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授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 三藏沙门 法月译

 
  【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
 
  [解]:我是于【遍计所执自性】中[如如执著,如是如是]的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如实〔不走样〕的听闻如来演说的。在那听闻的当下〔一时〕里,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地点,人物,因缘际会。〕其中有名的是: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法义见谛殊胜者〕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此清净意根上的境界,本身就是三昧总持之果实。于不可思议,即非人为作意中,本来面目就是解脱自在的,即如来之法理法趣。〕
 
  【经】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敷坐,于其众中即从座起,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唯愿世尊听我所说,为诸菩萨宣秘法要。尔时,世尊以妙梵音,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具大悲者,听汝所说,与诸众生作大光明。
 
  [解]:此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敷坐,〔观世音:表法也!喻:观察世间有情缘起之音声者。即入世菩萨行者。〕于其众中即从座起,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代表世俗有情之因缘而对佛说〕“伟大的世间尊者!我欲于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大般若智慧〕唯愿世尊听我所说,为诸菩萨宣秘法要。”〔乞请世尊把关验证,看我说的符合不符合轨则之事实。〕尔时,世尊以妙梵音,〔缘起之音,佛以一音演说法。〕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具大悲者,听汝所说,与诸众生作大光明。”〔注意谛听!我以同体大悲之心,随缘演说,并与一切有情众生放大光明。)

  注意!这里是佛在放【大光明】!...观世音菩萨只是[录音机],与[传声筒],本身不具【大放】光明的资格...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有凡夫俗子类,声闻缘觉类,罗汉,菩萨类...等等,等等。
  【经】于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佛所护念,入于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彼三昧安详而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蜜多心,名普遍智藏。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作是语已,慧命舍利弗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唯大净者,愿为说之,今正是时。
 
  [解]:于是,〔在世尊许可下〕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亦蒙佛所护念,契入于“慧光三昧正受”。〔法义三昧,是为慧光之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般若智慧之定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此清净意根之性鉴之力〕照见五蕴自性皆空。〔无自性为空〕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而了知一切法皆是空无自性的。〕少倾,即从彼三昧安详中而起,〔解定入世〕即告诉慧命第一者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蜜多心,名‘普遍智藏’。〔遍计所执性,如如执著,如是如是。〕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恒审思量〕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将予屏幕上详细的演绎之〕作是语已,慧命第一舍利弗即对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唯大净者,〔唯有无量大之清净意根之亲证者〕方才可能作到:愿为说之,〔您今日能够言说之〕正是时候。”
 
注意!在世尊【允许】下,观音欲说,舍利弗乞请...于是,产生了<心经>!也就是说:佛以一音已说,观音代言,舍利弗谛听...
 
  【经】于斯,告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识性是空,空性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解]:由于以上原因,于是观音菩萨就告诉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一切大菩萨们,都应当如下所学之:〕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性就是空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空的显现,空是色的实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六入皆如是,无一例外。〕识性是空,空性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唯识无境,唯境无识,唯物唯心,二者皆空。〕
  【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舍利子啊!注意谛听!是诸法空相。〔空相即是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主语是“性”〕是故,空中无色,〔性中无定色之相,唯存的就是相与之间的关系。即法义。〕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无有一切相,唯有法义在。〕.(注:前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又言: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由此可见,大乘佛法始终都是辩证的。不懂辩证思维之人,是学不了<心经>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同。佛法始终都是不二法门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到彼岸〕心无挂碍。〔此岸即彼岸〕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不许夜行,投明即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慧到彼岸,法义非色空。〕
 
  【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解]:“由此可以了知: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智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上等等咒,〔只有般若之咒才能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彼岸〕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智慧之空无自性的理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法自性。<经>曰:无自性就是自性。〕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下面请看般若之咒:〕
 
  【经】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莎婆诃
 
  [解]:快啊!快啊!大家一齐努力啊!同心协力到彼岸!彼岸就是菩萨〔此岸〕之当下!

  【经】佛说是经已,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解]:佛说是经已,〔注意!是世尊宣说的此经,观音只是一个传播世音者。〕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在场大众,无不欢欣鼓舞。喻意:凡听闻此经者,皆会受到释迦法义之加持。〕
 
  注:本经出自:《大正藏》第8册 第0849页 经号0252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西蜀法义研究】2023-03-17 
西蜀
·净然 ~ 直解
 
 
《 回  向  偈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佛说大乘稻芉经》西蜀•净然-直译

下一篇:<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西蜀·净然~ 直解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