间错〔风云变幻,物转星移〕,甚可爱乐〔法喜充满〕。此时,无色界雨诸香花〔如来藏种子善不善因,无为之呈现〕,其香气弥漫如须弥一样广阔,而其华曼大如车轮。(注:无色界是指思想意识之精神,属于形而上学,不可于有相之物质的形而下视之。否则,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也!)此时,华曼之香气如云而下,遍覆在场之大众心间,普润佛之世界中的六种震动。(注:佛法的六种震动,专指;动,起,觉,震,吼,涌。)此时,在场的大众自相谓言:“大雄大觉的世间尊者!您在先前已经为我等演说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多,大品等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今日您又如来〔法义缘起〕放大光明,这是又为了何事呢?〔在场大众纷纷询问〕此时,室罗筏国波斯匿王〔此经之主角〕作是思惟〔心中暗想〕:今日佛陀呈现出如是希有之瑞相,必然会雨法雨,普润利益一切众生为乐哉。于是,即问在场的宝盖无垢称等诸优婆塞〔出家修行者〕,以及舍利弗须菩提等诸大声闻〔觉者〕,弥勒师子吼等诸菩萨摩诃萨〔大菩萨〕言:“如来〔世尊〕今日所现是何瑞相?为表述什么法义呢?”
此时,一切在场的大众没有一个能够回答者。于是,波斯匿王〔主要角色〕等,承接佛陀之加持神力而广作声音之乐。由此显现欲界色界之诸天各奏无量天之妓乐,〔自然轨则之妙音〕声遍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宇宙〕。
【经】尔时世尊复放无量阿僧祇光。其明杂色。一一光中现宝莲华。其华千叶皆作金色。上有化佛宣说法要。是佛光明普于十方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有缘斯现。彼他方佛国中。东方普光菩萨摩诃萨。东南方莲华手菩萨摩诃萨。南方离忧菩萨摩诃萨。西南方光明菩萨摩诃萨。西方行慧菩萨摩诃萨。西北方宝胜菩萨摩诃萨。北方胜受菩萨摩诃萨。东北方离尘菩萨摩诃萨。上方喜受菩萨摩诃萨。下方莲华胜菩萨摩诃萨。各与无量百千俱胝菩萨摩诃萨皆来至此。持种种香散种种华。作无量音乐供养如来。顶礼佛足默然退坐。合掌恭敬一心观佛。
[解]: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再次发放出无量无边的法义之光,即阿僧祗光,(注:于世俗有情身上,也就是第七末那~阿陀那识。)其中如来藏种子之光明,显现出【如染不择】之杂色〔善不善因〕。其光明之中,于一一光中,又现宝莲之华。其华呈千叶状,片片皆作金色。每一片叶上,皆有化佛坐其道场,宣说法要。这样的佛光普照之景象,于十方恒河沙等量的诸佛国土中,悉有缘起之显现。〔万事万物皆在表法!正所谓:心照万物,万物本根。〕其他诸方佛国净土中,情况如下:东方普光菩萨摩诃萨,东南方莲华手菩萨摩诃萨,南方离忧菩萨摩诃萨,西南方光明菩萨摩诃萨,西方行慧菩萨摩诃萨,西北方宝胜菩萨摩诃萨,北方胜受菩萨摩诃萨。东北方离尘菩萨摩诃萨。。上方喜受菩萨摩诃萨。下方莲华胜菩萨摩诃萨。〔各方自有其相应的菩萨管理其国土〕各与无量百千俱胝菩萨摩诃萨皆来至此。(注:菩萨者,表法也!法义无遮,如是即菩萨!)持种种香散种种华。作无量音乐供养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也!〕顶礼佛足默然退坐。合掌恭敬一心观佛。〔缘起即菩萨,一心向着如来佛!〕
观如来品第二
【经】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坐师子座告大众言。吾知十六诸国王等咸作是念。世尊大慈普皆利乐。我等诸王云何护国。善男子吾今先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护佛果护十地行。汝等皆应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时大众。波斯匿王等。闻佛语已咸共赞言善哉善哉。即散无量诸妙宝花。于虚空中变成宝盖。覆诸大众靡不周遍。时波斯匿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长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护佛果。云何护十地行。
[解]:此时,世尊从三昧〔寂静〕中缘起,坐在师子座〔法义威严〕上,宣告大众曰:【吾已知晓你们十六位国王等等,全部心里都有此种想法:“世尊大慈!普皆利乐一切众生!我等诸国王者,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国土呢?!”我世间尊者开示于你们:“善男子!吾今先为你们诸菩萨摩诃萨演说护持佛果,护持十地之行动准则。你们应当仔细谛听!从而善思念之。”】
【经】佛告波斯匿王言。护佛果者。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不观色相不观色如受想行识。我人知见常乐净倒四摄六度二谛四谛。力无畏等一切诸行。乃至菩萨如来亦复如是。不观相不观如。所以者何。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无二无别犹如虚空蕴处界相无我我所。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解]:世尊告诫波斯匿王:【护持佛果的一切菩萨摩诃萨,都应当如是〔如下〕住持,即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者,即不观色相,亦不观色如,〔不住二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注: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内不舍一法。)由于我人知见,生发出来的常乐净之颠倒,其中四摄六度,二谛四谛,以及力无畏等,所有的一切诸行,甚至于菩萨如来之境界,也全部都将如此也!这就是即不观相,亦不观如。〔远离二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法性,本身就是真实性故。此种真实之【性】,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犹同真际一般,其平等法性无二无别,亦如虚空之蕴处界相,无我我所。〔有情众生五蕴无别〕这就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众生性无二者。菩萨以何相而化众生耶。佛言大王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法性不住色不住非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亦不住净不住非净。何以故。以诸法性悉皆空故。由世谛故由三假故。一切有情蕴处界法。造福非福不动行等。因果皆有。三乘贤圣所修诸行。乃至佛果皆名为有。六十二见亦名为有。大王若著名相分别诸法。六趣四生三乘行果。即是不见诸法实性。
[解]:波斯匿王对佛言:“伟大的世间尊者!如果说:菩萨与众生,其性无二无别的话,那么,菩萨以什么样相而化度众生呢?”
世尊开示道:“大王!注意谛听!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之一切[法性]不住于色,亦不住于非色〔非法非非法〕。受,想,行,识常,乐,我,净,同理,也是不住净,亦不住非净〔非有非非有〕。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由于一切【法性】悉皆空故。〔圣义谛亦无自性〕由于世谛的原故〔缘起无自性〕,所以三假故〔一切法皆无自性,皆是假安立〕。由此当知:一切有情众生之[蕴~处~界]之法,皆是造福非福〔非法非非法〕之不动行〔不许夜行,投明即到〕等等,皆是不二法门,不落二边。其中因与果皆是存在的。三乘中的贤圣〔觉者〕所修诸行,乃至成佛之果,也皆名为有。(注:正所谓:佛说有,即非有,是名有。)六十二见亦名为有〔心生则法生,缘起即有〕。大王啊!注意谛听!如果你们执著名相,拣择分别诸法,以及六趣,四生,三乘行果的话,那么,也就是不见诸法之实性。(注:实性无相,只存关系。)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佛言大王,智照实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诸法一切皆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罗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诸有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善男子,若菩萨住于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为住世间即非菩萨。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皆空故。若于诸法而得不动。不生不灭,无相无无相不应起见。何以故,一切法皆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圣智现前最初一念。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名欢喜地。障尽解脱运载名乘,动相灭时,名金刚定。体相平等名一切智智。
[解]:波斯匿王对佛说:“一切法的实性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此等境界非有非无,〔不落二边〕其智境根据什么依托,才可以【照~鉴】呢?”
世尊开示曰:“大王啊!注意谛听!平等性智之[照~鉴]之实性,本身就是【不二法门】,非有非无,不落二边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一切法性皆是毕竟空,无所有的原故。这就是说: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一切法皆无自性,毕竟空,无所有。〕是诸法空相,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注:清净意根上的[七识如染~只鉴不择],本身就是阿陀那识之种子之瀑布泻流!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刹那刹那,法法相续。不可言有,也不可言无。有无俱遣,正信如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有情众生中,于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于一刹那经历有九百次生生灭灭,由此可见:一切有为法〔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悉皆空无自性故。以甚深〔阿陀那识~种子〕般若波罗蜜多〔到达彼岸〕。照见〔清净意根之屏幕上〕诸法一切皆空〔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由此可见:内空,外空,内外皆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注:圣义谛也无自性!一句话:无自性就是自性!)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注:陈述句:一切法皆空!没有例外!)般若波罗蜜多空〔彼岸亦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注:空就是没有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此空是对有说的!不二是对二说的!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实质:不二法门!)众所周知:一切有为法,〔心生法生〕法集故有〔心为集成〕。由此可知: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注:有就是现实存在的!人类本身就是生活在有中!若言什么都没有,本身就是外道邪论!不可取,应远离!)善男子!注意谛听!如果是:菩萨住于法相,〔法执〕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众生相〕,为住世间〔寿者相〕即非菩萨。(注:菩萨于无相中,只存法义,不涉世俗!)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诸法悉皆空故!如果〔行者〕于一切法中而得不动,不生不灭,无相无无相的话,那么,就应当不起见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法皆如〔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也。一切诸佛,诸法,诸僧亦复如是也。圣智〔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现前,最初一念〔一念六具义~自性无自性〕,当下即可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念念到彼岸〕,这种境界,就叫作欢喜地。又称:障尽解脱,运载名乘〔大音希声,大乘无相〕。动与相灭时,即名金刚定。(注:桥流水不流也!莫作枯河想!)体与相平等l〔性智〕,即名一切智智。(注:佛法是辩证的!一切智智,就是没有了凡与圣之分别的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
【经】大王此般若波罗蜜多文字章句。百佛千佛百千万亿。一切诸佛而共同说。若有人于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于此经中。乃至起于一念净信。何况有能受持读诵解一句者。所以者何。文字性离无文字相非法非非法。般若空故菩萨亦空。何以故。于十地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及以终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一切智智亦复皆空。大王若菩萨见境见智见说见受。即非圣见是愚夫见。有情果报三界虚妄。欲界分别所造诸业。色四静虑定所作业。无色四空定所起业。三有业果一切皆空。三界根本无明亦空。圣位诸地无漏生灭。于三界中余无明习。变易果报亦复皆空。等觉菩萨得金刚定。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佛无上觉种智圆满。择非择灭真净法界。性相平等应用亦空。善男子若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说者听者。譬如幻士无说无听。法同法性犹如虚空。一切法皆如也。大王菩萨摩诃萨护佛果为若此。
[解]:大王!谛听!此等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之文字章句,〔契经〕百佛,千佛,百千万亿,一切诸佛而共同说。〔缘起本身就是佛〕若有人于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里,于满中七宝以用布施,于此大千世界中,一切有情众生,皆得阿罗汉果。(注:此处言语文字与<金刚经>言语之句,极其相同,多有贯通之趣。)不如有人于此经中,乃至起于一念净信。(注:大乘佛法,世尊始终是在【形而上】层面上讲的。修行之人,切不可于[形而下]中体会实践之。否则,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何况有能受持读诵解一句者〔只有形而上者,方能出三界。凡形而下者,必于六道中轮回〕。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文字之【性】,远离无文字相,(注:性者,关系也!关系就是性,就是不二!)即:非法非非法。(注:<金刚经>语句,在这里一字不差的出现了。可见大乘法义,始终是贯通的!)般若空故〔即无自性〕,菩萨亦空〔圣义谛亦无自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行者于十地之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以及终生。(注:三生者,过去,未来,现在。)此等三世之生,悉皆是空。(注:前空,后空,中空,皆无自性。无自性为空。)一切智智亦复皆空。〔世界本空,本无自性。〕大王啊!注意谛听!若菩萨见境界,见辩智,见言说,见觉受的话,那么,他就即非是圣见,而是愚夫之见。〔圣见无见〕一切有情众生之果报,三界虚妄。〔幻化无实〕欲界当中的分别取舍,从而所造诸业。色界中亦有四种静虑之定境中所作之业。而无色界中,亦有四种空定所造之业。〔三界当中皆有业〕三有业果,也是一切皆空的。〔因空方有三界〕三界根本无明亦空。(注;无明者,不需要明也!无为轨则,不涉明与无明!)圣位诸地,皆是无漏生灭。〔无记就是无漏〕于三界中余无明习。〔无明者,习气也!〕变易果报〔异熟识〕亦复皆空。(注:因其空,方为变易。因其无自性,方才异熟。)等觉菩萨得金刚定。〔等觉者,平等性智〕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因果本空,智智皆空。〕诸佛无上正觉,种种智智圆满自在。择与非择灭除掉后,真净法界方才显现。〔真正的佛法,二边皆不执。凡不执,圣也不执。〕性相平等,意根清净,缘起应用处处皆空。善男子!谛听!若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时,说者与听者,皆都譬如幻士一样,实际上无说无听。〔皆不实有〕法同法性,也是如此,犹如虚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法缘生之时,皆如此也。大王!注意谛听!一切菩萨摩诃萨,护持佛果,皆应如此!
【经】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言。汝以何相而观如来。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不住四大不离四大。不住六处不离六处。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明无明等非一非异。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示无说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观如来。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说是法时无量大众得法眼净。
[解]:此时,世尊告诫波斯匿王曰:“你将以什么样子的【相】来观看如来呢?”
波斯匿王言:“我观自身之实相〔皆空〕,观佛也是如此〔空相〕而已。即无前际,亦无后际,更无中际。〔三际不可得〕不住三际不离三际。〔辩证中道观〕不住五蕴不离五蕴。〔远离二边〕不住四大不离四大。不住六处不离六处。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注:一切法之实相皆是【非法非非法】之不二法门。)明与无明等,非一非异。〔不二法门〕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有为当下即无为〕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一切对峙法〕无示无说,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亦非非〕非相非无相,〔这就是辩证观〕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注:一切法皆[非亦非非],这就是世尊的思维方法。)由此方知:心行处灭,〔即生即灭〕言语道断〔缘起当下即涅槃〕。此种境界如同真际等之法性。〔有为当下即无为〕我就是以此种〔双非〕之相而观如来的。”
佛言:“善男子!注意谛听!就象汝所说的:一切诸佛如来,功德无量之力,无所畏惧,等如恒沙功德。〔法义无量,功德无量。〕一切不共法,〔佛教专利〕悉皆如是。(注:只有佛教讲无我,证不二法门。)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否则,无法到彼岸〕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其它宗教皆有我相,或是本体论者。〕世尊在宣说此法<仁王护国经>时,无量无边之有情众生,皆得法眼清净。(注:契入清净意根之不二法门,从而法眼清净。)
菩萨行品第三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护十地行菩萨摩诃萨。应云何修行云何化众生。复以何相而住观察。
[解]:此时,波斯匿王又向佛请问:“伟大的世间尊者!护持十地行之菩萨摩诃萨,应该如何修修行?如何化导众生呢?同时,修行者,又以何相而住观察呢?”(注:波斯匿王代表世间有情众生在向世间伟大的尊者,请教修行的方法,即怎样行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菩萨行?)
【经】佛告大王诸菩萨摩诃萨。依五忍法以为修行。所谓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皆上中下。于寂灭忍而有上下。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初伏忍位。起习种性修十住行。初发心相有恒河沙众生。见佛法僧发于十信。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戒心愿心。护法心回向心。具此十心而能少分化诸众生。超过二乘一切善地。是为菩萨初长养心。为圣胎故。
[解]:世尊告诫波斯匿王曰:“大王!谛听!一切菩萨摩诃萨,全部都是依赖五种忍法以为修行。一者,伏忍。二者,信忍。三者,顺忍。四者,无生忍。以上四者,皆为上中下三位本具。五者,寂灭忍。只有上下二位,没有中〔道〕位。(注:这里的法义,充满了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以上五忍的全部〔整体观〕,方才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善男子!注意谛听!最初的伏忍位,即是初起修习种性,即修十住行。(注:理需顿悟,事需渐修。悟后方修,才是正路。)初发心相者,自有恒河沙众生。若见佛,法,僧者,即发于十信。所谓信心为念心。精进心为慧心。定心为不退心。戒心为愿心。护法心为回向心。具此十心者,才能够少分度化于众生。(注:若度众生者,必须修证方便法门,否则,众生无量,你将无法以度。譬如医生看病,因病施药。病如百变,药亦千方。)此种菩萨境界,远远超过了二乘行人的一切善巧之地〔境界〕。如此方为菩萨初期长养之心,亦名为【圣胎】也!(注:圣者,表法也!非于相上有凡圣之分别!胎者,无明也!本不分别!笔者认为:此种境界恰恰是[清净意根]因缘成熟之状态也!)
【经】复次性种性菩萨。修行十种波罗蜜多。起十对治。所谓观察身受心法不净诸苦无常无我。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观察三世过去因忍。现在因果忍未来果忍。此位菩萨广利众生。超过我见人见众生等想。外道倒想所不能坏。
[解]:其次,就是性种性菩萨,(注:主语是性。)需要修行十种到达彼岸的方便。并生发出十种对治法。这就是所谓的观察:身受心法,不净诸苦,无常无我等等〔相上功夫〕。并且用以对治[贪嗔痴]三不善根。同时,一切行者,皆应起施慈慧等等,三种善根。(注:三善对治三不善,辩证统一。)观察三世之过去因忍,现在因果忍,未来果忍。(注:八七六识一合运作。)此种位置的菩萨,广利众生,远远超过我见人见众生等想,〔菩萨离四相〕即使是外道掀起来颠倒之想,也是不能破坏的。
【经】复次道种性菩萨。修十回向起十忍心。谓观五蕴色受想行识。得戒忍定忍慧忍解脱忍解脱知见忍。观三界因果。得空忍无想忍无愿忍。观二谛假实诸法无常。得无常忍。一切法空得无生忍。此位菩萨作转轮王。能广化利一切众生。
[解]:其次,是道种性菩萨,(注:主语是道。)其修行为:十种回向,并生发起十种忍心。也就是:观察五蕴之中的,色,受,想,行,识。(注:这已然全是意识的范畸。)从而证得:戒忍,定忍,慧忍,解脱忍,解脱知见忍。(注:忍者,承认现实也。)接下来,自观三界〔欲,色,无色〕因果。(注:欲界色界为六识因果。无色界为七识清净意根。)得空忍,无想忍,无愿忍。(注:三解脱门。)观二谛之假实,与诸法之无常,从而得无常忍。由此当知:一切法空,得无生忍。此种得忍位之菩萨,当作转轮法王,并且能够入世,广化利益一切众生。
【经】复次信忍菩萨。谓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能断三障色烦恼缚。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四无量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具四弘愿断诸缠盖。常化众生修佛知见。成无上觉。住三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解]:接下来,是信忍〔承担直心道扬〕的菩萨。也就是所谓的欢喜地,离垢地,与发光地。(注:此前三地为信受。)能断三障与色烦恼之束缚。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四无量心:一者,慈无量心。二者,悲无量心。三者,喜无量心。四者,舍无量心。〔慈悲喜舍〕具四弘愿,断诸缠盖。常化众生,修佛知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住三解脱门:一者,空解脱门。二者,无相解脱门。三者,无愿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此种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一切智,〔佛境〕其中诸行之根本,即是利益与安乐一切有情之众生。
【经】复次顺忍菩萨。谓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能断三障心烦恼缚。能于一身遍往十方亿佛刹土。现不可说神通变化利乐众生。
复次无生忍菩萨。谓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能断三障色心习气。而能示现不可说身。随类饶益一切众生。
[解]:接下来是顺忍〔随顺觉性〕菩萨。也就是: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中三地〕能够断除三障心之烦恼束缚。(注:所有的地地菩萨皆非实有,只为表法。读者仔细观看其名相,本身就是其表法之意趣。)能于一身,遍往十方,亿佛刹土。现不可说,神通变化,利乐众生。(注:此中意趣之种子〔业力〕遍满十方佛国净土。如此殊胜之境界,是言语之道达不到的,何以故?凡是言语,必然是有界的,有界即有缚。然而缘起之佛种是无界限的,遍满虚空十方世界,无一处不是佛土,无一法不是佛法。由此方言其神通变化,利益有情。)
其次,再看【无生法忍】菩萨。也就是: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后三地〕能够断除三障色心之习气。〔业力〕而能示现不可说身,〔业力随缘,不可以象身定论,否则,易成本体论。〕因其缘生随类,所以可以饶益一切众生。〔以无住本立一切法〕
【经】复次寂灭忍者。佛与菩萨同依此忍。金刚喻定住下忍位名为菩萨。至于上忍名一切智。观胜义谛断无明相是为等觉。一相无相平等无二。为第十一一切智地。非有非无湛然清净。无来无去常住不变。同真际等法性。无缘大悲常化众生。乘一切智乘来化三界。善男子诸众生类一切烦恼。业异熟果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示导应化法身亦不离此。若有说言于三界外。别更有一众生界者。即是外道大有经说。大王我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由此得为众生之本。亦是诸佛菩萨行本。是为菩萨本所修行。五忍法中十四忍也。
[解]:最后,〔十地〕是寂灭〔涅槃〕忍者。诸佛与菩萨同依此忍。(注:诸佛菩萨皆以寂灭无为,法本不生,为其忍依止处。)金刚喻定为[住下忍位],称名为菩萨。至于[上忍位],则名一切智。〔佛智〕观胜义谛,断无明相,是为等觉。〔无上正等正觉〕一相无相,平等无二。〔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为第十地。即一切智地也。〔平等就是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有非无,〔不落二边〕湛然清净。〔如染不择者,即为清净。〕无来无去,常住不变。〔法性如如〕同真际等法性。(注:此处主语始终是指性,切不可于相上言说。何以故?言语之道,到此路断了。再往下就是法义之关系了。关系就是性,在悟,不在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住法位,常化众生。〔法义无边,普度众生〕。乘一切智之大乘,普化三界有情众生。善男子!注意谛听!一切众生类的一切烦恼,因业异熟成果,其中二十二根,皆是不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范畴。一切诸佛菩萨的开示导化,皆是[应化法身]亦不离此。〔三界范畴〕如果有人说言于三界外的话,那么,就应当是别有一众生界〔事实是不可能的〕者,即是外道大有经说。〔外道邪说〕大王啊!注意谛听!我平日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注:无处尽才是真正的尽!<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自性清净〔清净意根〕名本觉性。(注:后世莲花生大士的[岩伏藏]中的本觉,就是这里的清净意根心。)这就是诸佛所现的一切智智。〔本觉~佛智〕由此得为众生之本。(注:只有佛智,才有资格作为众生之本。)也就是诸佛菩萨们的践行之本。这就是一切菩萨的根本修行资粮。〔菩萨以法义为粮〕这也就是[五忍法]中之十四种具体〔方便〕之忍也。
【经】佛言大王汝先问言。菩萨云何化众生者。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化。从初一地至后一地。自所行处及佛行处一切知见故。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佛刹。作赡部洲转轮圣王。修百法明门。以檀波罗蜜多住平等心。化四天下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千佛刹。作忉利天王。修千法明门。说十善道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万佛刹。作夜摩天王。修万法明门。依四禅定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亿佛刹。作睹史多天王。修亿法明门。行菩提分法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亿佛刹。作化乐天王。修百亿法明门。二谛四谛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千亿佛刹。作他化自在天王。修千亿法明门。十二因缘智化一切众生。
[解]:世尊对波斯匿王曰:“大王啊!你先前所问的是:菩萨怎样才能度化众生。请注意谛听!菩萨应当是如下的度化一切众生。即从始初的第一地,以至于最终的一地,也就是:自己〔行者〕的实践行动之处与诸佛菩萨的行动之处之间,所产生出来的一切知见〔缘起〕,皆是<金刚经>中所言的[是名世界]的原故。(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说:菩萨摩诃萨住于百千万佛刹那之间的话,亦或作赡部洲转轮圣王,亦或修百千万法之明门。全部都是应当以檀波罗蜜多住平等心。〔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化四天下一切众生。〔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千佛刹。〔境界范畴〕即可作忉利天王。〔形而上之种子境界〕修千万亿法之明门。并且宣说十种善道之法,度化一切众生。〔如来藏种子之异熟也。〕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千万亿之佛刹。亦可作为夜摩天王。修千万亿法之明门。亦可依四种禅定之法,度化一切众生。〔四禅天境界〕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万亿之佛刹,即可作睹史多天王,从而修化万亿法之明门,行一切菩提分之法,度化一切众生。〔随缘觉性,缘生缘度〕如果菩萨摩诃萨住百千万亿佛刹,即可作化乐天王,修行百千万亿法之明门,并于二谛四谛之境界中,度化一切众生。〔离开了一世俗谛,没有第一义谛。〕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百千不亿是佛刹,即可作为他化自在天王,从而修习百千万亿法之明门,以十二因缘,智化度脱一切众生。〔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内不舍一法。〕
【经】若菩萨摩诃萨住万亿佛刹。作初禅梵王。修万亿法明门。方便善巧智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万微尘数佛刹。作二禅梵王。修百万微尘数法明门双照平等神通愿智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刹。作三禅梵王。修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法明门。以四无碍智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作第四禅大梵天王。为三界王。修不可说不可说法明门。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尽三界原。普利众生如佛境界。是为菩萨摩诃萨现诸王身化导之事。十方如来亦复如是。证无上觉常遍法界利乐众生。
[解]: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千万亿佛刹,作初禅梵王,〔初禅天〕修习千万亿法之明门的话,即可以其方便善巧,智慧度化一切众生。如果菩萨摩诃萨住百千万微尘数佛刹,作二禅梵王。〔二禅天〕修习百千万微尘数法之明门的话,即可以双照平等〔意根鉴照~平等性智〕并神通之愿,〔种子异熟〕智化一切众生。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刹,作三禅梵王。〔三禅天〕修百千万亿阿僧祇微尘数法之明门,并且以其四无碍智,度化一切众生。〔一层天比一层天,更加细腻之递进〕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不可说不可说之佛刹。〔无为轨则〕即可作为第四禅大梵天王。〔四禅天〕即为三界之王。〔与轨则融为一体。点水入海,海咸一味〕修不可说不可说法之明门,〔无修无说〕得理尽三昧,〔法性如如〕同佛行处,尽三界原始之境界〔状态〕。从而普利一切众生,皆如佛之境界。这就是名为:菩萨摩诃萨现一切法王之身,极尽化导万事万物之能事,〔一切缘起皆在轨则的役使之中〕十方如来,亦复如是。〔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从而亲证无上正等正觉,恒常遍计所执于法界性海之中,利乐一切有情众生。
【经】尔时一切大众即从座起。散不可说花焚不可说香。供养恭敬称赞如来。时波斯匿王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世尊导师金刚体 心行寂灭转法轮
八辩圆音为开演 时众得道百万亿
天人俱修出离行 能习一切菩萨道
五忍功德妙法门 十四菩萨能谛了
三贤十圣忍中行 唯佛一人能尽原
佛法众海三宝藏 无量功德于中摄
十善菩萨发大心 长别三界苦轮海
中下品善粟散王 上品十善铁轮王
习种铜轮二天下 银轮三天性种性
道种坚德转轮王 七宝金轮四天下
伏忍圣胎三十人 十住十行十回向
三世诸佛于中学 无不由此伏忍生
一切菩萨行根本 是故发心信心难
若得信心必不退 进入无生初地道
化利自他悉平等 是名菩萨初发心
[解]:此时,在场的一切大众,全部都从座位中站起,接下来,发散着不可说之花,焚不可说之香。〔无为供佛〕供养,恭敬,称赞,一切如来。〔恭敬法义之身〕此时,波斯匿王即于佛前,以偈供养赞叹如下:
世尊导师金刚体
(注:世尊乃是金刚不坏之体。其法义之身,恰是一切有情众生之导师。他指引人类走向觉悟的方向,它引导一切有情众生走向解脱之道路。)
心行寂灭转法轮
(注:他心行在寂灭之乐中,〔桥流水不流〕旋转着永不停歇的法轮。)
八辩圆音为开演
(注:其中八种辩才〔八方〕圆音,广为开演。正所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时众得道百万亿
(注:法义之道,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
天人俱修出离行
(注:出离有为世俗,契入无为之轨则。)
能习一切菩萨道
(注:菩萨无四相,一切皆是法义之道。)
五忍功德妙法门
(注:五种忍般若波罗蜜多之方便法门。)
十四菩萨能谛了
(注:十四种菩萨的境界,皆能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当下了知。)
三贤十圣忍中行
(注:面对一切法相,真觉者,皆能够接受与承担其【法本无生】之事实。)
唯佛一人能尽原
(注:只有佛〔缘起〕者,能够真正做到悉知悉见。)
佛法众海三宝藏
(注:在佛性大海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无量功德于中摄
(注:无量无数【非量】无限之功德皆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显现。)
十善菩萨发大心
(注:十种菩萨发大善心。)
长别三界苦轮海
(注:引导众生脱离苦海之轮回。)
中下品善粟散王
(注:中下品则入世,善巧方便于栗散王。)
上品十善铁轮王
(注:上品则为铁轮王。)
习种铜轮二天下
(注:习气种子象铜轮一样,左右二分于天下。)
银轮三天性种性
(注:其中银轮者,将三分〔三性〕天下之性种性。〔三无性〕。)
道种坚德转轮王
(注:其中道种智者,坚固德相之转轮王。)
七宝金轮四天下
(注:七宝金轮〔最尊贵〕统摄天下。)
伏忍圣胎三十人
(注:能够降伏法忍无生之圣胎之人,掌握了三种十项位。)
十住十行十回向
(注:一者,十住位。二者,十行位。三者,三回向位。)
三世诸佛于中学
(注:三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菩萨皆是于此中修学而产生的。)
无不由此伏忍生
(注:没有一个不是经过【无生法忍】之考验出来的。)
一切菩萨行根本
(注:这就是一切菩萨之行的根本。无生法忍,是人类修行的最高境界。)
是故发心信心难
(注:由此可见,真正发心亲证[无生法忍]的,少之又少。)
若得信心必不退
(注:如果真能发心证得无生法忍者,必将是不会退转的!何以故?若有退转,必将是生!有生即是生灭法,即不究竟!)
进入无生初地道
(注:初地境界已然是无生法忍了。)
化利自他悉平等
(注:普化利他与自度,悉皆平等性智,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只存法义,不涉世俗】,没有分别取舍之拣择。)
是名菩萨初发心
(注:这种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就是一切修行菩萨道者的初始发心。)
欢喜菩萨转轮王
(注:欢喜之地的菩萨境界,就相当于世俗中的转轮圣王。利国,利民,利社会,利众生。)
初照二谛平等理
(注: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初始之鉴照之中二谛〔真~俗〕不二一如,平等性智。法法平等之理趣,贯穿于全部佛法之始终。)
权化有情游百国
(注:权巧方便之度化一切有情众生。)
檀施清净利群生
(注:以法布施之[清净意根]之法理法趣,利益一切有情之众生。)
入理般若名为住
(注:清净意根处,如来入理之般若之义【只存法义,不涉世俗】者,是名为住。正所谓:是名世界。)
住生德行名为地
(注:这种【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缘生之德行〔功德无量相〕,是名为地。)
初住一心具众德
(注:一念六俱义。)
于胜义中而不动
(注:于胜义〔遍计所执性〕中,性一相异〔桥流水不流〕,不可动摇!)
离垢菩萨忉利王
(注:离垢地菩萨境界,相当出世之于忉利天。)
现形六趣千国土
(注:法义之缘起无量,显现〔幻相〕之形于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亿之国土。正所谓:心生则法生,非量〔无限量〕也!)
戒足清净悉圆满
(注:不二法门之至戒,本自具足,清净如染,平等性智,行者于依他起之当下,遍计所执自性〔是名世界〕,悉皆圆漏〔无记〕之圆成实也!)
永离误犯诸过失
(注:永远是不犯错误的!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
无相无缘真实性
(注:法本无生,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相〔本来无一物〕无缘〔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就是本自具足的圆成实性之〔本觉〕真实性。)
无体无生无二照
(注:其法义之性,永恒变幻之【旋】。没有一个本体在,也没有所生之处,亦无二分之鉴照。)
发光菩萨夜摩王
(注:发光地菩萨境界,相当于无色界之夜摩天。)
应形往万诸佛刹
(注:法义种子【异熟】应缘起之形〔意识〕来往〔颠倒~回互~幻化〕万千佛刹之中。)
善能通达三摩地
(注:并能够善巧〔当下〕通达三摩地。正所谓:不许夜行,投明即到。)
隐显自在具三明
(注:真如此〔辩证〕,回互隐显明暗之中,随缘自在,本具三明。)
欢喜离垢与发光
(注:纵观欢喜地,离垢地与发光地之三地境界。)
能灭色缚诸烦恼
(注:将能够灭除世俗间的色界之束缚,以及欲界之烦恼。)
具观一切身口业
(注:具体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身口业。)
法性清净照皆圆
(注:其中法性〔缘起遍计所执性〕本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朗照圆明。正所谓:镜鉴如如。如如执著,如是如是。)
焰慧菩萨大精进
(注:焰慧地菩萨,以大精进为其特征。)
睹史天王游亿刹
(注:睹流星划破夜空而顿悟本元。此种史实,乃是天王〔法则〕游曳亿万佛刹之果实。)
实智寂灭方便智
(注:真实的智慧是寂灭〔涅槃〕动中之定〔楞严大定〕之方便说。)
达无生理照空有
(注:从而通达无生法忍之理趣,鉴照一切空有之二边。正所谓:不二是对二说的。)
难胜菩萨得平等
(注:难胜地菩萨亲证平等性智〔成佛的法华〕境界。)
化乐天王百亿国
(注:幻化方便显示出来乐天王之境界中的百千万亿国土〔种子之显现〕之异熟。)
空空谛观无二相
(注:空空谛观〔连空亦空的真实观〕时,是不存在二分之相的。凡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
垂形六趣靡不周
(注:这种【不二法门】从虚空之[清净意根]之天幕上,垂形下来的六道众生,没有一个角落是不周全〔圆成〕的。这就是佛法的魅力所在。)
现前菩萨自在王
(注:现前地菩萨,就是出世间的自在王。<心经>中的得大自在。)
照见缘生相无二
(注:照见五蕴皆空。缘生无二。)
胜义智光能遍满
(注:胜义谛亦无自性,其中智慧之光遍满宇宙虚空。)
往千亿土化众生
(注:来往〔幻化~异熟〕于亿万国土中,化度一切有情众生。)
焰慧难胜现前地
(注:焰慧地菩萨境界,就是难遇之殊胜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节日烟花],逢缘〔过节〕之现起展示罢了。)
能断三障迷心惑
(注:此种殊胜的清净,本身能断一切行者之三种障碍之迷心之惑。)
空慧寂然无缘观
(注:其中的空慧〔涅槃〕,寂然本俱〔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缘起之时,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正信佛观。)
还照心空无量境
(注:回互返观鉴照之性,心空无量之【非量~无限】之境界。)
远行菩萨初禅王
(注:远行〔无明缘行〕之菩萨,其境界相当于初禅之王。)
住于无相无生忍
(注:住留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无相〔无自性之相〕的无生法忍状态中。)
方便善巧悉平等
(注:其中屏幕上的一切缘起之善巧方便,皆是平等性智的产物。)
常万亿土化群生
(注:恒常之时,百千万亿之国土中的化生有情〔八识种子〕。)
进入不动法流地
(注:进入了楞严大定的法流之地,乃是【桥流水不流】的不动之地。这其中,永恒的〔旋〕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动。)
永无分段超诸有
(注:这个不动之【旋】,没有间隙,不具分段生死,同时,此〔旋〕超越于所有的存在〔相染〕。)
常观胜义照无二
(注:时常的观照〔鉴性〕其圣义谛〔法性〕无二无别。)
二十一生空寂行
(注。性一相异,一切法皆无自性,皆是空寂〔生灭相续〕之行。)
顺道法爱无明习
(注:随顺道法之觉性,愛执无明之业习。)
远行大士独能断
(注:凡是远行地之大士〔菩萨〕们,全部都是可以独断一面〔一剑封喉〕的证量者。)
不动菩萨二禅王
(注:不动〔尊〕之地的菩萨们,当是二禅境界之王者。)
得变易身常自在
(注:此种不动地之尊者,本身就是变易之身,恒常自在者。正所谓:旋之不动者,是为尊。)
能于百万微尘刹
(注:由此方能于百千万亿微尘佛刹中。)
随其形类化众生
(注:随其形类〔六道〕普化众生。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悉知三世无量劫
(注:此种清净意根屏幕上的非量〔无限量〕之遍计所执性,悉知悉会三世一切佛国无量劫之【异熟】种子。)
于第一义而不动
(注:但在第一义谛〔桥流水不流〕中,始终都是旋而不动的。这就是大乘佛法中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也就是全部佛法的核心本质。)
善慧菩萨三禅王 能于千恒一时现
(注:善慧菩萨乃三禅之王,已然彻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法理法趣,于是便能于千载恒常之〔法性〕当下,于禅定之中,一时俱现。〔法性恒常〕正所谓:千江有水同一月。
常在无为空寂行 恒沙佛藏一念了
(注:这种法性的状态,实乃【无为~轨则】之空寂之行。彻悟于此〔空性〕者,即可于恒沙佛藏中,一念了知〔一切即一〕。)
法云菩萨四禅王 于亿恒土化群生
(注:身处法云地的菩萨们,巳然是四禅天王了。能够于万亿恒河沙之国土中普化众生。)
始入金刚一切了 二十九生永已度
(注:从初始契入金刚不动地后,就能够一切皆了知,〔于一毫端转大法轮〕其中的二十九生永恒得度。不再退转。)
寂灭忍中下忍观 一转妙觉无等等
(注:寂灭的无生法忍中,从最下层法忍中观察,就己然清楚了:一念即可转动妙觉之性。其【性】等无间差,平等性智。)
不动善慧法云地 除前所有无明习
(注:不动,善慧,法云之地的菩萨们,能够除掉前世所有的无明习气,缘起即是轨则当中。从此不犯错误。)
无明习相识俱转 二谛理圆无不尽
(注:这种境界的菩萨们,他们缘起之无明习气〔十二因缘〕,其中相与识本俱旋转,二谛〔真俗〕之理圆满自如,恒沙不尽,异熟圆融。)
正觉无相遍法界 三十生尽智圆明
(注:真正的觉性是无相的,〔实相无相〕周遍法界,三世缘生皆是智慧圆明无碍的。)
寂照无为真解脱 大悲应现无与等
(注:只有寂照无为〔只鉴不择〕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脱者。其中的境界〔同体大悲〕之应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身就是无与等之平等性智。)
湛然不动常安隐 光明遍照无所照
(注:其中湛然不动〔诸法无行〕的境界,恒常的安隐于〔法性〕之深处。〔深深海底行〕其光明朗照遍满虚空,无所不到〔高高山顶立〕也。)
三贤十圣住果报 唯佛一人居净土
(注:三贤十圣〔觉者〕皆住于果报〔轮回〕之地,只有佛之一人〔指天指地〕广居净土。)
一切有情皆暂住 登金刚原常不动
(注:一切有情众生,皆在轮回之中缘生缘灭,暂住世间,〔一期生命〕荣登金刚〔经〕之位,(注: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其原生态,恒常不动。正所谓:桥流水不流也。)
如来三业德无量 随诸众生等怜愍
(注:如来法义之三业,其中于【清净意根】上缘起,功德无量,但随众生之因缘际会,等无差别之怜愍。)
法王无上人中树 普荫大众无量光
(注:此种法王,其无上之境界,本身就是在【人类~意识】当中树立的。其法义之光芒普荫众生,无量无边。正所谓:以意识再现真实者,是为觉。)
口常说法非无义 心智寂灭无缘照
(注:这些入世之菩萨们,他们口常说法,不是没有真义的,(注:言语道断在这里是不适用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其中的【如染不择】之心智,寂灭恒常〔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无缘大慈,同体相照。)
人中师子为演说 甚深句义未曾有
(注:人中之觉者〔释迦乃能仁也!〕以狮子奋进之猛力,陈述演说着一切随缘法义。其中甚深〔解深密经〕之句义,句句陈述,字字轨则,不加任何拣择与取舍,这种现象,释迦未出世前,未曾发生过。由此可见:觉性永远都是第一性的。)
尘沙刹土悉震动 大众欢喜皆蒙益
(注:如此法义之宣流,从未曾有,整个世界,全部的尘沙数之刹土,无不受其【法性】之震动,所有国土之众生,无不受其佑护而欢欣鼓舞,从此普受其恩慧泽润。)
世尊善说十四王 是故我今头面礼
(注:伟大的世间尊者,于缘起中善巧〔方便〕演说十四王者,〔开示大众〕由此原故,我等今日头面礼佛。)
【经】尔时百万亿恒河沙大众。闻佛世尊及波斯匿王说十四忍无量功德。获大法利闻法悟解。得无生忍入于正位。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我为八地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真实义不可思义。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解]:此时,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之大众。〔无量非量不可限量〕闻佛世尊以及波斯匿王所说之十四种【法忍】之无量功德相。当下〔意根清净〕获大法利之喜,听闻此法顿悟解脱,全部证得无生法忍之境界,从而契入于无上正等正觉之位。
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告示大众曰:“这个波斯匿王者,〔是由源头的〕已于过去无量世里,于其十百千劫[龙光王]之〔缘起〕佛法中,作为四地〔法义〕菩萨,当时,我〔释迦〕为八地菩萨。(注:一切缘起,皆是昔日种子之异熟也。)由此因缘,他〔波斯匿王〕今日在我的面前,作大师子吼。〔表示法义之贯通〕如是如是〔如如执著~是名世界〕,正如汝所说的:证得了真实义理之不可思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唯佛与佛乃知斯事。〔诸佛与汝,把手联欢。〕
【经】善男子此十四忍。诸佛法身诸菩萨行。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何以故一切诸佛皆于般若波罗蜜多中生。般若波罗蜜多中化。般若波罗蜜多中灭。而实诸佛生无所生。化无所化灭无所灭。第一无二非相非无相。无自无他无来无去如虚空故。善男子一切众生性无生灭。由诸法集幻化而有蕴处界相。无合无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所作诸行无缚无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诸苦受行烦恼所知。我相人相知见受者。一切空故法境界空。空无相无作。不顺颠倒不顺幻化。无六趣相无四生相。无圣人相无三宝相。如虚空故。善男子甚深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缘不舍不受。正住观察而无照相。行斯道者如虚空故。法相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是以般若非即五蕴非离五蕴。非即众生非离众生。非即境界非离境界。非即行解非离行解。如是等相不可思量。是故一切菩萨摩诃萨所修诸行。未至究竟而于中行。一切诸佛知如幻化。得无住相而于中化。故十四忍不可思量。善男子汝今所说此功德藏。有大利益一切众生。假使无量恒河沙数。十地菩萨说是功德。百千亿分如海一滴。三世诸佛如实能知。一切贤圣悉皆称赞。是故我今略述所说少分功德。
[解]:善男子!注意谛听!此处十四种【法忍】者,乃是诸佛法身之[菩萨行]。(注:凡法身者,不二也!不可于相上,以功夫境界而言之。)其中深刻的法理法趣,实乃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非量,无可比!〕为什么这么是这样呢?因为:一切诸佛菩萨之境界,皆于般若波罗蜜多中生。〔当下即于彼岸中生发!即有为当下即是无为!〕般若波罗蜜多中化,般若波罗蜜多中灭。(注:所谓的到彼岸化灭之说,本身就是【不许夜行,投明即到】的见谛证量。岂可于相上言说之?!所谓的[言语道断],就是指这个【此岸即彼岸】的甚深境界,只可悟知,不可言语而到。即一切言语之道,走到向上一路的【悟性】面前,就不再有现成之路了。悟则已,当下就是。不悟者,瞎走。猴年马月也。)而实际情况是:一切诸佛生无所生。〔无生法忍〕化无所化,灭无所灭。〔诸法无行,缘生是名。〕第一义谛,即是一如不二之法门。此[不二法门],非相非无相,〔非法非非法〕无自,无他,无来,无去,如虚空故。〔不可思议〕
善男子!谛听!一切众生之【性】,无生亦无灭。(注:行者当知〔主语关〕,否则,极易曲解释迦,望文生义。三世佛冤。)由此可见:一切法集幻化〔旋〕而有蕴处界相〔缘生〕。无合无散,法同法性。〔无二无别〕寂然空故〔一合相〕。由此可知: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本来无一物〕所作诸行,无缚无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辩证中道观〕诸苦受行,烦恼所知,〔以意识再现真实者是为觉〕我相,人相,知见,受者,〔四相本空〕一切空故,诸法境界亦空。【空~无相~无作】三种解脱之门。契入此种境界者,即不顺颠倒,也不顺幻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六种趣〔六道〕之相,亦无四生九有之相。(注:大乘佛法,从来都是【形而上】的。行者不应当于〔相〕执着于功夫境界。)无圣人相,无三宝相。〔离相本圆,意根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虚空故。(注:虚空者,一合相也!虚空无相,亦不离一切相。正所谓:不二是对二说的!虚空的本质,就是不二法门。)
善男子!谛听!甚深般若无知无见。(注:若以色相与音声求我者,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不行不缘,不舍不受。〔不落二边〕正住观察,而无照相。〔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只鉴不择。〕行斯道者,如虚空故。(注:行者于此处,一个都不少,但一个也不执。)法相如是,〔如是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注:如如执著,遍计所执,但却无所得者,一切法皆无自性,毕竟空,无所得。)〕是以般若,非即五蕴,非离五蕴。〔不即不离〕非即众生,非离众生。〔本非心意识,非离心意识。〕非即境界,非离境界,非即行解,非离行解。〔双非者,<金刚经>之真言也。〕如是等相不可思量。〔轨则使然〕是故,一切菩萨摩诃萨所修诸行,未至究竟,〔方便权巧〕而于中行。一切诸佛菩萨之知,同如幻化,不可实得。(注:若言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得无住相,〔以无住为本〕而于中化〔而生其心〕。故十四法忍,不可思量也。〔可悟不可议〕
善男子!注意谛听!汝今所说此功德藏。〔主语:形而上。〕有大利益一切众生。〔化身说法〕假使无量恒河沙数之国土,其中全部十地菩萨,宣说如是〔清净意根〕之功德,也就是犹如百千万亿分之如海中一滴水也!(注:形而上者,根本就不能够用形而下来相比!否则,就是典型的【异类比】。历史上,后期的法相唯识宗理论工作者们,常常不自觉的,陷入此异类之比中,而不自知。悲兮!)三世诸佛,如实能知。(注:缘起者,法义之知。缘生者,诸佛之鉴。)一切贤圣,悉皆称赞。是故,我今略述所说,少分功德。〔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经】善男子此十四忍。十方世界过去现在。一切菩萨之所修行。一切诸佛之所显示。未来诸佛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佛菩萨不由此门。得一切智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诸佛菩萨无异路故。善男子若人闻此住忍行忍。回向忍欢喜忍。离垢发光忍。焰慧忍难胜忍。现前忍远行忍。不动忍善慧忍。法云忍正觉忍。能起一念清净信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十亿同名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与无量无数诸来大众。欢喜踊跃承佛威神。普见十方恒沙诸佛。各于道场说十四忍。如我世尊所说无异。各各欢喜如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解]:善男子!注意谛听!此处十四种法忍,即是十方世界,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切菩萨之所修行的路线。亦是历史上,一切诸佛之所显示之法理法趣。〔轨则〕未来诸佛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法尔如是〕如果诸佛菩萨不由此门途径得入佳境的话,要想证得一切智者,终将无有是处。〔法则不可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诸佛菩萨,没有其它的异路也。
善男子!谛听!若人闻此,〔清净意根之缘起境界〕住其无生法忍与行忍〔诸法无行〕者,即可回向法忍,欢喜奉持法忍。〔法忍无生〕以至离垢地,发光法忍,焰慧法忍,难胜法忍,现前法忍,远行法忍,不动法忍,善慧法忍,法云法忍,正觉法忍。最终,能起一念〔意根〕清净信者,〔一念六具义〕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是时,十亿同名,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注:法义如如!缘起即是虚空藏者。)与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之诸来法义之大众,欢喜踊跃,承佛威神。〔法义如如,遍计所执。〕由此,普见十方恒沙诸佛。〔缘起即是佛〕各于道场当中,演说十四法忍。〔轨则使然,无说之说〕如我世尊〔释迦牟尼〕所说无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于是在场大众,各各欢喜,如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
【经】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汝先问云复以何相而住观察。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以幻化身而见幻化。正住平等无有彼我。如是观察化利众生。然诸有情于久远劫。初刹那识异于木石。生得染净各自能为无量无数染净识本。从初刹那不可说劫。乃至金刚终一刹那。有不可说不可说识。生诸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蕴心名四蕴。皆积聚性隐覆真实。大王此一色法生无量色。眼得为色耳得为声。鼻得为香舌得为味身得为触坚持名地津润名水。暖性名火轻动名风。生五识处名五色根。如是展转一色一心。生不可说无量色心。皆如幻故。善男子有情之受依世俗立。若有若无但生有情妄想忆念。作业受果皆名世谛。三界六趣一切有情。婆罗门刹帝利毗舍首陀。我人知见色法心法如梦所见。善男子一切诸名皆假施设。佛未出前世谛幻法。无名无义亦无体相。无三界名善恶果报六趣名字。诸佛出现为有情故。说于三界六趣染净无量名字。如是一切如呼声响。诸法相续念念不住。刹那刹那非一非异。速起速灭非断非常。诸有为法如阳焰故。诸法相待所谓色界眼界眼识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识界。犹如电光不定相待。有无一异如第二月诸法缘成。蕴处界法如水上泡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三世善恶如空中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无分别。无彼此相无自他相。常行化利无化利相。是故应知愚夫垢识。染着虚妄为相所缚。菩萨照见知如幻士。无有体相但如空花。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利自他如实观察。说是法时。会中无量人天大众。有得伏忍空无生忍。一地二地乃至十地。无量菩萨得一生补处。
[解]: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对波斯匿王曰:“你先前所问的:应当以什么样的相〔方便〕而住于观察世界呢?现在请汝谛听!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察世界。〔谛听以下开示〕即应以幻化之身,而见幻化之相。〔知幻离幻,离幻亦幻。〕正住平等〔性智〕从而无有彼我。〔不涉二边〕如是观察,〔不二一如〕化利众生。然诸有情,于久远劫。〔无始以来〕初刹那识,〔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异于木石。〔意识的光辉〕生得染净,〔如染不择〕各自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之染净识本。〔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从初刹那开始,以至于不可说之无量劫。〔意根~非量〕乃至金刚定境,终一刹那。(注:皆是大道至简,心生法生。于一念六具义中,缘生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以至十二因缘。)这其中缘起法甚深甚深〔知缘起如见佛〕有不可说,不可说等识。(注:一切皆是轨则之异熟也!)生发出来一切有情众生之色心二法。〔内外法尘〕色名色蕴,〔境色〕心名四蕴〔法尘〕。皆积聚性,〔心乃集成〕隐覆真实。〔真实者,乃关系也。〕
大王!谛听!此一色法〔境色〕,生无量色〔外境〕。眼得为色,耳得为声,鼻得为香,舌得为味,身得为触,坚持名地,津润名水,暖性名火,轻动名风。其中能生五识之处,名五色根。(注:能生意识者,名为意根。此根无限量,是其它五根之母。无母不生儿。)如是展转,一色一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不可说,无量无边无数无界之色心,皆如幻故。〔缘生本幻〕
善男子!注意谛听!一切有情之受,依世俗而立。〔离开了世俗谛,没第一义谛。〕若有若无,但生有情,妄想忆念。(注:清净意根,一切有情,本自俱足。无根即无识,无识根不显。互辅相成,一如不二。)一切有为作业,皆受其果,这就是名为【世谛】。〔生命处于世谛当中,人类在生命中,方能产生觉悟性。〕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世俗谛〕婆罗门,刹帝利,毗舍首陀,以及我人,知见,色法,心法,皆是如梦所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善男子!谛听!一切诸名,皆假施设。〔是名世界〕佛未出前,世谛幻法,〔法尔如是〕无名无义,亦无体相。〔薛定谔的猫〕无三界名,亦无善恶果报,更无六趣名字。〔此猫非公非母,亦公亦母〕诸佛出现,〔释迦出世〕为有情故。〔权巧度生〕说于三界,六趣染净,无量名字。〔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是一切,〔如如法尔〕如呼声响,如空谷足音,其诸法相续,念念不住。〔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刹那刹那,〔阿陀那识甚深细〕非一非异〔一切种子如瀑流〕。刹那相续,生灭不断,(注:谁能说得清楚哪一滴水是你?哪一滴水是张三,哪一滴水又是李四呢?)速起速灭,非断非常。〔永恒的旋!〕一切有为法,皆如阳焰故。〔即生即灭〕诸法相续对待,所谓色界,眼界,眼识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识界。〔法法不相待,没有二片相同的叶子。〕全部世界,犹如电光,不定相待。〔法无回顾~覆水难收〕有无一异,皆如第二种月。诸法缘成,〔实乃真月,真月无形,缘生缘灭。〕一切蕴处界法,皆如水上泡沫,诸法皆因缘成。〔佛法即是缘起法〕一切有情众生,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俱异二相,皆为因果显现。一切有情众生之三世善恶,亦如空中化云,无有实相。〔实相无相〕
善男子!注意谛听!菩萨摩诃萨住无分别〔清净意根~平等性智〕无彼此之相,无分别之相,即无自相,亦无他相。〔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一切行者,常行化利,但无化利之相。〔形而上之化身示法〕是故应知:愚夫垢识,染着虚妄,〔被幻相所欺〕为幻相所缚。菩萨不然,照见如如〔性鉴〕知如幻士。〔如如执著,如是如是〕无有体相之执取,但如空花之法趣。如此【如染不择】者,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利自他,如实观察。(注:人类行者只有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如染不择]之大自在。真如此,方才可以说:如是观照。)说是法时,在场的与会大众中,即有无量无边无数无界的人天大众,听闻此法,皆得亲证降伏之忍,空无生忍。〔从此法忍无生,得第一义谛。〕至此,所谓的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最终之十地〔境界〕,其中,无量无边无数无界之菩萨,皆得一生补处。〔当下了脱,成就本觉。〕
二谛品第四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若言无者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事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王佛法中。已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即名为一义二义。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相胜义谛 体非自他作
因缘如幻有 亦非自他作
法性本无性 胜义谛空如
诸有幻有法 三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 寂灭胜义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
有无本自二 譬如牛二角
照解见无二 二谛常不即
解心见无二 求二不可得
非谓二谛一 一亦不可得
于解常自一 于谛常自二
了达此一二 真入胜义谛
世谛幻化起 譬如虚空花
如影如毛轮 因缘故幻有
幻化见幻化 愚夫名幻谛
幻师见幻法 谛幻悉皆无
若了如是法 即解一二义
遍于一切法 应作如是观
[解]:此时,波斯匿王礼向佛言:“伟大的世间尊者!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大疑大悟〕如果言无者,那么,智不应有二分之说。但如果言有者,那么,智不应一个固定之说。〔本体论说〕由此可见:说一说二之法义,其中事理到底是怎样的呢?”(注:此是关键之问,真假开悟,在此是分水岭。)
世尊开示曰:”大王!注意谛听!你在过去[龙光王]佛法中。(注:龙王喻义法义深藏于性海之中。)已经问过此义。〔无始劫来,法义未变,只待你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注:有说有听,有能所,即是二分,即有对待。法无对待,只有缘觉。)此种无说无听,就是即名:一义二义。〔此处辩证,不二是对二说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相胜义谛 体非自他作
(注:无相之实相,就是圣义第一谛,其体性,即非自作,亦非他作。)
因缘如幻有 亦非自他作
(注:虽然不是〔共作〕,但也不是[无因]之作,一切皆是【因缘】如幻之有的。)
法性本无性 胜义谛空如
(注:此中【法性】本身就是[无自性]的,即圣义谛亦无自性。)
诸有幻有法 三假集假有
(注:一切有皆是幻化之有,三世因果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 寂灭胜义空
(注:无本无实,无无亦无,寂灭无自性,胜义寂灭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
(注:一切法皆是因缘而有,有义无义皆如是。)
有无本自二 譬如牛二角
(注:有与无是二,不二即一如。譬如牛二角,二角亦一牛。)
照解见无二 二谛常不即
(注:照鉴解脱义,不二本是一。若言二能所,见性唯关系。)
解心见无二 求二不可得
(注:明心者当见不二之性,真解心之觉者,想见二都不可得。否则,凡是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
非谓二谛一 一亦不可得
(注:不是说二谛就是一,因为,一亦不可得。)
于解常自一 于谛常自二
(注:如果解脱明心者,必然是常住【一如】之中,但这种一如〔不二〕恰恰是对[二谛]而说的。)
了达此一二 真入胜义谛
(注:如果了达〔明彻〕了一与二的【关系】,也就是真的契入胜义谛〔见性〕了。)
世谛幻化起 譬如虚空花
(注:世俗谛是幻化缘起者,就象是虚空中出现的彩云。幻化空华,缘起缘灭。)
如影如毛轮 因缘故幻有
(注:此种幻化之景,犹如影像,亦如毛轮,〔不实有〕皆是因缘之故,方为幻有。幻有非实,但不可说无。否则,无中生有,是为外道之说。)
幻化见幻化 愚夫名幻谛
(注:一切有情众生,本身就是幻化之果。由此可见:幻化见幻化,愚痴的凡夫俗子们,认为这个是幻与谛为二。)
幻师见幻法 谛幻悉皆无
(注:但是觉者不然,幻师见幻法,〔缘起本幻〕深知:谛与幻二者皆无自性。)
若了如是法 即解一二义
(注:如果了解了【幻与谛】的关系〔性〕的话,也就是了解与二与一的义理之间的关系〔性〕了。这就是:明心见性。)
遍于一切法 应作如是观
(注:行者当于一切法的缘起之当下,如是〔性~鉴〕观照之。)
【经】大王。菩萨摩诃萨。住胜义谛化诸有情。佛及有情一而无二。何以故有情菩提此二皆空。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以一切法空空故空。何以故般若无相二谛皆空。谓从无明至一切智。无自相无他相。于第一义见无所见。若有修行亦不取着。若不修行亦不取着。非行非不行亦不取着。于一切法皆不取着。菩萨未成佛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于第一义而无二故。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波斯匿王白佛言。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云何不离文字而行实相。佛言大王文字者。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论议。所有宣说音声语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无非实相。若取文字相者即非实相。大王修实相者如文字修。实相即是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此即名为一切智体。诸佛未成佛与当佛为智母。诸佛已成佛即为一切智未得为性已得为智。三乘般若不生不灭自性常住。一切有情此为觉性。若菩萨不著文字不离文字。无文字相非无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是即名为修文字者。而能得于般若真性。是为般若波罗蜜多。大王菩萨摩诃萨护佛果护十地行。护化有情为若此也。
[解]:大王啊!注意谛听!菩萨摩诃萨住胜义谛中,度化一切有情众生,(注:这里的【主语】是大菩萨们,立足于圣义〔第一义〕中。)佛及有情一而无二。〔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有情与菩提,此二者全部都是皆空无自性的。即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又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注:二者【颠倒~回互~旋】,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一切法,空空故空。〔不二为旋〕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般若〔关系〕无相,二谛皆空。(注:离开了世俗谛,没有一个第一义谛。)这就是:从无明至一切智,〔无明与智无二无别〕本身就是:即无自相,亦无他相,〔亦不无因而生。一句话:无明即是缘生,缘生本是佛。〕即于第一义谛,见无所见。(注:若见实相无相,即为见佛。)若有修行,亦不取着。〔修行是一个骗局。黄叶止啼,只为离幻。〕最终,若不修行亦不取着。〔离幻亦幻〕非行非不行,亦不取着。〔非法,非非法〕即于一切法,皆不取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菩萨在未成佛之前,皆以菩提为烦恼,一但菩萨成佛后,即以烦恼为菩提。(注:这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大乘佛法的核心所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其:于第一义而无二故。〔不二是对二说的〕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此时,波斯匿王从座站起,恭敬合十,对世尊言:“十方诸佛一切大菩萨们,为什么能够不离文字而行实相。”〔以意识再现真实〕
佛告诫波斯匿王曰:“大王!注意谛听!一切文字〔语言〕者,皆谓契经。(注:皆可以【以意识再现真实】也!)这其中的: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论议等等,〔虽未得无漏,亦是先佛,经中所说。〕即是:所有宣说,音声语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法尔如是〕无非实相。(注:言语意识本身就是实相。佛说实相,即非实相,是名实相。)如果一味的取舍文字相者,即非是实相。〔实相无相〕大王啊!注意谛听!若修实相者,如同文字,亦可实修。〔文字相,即是实相。〕实相〔无相~关系〕即是诸佛智母。〔缘起性空之关系,是一切诸佛之母。〕亦是一切有情众生之根本智母。(注:此母犹如薛定谔的猫一样,本自无生,缘生即显。非一非异,即一即异,非自觉者不能了达。)此即名为:[一切智体]。(注:一切有情之智,皆从此出。)一切诸佛,在未成佛与当成佛时,皆为智母。〔终极佛度母〕由此可知:一切诸佛,若已成佛,即为得一切智。〔注意!〕未得为性,已得为智。〔这就是辩证!〕三乘般若〔到达彼岸〕不生不灭,自性常住。〔此岸即彼岸〕一切有情众生,皆以此为觉性。(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一切菩萨,即不著文字,亦不离文字的话,那么,即可达到:即无文字相,又非无文字的典型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注:也就是[以意识再现真实是为觉]的境界。)一切行者,若能如是修习,而不见修习之相的话,那么,即可是名为:修习文字者。〔文字般若〕从而能够得利于般若真性。〔即以意识再现真实〕是为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大王!谛听!菩萨摩诃萨护持一切佛果,护持十地之行,护持度化一切有情众生为己任,皆若此也。(注:缘起之佛,法力加持也!)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真性是一有情品类根行无量。法门为一为无量耶。佛言大王法门非一亦非无量。何以故由诸有情色法心法。五取蕴相我人知见。种种根行品类无边。法门随根亦有无量。此诸法性非相非无相而非无量。若菩萨随诸有情见一见二。是即不见一二之义了知一二非一非二即胜义谛。取着一二若有若无即世俗谛。是故法门非一非二。
[解]:此时,波斯匿王又对佛言:“真实之性本身就是一种有情众生品类的【清净意根】所行之无量功德相也!其中〔屏幕上〕法门为一〔性一〕?为无量耶〔相异〕?”
佛开示曰:“大王!谛听!法门非一,〔非性〕亦非无量。〔非相〕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一切有情色法之心法。〔皆是不二法门之辩证〕其中五取蕴相,我人知见,种种根行,〔六根现量〕品类无边。〔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一切法门随其六根〔意根为主〕亦有无量〔功德相〕。此诸法性,〔主语:性!〕非相非无相,〔辩证〕而非无量。〔非量~不可限量〕如果一切菩萨都随其有情众生,见一见二的话,〔二分说法〕就是即不见一,亦不见二之了义。只有了知一二,非一非二者,方才是即了知胜义谛。〔不二是对二说的〕如果是取着一二之缚者,分别取舍若有若无的话,那么,即是世俗谛者。由此原故,我说法门,非一非二。〔正~反~合〕”
【经】大王一切诸佛说般若波罗蜜多。我今说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别。汝等大众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即为受持诸佛之法。大王此般若波罗蜜多功德无量。若有恒河沙不可说诸佛。是一一佛。教化无量不可说有情。是一一有情皆得成佛。是诸佛等。复教化无量不可说有情。亦皆成佛。是诸佛等所说般若波罗蜜多。有无量不可说那庾多亿偈。说不可尽。于诸偈中而取一偈。分为千分。复于千分而说一分。句义功德尚无穷尽。何况如是无量句义所有功德。若有人能于此经中起一念净信。是人即超百劫千劫。百千万劫生死苦难。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所得功德。即与十方一切诸佛等无有异。当知此人诸佛护念。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法时。有十亿人得三空忍。百万亿人得大空忍。无量菩萨得住十地。
[解]:世尊接下来道:“大王!谛听!一切诸佛所说〔演绎〕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者,就是我今日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此中全部法理法趣,无二无别。(注:大乘佛法,唯有一乘,无二亦无三。)汝等大众,受持读诵,如其所说之修行。〔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为受持诸佛之法。(注:也就是掌握了大乘法义之核心内涵。)大王!注意谛听!此种〔清净意根屏幕上的〕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其功德无量。〔非量~无限量〕如果有恒河沙之数不可说诸佛存在〔就有如是如是之遍计所执性的生发〕。如是一一佛刹之国土,其中之教化普度,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不可说数之有情众生。同理,如是一一有情众生,皆得成就佛道〔缘起本佛〕,这就是诸佛皆是〔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同理,又复教化无量无边,不可说数之有情众生,亦皆成佛。(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本身就是缘起之佛。舍此无他佛。)是诸佛等,〔于清净意根上〕所说一切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者,皆是具有无量无边无数无界之不可说那庾多亿偈。〔法义之偈~契经也!〕其说不可尽,即于诸偈中,随便〔方便〕而取之一偈的话,即可分为千分。同时,又可复于千分而说一分。(注:由此辩证回互颠倒返覆之逻旋式上升,永无止境。)其中句义功德,尚无穷尽。更何况如是无量句义之所有功德,更加无量无计无有终止也!(注:这就是清净意根上的无量功德之相。)如果有人能够于此<仁王护国经>中,起一念清净意根之信,那么,是人即可顿超百劫千劫。〔当下法义即可出离三界〕百千万劫生死苦难。〔与此无关了!这就是出三界之密义!〕更何况有人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其中所得之功德,即可与十方一切诸佛,等无差异。〔有为当下即无为!如来法藏,种子异熟也!〕当知此人,诸佛护念。〔佛陀加持〕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说是法时,有十亿人得三空法忍。〔空,无相,无愿〕百千万亿人,皆得大空法忍。〔缘起即空,当下法忍。〕更有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之菩萨,皆得亲住十地之境界。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即是无生法忍!
[解]:我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如是听佛〔缘起〕所说〔示现〕的。有一个时候,〔表法于任何一个缘起之时〕佛住王舍城鹫峰山〔释迦讲经之道场〕中,与大比丘众千八百人集聚道场,其中全部都是亲证阿罗汉果位者。阿罗汉者,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其心善巧解脱,其慧觉善解脱。(注:阿罗汉者已出三界,不受后有。笔者认为,此乃表法也!阿罗汉乃种子契入轨则者!其功德无量,待缘异熟也!)九智十智所作已办,〔世俗之智概括无遗〕三假实观,三空门观。〔空假不二,辩证一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其中,有为功德与无为功德皆悉成就。〔有为当下即无为〕其次,更有比丘尼众八百人俱。此八百〔出家师〕也全部证得阿罗汉果。除此之外,道场中更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阿罗汉是轨则,菩萨是觉者〕其真实的智慧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此种清净意根〔本来无一物〕永断惑障。方便善巧〔随缘觉性〕起大行愿,以四摄法饶益一切有情众生。以四无量心,普润覆盖一切有情众生。又以三明鉴达〔净根~鉴照〕,深得五种神通〔有漏之通〕。修习无边菩提分法〔清净意根上的非量〕。其中顺应轨则之工巧技艺,远超一切世间之一世智辩聪。从而融入了轨则,契入了缘生之空无相愿。〔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门〕出入灭定示现难量〔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摧伏魔怨之分别,双照二谛之辩证。法眼普见,并了知一切有情众生之根性〔如染不择〕。四无碍解演说无畏,〔法无定法,何言畏惧〕十力妙智,具现雷震法音,近无等等功德之相,契其金刚之三昧。如是功德,皆悉具足。(注:清净意根上,本自具足!)其次,复有无量优婆塞众,优婆夷众,皆见圣谛。〔善男子善女人,皆契圣谛之中〕复有无量修七贤行,念处正勤神足根力,八胜处,以及十遍处,更有十六心行,趣谛现观〔如如执著,如是如是〕,又有十六个大国之王,以及波斯匿王等等,各与若干千万眷属齐俱于此道场之中。复有六欲天王〔欲界〕,释提桓因等与其眷属无量天子俱〔色界〕,色法当中的四种静虑〔禅那,思维修〕,诸大梵王。亦与眷属无量天子俱〔齐俱道扬〕,诸趣变化无量有情〔一切有情意根上的非量,无限量。〕以及阿修罗等,若干眷属齐俱于此。更有变现十方净土。而现百亿师子之座〔心生法生,心有多大量,便现多大之净土〕。佛坐其上广宣法要。(注:诸佛无相,纯粹表法!)一一座前各现一花,是百亿花众宝严饰〔法义之庄严,不可于相上理会,否则,曲解圣义谛!〕。于诸花上一一复有无量化佛,无量菩萨〔法义无量,意根非量,缘起无限量。〕。四众八部悉皆无量〔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岂可限量耶?!〕。其中诸佛各各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般若到彼岸,相染者,非量无量也!〕。展转流遍十方恒沙诸佛国土〔心之量,即国土量。护国者,正心也!〕。有如是等诸来大众,〔缘生诸法〕各礼佛足退坐一面。(所有相的总和,即是关系,就是性。正所谓:性一相异!这一点,前人不讲,我们讲!)
【经】尔时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身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佛土。是时欲界无量诸天雨众妙花。色界诸天亦雨天花。众色间错甚可爱乐。时无色界雨诸香花。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如云而下遍覆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大众自相谓言。大觉世尊前已为我等。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多。大品等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多。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时室罗筏国波斯匿王作是思惟。今佛现是希有之相。必雨法雨普皆利乐。即问宝盖无垢称等诸优婆塞。舍利弗须菩提等诸大声闻。弥勒师子吼等诸菩萨摩诃萨言。如来所现是何瑞相。时诸大众无能答者。波斯匿王等承佛神力广作音乐。欲色诸天各奏无量天诸妓乐。声遍三千大千世界。
[解]:此时,世间尊者,于其缘起〔觉悟〕之初年初月的第八天〔八识如来藏〕中,进入大寂静之妙三摩地之境界〔无为之轨则〕。其法义之身中,一切毛孔〔性能〕全部都在放射着无限光明〔法义之光芒〕,其万丈光芒普照着十方恒沙佛土。〔思想意识的光芒,一但契入了轨则之中,就是一人知,天下知!〕就在这个时候,欲界里无量无边的诸天,雨众妙花,〔法华天降,成佛象征〕同理,色界诸天〔无为宇宙〕亦雨天花。(正所谓:心照万物,万物本根。)众色间错〔风云变幻,物转星移〕,甚可爱乐〔法喜充满〕。此时,无色界雨诸香花〔如来藏种子善不善因,无为之呈现〕,其香气弥漫如须弥一样广阔,而其华曼大如车轮。(注:无色界是指思想意识之精神,属于形而上学,不可于有相之物质的形而下视之。否则,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也!)此时,华曼之香气如云而下,遍覆在场之大众心间,普润佛之世界中的六种震动。(注:佛法的六种震动,专指;动,起,觉,震,吼,涌。)此时,在场的大众自相谓言:“大雄大觉的世间尊者!您在先前已经为我等演说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多,大品等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今日您又如来〔法义缘起〕放大光明,这是又为了何事呢?〔在场大众纷纷询问〕此时,室罗筏国波斯匿王〔此经之主角〕作是思惟〔心中暗想〕:今日佛陀呈现出如是希有之瑞相,必然会雨法雨,普润利益一切众生为乐哉。于是,即问在场的宝盖无垢称等诸优婆塞〔出家修行者〕,以及舍利弗须菩提等诸大声闻〔觉者〕,弥勒师子吼等诸菩萨摩诃萨〔大菩萨〕言:“如来〔世尊〕今日所现是何瑞相?为表述什么法义呢?”
此时,一切在场的大众没有一个能够回答者。于是,波斯匿王〔主要角色〕等,承接佛陀之加持神力而广作声音之乐。由此显现欲界色界之诸天各奏无量天之妓乐,〔自然轨则之妙音〕声遍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宇宙〕。
【经】尔时世尊复放无量阿僧祇光。其明杂色。一一光中现宝莲华。其华千叶皆作金色。上有化佛宣说法要。是佛光明普于十方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有缘斯现。彼他方佛国中。东方普光菩萨摩诃萨。东南方莲华手菩萨摩诃萨。南方离忧菩萨摩诃萨。西南方光明菩萨摩诃萨。西方行慧菩萨摩诃萨。西北方宝胜菩萨摩诃萨。北方胜受菩萨摩诃萨。东北方离尘菩萨摩诃萨。上方喜受菩萨摩诃萨。下方莲华胜菩萨摩诃萨。各与无量百千俱胝菩萨摩诃萨皆来至此。持种种香散种种华。作无量音乐供养如来。顶礼佛足默然退坐。合掌恭敬一心观佛。
[解]: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再次发放出无量无边的法义之光,即阿僧祗光,(注:于世俗有情身上,也就是第七末那~阿陀那识。)其中如来藏种子之光明,显现出【如染不择】之杂色〔善不善因〕。其光明之中,于一一光中,又现宝莲之华。其华呈千叶状,片片皆作金色。每一片叶上,皆有化佛坐其道场,宣说法要。这样的佛光普照之景象,于十方恒河沙等量的诸佛国土中,悉有缘起之显现。〔万事万物皆在表法!正所谓:心照万物,万物本根。〕其他诸方佛国净土中,情况如下:东方普光菩萨摩诃萨,东南方莲华手菩萨摩诃萨,南方离忧菩萨摩诃萨,西南方光明菩萨摩诃萨,西方行慧菩萨摩诃萨,西北方宝胜菩萨摩诃萨,北方胜受菩萨摩诃萨。东北方离尘菩萨摩诃萨。。上方喜受菩萨摩诃萨。下方莲华胜菩萨摩诃萨。〔各方自有其相应的菩萨管理其国土〕各与无量百千俱胝菩萨摩诃萨皆来至此。(注:菩萨者,表法也!法义无遮,如是即菩萨!)持种种香散种种华。作无量音乐供养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也!〕顶礼佛足默然退坐。合掌恭敬一心观佛。〔缘起即菩萨,一心向着如来佛!〕
观如来品第二
【经】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坐师子座告大众言。吾知十六诸国王等咸作是念。世尊大慈普皆利乐。我等诸王云何护国。善男子吾今先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护佛果护十地行。汝等皆应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时大众。波斯匿王等。闻佛语已咸共赞言善哉善哉。即散无量诸妙宝花。于虚空中变成宝盖。覆诸大众靡不周遍。时波斯匿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长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护佛果。云何护十地行。
[解]:此时,世尊从三昧〔寂静〕中缘起,坐在师子座〔法义威严〕上,宣告大众曰:【吾已知晓你们十六位国王等等,全部心里都有此种想法:“世尊大慈!普皆利乐一切众生!我等诸国王者,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国土呢?!”我世间尊者开示于你们:“善男子!吾今先为你们诸菩萨摩诃萨演说护持佛果,护持十地之行动准则。你们应当仔细谛听!从而善思念之。”】
【经】佛告波斯匿王言。护佛果者。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不观色相不观色如受想行识。我人知见常乐净倒四摄六度二谛四谛。力无畏等一切诸行。乃至菩萨如来亦复如是。不观相不观如。所以者何。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无二无别犹如虚空蕴处界相无我我所。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解]:世尊告诫波斯匿王:【护持佛果的一切菩萨摩诃萨,都应当如是〔如下〕住持,即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者,即不观色相,亦不观色如,〔不住二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注: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内不舍一法。)由于我人知见,生发出来的常乐净之颠倒,其中四摄六度,二谛四谛,以及力无畏等,所有的一切诸行,甚至于菩萨如来之境界,也全部都将如此也!这就是即不观相,亦不观如。〔远离二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法性,本身就是真实性故。此种真实之【性】,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犹同真际一般,其平等法性无二无别,亦如虚空之蕴处界相,无我我所。〔有情众生五蕴无别〕这就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众生性无二者。菩萨以何相而化众生耶。佛言大王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法性不住色不住非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亦不住净不住非净。何以故。以诸法性悉皆空故。由世谛故由三假故。一切有情蕴处界法。造福非福不动行等。因果皆有。三乘贤圣所修诸行。乃至佛果皆名为有。六十二见亦名为有。大王若著名相分别诸法。六趣四生三乘行果。即是不见诸法实性。
[解]:波斯匿王对佛言:“伟大的世间尊者!如果说:菩萨与众生,其性无二无别的话,那么,菩萨以什么样相而化度众生呢?”
世尊开示道:“大王!注意谛听!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之一切[法性]不住于色,亦不住于非色〔非法非非法〕。受,想,行,识常,乐,我,净,同理,也是不住净,亦不住非净〔非有非非有〕。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由于一切【法性】悉皆空故。〔圣义谛亦无自性〕由于世谛的原故〔缘起无自性〕,所以三假故〔一切法皆无自性,皆是假安立〕。由此当知:一切有情众生之[蕴~处~界]之法,皆是造福非福〔非法非非法〕之不动行〔不许夜行,投明即到〕等等,皆是不二法门,不落二边。其中因与果皆是存在的。三乘中的贤圣〔觉者〕所修诸行,乃至成佛之果,也皆名为有。(注:正所谓:佛说有,即非有,是名有。)六十二见亦名为有〔心生则法生,缘起即有〕。大王啊!注意谛听!如果你们执著名相,拣择分别诸法,以及六趣,四生,三乘行果的话,那么,也就是不见诸法之实性。(注:实性无相,只存关系。)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佛言大王,智照实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诸法一切皆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罗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诸有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善男子,若菩萨住于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为住世间即非菩萨。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皆空故。若于诸法而得不动。不生不灭,无相无无相不应起见。何以故,一切法皆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圣智现前最初一念。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名欢喜地。障尽解脱运载名乘,动相灭时,名金刚定。体相平等名一切智智。
[解]:波斯匿王对佛说:“一切法的实性就是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此等境界非有非无,〔不落二边〕其智境根据什么依托,才可以【照~鉴】呢?”
世尊开示曰:“大王啊!注意谛听!平等性智之[照~鉴]之实性,本身就是【不二法门】,非有非无,不落二边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一切法性皆是毕竟空,无所有的原故。这就是说: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一切法皆无自性,毕竟空,无所有。〕是诸法空相,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注:清净意根上的[七识如染~只鉴不择],本身就是阿陀那识之种子之瀑布泻流!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刹那刹那,法法相续。不可言有,也不可言无。有无俱遣,正信如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有情众生中,于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于一刹那经历有九百次生生灭灭,由此可见:一切有为法〔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悉皆空无自性故。以甚深〔阿陀那识~种子〕般若波罗蜜多〔到达彼岸〕。照见〔清净意根之屏幕上〕诸法一切皆空〔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由此可见:内空,外空,内外皆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注:圣义谛也无自性!一句话:无自性就是自性!)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注:陈述句:一切法皆空!没有例外!)般若波罗蜜多空〔彼岸亦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注:空就是没有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此空是对有说的!不二是对二说的!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实质:不二法门!)众所周知:一切有为法,〔心生法生〕法集故有〔心为集成〕。由此可知: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注:有就是现实存在的!人类本身就是生活在有中!若言什么都没有,本身就是外道邪论!不可取,应远离!)善男子!注意谛听!如果是:菩萨住于法相,〔法执〕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众生相〕,为住世间〔寿者相〕即非菩萨。(注:菩萨于无相中,只存法义,不涉世俗!)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诸法悉皆空故!如果〔行者〕于一切法中而得不动,不生不灭,无相无无相的话,那么,就应当不起见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法皆如〔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也。一切诸佛,诸法,诸僧亦复如是也。圣智〔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现前,最初一念〔一念六具义~自性无自性〕,当下即可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念念到彼岸〕,这种境界,就叫作欢喜地。又称:障尽解脱,运载名乘〔大音希声,大乘无相〕。动与相灭时,即名金刚定。(注:桥流水不流也!莫作枯河想!)体与相平等l〔性智〕,即名一切智智。(注:佛法是辩证的!一切智智,就是没有了凡与圣之分别的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
【经】大王此般若波罗蜜多文字章句。百佛千佛百千万亿。一切诸佛而共同说。若有人于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于此经中。乃至起于一念净信。何况有能受持读诵解一句者。所以者何。文字性离无文字相非法非非法。般若空故菩萨亦空。何以故。于十地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及以终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一切智智亦复皆空。大王若菩萨见境见智见说见受。即非圣见是愚夫见。有情果报三界虚妄。欲界分别所造诸业。色四静虑定所作业。无色四空定所起业。三有业果一切皆空。三界根本无明亦空。圣位诸地无漏生灭。于三界中余无明习。变易果报亦复皆空。等觉菩萨得金刚定。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佛无上觉种智圆满。择非择灭真净法界。性相平等应用亦空。善男子若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说者听者。譬如幻士无说无听。法同法性犹如虚空。一切法皆如也。大王菩萨摩诃萨护佛果为若此。
[解]:大王!谛听!此等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之文字章句,〔契经〕百佛,千佛,百千万亿,一切诸佛而共同说。〔缘起本身就是佛〕若有人于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里,于满中七宝以用布施,于此大千世界中,一切有情众生,皆得阿罗汉果。(注:此处言语文字与<金刚经>言语之句,极其相同,多有贯通之趣。)不如有人于此经中,乃至起于一念净信。(注:大乘佛法,世尊始终是在【形而上】层面上讲的。修行之人,切不可于[形而下]中体会实践之。否则,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何况有能受持读诵解一句者〔只有形而上者,方能出三界。凡形而下者,必于六道中轮回〕。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文字之【性】,远离无文字相,(注:性者,关系也!关系就是性,就是不二!)即:非法非非法。(注:<金刚经>语句,在这里一字不差的出现了。可见大乘法义,始终是贯通的!)般若空故〔即无自性〕,菩萨亦空〔圣义谛亦无自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行者于十地之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以及终生。(注:三生者,过去,未来,现在。)此等三世之生,悉皆是空。(注:前空,后空,中空,皆无自性。无自性为空。)一切智智亦复皆空。〔世界本空,本无自性。〕大王啊!注意谛听!若菩萨见境界,见辩智,见言说,见觉受的话,那么,他就即非是圣见,而是愚夫之见。〔圣见无见〕一切有情众生之果报,三界虚妄。〔幻化无实〕欲界当中的分别取舍,从而所造诸业。色界中亦有四种静虑之定境中所作之业。而无色界中,亦有四种空定所造之业。〔三界当中皆有业〕三有业果,也是一切皆空的。〔因空方有三界〕三界根本无明亦空。(注;无明者,不需要明也!无为轨则,不涉明与无明!)圣位诸地,皆是无漏生灭。〔无记就是无漏〕于三界中余无明习。〔无明者,习气也!〕变易果报〔异熟识〕亦复皆空。(注:因其空,方为变易。因其无自性,方才异熟。)等觉菩萨得金刚定。〔等觉者,平等性智〕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因果本空,智智皆空。〕诸佛无上正觉,种种智智圆满自在。择与非择灭除掉后,真净法界方才显现。〔真正的佛法,二边皆不执。凡不执,圣也不执。〕性相平等,意根清净,缘起应用处处皆空。善男子!谛听!若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时,说者与听者,皆都譬如幻士一样,实际上无说无听。〔皆不实有〕法同法性,也是如此,犹如虚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法缘生之时,皆如此也。大王!注意谛听!一切菩萨摩诃萨,护持佛果,皆应如此!
【经】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言。汝以何相而观如来。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不住四大不离四大。不住六处不离六处。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明无明等非一非异。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示无说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观如来。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说是法时无量大众得法眼净。
[解]:此时,世尊告诫波斯匿王曰:“你将以什么样子的【相】来观看如来呢?”
波斯匿王言:“我观自身之实相〔皆空〕,观佛也是如此〔空相〕而已。即无前际,亦无后际,更无中际。〔三际不可得〕不住三际不离三际。〔辩证中道观〕不住五蕴不离五蕴。〔远离二边〕不住四大不离四大。不住六处不离六处。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注:一切法之实相皆是【非法非非法】之不二法门。)明与无明等,非一非异。〔不二法门〕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有为当下即无为〕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一切对峙法〕无示无说,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亦非非〕非相非无相,〔这就是辩证观〕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注:一切法皆[非亦非非],这就是世尊的思维方法。)由此方知:心行处灭,〔即生即灭〕言语道断〔缘起当下即涅槃〕。此种境界如同真际等之法性。〔有为当下即无为〕我就是以此种〔双非〕之相而观如来的。”
佛言:“善男子!注意谛听!就象汝所说的:一切诸佛如来,功德无量之力,无所畏惧,等如恒沙功德。〔法义无量,功德无量。〕一切不共法,〔佛教专利〕悉皆如是。(注:只有佛教讲无我,证不二法门。)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否则,无法到彼岸〕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其它宗教皆有我相,或是本体论者。〕世尊在宣说此法<仁王护国经>时,无量无边之有情众生,皆得法眼清净。(注:契入清净意根之不二法门,从而法眼清净。)
菩萨行品第三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护十地行菩萨摩诃萨。应云何修行云何化众生。复以何相而住观察。
[解]:此时,波斯匿王又向佛请问:“伟大的世间尊者!护持十地行之菩萨摩诃萨,应该如何修修行?如何化导众生呢?同时,修行者,又以何相而住观察呢?”(注:波斯匿王代表世间有情众生在向世间伟大的尊者,请教修行的方法,即怎样行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菩萨行?)
【经】佛告大王诸菩萨摩诃萨。依五忍法以为修行。所谓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皆上中下。于寂灭忍而有上下。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初伏忍位。起习种性修十住行。初发心相有恒河沙众生。见佛法僧发于十信。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戒心愿心。护法心回向心。具此十心而能少分化诸众生。超过二乘一切善地。是为菩萨初长养心。为圣胎故。
[解]:世尊告诫波斯匿王曰:“大王!谛听!一切菩萨摩诃萨,全部都是依赖五种忍法以为修行。一者,伏忍。二者,信忍。三者,顺忍。四者,无生忍。以上四者,皆为上中下三位本具。五者,寂灭忍。只有上下二位,没有中〔道〕位。(注:这里的法义,充满了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以上五忍的全部〔整体观〕,方才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善男子!注意谛听!最初的伏忍位,即是初起修习种性,即修十住行。(注:理需顿悟,事需渐修。悟后方修,才是正路。)初发心相者,自有恒河沙众生。若见佛,法,僧者,即发于十信。所谓信心为念心。精进心为慧心。定心为不退心。戒心为愿心。护法心为回向心。具此十心者,才能够少分度化于众生。(注:若度众生者,必须修证方便法门,否则,众生无量,你将无法以度。譬如医生看病,因病施药。病如百变,药亦千方。)此种菩萨境界,远远超过了二乘行人的一切善巧之地〔境界〕。如此方为菩萨初期长养之心,亦名为【圣胎】也!(注:圣者,表法也!非于相上有凡圣之分别!胎者,无明也!本不分别!笔者认为:此种境界恰恰是[清净意根]因缘成熟之状态也!)
【经】复次性种性菩萨。修行十种波罗蜜多。起十对治。所谓观察身受心法不净诸苦无常无我。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观察三世过去因忍。现在因果忍未来果忍。此位菩萨广利众生。超过我见人见众生等想。外道倒想所不能坏。
[解]:其次,就是性种性菩萨,(注:主语是性。)需要修行十种到达彼岸的方便。并生发出十种对治法。这就是所谓的观察:身受心法,不净诸苦,无常无我等等〔相上功夫〕。并且用以对治[贪嗔痴]三不善根。同时,一切行者,皆应起施慈慧等等,三种善根。(注:三善对治三不善,辩证统一。)观察三世之过去因忍,现在因果忍,未来果忍。(注:八七六识一合运作。)此种位置的菩萨,广利众生,远远超过我见人见众生等想,〔菩萨离四相〕即使是外道掀起来颠倒之想,也是不能破坏的。
【经】复次道种性菩萨。修十回向起十忍心。谓观五蕴色受想行识。得戒忍定忍慧忍解脱忍解脱知见忍。观三界因果。得空忍无想忍无愿忍。观二谛假实诸法无常。得无常忍。一切法空得无生忍。此位菩萨作转轮王。能广化利一切众生。
[解]:其次,是道种性菩萨,(注:主语是道。)其修行为:十种回向,并生发起十种忍心。也就是:观察五蕴之中的,色,受,想,行,识。(注:这已然全是意识的范畸。)从而证得:戒忍,定忍,慧忍,解脱忍,解脱知见忍。(注:忍者,承认现实也。)接下来,自观三界〔欲,色,无色〕因果。(注:欲界色界为六识因果。无色界为七识清净意根。)得空忍,无想忍,无愿忍。(注:三解脱门。)观二谛之假实,与诸法之无常,从而得无常忍。由此当知:一切法空,得无生忍。此种得忍位之菩萨,当作转轮法王,并且能够入世,广化利益一切众生。
【经】复次信忍菩萨。谓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能断三障色烦恼缚。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四无量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具四弘愿断诸缠盖。常化众生修佛知见。成无上觉。住三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解]:接下来,是信忍〔承担直心道扬〕的菩萨。也就是所谓的欢喜地,离垢地,与发光地。(注:此前三地为信受。)能断三障与色烦恼之束缚。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四无量心:一者,慈无量心。二者,悲无量心。三者,喜无量心。四者,舍无量心。〔慈悲喜舍〕具四弘愿,断诸缠盖。常化众生,修佛知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住三解脱门:一者,空解脱门。二者,无相解脱门。三者,无愿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此种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一切智,〔佛境〕其中诸行之根本,即是利益与安乐一切有情之众生。
【经】复次顺忍菩萨。谓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能断三障心烦恼缚。能于一身遍往十方亿佛刹土。现不可说神通变化利乐众生。
复次无生忍菩萨。谓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能断三障色心习气。而能示现不可说身。随类饶益一切众生。
[解]:接下来是顺忍〔随顺觉性〕菩萨。也就是: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中三地〕能够断除三障心之烦恼束缚。(注:所有的地地菩萨皆非实有,只为表法。读者仔细观看其名相,本身就是其表法之意趣。)能于一身,遍往十方,亿佛刹土。现不可说,神通变化,利乐众生。(注:此中意趣之种子〔业力〕遍满十方佛国净土。如此殊胜之境界,是言语之道达不到的,何以故?凡是言语,必然是有界的,有界即有缚。然而缘起之佛种是无界限的,遍满虚空十方世界,无一处不是佛土,无一法不是佛法。由此方言其神通变化,利益有情。)
其次,再看【无生法忍】菩萨。也就是: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后三地〕能够断除三障色心之习气。〔业力〕而能示现不可说身,〔业力随缘,不可以象身定论,否则,易成本体论。〕因其缘生随类,所以可以饶益一切众生。〔以无住本立一切法〕
【经】复次寂灭忍者。佛与菩萨同依此忍。金刚喻定住下忍位名为菩萨。至于上忍名一切智。观胜义谛断无明相是为等觉。一相无相平等无二。为第十一一切智地。非有非无湛然清净。无来无去常住不变。同真际等法性。无缘大悲常化众生。乘一切智乘来化三界。善男子诸众生类一切烦恼。业异熟果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示导应化法身亦不离此。若有说言于三界外。别更有一众生界者。即是外道大有经说。大王我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由此得为众生之本。亦是诸佛菩萨行本。是为菩萨本所修行。五忍法中十四忍也。
[解]:最后,〔十地〕是寂灭〔涅槃〕忍者。诸佛与菩萨同依此忍。(注:诸佛菩萨皆以寂灭无为,法本不生,为其忍依止处。)金刚喻定为[住下忍位],称名为菩萨。至于[上忍位],则名一切智。〔佛智〕观胜义谛,断无明相,是为等觉。〔无上正等正觉〕一相无相,平等无二。〔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为第十地。即一切智地也。〔平等就是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有非无,〔不落二边〕湛然清净。〔如染不择者,即为清净。〕无来无去,常住不变。〔法性如如〕同真际等法性。(注:此处主语始终是指性,切不可于相上言说。何以故?言语之道,到此路断了。再往下就是法义之关系了。关系就是性,在悟,不在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住法位,常化众生。〔法义无边,普度众生〕。乘一切智之大乘,普化三界有情众生。善男子!注意谛听!一切众生类的一切烦恼,因业异熟成果,其中二十二根,皆是不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范畴。一切诸佛菩萨的开示导化,皆是[应化法身]亦不离此。〔三界范畴〕如果有人说言于三界外的话,那么,就应当是别有一众生界〔事实是不可能的〕者,即是外道大有经说。〔外道邪说〕大王啊!注意谛听!我平日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注:无处尽才是真正的尽!<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自性清净〔清净意根〕名本觉性。(注:后世莲花生大士的[岩伏藏]中的本觉,就是这里的清净意根心。)这就是诸佛所现的一切智智。〔本觉~佛智〕由此得为众生之本。(注:只有佛智,才有资格作为众生之本。)也就是诸佛菩萨们的践行之本。这就是一切菩萨的根本修行资粮。〔菩萨以法义为粮〕这也就是[五忍法]中之十四种具体〔方便〕之忍也。
【经】佛言大王汝先问言。菩萨云何化众生者。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化。从初一地至后一地。自所行处及佛行处一切知见故。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佛刹。作赡部洲转轮圣王。修百法明门。以檀波罗蜜多住平等心。化四天下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千佛刹。作忉利天王。修千法明门。说十善道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万佛刹。作夜摩天王。修万法明门。依四禅定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亿佛刹。作睹史多天王。修亿法明门。行菩提分法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亿佛刹。作化乐天王。修百亿法明门。二谛四谛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千亿佛刹。作他化自在天王。修千亿法明门。十二因缘智化一切众生。
[解]:世尊对波斯匿王曰:“大王啊!你先前所问的是:菩萨怎样才能度化众生。请注意谛听!菩萨应当是如下的度化一切众生。即从始初的第一地,以至于最终的一地,也就是:自己〔行者〕的实践行动之处与诸佛菩萨的行动之处之间,所产生出来的一切知见〔缘起〕,皆是<金刚经>中所言的[是名世界]的原故。(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说:菩萨摩诃萨住于百千万佛刹那之间的话,亦或作赡部洲转轮圣王,亦或修百千万法之明门。全部都是应当以檀波罗蜜多住平等心。〔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化四天下一切众生。〔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千佛刹。〔境界范畴〕即可作忉利天王。〔形而上之种子境界〕修千万亿法之明门。并且宣说十种善道之法,度化一切众生。〔如来藏种子之异熟也。〕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千万亿之佛刹。亦可作为夜摩天王。修千万亿法之明门。亦可依四种禅定之法,度化一切众生。〔四禅天境界〕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万亿之佛刹,即可作睹史多天王,从而修化万亿法之明门,行一切菩提分之法,度化一切众生。〔随缘觉性,缘生缘度〕如果菩萨摩诃萨住百千万亿佛刹,即可作化乐天王,修行百千万亿法之明门,并于二谛四谛之境界中,度化一切众生。〔离开了一世俗谛,没有第一义谛。〕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百千不亿是佛刹,即可作为他化自在天王,从而修习百千万亿法之明门,以十二因缘,智化度脱一切众生。〔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内不舍一法。〕
【经】若菩萨摩诃萨住万亿佛刹。作初禅梵王。修万亿法明门。方便善巧智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万微尘数佛刹。作二禅梵王。修百万微尘数法明门双照平等神通愿智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刹。作三禅梵王。修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法明门。以四无碍智化一切众生。若菩萨摩诃萨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作第四禅大梵天王。为三界王。修不可说不可说法明门。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尽三界原。普利众生如佛境界。是为菩萨摩诃萨现诸王身化导之事。十方如来亦复如是。证无上觉常遍法界利乐众生。
[解]: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千万亿佛刹,作初禅梵王,〔初禅天〕修习千万亿法之明门的话,即可以其方便善巧,智慧度化一切众生。如果菩萨摩诃萨住百千万微尘数佛刹,作二禅梵王。〔二禅天〕修习百千万微尘数法之明门的话,即可以双照平等〔意根鉴照~平等性智〕并神通之愿,〔种子异熟〕智化一切众生。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刹,作三禅梵王。〔三禅天〕修百千万亿阿僧祇微尘数法之明门,并且以其四无碍智,度化一切众生。〔一层天比一层天,更加细腻之递进〕如果菩萨摩诃萨住于不可说不可说之佛刹。〔无为轨则〕即可作为第四禅大梵天王。〔四禅天〕即为三界之王。〔与轨则融为一体。点水入海,海咸一味〕修不可说不可说法之明门,〔无修无说〕得理尽三昧,〔法性如如〕同佛行处,尽三界原始之境界〔状态〕。从而普利一切众生,皆如佛之境界。这就是名为:菩萨摩诃萨现一切法王之身,极尽化导万事万物之能事,〔一切缘起皆在轨则的役使之中〕十方如来,亦复如是。〔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从而亲证无上正等正觉,恒常遍计所执于法界性海之中,利乐一切有情众生。
【经】尔时一切大众即从座起。散不可说花焚不可说香。供养恭敬称赞如来。时波斯匿王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世尊导师金刚体 心行寂灭转法轮
八辩圆音为开演 时众得道百万亿
天人俱修出离行 能习一切菩萨道
五忍功德妙法门 十四菩萨能谛了
三贤十圣忍中行 唯佛一人能尽原
佛法众海三宝藏 无量功德于中摄
十善菩萨发大心 长别三界苦轮海
中下品善粟散王 上品十善铁轮王
习种铜轮二天下 银轮三天性种性
道种坚德转轮王 七宝金轮四天下
伏忍圣胎三十人 十住十行十回向
三世诸佛于中学 无不由此伏忍生
一切菩萨行根本 是故发心信心难
若得信心必不退 进入无生初地道
化利自他悉平等 是名菩萨初发心
[解]:此时,在场的一切大众,全部都从座位中站起,接下来,发散着不可说之花,焚不可说之香。〔无为供佛〕供养,恭敬,称赞,一切如来。〔恭敬法义之身〕此时,波斯匿王即于佛前,以偈供养赞叹如下:
世尊导师金刚体
(注:世尊乃是金刚不坏之体。其法义之身,恰是一切有情众生之导师。他指引人类走向觉悟的方向,它引导一切有情众生走向解脱之道路。)
心行寂灭转法轮
(注:他心行在寂灭之乐中,〔桥流水不流〕旋转着永不停歇的法轮。)
八辩圆音为开演
(注:其中八种辩才〔八方〕圆音,广为开演。正所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时众得道百万亿
(注:法义之道,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
天人俱修出离行
(注:出离有为世俗,契入无为之轨则。)
能习一切菩萨道
(注:菩萨无四相,一切皆是法义之道。)
五忍功德妙法门
(注:五种忍般若波罗蜜多之方便法门。)
十四菩萨能谛了
(注:十四种菩萨的境界,皆能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当下了知。)
三贤十圣忍中行
(注:面对一切法相,真觉者,皆能够接受与承担其【法本无生】之事实。)
唯佛一人能尽原
(注:只有佛〔缘起〕者,能够真正做到悉知悉见。)
佛法众海三宝藏
(注:在佛性大海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无量功德于中摄
(注:无量无数【非量】无限之功德皆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显现。)
十善菩萨发大心
(注:十种菩萨发大善心。)
长别三界苦轮海
(注:引导众生脱离苦海之轮回。)
中下品善粟散王
(注:中下品则入世,善巧方便于栗散王。)
上品十善铁轮王
(注:上品则为铁轮王。)
习种铜轮二天下
(注:习气种子象铜轮一样,左右二分于天下。)
银轮三天性种性
(注:其中银轮者,将三分〔三性〕天下之性种性。〔三无性〕。)
道种坚德转轮王
(注:其中道种智者,坚固德相之转轮王。)
七宝金轮四天下
(注:七宝金轮〔最尊贵〕统摄天下。)
伏忍圣胎三十人
(注:能够降伏法忍无生之圣胎之人,掌握了三种十项位。)
十住十行十回向
(注:一者,十住位。二者,十行位。三者,三回向位。)
三世诸佛于中学
(注:三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菩萨皆是于此中修学而产生的。)
无不由此伏忍生
(注:没有一个不是经过【无生法忍】之考验出来的。)
一切菩萨行根本
(注:这就是一切菩萨之行的根本。无生法忍,是人类修行的最高境界。)
是故发心信心难
(注:由此可见,真正发心亲证[无生法忍]的,少之又少。)
若得信心必不退
(注:如果真能发心证得无生法忍者,必将是不会退转的!何以故?若有退转,必将是生!有生即是生灭法,即不究竟!)
进入无生初地道
(注:初地境界已然是无生法忍了。)
化利自他悉平等
(注:普化利他与自度,悉皆平等性智,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只存法义,不涉世俗】,没有分别取舍之拣择。)
是名菩萨初发心
(注:这种清净意根之平等性智,就是一切修行菩萨道者的初始发心。)
欢喜菩萨转轮王
(注:欢喜之地的菩萨境界,就相当于世俗中的转轮圣王。利国,利民,利社会,利众生。)
初照二谛平等理
(注: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初始之鉴照之中二谛〔真~俗〕不二一如,平等性智。法法平等之理趣,贯穿于全部佛法之始终。)
权化有情游百国
(注:权巧方便之度化一切有情众生。)
檀施清净利群生
(注:以法布施之[清净意根]之法理法趣,利益一切有情之众生。)
入理般若名为住
(注:清净意根处,如来入理之般若之义【只存法义,不涉世俗】者,是名为住。正所谓:是名世界。)
住生德行名为地
(注:这种【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缘生之德行〔功德无量相〕,是名为地。)
初住一心具众德
(注:一念六俱义。)
于胜义中而不动
(注:于胜义〔遍计所执性〕中,性一相异〔桥流水不流〕,不可动摇!)
离垢菩萨忉利王
(注:离垢地菩萨境界,相当出世之于忉利天。)
现形六趣千国土
(注:法义之缘起无量,显现〔幻相〕之形于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亿之国土。正所谓:心生则法生,非量〔无限量〕也!)
戒足清净悉圆满
(注:不二法门之至戒,本自具足,清净如染,平等性智,行者于依他起之当下,遍计所执自性〔是名世界〕,悉皆圆漏〔无记〕之圆成实也!)
永离误犯诸过失
(注:永远是不犯错误的!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
无相无缘真实性
(注:法本无生,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相〔本来无一物〕无缘〔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就是本自具足的圆成实性之〔本觉〕真实性。)
无体无生无二照
(注:其法义之性,永恒变幻之【旋】。没有一个本体在,也没有所生之处,亦无二分之鉴照。)
发光菩萨夜摩王
(注:发光地菩萨境界,相当于无色界之夜摩天。)
应形往万诸佛刹
(注:法义种子【异熟】应缘起之形〔意识〕来往〔颠倒~回互~幻化〕万千佛刹之中。)
善能通达三摩地
(注:并能够善巧〔当下〕通达三摩地。正所谓:不许夜行,投明即到。)
隐显自在具三明
(注:真如此〔辩证〕,回互隐显明暗之中,随缘自在,本具三明。)
欢喜离垢与发光
(注:纵观欢喜地,离垢地与发光地之三地境界。)
能灭色缚诸烦恼
(注:将能够灭除世俗间的色界之束缚,以及欲界之烦恼。)
具观一切身口业
(注:具体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身口业。)
法性清净照皆圆
(注:其中法性〔缘起遍计所执性〕本然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朗照圆明。正所谓:镜鉴如如。如如执著,如是如是。)
焰慧菩萨大精进
(注:焰慧地菩萨,以大精进为其特征。)
睹史天王游亿刹
(注:睹流星划破夜空而顿悟本元。此种史实,乃是天王〔法则〕游曳亿万佛刹之果实。)
实智寂灭方便智
(注:真实的智慧是寂灭〔涅槃〕动中之定〔楞严大定〕之方便说。)
达无生理照空有
(注:从而通达无生法忍之理趣,鉴照一切空有之二边。正所谓:不二是对二说的。)
难胜菩萨得平等
(注:难胜地菩萨亲证平等性智〔成佛的法华〕境界。)
化乐天王百亿国
(注:幻化方便显示出来乐天王之境界中的百千万亿国土〔种子之显现〕之异熟。)
空空谛观无二相
(注:空空谛观〔连空亦空的真实观〕时,是不存在二分之相的。凡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
垂形六趣靡不周
(注:这种【不二法门】从虚空之[清净意根]之天幕上,垂形下来的六道众生,没有一个角落是不周全〔圆成〕的。这就是佛法的魅力所在。)
现前菩萨自在王
(注:现前地菩萨,就是出世间的自在王。<心经>中的得大自在。)
照见缘生相无二
(注:照见五蕴皆空。缘生无二。)
胜义智光能遍满
(注:胜义谛亦无自性,其中智慧之光遍满宇宙虚空。)
往千亿土化众生
(注:来往〔幻化~异熟〕于亿万国土中,化度一切有情众生。)
焰慧难胜现前地
(注:焰慧地菩萨境界,就是难遇之殊胜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节日烟花],逢缘〔过节〕之现起展示罢了。)
能断三障迷心惑
(注:此种殊胜的清净,本身能断一切行者之三种障碍之迷心之惑。)
空慧寂然无缘观
(注:其中的空慧〔涅槃〕,寂然本俱〔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缘起之时,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正信佛观。)
还照心空无量境
(注:回互返观鉴照之性,心空无量之【非量~无限】之境界。)
远行菩萨初禅王
(注:远行〔无明缘行〕之菩萨,其境界相当于初禅之王。)
住于无相无生忍
(注:住留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的无相〔无自性之相〕的无生法忍状态中。)
方便善巧悉平等
(注:其中屏幕上的一切缘起之善巧方便,皆是平等性智的产物。)
常万亿土化群生
(注:恒常之时,百千万亿之国土中的化生有情〔八识种子〕。)
进入不动法流地
(注:进入了楞严大定的法流之地,乃是【桥流水不流】的不动之地。这其中,永恒的〔旋〕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动。)
永无分段超诸有
(注:这个不动之【旋】,没有间隙,不具分段生死,同时,此〔旋〕超越于所有的存在〔相染〕。)
常观胜义照无二
(注:时常的观照〔鉴性〕其圣义谛〔法性〕无二无别。)
二十一生空寂行
(注。性一相异,一切法皆无自性,皆是空寂〔生灭相续〕之行。)
顺道法爱无明习
(注:随顺道法之觉性,愛执无明之业习。)
远行大士独能断
(注:凡是远行地之大士〔菩萨〕们,全部都是可以独断一面〔一剑封喉〕的证量者。)
不动菩萨二禅王
(注:不动〔尊〕之地的菩萨们,当是二禅境界之王者。)
得变易身常自在
(注:此种不动地之尊者,本身就是变易之身,恒常自在者。正所谓:旋之不动者,是为尊。)
能于百万微尘刹
(注:由此方能于百千万亿微尘佛刹中。)
随其形类化众生
(注:随其形类〔六道〕普化众生。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悉知三世无量劫
(注:此种清净意根屏幕上的非量〔无限量〕之遍计所执性,悉知悉会三世一切佛国无量劫之【异熟】种子。)
于第一义而不动
(注:但在第一义谛〔桥流水不流〕中,始终都是旋而不动的。这就是大乘佛法中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也就是全部佛法的核心本质。)
善慧菩萨三禅王 能于千恒一时现
(注:善慧菩萨乃三禅之王,已然彻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法理法趣,于是便能于千载恒常之〔法性〕当下,于禅定之中,一时俱现。〔法性恒常〕正所谓:千江有水同一月。
常在无为空寂行 恒沙佛藏一念了
(注:这种法性的状态,实乃【无为~轨则】之空寂之行。彻悟于此〔空性〕者,即可于恒沙佛藏中,一念了知〔一切即一〕。)
法云菩萨四禅王 于亿恒土化群生
(注:身处法云地的菩萨们,巳然是四禅天王了。能够于万亿恒河沙之国土中普化众生。)
始入金刚一切了 二十九生永已度
(注:从初始契入金刚不动地后,就能够一切皆了知,〔于一毫端转大法轮〕其中的二十九生永恒得度。不再退转。)
寂灭忍中下忍观 一转妙觉无等等
(注:寂灭的无生法忍中,从最下层法忍中观察,就己然清楚了:一念即可转动妙觉之性。其【性】等无间差,平等性智。)
不动善慧法云地 除前所有无明习
(注:不动,善慧,法云之地的菩萨们,能够除掉前世所有的无明习气,缘起即是轨则当中。从此不犯错误。)
无明习相识俱转 二谛理圆无不尽
(注:这种境界的菩萨们,他们缘起之无明习气〔十二因缘〕,其中相与识本俱旋转,二谛〔真俗〕之理圆满自如,恒沙不尽,异熟圆融。)
正觉无相遍法界 三十生尽智圆明
(注:真正的觉性是无相的,〔实相无相〕周遍法界,三世缘生皆是智慧圆明无碍的。)
寂照无为真解脱 大悲应现无与等
(注:只有寂照无为〔只鉴不择〕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脱者。其中的境界〔同体大悲〕之应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身就是无与等之平等性智。)
湛然不动常安隐 光明遍照无所照
(注:其中湛然不动〔诸法无行〕的境界,恒常的安隐于〔法性〕之深处。〔深深海底行〕其光明朗照遍满虚空,无所不到〔高高山顶立〕也。)
三贤十圣住果报 唯佛一人居净土
(注:三贤十圣〔觉者〕皆住于果报〔轮回〕之地,只有佛之一人〔指天指地〕广居净土。)
一切有情皆暂住 登金刚原常不动
(注:一切有情众生,皆在轮回之中缘生缘灭,暂住世间,〔一期生命〕荣登金刚〔经〕之位,(注: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其原生态,恒常不动。正所谓:桥流水不流也。)
如来三业德无量 随诸众生等怜愍
(注:如来法义之三业,其中于【清净意根】上缘起,功德无量,但随众生之因缘际会,等无差别之怜愍。)
法王无上人中树 普荫大众无量光
(注:此种法王,其无上之境界,本身就是在【人类~意识】当中树立的。其法义之光芒普荫众生,无量无边。正所谓:以意识再现真实者,是为觉。)
口常说法非无义 心智寂灭无缘照
(注:这些入世之菩萨们,他们口常说法,不是没有真义的,(注:言语道断在这里是不适用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其中的【如染不择】之心智,寂灭恒常〔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无缘大慈,同体相照。)
人中师子为演说 甚深句义未曾有
(注:人中之觉者〔释迦乃能仁也!〕以狮子奋进之猛力,陈述演说着一切随缘法义。其中甚深〔解深密经〕之句义,句句陈述,字字轨则,不加任何拣择与取舍,这种现象,释迦未出世前,未曾发生过。由此可见:觉性永远都是第一性的。)
尘沙刹土悉震动 大众欢喜皆蒙益
(注:如此法义之宣流,从未曾有,整个世界,全部的尘沙数之刹土,无不受其【法性】之震动,所有国土之众生,无不受其佑护而欢欣鼓舞,从此普受其恩慧泽润。)
世尊善说十四王 是故我今头面礼
(注:伟大的世间尊者,于缘起中善巧〔方便〕演说十四王者,〔开示大众〕由此原故,我等今日头面礼佛。)
【经】尔时百万亿恒河沙大众。闻佛世尊及波斯匿王说十四忍无量功德。获大法利闻法悟解。得无生忍入于正位。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我为八地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真实义不可思义。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解]:此时,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之大众。〔无量非量不可限量〕闻佛世尊以及波斯匿王所说之十四种【法忍】之无量功德相。当下〔意根清净〕获大法利之喜,听闻此法顿悟解脱,全部证得无生法忍之境界,从而契入于无上正等正觉之位。
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告示大众曰:“这个波斯匿王者,〔是由源头的〕已于过去无量世里,于其十百千劫[龙光王]之〔缘起〕佛法中,作为四地〔法义〕菩萨,当时,我〔释迦〕为八地菩萨。(注:一切缘起,皆是昔日种子之异熟也。)由此因缘,他〔波斯匿王〕今日在我的面前,作大师子吼。〔表示法义之贯通〕如是如是〔如如执著~是名世界〕,正如汝所说的:证得了真实义理之不可思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唯佛与佛乃知斯事。〔诸佛与汝,把手联欢。〕
【经】善男子此十四忍。诸佛法身诸菩萨行。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何以故一切诸佛皆于般若波罗蜜多中生。般若波罗蜜多中化。般若波罗蜜多中灭。而实诸佛生无所生。化无所化灭无所灭。第一无二非相非无相。无自无他无来无去如虚空故。善男子一切众生性无生灭。由诸法集幻化而有蕴处界相。无合无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所作诸行无缚无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诸苦受行烦恼所知。我相人相知见受者。一切空故法境界空。空无相无作。不顺颠倒不顺幻化。无六趣相无四生相。无圣人相无三宝相。如虚空故。善男子甚深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缘不舍不受。正住观察而无照相。行斯道者如虚空故。法相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是以般若非即五蕴非离五蕴。非即众生非离众生。非即境界非离境界。非即行解非离行解。如是等相不可思量。是故一切菩萨摩诃萨所修诸行。未至究竟而于中行。一切诸佛知如幻化。得无住相而于中化。故十四忍不可思量。善男子汝今所说此功德藏。有大利益一切众生。假使无量恒河沙数。十地菩萨说是功德。百千亿分如海一滴。三世诸佛如实能知。一切贤圣悉皆称赞。是故我今略述所说少分功德。
[解]:善男子!注意谛听!此处十四种【法忍】者,乃是诸佛法身之[菩萨行]。(注:凡法身者,不二也!不可于相上,以功夫境界而言之。)其中深刻的法理法趣,实乃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非量,无可比!〕为什么这么是这样呢?因为:一切诸佛菩萨之境界,皆于般若波罗蜜多中生。〔当下即于彼岸中生发!即有为当下即是无为!〕般若波罗蜜多中化,般若波罗蜜多中灭。(注:所谓的到彼岸化灭之说,本身就是【不许夜行,投明即到】的见谛证量。岂可于相上言说之?!所谓的[言语道断],就是指这个【此岸即彼岸】的甚深境界,只可悟知,不可言语而到。即一切言语之道,走到向上一路的【悟性】面前,就不再有现成之路了。悟则已,当下就是。不悟者,瞎走。猴年马月也。)而实际情况是:一切诸佛生无所生。〔无生法忍〕化无所化,灭无所灭。〔诸法无行,缘生是名。〕第一义谛,即是一如不二之法门。此[不二法门],非相非无相,〔非法非非法〕无自,无他,无来,无去,如虚空故。〔不可思议〕
善男子!谛听!一切众生之【性】,无生亦无灭。(注:行者当知〔主语关〕,否则,极易曲解释迦,望文生义。三世佛冤。)由此可见:一切法集幻化〔旋〕而有蕴处界相〔缘生〕。无合无散,法同法性。〔无二无别〕寂然空故〔一合相〕。由此可知: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本来无一物〕所作诸行,无缚无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辩证中道观〕诸苦受行,烦恼所知,〔以意识再现真实者是为觉〕我相,人相,知见,受者,〔四相本空〕一切空故,诸法境界亦空。【空~无相~无作】三种解脱之门。契入此种境界者,即不顺颠倒,也不顺幻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六种趣〔六道〕之相,亦无四生九有之相。(注:大乘佛法,从来都是【形而上】的。行者不应当于〔相〕执着于功夫境界。)无圣人相,无三宝相。〔离相本圆,意根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虚空故。(注:虚空者,一合相也!虚空无相,亦不离一切相。正所谓:不二是对二说的!虚空的本质,就是不二法门。)
善男子!谛听!甚深般若无知无见。(注:若以色相与音声求我者,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不行不缘,不舍不受。〔不落二边〕正住观察,而无照相。〔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只鉴不择。〕行斯道者,如虚空故。(注:行者于此处,一个都不少,但一个也不执。)法相如是,〔如是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注:如如执著,遍计所执,但却无所得者,一切法皆无自性,毕竟空,无所得。)〕是以般若,非即五蕴,非离五蕴。〔不即不离〕非即众生,非离众生。〔本非心意识,非离心意识。〕非即境界,非离境界,非即行解,非离行解。〔双非者,<金刚经>之真言也。〕如是等相不可思量。〔轨则使然〕是故,一切菩萨摩诃萨所修诸行,未至究竟,〔方便权巧〕而于中行。一切诸佛菩萨之知,同如幻化,不可实得。(注:若言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不可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得无住相,〔以无住为本〕而于中化〔而生其心〕。故十四法忍,不可思量也。〔可悟不可议〕
善男子!注意谛听!汝今所说此功德藏。〔主语:形而上。〕有大利益一切众生。〔化身说法〕假使无量恒河沙数之国土,其中全部十地菩萨,宣说如是〔清净意根〕之功德,也就是犹如百千万亿分之如海中一滴水也!(注:形而上者,根本就不能够用形而下来相比!否则,就是典型的【异类比】。历史上,后期的法相唯识宗理论工作者们,常常不自觉的,陷入此异类之比中,而不自知。悲兮!)三世诸佛,如实能知。(注:缘起者,法义之知。缘生者,诸佛之鉴。)一切贤圣,悉皆称赞。是故,我今略述所说,少分功德。〔正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经】善男子此十四忍。十方世界过去现在。一切菩萨之所修行。一切诸佛之所显示。未来诸佛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佛菩萨不由此门。得一切智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诸佛菩萨无异路故。善男子若人闻此住忍行忍。回向忍欢喜忍。离垢发光忍。焰慧忍难胜忍。现前忍远行忍。不动忍善慧忍。法云忍正觉忍。能起一念清净信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十亿同名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与无量无数诸来大众。欢喜踊跃承佛威神。普见十方恒沙诸佛。各于道场说十四忍。如我世尊所说无异。各各欢喜如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解]:善男子!注意谛听!此处十四种法忍,即是十方世界,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切菩萨之所修行的路线。亦是历史上,一切诸佛之所显示之法理法趣。〔轨则〕未来诸佛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法尔如是〕如果诸佛菩萨不由此门途径得入佳境的话,要想证得一切智者,终将无有是处。〔法则不可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诸佛菩萨,没有其它的异路也。
善男子!谛听!若人闻此,〔清净意根之缘起境界〕住其无生法忍与行忍〔诸法无行〕者,即可回向法忍,欢喜奉持法忍。〔法忍无生〕以至离垢地,发光法忍,焰慧法忍,难胜法忍,现前法忍,远行法忍,不动法忍,善慧法忍,法云法忍,正觉法忍。最终,能起一念〔意根〕清净信者,〔一念六具义〕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是时,十亿同名,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注:法义如如!缘起即是虚空藏者。)与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之诸来法义之大众,欢喜踊跃,承佛威神。〔法义如如,遍计所执。〕由此,普见十方恒沙诸佛。〔缘起即是佛〕各于道场当中,演说十四法忍。〔轨则使然,无说之说〕如我世尊〔释迦牟尼〕所说无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于是在场大众,各各欢喜,如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
【经】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汝先问云复以何相而住观察。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以幻化身而见幻化。正住平等无有彼我。如是观察化利众生。然诸有情于久远劫。初刹那识异于木石。生得染净各自能为无量无数染净识本。从初刹那不可说劫。乃至金刚终一刹那。有不可说不可说识。生诸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蕴心名四蕴。皆积聚性隐覆真实。大王此一色法生无量色。眼得为色耳得为声。鼻得为香舌得为味身得为触坚持名地津润名水。暖性名火轻动名风。生五识处名五色根。如是展转一色一心。生不可说无量色心。皆如幻故。善男子有情之受依世俗立。若有若无但生有情妄想忆念。作业受果皆名世谛。三界六趣一切有情。婆罗门刹帝利毗舍首陀。我人知见色法心法如梦所见。善男子一切诸名皆假施设。佛未出前世谛幻法。无名无义亦无体相。无三界名善恶果报六趣名字。诸佛出现为有情故。说于三界六趣染净无量名字。如是一切如呼声响。诸法相续念念不住。刹那刹那非一非异。速起速灭非断非常。诸有为法如阳焰故。诸法相待所谓色界眼界眼识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识界。犹如电光不定相待。有无一异如第二月诸法缘成。蕴处界法如水上泡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三世善恶如空中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无分别。无彼此相无自他相。常行化利无化利相。是故应知愚夫垢识。染着虚妄为相所缚。菩萨照见知如幻士。无有体相但如空花。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利自他如实观察。说是法时。会中无量人天大众。有得伏忍空无生忍。一地二地乃至十地。无量菩萨得一生补处。
[解]:此时,伟大的世间尊者对波斯匿王曰:“你先前所问的:应当以什么样的相〔方便〕而住于观察世界呢?现在请汝谛听!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察世界。〔谛听以下开示〕即应以幻化之身,而见幻化之相。〔知幻离幻,离幻亦幻。〕正住平等〔性智〕从而无有彼我。〔不涉二边〕如是观察,〔不二一如〕化利众生。然诸有情,于久远劫。〔无始以来〕初刹那识,〔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异于木石。〔意识的光辉〕生得染净,〔如染不择〕各自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之染净识本。〔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从初刹那开始,以至于不可说之无量劫。〔意根~非量〕乃至金刚定境,终一刹那。(注:皆是大道至简,心生法生。于一念六具义中,缘生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以至十二因缘。)这其中缘起法甚深甚深〔知缘起如见佛〕有不可说,不可说等识。(注:一切皆是轨则之异熟也!)生发出来一切有情众生之色心二法。〔内外法尘〕色名色蕴,〔境色〕心名四蕴〔法尘〕。皆积聚性,〔心乃集成〕隐覆真实。〔真实者,乃关系也。〕
大王!谛听!此一色法〔境色〕,生无量色〔外境〕。眼得为色,耳得为声,鼻得为香,舌得为味,身得为触,坚持名地,津润名水,暖性名火,轻动名风。其中能生五识之处,名五色根。(注:能生意识者,名为意根。此根无限量,是其它五根之母。无母不生儿。)如是展转,一色一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不可说,无量无边无数无界之色心,皆如幻故。〔缘生本幻〕
善男子!注意谛听!一切有情之受,依世俗而立。〔离开了世俗谛,没第一义谛。〕若有若无,但生有情,妄想忆念。(注:清净意根,一切有情,本自俱足。无根即无识,无识根不显。互辅相成,一如不二。)一切有为作业,皆受其果,这就是名为【世谛】。〔生命处于世谛当中,人类在生命中,方能产生觉悟性。〕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世俗谛〕婆罗门,刹帝利,毗舍首陀,以及我人,知见,色法,心法,皆是如梦所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善男子!谛听!一切诸名,皆假施设。〔是名世界〕佛未出前,世谛幻法,〔法尔如是〕无名无义,亦无体相。〔薛定谔的猫〕无三界名,亦无善恶果报,更无六趣名字。〔此猫非公非母,亦公亦母〕诸佛出现,〔释迦出世〕为有情故。〔权巧度生〕说于三界,六趣染净,无量名字。〔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是一切,〔如如法尔〕如呼声响,如空谷足音,其诸法相续,念念不住。〔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刹那刹那,〔阿陀那识甚深细〕非一非异〔一切种子如瀑流〕。刹那相续,生灭不断,(注:谁能说得清楚哪一滴水是你?哪一滴水是张三,哪一滴水又是李四呢?)速起速灭,非断非常。〔永恒的旋!〕一切有为法,皆如阳焰故。〔即生即灭〕诸法相续对待,所谓色界,眼界,眼识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识界。〔法法不相待,没有二片相同的叶子。〕全部世界,犹如电光,不定相待。〔法无回顾~覆水难收〕有无一异,皆如第二种月。诸法缘成,〔实乃真月,真月无形,缘生缘灭。〕一切蕴处界法,皆如水上泡沫,诸法皆因缘成。〔佛法即是缘起法〕一切有情众生,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俱异二相,皆为因果显现。一切有情众生之三世善恶,亦如空中化云,无有实相。〔实相无相〕
善男子!注意谛听!菩萨摩诃萨住无分别〔清净意根~平等性智〕无彼此之相,无分别之相,即无自相,亦无他相。〔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一切行者,常行化利,但无化利之相。〔形而上之化身示法〕是故应知:愚夫垢识,染着虚妄,〔被幻相所欺〕为幻相所缚。菩萨不然,照见如如〔性鉴〕知如幻士。〔如如执著,如是如是〕无有体相之执取,但如空花之法趣。如此【如染不择】者,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利自他,如实观察。(注:人类行者只有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如染不择]之大自在。真如此,方才可以说:如是观照。)说是法时,在场的与会大众中,即有无量无边无数无界的人天大众,听闻此法,皆得亲证降伏之忍,空无生忍。〔从此法忍无生,得第一义谛。〕至此,所谓的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最终之十地〔境界〕,其中,无量无边无数无界之菩萨,皆得一生补处。〔当下了脱,成就本觉。〕
二谛品第四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若言无者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事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王佛法中。已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即名为一义二义。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相胜义谛 体非自他作
因缘如幻有 亦非自他作
法性本无性 胜义谛空如
诸有幻有法 三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 寂灭胜义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
有无本自二 譬如牛二角
照解见无二 二谛常不即
解心见无二 求二不可得
非谓二谛一 一亦不可得
于解常自一 于谛常自二
了达此一二 真入胜义谛
世谛幻化起 譬如虚空花
如影如毛轮 因缘故幻有
幻化见幻化 愚夫名幻谛
幻师见幻法 谛幻悉皆无
若了如是法 即解一二义
遍于一切法 应作如是观
[解]:此时,波斯匿王礼向佛言:“伟大的世间尊者!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大疑大悟〕如果言无者,那么,智不应有二分之说。但如果言有者,那么,智不应一个固定之说。〔本体论说〕由此可见:说一说二之法义,其中事理到底是怎样的呢?”(注:此是关键之问,真假开悟,在此是分水岭。)
世尊开示曰:”大王!注意谛听!你在过去[龙光王]佛法中。(注:龙王喻义法义深藏于性海之中。)已经问过此义。〔无始劫来,法义未变,只待你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注:有说有听,有能所,即是二分,即有对待。法无对待,只有缘觉。)此种无说无听,就是即名:一义二义。〔此处辩证,不二是对二说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相胜义谛 体非自他作
(注:无相之实相,就是圣义第一谛,其体性,即非自作,亦非他作。)
因缘如幻有 亦非自他作
(注:虽然不是〔共作〕,但也不是[无因]之作,一切皆是【因缘】如幻之有的。)
法性本无性 胜义谛空如
(注:此中【法性】本身就是[无自性]的,即圣义谛亦无自性。)
诸有幻有法 三假集假有
(注:一切有皆是幻化之有,三世因果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 寂灭胜义空
(注:无本无实,无无亦无,寂灭无自性,胜义寂灭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
(注:一切法皆是因缘而有,有义无义皆如是。)
有无本自二 譬如牛二角
(注:有与无是二,不二即一如。譬如牛二角,二角亦一牛。)
照解见无二 二谛常不即
(注:照鉴解脱义,不二本是一。若言二能所,见性唯关系。)
解心见无二 求二不可得
(注:明心者当见不二之性,真解心之觉者,想见二都不可得。否则,凡是二分说法者,皆是伪悟赝品。)
非谓二谛一 一亦不可得
(注:不是说二谛就是一,因为,一亦不可得。)
于解常自一 于谛常自二
(注:如果解脱明心者,必然是常住【一如】之中,但这种一如〔不二〕恰恰是对[二谛]而说的。)
了达此一二 真入胜义谛
(注:如果了达〔明彻〕了一与二的【关系】,也就是真的契入胜义谛〔见性〕了。)
世谛幻化起 譬如虚空花
(注:世俗谛是幻化缘起者,就象是虚空中出现的彩云。幻化空华,缘起缘灭。)
如影如毛轮 因缘故幻有
(注:此种幻化之景,犹如影像,亦如毛轮,〔不实有〕皆是因缘之故,方为幻有。幻有非实,但不可说无。否则,无中生有,是为外道之说。)
幻化见幻化 愚夫名幻谛
(注:一切有情众生,本身就是幻化之果。由此可见:幻化见幻化,愚痴的凡夫俗子们,认为这个是幻与谛为二。)
幻师见幻法 谛幻悉皆无
(注:但是觉者不然,幻师见幻法,〔缘起本幻〕深知:谛与幻二者皆无自性。)
若了如是法 即解一二义
(注:如果了解了【幻与谛】的关系〔性〕的话,也就是了解与二与一的义理之间的关系〔性〕了。这就是:明心见性。)
遍于一切法 应作如是观
(注:行者当于一切法的缘起之当下,如是〔性~鉴〕观照之。)
【经】大王。菩萨摩诃萨。住胜义谛化诸有情。佛及有情一而无二。何以故有情菩提此二皆空。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以一切法空空故空。何以故般若无相二谛皆空。谓从无明至一切智。无自相无他相。于第一义见无所见。若有修行亦不取着。若不修行亦不取着。非行非不行亦不取着。于一切法皆不取着。菩萨未成佛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于第一义而无二故。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波斯匿王白佛言。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云何不离文字而行实相。佛言大王文字者。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论议。所有宣说音声语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无非实相。若取文字相者即非实相。大王修实相者如文字修。实相即是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此即名为一切智体。诸佛未成佛与当佛为智母。诸佛已成佛即为一切智未得为性已得为智。三乘般若不生不灭自性常住。一切有情此为觉性。若菩萨不著文字不离文字。无文字相非无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是即名为修文字者。而能得于般若真性。是为般若波罗蜜多。大王菩萨摩诃萨护佛果护十地行。护化有情为若此也。
[解]:大王啊!注意谛听!菩萨摩诃萨住胜义谛中,度化一切有情众生,(注:这里的【主语】是大菩萨们,立足于圣义〔第一义〕中。)佛及有情一而无二。〔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有情与菩提,此二者全部都是皆空无自性的。即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又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注:二者【颠倒~回互~旋】,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一切法,空空故空。〔不二为旋〕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般若〔关系〕无相,二谛皆空。(注:离开了世俗谛,没有一个第一义谛。)这就是:从无明至一切智,〔无明与智无二无别〕本身就是:即无自相,亦无他相,〔亦不无因而生。一句话:无明即是缘生,缘生本是佛。〕即于第一义谛,见无所见。(注:若见实相无相,即为见佛。)若有修行,亦不取着。〔修行是一个骗局。黄叶止啼,只为离幻。〕最终,若不修行亦不取着。〔离幻亦幻〕非行非不行,亦不取着。〔非法,非非法〕即于一切法,皆不取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菩萨在未成佛之前,皆以菩提为烦恼,一但菩萨成佛后,即以烦恼为菩提。(注:这就是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大乘佛法的核心所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其:于第一义而无二故。〔不二是对二说的〕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此时,波斯匿王从座站起,恭敬合十,对世尊言:“十方诸佛一切大菩萨们,为什么能够不离文字而行实相。”〔以意识再现真实〕
佛告诫波斯匿王曰:“大王!注意谛听!一切文字〔语言〕者,皆谓契经。(注:皆可以【以意识再现真实】也!)这其中的: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论议等等,〔虽未得无漏,亦是先佛,经中所说。〕即是:所有宣说,音声语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法尔如是〕无非实相。(注:言语意识本身就是实相。佛说实相,即非实相,是名实相。)如果一味的取舍文字相者,即非是实相。〔实相无相〕大王啊!注意谛听!若修实相者,如同文字,亦可实修。〔文字相,即是实相。〕实相〔无相~关系〕即是诸佛智母。〔缘起性空之关系,是一切诸佛之母。〕亦是一切有情众生之根本智母。(注:此母犹如薛定谔的猫一样,本自无生,缘生即显。非一非异,即一即异,非自觉者不能了达。)此即名为:[一切智体]。(注:一切有情之智,皆从此出。)一切诸佛,在未成佛与当成佛时,皆为智母。〔终极佛度母〕由此可知:一切诸佛,若已成佛,即为得一切智。〔注意!〕未得为性,已得为智。〔这就是辩证!〕三乘般若〔到达彼岸〕不生不灭,自性常住。〔此岸即彼岸〕一切有情众生,皆以此为觉性。(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一切菩萨,即不著文字,亦不离文字的话,那么,即可达到:即无文字相,又非无文字的典型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注:也就是[以意识再现真实是为觉]的境界。)一切行者,若能如是修习,而不见修习之相的话,那么,即可是名为:修习文字者。〔文字般若〕从而能够得利于般若真性。〔即以意识再现真实〕是为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大王!谛听!菩萨摩诃萨护持一切佛果,护持十地之行,护持度化一切有情众生为己任,皆若此也。(注:缘起之佛,法力加持也!)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真性是一有情品类根行无量。法门为一为无量耶。佛言大王法门非一亦非无量。何以故由诸有情色法心法。五取蕴相我人知见。种种根行品类无边。法门随根亦有无量。此诸法性非相非无相而非无量。若菩萨随诸有情见一见二。是即不见一二之义了知一二非一非二即胜义谛。取着一二若有若无即世俗谛。是故法门非一非二。
[解]:此时,波斯匿王又对佛言:“真实之性本身就是一种有情众生品类的【清净意根】所行之无量功德相也!其中〔屏幕上〕法门为一〔性一〕?为无量耶〔相异〕?”
佛开示曰:“大王!谛听!法门非一,〔非性〕亦非无量。〔非相〕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一切有情色法之心法。〔皆是不二法门之辩证〕其中五取蕴相,我人知见,种种根行,〔六根现量〕品类无边。〔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一切法门随其六根〔意根为主〕亦有无量〔功德相〕。此诸法性,〔主语:性!〕非相非无相,〔辩证〕而非无量。〔非量~不可限量〕如果一切菩萨都随其有情众生,见一见二的话,〔二分说法〕就是即不见一,亦不见二之了义。只有了知一二,非一非二者,方才是即了知胜义谛。〔不二是对二说的〕如果是取着一二之缚者,分别取舍若有若无的话,那么,即是世俗谛者。由此原故,我说法门,非一非二。〔正~反~合〕”
【经】大王一切诸佛说般若波罗蜜多。我今说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别。汝等大众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即为受持诸佛之法。大王此般若波罗蜜多功德无量。若有恒河沙不可说诸佛。是一一佛。教化无量不可说有情。是一一有情皆得成佛。是诸佛等。复教化无量不可说有情。亦皆成佛。是诸佛等所说般若波罗蜜多。有无量不可说那庾多亿偈。说不可尽。于诸偈中而取一偈。分为千分。复于千分而说一分。句义功德尚无穷尽。何况如是无量句义所有功德。若有人能于此经中起一念净信。是人即超百劫千劫。百千万劫生死苦难。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所得功德。即与十方一切诸佛等无有异。当知此人诸佛护念。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法时。有十亿人得三空忍。百万亿人得大空忍。无量菩萨得住十地。
[解]:世尊接下来道:“大王!谛听!一切诸佛所说〔演绎〕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者,就是我今日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此中全部法理法趣,无二无别。(注:大乘佛法,唯有一乘,无二亦无三。)汝等大众,受持读诵,如其所说之修行。〔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为受持诸佛之法。(注:也就是掌握了大乘法义之核心内涵。)大王!注意谛听!此种〔清净意根屏幕上的〕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其功德无量。〔非量~无限量〕如果有恒河沙之数不可说诸佛存在〔就有如是如是之遍计所执性的生发〕。如是一一佛刹之国土,其中之教化普度,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不可说数之有情众生。同理,如是一一有情众生,皆得成就佛道〔缘起本佛〕,这就是诸佛皆是〔清净意根上的〕平等性智。同理,又复教化无量无边,不可说数之有情众生,亦皆成佛。(注: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本身就是缘起之佛。舍此无他佛。)是诸佛等,〔于清净意根上〕所说一切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者,皆是具有无量无边无数无界之不可说那庾多亿偈。〔法义之偈~契经也!〕其说不可尽,即于诸偈中,随便〔方便〕而取之一偈的话,即可分为千分。同时,又可复于千分而说一分。(注:由此辩证回互颠倒返覆之逻旋式上升,永无止境。)其中句义功德,尚无穷尽。更何况如是无量句义之所有功德,更加无量无计无有终止也!(注:这就是清净意根上的无量功德之相。)如果有人能够于此<仁王护国经>中,起一念清净意根之信,那么,是人即可顿超百劫千劫。〔当下法义即可出离三界〕百千万劫生死苦难。〔与此无关了!这就是出三界之密义!〕更何况有人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其中所得之功德,即可与十方一切诸佛,等无差异。〔有为当下即无为!如来法藏,种子异熟也!〕当知此人,诸佛护念。〔佛陀加持〕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说是法时,有十亿人得三空法忍。〔空,无相,无愿〕百千万亿人,皆得大空法忍。〔缘起即空,当下法忍。〕更有无量无数无边无界之菩萨,皆得亲住十地之境界。正所谓: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即是无生法忍!
上一篇:【大乘密严经-译文】下篇
下一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