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金狮子章》~直译
《 开  经  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华严金狮子章》
法藏大师:

 



   《华严金狮子章》为法藏大师应武则天请法而著,仅1500余字,言简意赅,文约义丰,以金狮子为喻,借阐明金性与狮相之间的关系,阐扬大乘圆教义理,开显华严旨趣及佛法修行证果心要,堪称华严要津,历来备受推崇。
 
  [解]:《华严金狮子章》为法藏大师应武则天请法而著,〔历史上,佛法的传播,非有皇权之大力支持不可。法藏贤首入京时,应是玄奘法师失宠后。有兴趣者,可以网上查查看。〕仅1500余字,言简意赅,文约义丰,以金狮子为喻,借阐明金性与狮相之间的关系,〔关系就是【性】,就是辩证。就是不二法门。〕阐扬大乘圆教义理,开显华严旨趣及佛法修行证果心要,堪称华严要津,历来备受推崇。〔圆教所证之果,此乃无为无得之果。若有所得,不为证果。〕
 
经 文
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
 
  [解]:<经 文>
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
〔以上是目录〕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解]:【“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以【金】为空性,此金没有一个自性在,随其巧匠的缘起[手艺儿]而变化无穷。于是有了创造狮子之相的产品,这个缘起的【创造】过程,就叫作缘起。〕
 
  【“辨色空”第二】
谓狮子相虚,唯是真金;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解]:【“辨色空”第二】。〔其次,就是进一步的辨别色与空的关系。〕
谓狮子相虚,唯是真金;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这个狮子的相貌本身就是虚幻的,唯有金性是真实不变的。其中狮子之象貌本不实有,而金子的实质之性,也不会因其相的变化,而失去。由此,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心经>中的色空关系。〕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况且,此空本无自性,但必须依色而显现,由此可见:空不异色,即不碍幻有。这就是:色与空的关系。〕
 
【“约三性”第三】
狮子情有,名为“遍计”。
狮子似有,名为“依他”。
金性不变,故号“圆成”。
 
  [解]:【“约三性”第三】
〔三者,依据【三种自性】而建立。〕
狮子情有,名为“遍计”。〔狮子之相在,比喻【情有~众生】,因缘际会,所以名之为:遍计所执性。〕
狮子似有,名为“依他”。〔狮子之似有之【名相】,称之为:依他起。〕
金性不变,故号“圆成”。〔其中,金性【不二法门~关系】之不变性,称之为:圆成实性。〕
 
【“显无相”第四】
谓以金收狮子相尽,金外更无狮子相可得,故名“无相”。
 
  [解]:【“显无相”第四】。〔四者,显现其无相之相,是为实相。〕
谓以金收狮子相尽,金外更无狮子相可得,故名“无相”。〔所谓的【无相~金性】,总摄狮子之全貌。即金外并没有狮子之相,另有可得者。全狮本金者,是为:无相。〕
 
【“说无生”第五】
谓正见狮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狮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
 
  [解]:【“说无生”第五】。〔五者,言说其无生法忍。〕
谓正见狮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正确的看见狮子之相产生的一刹那时,只有金性可生,即【关系~无相】之生。即[本来无一物]之生,没有一个其它的物件在出生。〕
狮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狮子之相有生灭,损毁,其金体【关系~性】,无增无减,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种境界就叫作:无生法忍。或称:法忍无生。简称:法忍。〕
 
【“论五教”第六】
一、狮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实无狮子相可得,名“愚法声闻教”。
二、即此缘生之法,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名“大乘始教”。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缘生假有,二相双存,名“大乘终教”。
四、即此二相,互夺两亡,情伪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名“大乘顿教”。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
 
  [解]:【“论五教”第六】。〔六者,华严宗把佛教分为三个部分。〕
一、狮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实无狮子相可得,名“愚法声闻教”。〔一者,声闻教,乃凡夫世俗法。相虽因缘而起,刹那相续,究其实,本无实体。即没有一个实有的狮子可以得到。这是凡夫俗子通过声闻【知识】,便可以理解认知的。所以叫声闻教。〕

二、即此缘生之法,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名“大乘始教”。〔二者,一切缘生之法,皆无自性,彻悟本元,唯有无自性之空者,称之为:大乘法的起始之教。行者,若悟不到此处的话,连大乘佛法的边都没有沾到。〕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缘生假有,二相双存,名“大乘终教”。〔三者,再前进一步【悟后方修】,明心本空后,进一步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向上一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宛然幻有。解行一合,不二法门。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终极之教。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四、即此二相,互夺两亡,情伪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名“大乘顿教”。〔四者,若于色空二相,互夺两亡,即金与狮一如不二者,此时空有双泯,言路立绝,栖心无寄,荡荡无存,此为纯空,纯净之顿教。此顿未完,还需向上一路。笔者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也。然而,此屏幕不可独存,独存则死,无为亦无觉。真觉者,当是【六七八识一合运作】者。〕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五者,体露真常,浑然一体,法门不二,繁兴大用,随缘心起,念念皆真。【一念六具义,本具本觉】,人类于此[清净意根]处,一切法皆是: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万法皆真,参而不杂。正所谓:【七识如染~只鉴不择】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法法平等,因果历然。力用相收,舒卷自如。正所谓: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也。此种三性本如,缺一不可的状态【境界】,就叫作:一乘圆成实教。〕
 
【“勒十玄”第七】
一、金与狮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若狮子眼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耳;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三、金与狮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於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一一彻遍。狮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若看狮子,唯狮子无金,即狮子显、金隐;若看金,唯金无狮子,即金显、狮子隐。若两处看,俱隐俱显,隐则秘密,显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
六、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理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如是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八、说此狮子,以表无明;语其金体,具彰真性。理事合论,况阿赖耶识,令生正解,名“托事显法生解门”。
九、狮子是有为之法,念念生灭,刹那之间,分为三际,谓过去、现在、未来。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总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为一段法门。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名“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回转,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
 
  [解]:【“勒十玄”第七】。〔七者,华严经中的十种玄妙之义。〕

一、金与狮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性相一如,同时建立,正所谓:不二是对二说的。〕

二、若狮子眼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耳;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名“诸藏纯杂具德门”。〔于一毛孔尽含三千大千世界。诸根各摄自相之范畴,眼见色,耳闻声,身触受等等,唯【意根】总摄一切根。所谓六根通用,皆通于意根之用。〕

三、金与狮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於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门”。〔性一相异,色空不碍,空色一如。〕

四、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一一彻遍。狮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诸根自在,不离【意根】之门。所谓的诸门,实则一门,意根之性相一如之门。此乃无门之门。禅宗有言:无门关。切勿妄想:以耳朵尝咸淡,以舌头听音乐,以眼睛论是非。众所周知:佛法不坏世间法。〕

五、若看狮子,唯狮子无金,即狮子显、金隐;若看金,唯金无狮子,即金显、狮子隐。若两处看,俱隐俱显,隐则秘密,显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性相不二,显即是性,性即是显。二者一如,平等性智。〕

六、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理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法法不相到,门门本无碍,意根若清净,万事无不办。〕

七、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如是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灯灯相互,法法不相到。今日之溪非明日之溪,于一毫间,转大法轮。法法平等,奥妙无穷。无穷者,无常也。诸法者,无我也。入与不入,是与不是,明与无明,皆是二边之作。不可取,应远离。〕

八、说此狮子,以表无明;语其金体,具彰真性。理事合论,况阿赖耶识,令生正解,名“托事显法生解门”。〔清净如来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人类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只存法义,不涉世俗。理事一如,法尔如是。〕

九、狮子是有为之法,念念生灭,刹那之间,分为三际,谓过去、现在、未来。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总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为一段法门。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名“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九门幻有,各各相隔,正所谓:法法不相到,条条通罗马。异熟无碍,轨则使然。你只能看到业力允许你看到的。把可说的说清楚,面对不可说的保持沉默。〕

十、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回转,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一切唯心所显,性一相异,异熟千变,性唯不动。大道至简,唯嫌拣择。〕
 
【“括六相”第八】
狮子,是“总相”。
五根差别,是“别相”。
共从一缘起,是“同相”。
眼、耳等不相滥,是“异相”。
诸根合会有狮子,是“成相”。
诸根各住自位,是“坏相”。
 
  [解]:【“括六相”第八】。〔八者,总括归纳为六种相。〕
狮子,是“总相”。〔全体之相〕
五根差别,是“别相”。〔差别之相〕
共从一缘起,是“同相”。〔缘起是共同的本质〕
眼、耳等不相滥,是“异相”。〔五根各别,不可相滥,更不可能相互乱用。眼无闻,舌无声,耳不见。〕
诸根合会有狮子,是“成相”。〔诸根总摄于【意根】之圆成实相中〕
诸根各住自位,是“坏相”。〔法住法位,刹那相续。相续无常,幻化无我之坏相也。〕

“成菩提”第九】
“菩提”,此云道也,觉也。谓见狮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离诸取舍;即於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即了无始以来,所有颠倒,元无有实,名之为“觉”。
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解]:【“成菩提”第九】。〔九者,成就菩提。〕
“菩提”,此云道也,觉也。〔觉者为菩提〕
谓见狮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离诸取舍;〔离诸取舍,不落二边者,为觉。〕
即於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契入轨则大道〕
即了无始以来,所有颠倒,元无有实,名之为“觉”。〔一切无实,颠倒非有,正视无明,明了为觉。〕
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究竟者,无为也。谓一切种智,非人力所为,觉悟者,是名为:成就菩提。〕
 
【“入涅槃”第十】
见狮子与金,二相俱尽,烦恼不生;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槃”。
 
  [解]:【“入涅槃”第十】。〔十者,契入涅槃境界。〕
见狮子与金,二相俱尽,烦恼不生;〔灭能所,烦恼不生。真觉者,烦恼当下即菩提。〕

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好丑不择,凡圣一如,海水与波浪,无二无别。〕

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槃”。〔觉妄即出缠,明心则离障,见性得清闲,是名入涅槃。〕



 

【西蜀法义研究】 
2023-08- 10

西蜀 ·净然 ~ 直解
 
 
《 回   向  偈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自在王菩萨经】卷下之(二)

下一篇:直译【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六

Copyright © 2022© 西蜀法义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6269号