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自在王菩萨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注1:自在者,旷达无质碍者,实乃形而上者。菩萨者,无四相也。不可于相上寻觅。此经只存法义,不涉世俗。正所谓:以意识再现真实者,是为觉。
注2:鸠摩罗什,中土佛教经典的四大翻译家之首者。善译大乘般若系经典。此经亦属大乘般若系译文。
注2:鸠摩罗什,中土佛教经典的四大翻译家之首者。善译大乘般若系经典。此经亦属大乘般若系译文。
【经】自在王。何谓菩萨摩诃萨宿命智自在。若菩萨得宿命智自在。以念力强故。定根利故。忆本所生自身他身恒沙劫事而为他说。我于彼处如是种类姓名寿命。受如是苦乐。又知众生宿世所种善根。有因力者。有缘力者。是人有声闻因。是人有辟支佛因。是人有大乘因。知其先世所因。如是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菩萨得是宿命智故。自知本生于诸佛所种诸善根。若先世有善根而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今当以是善根回向菩萨。虽知宿命。亦知先世法无有来者。不见法从先世至后世。亦不见今世至先世。知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念先际不生先见。亦不生后际中见边见。知一切法无边无中。菩萨虽念众生宿命。亦知先际色离相。知先际受想行识离相。先际五阴离相。即是后际五阴离相。后际离相。即是现在离相。菩萨知先际一切法性空。知现在一切法性空。知后际一切法性空。
自在王。菩萨如是知宿命时善根增长。先世罪业因缘灭尽。何以故。菩萨达一切法相无新无故。成如是智已。信解一切有为法皆空如梦。自在王。譬如梦中见生死苦乐。菩萨信解一切有为法亦如是。如是信解者。往来生死心不疲倦。于众生中而生悲心。于一切法生假作相。菩萨作是念。如我若干千万亿劫生死往来皆虚妄无所有。一切众生亦如是。生死往来虚妄不实。实名不起四大。四大是虚妄法。
[解]:自在王。〔善听!〕何谓菩萨摩诃萨宿命智自在。〔什么是宿命通呢?〕若菩萨得宿命智自在。以念力强故。〔通者,念力之种子也。虫洞大开,波粒二象。〕定根利故。〔这就是【意根】清净的原故〕忆本所生自身他身恒沙劫事而为他说。〔缘起如来藏种子而为他人说〕我于彼处如是种类姓名寿命。〔这就是寿者相。正所谓:神通敌不过业力。一切皆是【业力】使然。〕受如是苦乐。又知众生宿世所种善根。〔皆是宿世善根【清净】之所缘〕有因力者。有缘力者。是人有声闻因。〔声闻者是〕是人有辟支佛因。〔缘觉者是〕是人有大乘因。〔菩萨是也〕知其先世所因。如是随其所应而为说法。〔前世之因,今日之果。〕菩萨得是宿命智故。〔菩萨离四相,皆得宿命通。〕自知本生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人若无我,种皆善根。他年宿通,如如法尔。〕若先世有善根而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果今世善根,而未回向者,今日【觉醒】后,必将回向缘起之菩萨也。〕今当以是善根回向菩萨。虽知宿命。亦知先世法无有来者。〔既然知道了宿命,也必将【觉晓】,如来者,无来无去也。若有所来,必陷魔道。〕不见法从先世至后世。亦不见今世至先世。〔没有任何实有者,来来去去。只有虫洞大开,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知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见实相无相,即见如来。〕又念先际不生先见。亦不生后际中见边见。〔不生一切边见者,是为宿命之通。〕知一切法无边无中。菩萨虽念众生宿命。亦知先际色离相。〔虽念宿命之通,但没有一个实有者在通前通后。〕知先际受想行识离相。〔知一切法【离相】者,是为宿命通。〕先际五阴离相。即是后际五阴离相。后际离相。即是现在离相。〔三世离相者,就是宿命通。〕菩萨知先际一切法性空。知现在一切法性空。知后际一切法性空。〔前后今三世一切法性皆空者,就是宿命通。〕
自在王。〔注意谛听!〕菩萨如是知宿命时善根增长。〔清净意根无限传递者,即是宿命之通。〕先世罪业因缘灭尽。〔人类只有意根清净者,方可当下消业也。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何以故。〔为什么会这样呢?〕菩萨达一切法相无新无故。〔法无新旧,当下宿通,大开虫洞。〕成如是智已。〔这就是菩萨持世【濡首】之宿命通也。〕信解一切有为法皆空如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在王。〔谛听!谛听!〕譬如梦中见生死苦乐。菩萨信解一切有为法亦如是。〔所谓的【宿命】皆以梦幻而通〕如是信解者。往来生死心不疲倦。〔如此宿命之通,往来千万之劫而不知疲倦也。〕于众生中而生悲心。于一切法生假作相。〔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作是念。如我若干千万亿劫生死往来皆虚妄无所有。〔宿命者,无所有而通也!〕一切众生亦如是。〔全部众生皆是如此【无相~无执】之宿命之通。〕生死往来虚妄不实。实名不起四大。四大是虚妄法。〔四大【色相】不起者,是为神通!一切有情众生,虫洞大开,非量种子,于波粒二象性之当下,【空~见~识】者,即是宿命之通。善哉!伟大的释迦牟尼文佛!顶礼圣足!叩拜!叩拜!再叩拜!〕
【经】自在王。菩萨见宿命时。诸有为法皆是虚妄。何以故。菩萨念先世转轮王乐。皆悉无常变异之相。念帝释乐。亦皆无常变异之相。亦见诸佛严净世界。声闻众严净。菩萨众严净。所用诸物严净。亦念诸佛色身具足而转法轮。皆悉无常变异之相。如是念时于有为法无所贪惜。何以故。菩萨作是念。如是净土诸佛色身无常灭尽。况我所著。即入无我无我所法中。依于无常变异之相作如是念。诸有为法皆悉无常。众生于此而生常想。即于众生生大悲心。于一切法生放舍想。自在王。是为菩萨宿命智自在。菩萨得是自在。信一切法无常。而为成众生故受身。为不受故受。为不取故取。但为教化一切众生故。
[解]:自在王。〔善听!〕菩萨见宿命时。诸有为法皆是虚妄。〔见法如【虚妄不实】者,即是宿命通。〕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菩萨念先世转轮王乐。皆悉无常变异之相。〔如来藏种子刹那生灭〕念帝释乐。亦皆无常变异之相。〔帝释本幻,唯识无境。〕亦见诸佛严净世界。〔世界严净者,唯识也。莫于境上求。求不可得者为苦。〕声闻众严净。菩萨众严净。所用诸物严净。〔唯识本净〕亦念诸佛色身具足而转法轮。〔法轮常转,种子无常。色身繁演,识随境染。〕皆悉无常变异之相。如是念时于有为法无所贪惜。〔有为则幻,何必再惜之?〕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菩萨作是念。如是净土诸佛色身无常灭尽。〔唯心净土,不著色染。〕况我所著。即入无我无我所法中。依于无常变异之相作如是念。〔无常,无我,无我所。〕诸有为法皆悉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众生于此而生常想。即于众生生大悲心。于一切法生放舍想。〔一切法无执则舍〕自在王。〔注意谛听!〕是为菩萨宿命智自在。〔这就是菩萨的宿命通〕菩萨得是自在。信一切法无常。而为成众生故受身。〔菩萨为众生而显现【受身】,化身说法。唯识无境。〕为不受故受。为不取故取。但为教化一切众生故。〔唯识者,为不受故受,为不取故取。无境者,一切有为之众生,皆如幻不实也。〕
【经】自在王。何谓菩萨摩诃萨如意足自在。若菩萨心自在故。从圣相生如意足欲力进力断行信解力。菩萨得是信解如意足非作非起。若欲普至恒沙世界。一念之顷皆能得至。彼诸众生皆见其来。而自于先本处不动。彼见说法。而于此处说法不绝。自在王。是名菩萨如意足自在。菩萨以是如意足自在力。若有众生应以如意足度者。以如意足度之。若诸天人著常相者示其劫烧。是诸众生见三千大千世界普皆烧尽。而是世界无所损减。若有众生慢心自大。则作执金刚神。执火焰金刚杵而以示之。令生恐畏除其慢心自归礼敬。若有众生乐转轮王形者。以转轮王身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乐释提桓因形者。以释提桓因身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乐梵天王形者。以梵天王身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乐魔王形者。以魔王身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乐见佛身者。则现佛身而为说法。菩萨或为众生住于空中结跏趺坐身放光明而为说法。或有众生乐严净世界者。则为庄严三千大千世界。悬缯幡盖竖诸幢幡。以宝罗网遍覆其上。烧诸名香作众伎乐然后说法。或为众生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海水。青红赤白种种莲华遍覆其上。于其水中现师子座。身处其上而为说法。或为众生自现其身。坐须弥山顶而为说法声至梵天。或为众生不现其身。但以音声而为说法。或为众生现乾闼婆身。以众乐音而为说法。或为众生现龙王身。起云雷震放大电光。又澍大雨而为说法。或有众生饥渴逼切。则与天食身得充满。具足悦乐而为说法。若有地狱众生苦恼逼迫。而以神力灭地狱火。以天精气令其毛孔皆得安乐而为说法。若有盲者。如意神力以天眼与。令得开明而为说法。若有聋者。如意神力与其耳根。令得闻声而为说法。若有种种病。自以神力令其除愈而为说法。若有犯罪送至死处。如意神力化人代之。令得免罪心得安乐而为说法。若有众生刖足斩手刓截耳鼻形残丑陋。常自愧耻而心退没。如意神力皆令完具而为说法。若有众生在于胎中藏血屎尿不净之处。如意神力化作宝台楼阁令处其中亦成意识而为说法。若其始生诸根未成。如意神力令其具足堪任听受而为说法。自在王。是名菩萨成如意足。以如是等种种不思议神力而为说法。菩萨如意神力故。为度奉事日月众生。以三千大千世界置其右掌远掷他方无量世界。令诸人众皆见其去。而此世界本处不动。又以恒河沙世界入一毛孔举至梵天。掷置他方无量世界。令诸众生无去来想。若恒河沙无量世界劫尽火烧。能一吹令灭。或以两手障蔽日月。身出光明照诸世界而为说法。
[解]:自在王。〔谛听!〕何谓菩萨摩诃萨如意足自在。〔什么是神足通呢?〕若菩萨心自在故。从圣相生如意足欲力进力断行信解力。〔如【意根】清净之[足~行]力者,非量畅达,如意足通,即【神足通】也。〕菩萨得是信解如意足非作非起。〔如意足非作非起,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如如法尔,横通十方,竖达万劫。〕若欲普至恒沙世界。一念之顷皆能得至。〔一念三千,虫洞了然。〕彼诸众生皆见其来。而自于先本处不动。〔于不动之【屏幕上】演绎千古之变迁〕彼见说法。而于此处说法不绝。〔虽无外境说法,于此【唯识~屏幕】上,说法不绝也。〕自在王。〔善听之!〕是名菩萨如意足自在。菩萨以是如意足自在力。〔这就是神足通〕若有众生应以如意足度者。以如意足度之。〔于神足通者得度者,皆是亲证清净意根之虫洞也。笔者认为:屏幕上是波,观察者是粒。二者一如,不二法门。〕若诸天人著常相者示其劫烧。〔凡于屏幕上【着相】者,必被劫烧。〕是诸众生见三千大千世界普皆烧尽。〔所以,要快逃出去,必须是【如意~神足】者,方可出离到彼岸。〕而是世界无所损减。〔此岸即彼岸,世界无增减。可所谓:不许夜行,投明即到。〕若有众生慢心自大。则作执金刚神。执火焰金刚杵而以示之。令生恐畏除其慢心自归礼敬。〔除慢者,令其恐惧也。〕若有众生乐转轮王形者。以转轮王身而为说法。〔菩萨入世,随众生愿力而示法。〕若有众生乐释提桓因形者。以释提桓因身而为说法。〔随缘示教〕若有众生乐梵天王形者。以梵天王身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乐魔王形者。以魔王身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乐见佛身者。则现佛身而为说法。〔随缘示现,而为说法。〕菩萨或为众生住于空中结跏趺坐身放光明而为说法。或有众生乐严净世界者。则为庄严三千大千世界。悬缯幡盖竖诸幢幡。以宝罗网遍覆其上。烧诸名香作众伎乐然后说法。或为众生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海水。〔此处【唯识无境】,不可以[色]求。〕青红赤白种种莲华遍覆其上。于其水中现师子座。身处其上而为说法。〔种子唯识,化身示法。〕或为众生自现其身。坐须弥山顶而为说法声至梵天。或为众生不现其身。但以音声而为说法。〔一切唯识,只存法义,不涉世俗。〕或为众生现乾闼婆身。以众乐音而为说法。或为众生现龙王身。起云雷震放大电光。〔天上天下,皆为化身示法。莫于【境】上寻求。〕又澍大雨而为说法。或有众生饥渴逼切。则与天食身得充满。具足悦乐而为说法。〔雨露滋润,皆为化身。〕若有地狱众生苦恼逼迫。而以神力灭地狱火。以天精气令其毛孔皆得安乐而为说法。〔地狱唯识,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若有盲者。如意神力以天眼与。令得开明而为说法。若有聋者。如意神力与其耳根。令得闻声而为说法。若有种种病。自以神力令其除愈而为说法。〔前五根有疾,皆于意根中拯救之。〕若有犯罪送至死处。如意神力化人代之。令得免罪心得安乐而为说法。若有众生刖足斩手刓截耳鼻形残丑陋。常自愧耻而心退没。如意神力皆令完具而为说法。〔前五根可以或缺,唯意根不可。意根散,则人亡。唯识再轮转。〕若有众生在于胎中藏血屎尿不净之处。如意神力化作宝台楼阁令处其中亦成意识而为说法。〔意根【神足】于胎儿时,即可说法。参看《大乘显识经》。〕若其始生诸根未成。如意神力令其具足堪任听受而为说法。〔婴儿未足时,如意神足,令其通达至足。〕自在王。〔谛听!〕是名菩萨成如意足。〔这就是神足通〕以如是等种种不思议神力而为说法。菩萨如意神力故。为度奉事日月众生。以三千大千世界置其右掌远掷他方无量世界。〔于无量无边无际之世界中,瞬间【神足通】达者。乃一切菩萨之愿力也。〕令诸人众皆见其去。而此世界本处不动。〔唯识无境者,不可以【境】求。〕又以恒河沙世界入一毛孔举至梵天。〔纯粹的【唯识】无境,此乃如意之性也。〕掷置他方无量世界。令诸众生无去来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若恒河沙无量世界劫尽火烧。能一吹令灭。〔唯识也〕或以两手障蔽日月。〔无境也〕身出光明照诸世界而为说法。〔清净意根之【鉴~照】之性也。〕
【经】自在王。是菩萨或坐诸佛前。若欲供养佛。以一掬华如须弥山散佛身上。华至半身。又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草木皆成为炬。遍满世界火落如雨。自在王。是菩萨随诸众生所贵形色皆悉为现。若释若梵。若声闻形。若辟支佛形。是名菩萨神通自在。谓天眼见无碍故。得天耳闻无障故。得他心智达一切心心法故。证宿命智忆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故。得如意足于一切形色随意示现故。
自在王。神通自在者。能以一切佛事示诸众生。亦能了达分别众生诸根利钝。能以声闻乘度众生。辟支佛乘度众生。大乘度众生故。于生死中众所知识。成众生故众所知识。于善法中出家行道故众所知识。以方便力故众所知识。檀波罗蜜回向故众所知识。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回向故众所知识。降伏诸魔令种善根故。名为神通自在。
又自在王。菩萨得是神通自在故。色身之力名闻称赞。家姓财物眷属人民。普皆殊胜众所知识。是故名为神通自在。
[解]:自在王。〔善听之!〕是菩萨或坐诸佛前。若欲供养佛。以一掬华如须弥山散佛身上。〔虔诚为华,心意为华,非实体之华也。〕华至半身。又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草木皆成为炬。遍满世界火落如雨。〔法界无边,其华无界,哪有个【人为】之散华呢?〕自在王。〔注意谛听!〕是菩萨随诸众生所贵形色皆悉为现。〔菩萨随众生【喜色】而显规〕若释若梵。若声闻形。若辟支佛形。是名菩萨神通自在。〔五眼六通〕谓天眼见无碍故。得天耳闻无障故。得他心智达一切心心法故。证宿命智忆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故。得如意足于一切形色随意示现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
自在王。〔谛听!〕神通自在者。能以一切佛事示诸众生。〔神通者,法义自在,非个体之行为也。〕亦能了达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正所谓: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内不舍一法。〕能以声闻乘度众生。辟支佛乘度众生。大乘度众生故。〔通达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为一乘。法义唯识也。〕于生死中众所知识。〔在一期生命当中,以同类共业,于清净意根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七识如染~只鉴不择】,并于识之缘起中,[只存法义,不涉世俗]。这就是一切众生的生死知识。〕成众生故众所知识。于善法中出家行道故众所知识。以方便力故众所知识。〔出家与方便【在家】者,皆为知识。〕檀波罗蜜回向故众所知识。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回向故众所知识。〔以六种波罗蜜多到彼岸〕降伏诸魔令种善根故。名为神通自在。〔于此岸即彼岸者,是为神通。正所谓:不许夜行,投明即到也。〕
又自在王。〔善听之!〕菩萨得是神通自在故。色身之力名闻称赞。〔法义神通,色身赞叹。〕家姓财物眷属人民。普皆殊胜众所知识。是故名为神通自在。〔利国,利民,利社会者,是为神通自在。〕
【经】又自在王。菩萨得是神通自在故众所知识。谓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迦楼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帝释梵王诸护世者。诸佛正遍知者。皆所知识。是故说名多识。
自在王。菩萨以是神通不退本誓。而能示现一切众事。
自在王。何谓菩萨摩诃萨智自在。谓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
自在王。何谓阴智。色前际空。后际空。中亦空。受想行识前际空。后际空。中亦空。五阴毕竟空。是名阴智。
自在王。何谓性智。地性是法性。水性是法性。火性是法性。风性是法性。何以故。四性入于法性皆为一性。谓之空性。空性法性同一无性。此中无地性无水性。无火性无风性。何以故。不坏性是法性。无二性是法性。无生性是法性。无垢性是法性。无净性是法性。如法性寿性众生性生死性涅槃性亦如是。如涅槃性欲性色性无色性有为性无为性亦如是。如是性智不随他得。是名性智。
[解]:又自在王。〔善听之!〕菩萨得是神通自在故众所知识。谓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迦楼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帝释梵王诸护世者。诸佛正遍知者。皆所知识。是故说名多识。〔菩萨在【法义~心识】上神通广大而自在,这一点[常识],诸天,仙,人,阿修罗等等,普遍皆知。这就是轨则之识也。〕
自在王。菩萨以是神通不退本誓。而能示现一切众事。〔菩萨者,已无四相,本身就是【轨则】之化身,如此者,只进不退,本愿如如之旋也。〕
自在王。〔注意谛听!〕何谓菩萨摩诃萨智自在。谓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菩萨之智,乃化身之智,于五阴,十八性,十二入,【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就是谛智。正所谓: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内不舍一法。不二法门就是至智。即无上正等正觉之智。〕
自在王。〔谛听!谛听!〕何谓阴智。色前际空。后际空。中亦空。〔三轮体空〕受想行识前际空。后际空。中亦空。五阴毕竟空。是名阴智。〔所谓的【阴智】,就是五蕴皆空。〕
自在王。〔谛听!〕何谓性智。地性是法性。水性是法性。火性是法性。风性是法性。〔四大即四性〕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四性入于法性皆为一性。谓之空性。〔四性本空〕空性法性同一无性。此中无地性无水性。无火性无风性。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坏性是法性。〔不坏之性就是法性,就是佛性,就是众生性。〕无二性是法性。无生性是法性。无垢性是法性。无净性是法性。如法性寿性众生性生死性涅槃性亦如是。〔一切意根清净,如如执著,如是如是者,就是法性,就是佛性,就是众生性。〕如涅槃性欲性色性无色性有为性无为性亦如是。如是性智不随他得。是名性智。〔人类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缘起自得,不随境转者,就是【性智】。正所谓:性智无为,唯识无境也。〕
【经】自在王。何谓入智。眼从本来不生不起无有作者。耳鼻舌身意从本已来不生不起无有作者。自在王。眼无有主。是中无有见者。耳无有主。是中无有听者。鼻无有主。是中无有嗅者。舌无有主。是中无有尝者。身无有主。是中无有觉者。意无有主。是中无有识者。自在王。眼性不能见色。耳性不能听声。鼻性不能嗅香。舌性不能知味。身性不能觉触。意性不能识法。何以故。眼无所作与草木土石无异。耳鼻舌身意亦无所作。与草木土石无异。自在王。眼不染不离。耳鼻舌身意不染不离。何以故。眼从本来是离相。耳鼻舌身意从本已来是离相。自在王。若能如是知一切入则能离欲。是名入智。
自在王。菩萨如是知诸阴性入不生不起。以毕竟灭。灭已而受生退没。虽受阴性入。而不舍阴性入智。是名智自在。谓知阴性入。知阴性入相而能不舍。现于三界而不住诸结。示有生灭而不生不灭。是名智自在。
[解]:自在王。〔善听!〕何谓入智。〔什么是入智呢?〕眼从本来不生不起无有作者。耳鼻舌身意从本已来不生不起无有作者。〔不作不起是为入〕自在王。〔谛听!〕眼无有主。是中无有见者。耳无有主。是中无有听者。鼻无有主。是中无有嗅者。舌无有主。是中无有尝者。身无有主。是中无有觉者。意无有主。是中无有识者。〔眼耳鼻舌身意,皆无作者。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自在王。〔注意谛听!〕眼性不能见色。耳性不能听声。鼻性不能嗅香。舌性不能知味。身性不能觉触。意性不能识法。〔六根之性,皆不作意。只鉴不择。这就是性鉴。〕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眼无所作与草木土石无异。耳鼻舌身意亦无所作。与草木土石无异。〔六根不作意,与木石者无二无别。〕自在王。〔善听之!〕眼不染不离。耳鼻舌身意不染不离。〔六根者,不染不离。〕何以故。〔为什么?〕眼从本来是离相。耳鼻舌身意从本已来是离相。〔六根本不入相〕自在王。〔谛听!〕若能如是知一切入则能离欲。是名入智。〔如果能够这样【根不入相】的行持者,本身就是[离欲]者,这种状态【境界】,就叫作:入智。〕
自在王。〔谛听!〕菩萨如是知诸阴性入不生不起。〔诸阴之【性入】不生不灭〕以毕竟灭。灭已而受生退没。〔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虽受阴性入。而不舍阴性入智。〔虽受而不舍入智〕是名智自在。〔这就是智通〕谓知阴性入。知阴性入相而能不舍。现于三界而不住诸结。〔阴性入相而不住相〕示有生灭而不生不灭。〔于生灭之中显现不生不灭〕是名智自在。〔是名【智通】自在〕
【经】自在王。何谓缘智。无明缘行。无明不作是念我起行。行缘识。行不作是念我起识。识缘名色。识不作是念我起名色。名色缘六入。名色不作是念我起六入。六入缘触。六入不作是念我起触。触缘受。触不作是念我起受。受缘爱。受不作是念我起爱。爱缘取。爱不作是念我起取。取缘有。取不作是念我起有。有缘生。有不作是念我起生。生缘老死。生不作是念我起老死。老死缘忧悲苦恼。老死不作是念。我起忧悲苦恼。
自在王。若菩萨能如是观十二缘者。不堕诸见若断见若常见。菩萨作是念。法属众缘。推求众缘则不可得。即于十二缘而得真智。何谓真智。知十二缘生法同于无生。无生同空无相无作。空无相无作同众缘生法。如来所用等得一切法。是法同十二缘生法。十二缘生法无有法生。是故说应见十二缘生无生。十二缘无生智即是十二缘生智。
[解]:自在王。〔善听!〕何谓缘智。〔什么是缘智呢?〕无明缘行。无明不作是念我起行。〔无明不作意,恰是【清净意根】上的[如染不择]。不择者,无明。亦不需要明。因为:无明者,根本就不作【我起行】之念想。念想不生,何言颠倒?!〕行缘识。行不作是念我起识。〔同理,行也不作【我起识】之念。〕识缘名色。识不作是念我起名色。〔以此类推:皆不作【我起】之想。〕名色缘六入。名色不作是念我起六入。〔接下者,亦复如是。〕六入缘触。六入不作是念我起触。触缘受。触不作是念我起受。受缘爱。受不作是念我起爱爱缘取。爱不作是念我起取。取缘有。取不作是念我起有。有缘生。有不作是念我起生。生缘老死。生不作是念我起老死。老死缘忧悲苦恼。老死不作是念。我起忧悲苦恼。〔至此,十二因缘,皆不作【我起】之念想。严格意义上讲,十二因缘,就是一个简捷的陈述语。〕
自在王。〔善听之!〕若菩萨能如是观十二缘者。不堕诸见若断见若常见。〔菩萨不堕断常二见〕菩萨作是念。法属众缘。推求众缘则不可得。〔一切法虽然皆属众缘,但若寻求众缘之根本,永无止境,终不可得。〕即于十二缘而得真智。〔明晓此理者,是名【真智】者。〕何谓真智。〔什么是真智呢?〕知十二缘生法同于无生。〔了解明晓十二因缘生起关系,本身就是【无生法忍】的关系。〕无生同空无相无作。空无相无作同众缘生法。〔三解脱门就是因缘法的核心内涵〕如来所用等得一切法。是法同十二缘生法。〔如来之法理法趣,本身就是十二因缘法。〕十二缘生法无有法生。是故说应见十二缘生无生。〔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缘生无生,本无自性。〕十二缘无生智即是十二缘生智。〔这里的十二因缘【无生智】,其本身就是[缘生智]。一句话:缘生者,就是无生。无生法忍,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经】自在王。明无明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行非行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识非识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名色非名色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六入非六入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触非触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受非受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爱非爱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取非取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有非有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生非生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老死非老死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从缘生者无有是处。从缘生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生者则非真实。从缘生者则无一相。从缘生者则无所行。如是知者是名缘生智。见缘法者不见无明。不见行。不见识。不见名色。不见六入。不见触。不见受。不见爱。不见取。不见有。不见生。不见老死。若不见如是法者。是名见缘生法。若见缘生法是名见法。云何见法。见离染法。云何离染行者。于一切法离染见故名为离染。是故说见离染法。云何为见。不为增不为减。如是见如不动不著。如是见如不坏法性。亦不见合。如与法性不坏不合。如是见者不毁实际。如是见者亦不见。非以肉眼见。非以天眼见。非以慧眼见。何以故。肉眼无作无作故不见。天眼作起相故不见无为法。慧眼无分别相无分别故不见。
[解]:自在王。〔注意谛听!〕明无明无二。〔明与无明无二无别〕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明白了这一点,就是缘生法。由此可见:无明者,不需要再明,否则,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行非行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同理,行与无行亦无二无别。〕识非识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以此类推:识与非识不二者,就是缘生法。〕名色非名色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注意!此处缘生法,就是缘起法。〕六入非六入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见缘起者,则见法。〕触非触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见法者,则见佛。〕受非受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佛法就是心法〕爱非爱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心法就是心义法〕取非取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心义法就是如来者,诸法如义也。〕有非有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如义者,就是如来。〕生非生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一切有情众生之【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皆是如来法趣。〕老死非老死无二。知如是者则知缘生法。〔全部佛法本身就是缘起法〕从缘生者无有是处。〔本非因缘,缘生者不再因缘。何以故?缘生与不缘生无二无别。所以说:固执于【从缘生】者,无有是处。〕从缘生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就是无我,就是无自性,就是毕竟空。〕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无来无去,就是如来,就是法本无生。〕从缘生者则非真实。〔从缘生者,即非真实。何以故?真实者,无来无去。〕从缘生者则无一相。〔实相无相〕从缘生者则无所行。〔缘生无我亦无行〕如是知者是名缘生智。〔能够如上正确思维者,就是【缘生智】者。〕见缘法者不见无明。〔若见缘起法者,则不见无明。〕不见行。不见识。不见名色。不见六入。不见触。不见受。不见爱。不见取。不见有。不见生。不见老死。〔见缘生,则不见十二因缘。〕若不见如是法者。是名见缘生法。〔只有不见十二因缘法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缘生法。缘生法,无法可生。〕若见缘生法是名见法。〔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缘起就是佛。〕云何见法。〔怎样才能见到【法】呢?〕见离染法。〔见远离染污法〕云何离染行者。〔什么是远离染污的行者呢?〕于一切法离染见故名为离染。〔于一切法上无住远离之。即【清净意根】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即是远离染污法。〕是故说见离染法。〔住则为染污,不住则清净。〕云何为见。〔什么是见呢?〕不为增不为减。如是见如不动不著。〔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如染不择】,绝不走样者,是为真见者。〕如是见如,不坏法性。亦不见合。〔如如执著,如是如是。当下本然,不见和合者。若言【和合】,即是二分。〕如与法性不坏不合。〔此【如】与法性,无二无别。岂可[和合]耶?!〕如是见者不毁实际。如是见者亦不见。〔实际者,见亦非见。非法非非法。〕非以肉眼见。非以天眼见。非以慧眼见。〔此非【五眼】之能见。〕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肉眼无作无作故不见。〔肉眼无作〕天眼作起相故不见无为法。〔天眼无起者,故乃无为不可见。〕慧眼无分别相无分别故不见。〔慧眼无分无别,即不可见,岂可【和合】耶?!由此可见:[真妄和合]观,不符合释迦牟尼法义之本怀。〕
【经】自在王。若菩萨能如是见一切法。则能见佛。不以色故见。不以受想行识故见。不以诸相故见。不以法故见。不以戒故见。不以定慧解脱知见故见。不以过去故见。不以未来现在故见。如是见者是名见佛。
自在王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所缘菩萨见如是诸法而能见佛耶。佛言有。何以故。色是尽相。性无生故。能见色如是。是名见如来。受想行色是尽相。性无生故。能见识如是。是名见如来。戒是无为无作无起相。能见戒如是。是名见如来。定慧解脱知见等亦如是。是名见如来。
自在王。我于过去燃灯佛时得见佛清净。我于尔时见缘生法故见法。以见法故见如来。
[解]:自在王。〔注意谛听!〕若菩萨能如是见一切法。则能见佛。〔见法如见佛〕不以色故见。不以受想行识故见。不以诸相故见。不以法故见。〔唯以法之关系【性】为见〕不以戒故见。不以定慧解脱知见故见。不以过去故见。〔不在有为之相上见〕不以未来现在故见。如是见者是名见佛。〔不在三世生灭上见〕
自在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伟大的世间尊者!〕颇有所缘菩萨见如是诸法而能见佛耶。〔有人是这样见佛的吗?〕佛言有。〔佛曰:有!〕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色是尽相。性无生故。〔色是究竟相,性是无生无灭的。〕能见色如是。是名见如来。〔能够见到色是究竟相者,就是见到了如来。〕受想行色是尽相。性无生故。〔缘起即如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能见识如是。是名见如来。〔同理,能够见到【识】是尽相,其性无生故,就是见如来。〕戒是无为无作无起相。能见戒如是。〔不二法门之【至戒】,就是无为无作无起相,就是如来。〕是名见如来。定慧解脱知见等亦如是。是名见如来。〔以此类推:定慧解脱以及一切知见【法义】,亦复如是,亦是见如来。正所谓:如来者,诸法如意也。〕
自在王。〔谛听!〕我于过去燃灯佛时得见佛清净。〔我【如来法义】于燃灯佛[意识初生,法义之光,点燃之时],见到了诸佛意根之清净也。〕我于尔时见缘生法故见法。〔我在那时,见缘起如见法〕以见法故见如来。〔并以见法而见如来。一句话:缘起即是佛。〕
【经】自在王言。于燃灯佛已前云何见诸佛。佛言。以色身相见故见。不以不二法身见故见。今为汝说。我从初发心未曾见佛。何以故。不以色相见故。名为见佛。是故自在王。若菩萨欲得见佛应如我见燃灯佛。以诸法一相故。云何一相。如我身燃灯佛身亦如是。如燃灯佛身亦如是。一身故以不二不别入一法相。是名见缘生法。以见缘生法名为见法。以见法故名为见佛。若菩萨能于一切念中证灭而不实灭。生死不可得。而以方便智故示是名菩萨智自在。
[解]:自在王言。〔伟大的世间尊者!〕于燃灯佛已前云何见诸佛。〔那么,在燃灯佛前,又应当如何见佛呢?〕佛言。〔注意谛听!〕以色身相见故见。〔就是以普通之【色相】来见[缘起即是佛]〕不以不二法身见故见。〔不是以【不二法身】去见佛。〕今为汝说。〔现在,为你详细的讲一讲。〕我从初发心未曾见佛。〔如来法义,初发起心意识时,还未曾见佛。因缘未熟,觉悟未起。〕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以色相见故。名为见佛。〔佛不在【相】上〕是故自在王。〔注意谛听!〕若菩萨欲得见佛应如我见燃灯佛。〔如果菩萨想要见佛,就必须像我在燃灯佛所【因缘俱足】那样时,方才能够见到佛。〕以诸法一相故。〔因为,只有觉者,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明了【诸法一相】的本质法趣。〕云何一相。〔什么是一相呢?〕如我身燃灯佛身亦如是。〔我身与燃灯佛身,无二无别。《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燃灯佛身亦如是。一身故以不二不别入一法相。〔不二就是【一法相】,正所谓:不二是对二说的。〕是名见缘生法。以见缘生法名为见法。〔这就是见【缘生法】,见缘生者,即是见法。〕以见法故名为见佛。〔见法就是见佛〕若菩萨能于一切念中证灭而不实灭。〔即见法就是见佛。佛者,永恒之旋。〕生死不可得。而以方便智故示是名菩萨智自在。〔一切生死者,皆是不可得者。这种【不可得之生死】,本身就是一切菩萨的[智自在]。正所谓:生死即是佛。〕
【西蜀法义研究】
2023-06- 16
西蜀 ·净然 ~ 直解
2023-06- 16
西蜀 ·净然 ~ 直解
《 回 向 偈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自在王菩萨经】卷上之(一)
下一篇:【自在王菩萨经】卷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